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清民歌尋遺——五更金雞叫

2021-01-10 舞起龍山

前面,我從搜集和走訪的各種資料中,整理出相關「五更」的民歌,簡述《五更思君》、《五更香火》、《五更勸郎》、《五更送郎》、《五更繡荷包》等內容,這些曾經的樂清民間的歌詞,如今幾乎沒人能能唱了,正如王志成老師有一天在群裡說的:「我總有些只能讓小孩子以童謠的方式繼續相傳著內容,而有些詞,在相傳過程中,被認為「糟粕」,給徹底遺棄了。這首《五更金雞叫》的歌,應該就是一首被遺棄的「對歌」。

粗看這首「對歌」,不難看出,其中的詞句存在「叔嫂」「打情罵俏」的跡象,這在現代「文明人」眼裡,是非常不容易接受的。也正因為如此,很多當年創作的一些「文藝曲目」被歷史,被社會遺棄。

正所謂「童言無忌」,如今現存流傳民間的「五更金雞叫嘍嘍,阿嫂叫叔放黃牛,蓑衣、箸笠金鉤上,糖搭麥餅飯鑊頭「兩句童謠,竟然像一把鑰匙,打開了《五更金雞叫》這首歌的門,它告訴我,這童謠背後的故事及曾經流行的歌。俗話說:人心是一面鏡子,你看到什麼你就是什麼。在樸實的文明社會裡,大多數的人心裡就是「亮堂堂」的,其實,就算在「虛偽」的現實中,哪個人心裡頭沒有一桿稱,哪個人不知道好壞呢?歌,很多時候是用來寓教於樂的,牧童口傳鄉間,或只是一種取笑取樂,而更多的是社會對「腐朽」事物的譏諷,明白了這些,就不難理解樂清民間音樂的異彩了。完整理論需要大篇幅闡述,暫時擱筆,留著以後再說。

這裡,我先將收集到的較完整的《五更叫金雞》做一個較「文藝」的整理和排版,在篇章中,「童謠(唱)、女唱、男唱」都是我有意做的添加,目的就是讓看官們更直接的了解歌詞的大意內容,明了這是一首完完整整的「對歌」,而不是一首簡單的童謠。至於怎麼唱,對不起,我現在仍在尋找之中。真誠希望鄉親們互傳信息,遞耳轉告,將樂清民間音樂慢慢挖掘出來,讓音樂之城再現光芒!

童謠(唱):五更金雞叫嘍嘍,阿嫂叫叔放黃牛,蓑衣、箸笠金鉤上,糖搭麥餅飯鑊頭。

女唱:阿叔!舊年看牛很醒鮮,今年看牛真倒邊,或是牛娘吃人稻,或是年輕被人欺?

男唱:阿嫂,勿是牛娘吃人稻,勿是年輕被人欺,只要龍天做大水,推御阿嫂大哥無。

女唱:阿叔講話勿盡言,勤力認真種自田,種起田園大豐熟,娶個嬸嬸伴叔臥。

男唱:火燒眉毛眼前緊,有卸等到下半年。

女唱:如果叔叔無膽睡,棉床搬到嫂房來。

男唱:兩張棉床無膽睡,只想同嫂共枕眠。

女唱:你哥回來若知道,兄弟爭吵不應該。

男唱:哥哥知道定明理,有什麼水流別人田。

童謠(唱):小小油頭叔戲嫂,萬古流傳到今天。

相關焦點

  • 樂清民歌《對鳥》中的鳥
    這首《對鳥》民歌,在樂清應是婦孺皆知,幾乎人人能唱的。從歌詞中也可以看出,樂清不僅鳥類較多,而且還不乏美麗的鳥兒。民歌中共提到四種鳥,但很多人還沒有完全認識它們,或者認識了也不知道它們的形態特徵和生物學特性。  歌詞中的「青翠」即翠鳥,在鳥類中屬佛法僧目翠鳥科,喜歡獨棲,主要分布於我國中部和南部,屬於留鳥。
  • 詩詞品讀: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五更,古代把一夜分成甲乙丙丁戊五個更次,五更是臨近天亮。鼓角,軍中用鼓和號角發令和報時。 三峽,夔州東臨三峽。影動搖,語意雙關,表面上寫星影隨長江流動動搖,暗寫社會動亂,戰爭不止,《漢書·五行志》載,漢武帝元光元年,天星盡搖,不久戰伐不已。
  • 商南的民歌
    更如《古人賢文五更曲》:「鼓打一更月發白,單鞭救主胡敬德,近水樓臺先得月。昔日太公夢佳人,渭水釣魚將她尋,君無言,壽旦慶,一十八國她為尊,得遇文王訪賢臣,向陽花木早逢春。…鼓打三更月升高,昭君和番在漢朝,紅粉佳人休使老;昔日有個趙匡胤,賭博場上耍光棍,贏了錢,他要要,輸了錢就亂打人,後在東京坐龍廳,風流浪子莫教貧。
  • 大角鹿樂清銷售冠軍名字叫阿秋
    5月17日至19日,樂清家博會在樂清體育館舉行,大角鹿超耐磨大理石瓷磚成了展會上的「明星」,整個展會期間籤下了五六十張訂單。而這當中,暱稱「阿秋」的大角鹿樂清經銷商股東朱秋潔,個人貢獻了四十多單,是不折不扣的銷售冠軍。
  • 「金雞」迎金雞,「萌虎」賀國慶
    國慶佳節與鄭州市動物園三十五周年園慶將至,金雞百花電影節亦將於我市舉辦,值此「三喜臨門」之際,鄭州市動物園新亮點等你來看。
  • 樂清話表情包火了 大家都在傳!
    據說這些充滿濃鬱樂清方言特色的呆萌聊天的微信表情包正在風靡整個樂清。誰幹的?近日,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有一位本土設計師用自己的繪筆,畫出了一組樂清方言的微信表情包。設計出「打刀鷹」表情的小夥子叫邱拉仕,今年28歲,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樂成人。愛穿襯衫和牛仔褲的他,看起來還有點小文藝。
  • 鄭州市動物園「金雞」迎金雞「萌虎」賀國慶
    引進黃腹錦雞,以「金雞」迎金雞,為豐富園區動物種群、增進大眾對野生動物的了解,鄭州市動物園特引進一批黃腹錦雞,黃腹錦雞屬於雉科錦雞屬,通體金黃,毛色亮麗,又有「金雞」之稱,在國內非常罕見,目前僅北京和重慶有展出。
  • 「金雞」迎金雞,「萌虎」賀國慶,鄭州市動物園三喜臨門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林 通訊員 李文悅/文 記者 鄧放/圖國慶佳節與鄭州市動物園三十五周年園慶將至,金雞百花電影節亦將於省會鄭州舉辦引進黃腹錦雞,以「金雞」迎金雞為豐富園區動物種群、增進大眾對野生動物的了解,激發大眾對野生動物的愛心和保護意識,鄭州市動物園特引進一批黃腹錦雞,黃腹錦雞屬於
  • 走進大山 尋找樂清拋歌《對鳥》的源頭
    好奇這首代表溫州民間音樂高度的民歌為什麼會誕生在溫州,我組織了一次活動,帶慢教育自然探索營的孩子們走進白龍山,去探訪《對鳥》的源頭。孩子們走進大自然觀鳥,想找《對鳥》歌聲中的鳥兒們,青又青的青翠——普通翠鳥、[扌][麻]把胭脂搽嘴唇的長尾巴丁——紅嘴藍鵲,以及紅夾綠的雉雞。為什麼不找打銅鈴的白鴿呢?因為觀鳥的對象是野生鳥類,白鴿在溫州是家養的,家鴿並非主要的觀鳥對象。
  • 民歌聯唱200首
    001 採茶舞曲【浙江民歌調】李玲玉002 回娘家【河北民歌】張彤003 編花籃【河南民歌】俞淑琴004 崔咚崔【湖北民歌】周友金005 姑蘇風光【江蘇民歌】趙莉006 斑鳩調【江西民歌】屠洪剛007 崖畔上開花【陝西民歌】李玲玉008 蘑菇頭號【浙江民歌】周友金009 趕小海【雲南民歌】趙莉010 放馬山歌【雲南民歌
  • 黑貓五更琉璃插畫分享,我的妹妹哪有這麼可愛
    五更琉璃插畫特輯,高清無水印,我的妹妹哪有這麼可愛。五更琉璃,動漫作品《我的妹妹哪有這麼可愛!》中人物。網絡暱稱「黑貓」,身為人類時的名字是「五更琉璃」。五更家的長女,是有著漂亮黑長髮、皮膚白皙的和風美人,平時一身哥特蘿莉裝打扮。
  • 樂清手繪地圖走紅 網友點讚好萌好3D
    浙江在線03月24日訊採用3D立體視角,清新的畫風和精緻的構圖,讓城區的公園、道路和高樓大廈躍然紙上,風趣地展現了樂清人的愜意生活,勾勒出一幅樂清現代版《清明上河圖》。  前幾天,一條有關樂清手繪地圖的微博在網上瘋傳,網友紛紛點讚「很萌很治癒」,有網友調侃,原來樂清長這樣,這還是第一次看清樂成讀懂樂清,不少網友還在地圖上找起了自己的家。
  • 都說貓有九條命,我感覺「沈樂清」十條都不止,本劇「抗揍擔當」
    關雪盈在《錦繡南歌》中飾演的沈樂清真的是讓人恨得牙痒痒,都說「貓有九條命」,我感覺沈樂清十條都不止啊!我記得古裝劇中上次令人討厭的人物還是「姬蘅」,但我感覺沈樂清比姬蘅沒人性噁心了十倍不止。劇中沈樂清從頭到尾幾乎一直在被打的路上,來來來,小編細數一下被打了多少巴掌,本劇「抗揍擔當」毋庸置疑!
  • 丹巴的原生態民歌
    丹巴的原生態民歌   □馬忠  位於甘孜州的「丹巴美人谷」遠近聞名,傳聞谷中風景秀麗,美女如雲。前不久我與幾位好友邀約,到美人谷來了一次自駕遊。這次自駕遊給我印象最深的倒不是丹巴美女,而是當地少數民族婦女演唱的原生態民歌。
  • 裕固族民歌唱響海外
    自小過著放牧唱歌生活長大的薩爾,2002年大學畢業後雖然走進了都市,但對於裕固族民歌卻還是依依不捨。裕固族民歌內容豐富,曲調優美,節奏明快,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我忘記了故鄉的時候,故鄉的語言我不會忘;當我忘記了故鄉語言的時候,故鄉的歌曲我不會忘。」這是裕固族的一句俗話,薩爾從小就常常聽長輩說到。
  • 樂清一農場遇襲286隻兔子被咬死 兇手或是流浪狗
    溫州網訊 昨天,樂清柳市一家名為「橫湖農場」的兔園內發生流血事件:4條狗闖入兔園咬死了286隻兔子。農場主劉先生說,今天,樂清一幼兒園還組織了200名孩子來餵兔子,兔子沒了,這下可咋辦?  橫湖農場位樂清柳市峽門村一座名叫元寶山的山腳,農場內有一個佔地約3畝的養兔園,劉先生把它命名為「兔子王國」,裡面養了300多隻兔子,安排專人照顧。
  • 鄭州市動物園:「萌虎」賀國慶 「金雞」迎金雞 等你來打卡
    大河網訊(記者 祝傳鵬 賀志泉)9月23日,在金雞百花電影節、國慶佳節暨鄭州市動物園35周年園慶「三喜臨門」之際,鄭州市動物園召開新聞發布會,推出多項惠民福利。動物園內的黃腹錦雞引進黃腹錦雞,「金雞」迎金雞大河網記者獲悉,為豐富園區動物種群、增進大眾對野生動物的了解,激發大眾對野生動物的愛心和保護意識
  • 五更琉璃黑貓壁紙專欄
    五更殘夜,琉璃耀月!姬髮式黑長直果然賽高!五更殘夜,琉璃耀月!姬髮式黑長直果然賽高!五更殘夜,琉璃耀月!姬髮式黑長直果然賽高!五更殘夜,琉璃耀月!姬髮式黑長直果然賽高!五更殘夜,琉璃耀月!姬髮式黑長直果然賽高!
  • 中國民歌:比樂器產生的還要早
    中國的民歌具體開始的時間已經無法確定,但是,當人們有了感情,民歌也就產生了。自漢以後,民歌就更多了,當時還專門設立了一個專業的音樂機構——樂府,樂府同時也採編、傳承這些民歌。特別是在南北朝時期,樂府裡有很多現在依然傳頌的民歌,比如《木蘭辭》,還有很多蒙古草原的民歌,如「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到了唐宋時期,民歌就更多了。唐朝很多詩人、文人,對當時流傳的民歌非常喜愛,並且主動地向民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