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催眠大師》和2015年的《重返20歲》都是陳正道的作品。這讓我期待他接下來的電影。因為拍攝《催眠大師》的緣故,本該中韓同步上映的電影,變成了《奇怪的她》珠玉在前。本來是抱著「沈恩京那麼有靈氣,楊子珊能演好嗎?翻拍的應該不好看。」的想法。看過之後,還是願意像朋友們安利《重返20歲》。老梗也能吸引人,電影或許是導演敘事能力、演員演技、燈光攝影等的奇妙組合。
說說中韓細節處的不同:1、歸亞蕾老師飾演的奶奶更有大家閨秀年老之後的風範,雖然刻薄,但不惹人厭。get到在公交車上爭取座位新技能:打開陽傘為假寐的青年遮擋住太陽,論持久戰,座位手到擒來。2、韓版,吳黛莉和大家一起去水上樂園,腳受傷後發現衰老的秘密在於流血;而國內版則是現場直播後,一行人在酒吧慶祝,小青年邀請麗君跳舞,被李大爺阻止,而後在舞池中,小青年對李大爺和麗君惡語相向,砸開的酒瓶碎片劃傷麗君的腳。這部分,也是我認為國內版處理高於韓版的地方。麗君大聲呵斥小青年,說年輕人就應該保家衛國。李大爺拿過二等功,然後李大爺默默地在旁邊補充,是一等功。這一幕,也讓我想起張嘉佳睡前故事裡的胡言媽媽,或許,那個時代的人和那個時代的愛情都少了些無病呻吟,多了份果決與擔當。
3、韓國版有奶奶回復原貌後,觀看孫子演出後,輕撫頭上的髮夾,在人群中遠遠地望嚮導演,導演感受到注視,在人群中尋覓,卻沒有發現奶奶。朱顏辭鏡花辭樹,這份紅顏老去之感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在國內版表現出來。
4、韓版,對於吳黛莉與導演的感情著墨更多,喜歡上彼此也更有說服力。比如:吳黛莉被趕出後住在導演家,和導演聊天,並哼唱兒歌,母性的光輝吸引了從小失去母親關懷的導演。而國內版就相對簡單與突兀,麗君來到總監家,總監怕黑卻羞於承認,麗君一手抓著導演,一手蓋住他的眼睛,說著不用怕之類的話,大概麗君也是催眠大師,總監也被催眠了吧。5、韓版最後的彩蛋:爺爺也走進青春照相館,年輕版的爺爺由2014當紅炸子雞金秀賢飾演;國內版並無此彩蛋。莫非是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我悄悄地腦補了幾個人:鄧超、黃曉明。竊以為如果有彩蛋,可能黃教主能拔得頭籌吧。這樣想來,沒有彩蛋也是可以接受的。6、韓國的配樂,大愛《raindrop》;而國內版則是《償還》。可以一遍又一遍聽。歌詞、劇情及個人構築的畫面都能在歌中找到呼應。
當然作為一部商業電影,也不得不強調一下,劇中京東快遞可是有特寫及臺詞;某優酸乳飲品也頻繁出現在視線中(當然,比起《何以笙簫默》中無rio不成劇,已經收斂很多;譚總監不愧是音樂製作人,獨具慧眼,早早的開上了今日土豪燒錢之選的路虎車;90年代末,大學教授的課堂上學生們人手一臺蘋果電腦,莫非陳導挑選群眾演員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擁有Mac?
話說回來,歸亞蕾演的奶奶是我見過最有氣質的老太太,即使撒潑的時候,楊子珊麼,那種20幾歲的年輕漂亮是她本身具有的,但在電影裡那種時不時表現出來的老人特有的動作,讓我覺的:嗯,這還是那個老太太,只是外貌年輕了。讓我覺得不錯的場景還有很多。
好吧,就寫到這吧,其他的去電影院看,就不劇透了特別是沒看過韓版的更要去看,我覺得不知道劇情的情況下看得更過癮。像我就因為看過韓版,所以看電影的腦海裡反應的兩個畫面,左邊《奇怪的她》,右邊《重返20歲》,比較鬧心.....
PS:劇中的奶奶的兒媳婦、精神衰弱的教授夫人就是《甄嬛傳》裡的端妃,難怪如此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