前面,我從搜集和走訪的各種資料中,整理出相關「五更」的民歌,簡述《五更思君》、《五更香火》、《五更勸郎》、《五更送郎》、《五更繡荷包》等內容,這些曾經的樂清民間的歌詞,如今幾乎沒人能能唱了,正如王志成老師有一天在群裡說的:「我總有些只能讓小孩子以童謠的方式繼續相傳著內容,而有些詞,在相傳過程中,被認為「糟粕」,給徹底遺棄了。這首《五更金雞叫》的歌,應該就是一首被遺棄的「對歌」。
粗看這首「對歌」,不難看出,其中的詞句存在「叔嫂」「打情罵俏」的跡象,這在現代「文明人」眼裡,是非常不容易接受的。也正因為如此,很多當年創作的一些「文藝曲目」被歷史,被社會遺棄。
正所謂「童言無忌」,如今現存流傳民間的「五更金雞叫嘍嘍,阿嫂叫叔放黃牛,蓑衣、箸笠金鉤上,糖搭麥餅飯鑊頭「兩句童謠,竟然像一把鑰匙,打開了《五更金雞叫》這首歌的門,它告訴我,這童謠背後的故事及曾經流行的歌。俗話說:人心是一面鏡子,你看到什麼你就是什麼。在樸實的文明社會裡,大多數的人心裡就是「亮堂堂」的,其實,就算在「虛偽」的現實中,哪個人心裡頭沒有一桿稱,哪個人不知道好壞呢?歌,很多時候是用來寓教於樂的,牧童口傳鄉間,或只是一種取笑取樂,而更多的是社會對「腐朽」事物的譏諷,明白了這些,就不難理解樂清民間音樂的異彩了。完整理論需要大篇幅闡述,暫時擱筆,留著以後再說。
這裡,我先將收集到的較完整的《五更叫金雞》做一個較「文藝」的整理和排版,在篇章中,「童謠(唱)、女唱、男唱」都是我有意做的添加,目的就是讓看官們更直接的了解歌詞的大意內容,明了這是一首完完整整的「對歌」,而不是一首簡單的童謠。至於怎麼唱,對不起,我現在仍在尋找之中。真誠希望鄉親們互傳信息,遞耳轉告,將樂清民間音樂慢慢挖掘出來,讓音樂之城再現光芒!
童謠(唱):五更金雞叫嘍嘍,阿嫂叫叔放黃牛,蓑衣、箸笠金鉤上,糖搭麥餅飯鑊頭。
女唱:阿叔!舊年看牛很醒鮮,今年看牛真倒邊,或是牛娘吃人稻,或是年輕被人欺?
男唱:阿嫂,勿是牛娘吃人稻,勿是年輕被人欺,只要龍天做大水,推御阿嫂大哥無。
女唱:阿叔講話勿盡言,勤力認真種自田,種起田園大豐熟,娶個嬸嬸伴叔臥。
男唱:火燒眉毛眼前緊,有卸等到下半年。
女唱:如果叔叔無膽睡,棉床搬到嫂房來。
男唱:兩張棉床無膽睡,只想同嫂共枕眠。
女唱:你哥回來若知道,兄弟爭吵不應該。
男唱:哥哥知道定明理,有什麼水流別人田。
童謠(唱):小小油頭叔戲嫂,萬古流傳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