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黃酥好吃有訣竅,手把手教你做蛋黃酥,層層酥掉渣,不要再買了
提起蛋黃酥,就不得不先說中式酥皮點心,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到了北宋後期已經開始出現很多專門製作酥皮點心的作坊了。蛋黃酥之所以能長盛不衰,跟它絕妙的口感密不可分。那刷了蛋黃液的金黃色表皮,微微裂開的酥皮,少許黑芝麻點綴其中,能勾起你強烈的食慾。一口咬下去,就能看到那層次分明的酥皮結構,一層一層包著紅豆沙,最中心的是流油的鹹蛋黃,色澤紅潤香氣十足。
這麼好吃的蛋黃酥做法難嗎?其實不然,只不過稍稍有點耗時罷了。在我的經驗中,好吃的東西總是需要漫長的等待,所以想做好吃的蛋黃酥,你也需要有耐心哦。
蛋黃酥
水油皮:小麥麵粉115g,豬油41g,溫水40g,細白糖20g,
油酥:低筋麵粉90g,豬油40g
其他輔料:水洗紅豆沙300g,鹹鴨蛋12個,雞蛋黃1個,黑芝麻少許,白酒適量
——製作過程——
1、先來和一個水油麵團,在大碗裡加普通麵粉,即中筋麵粉,豬油,細砂糖,倒入溫水和面,麵團揉好之後包上保鮮膜醒面30分鐘。然後做油酥:低粉中加入豬油拌勻,包上保鮮膜,也醒面30分鐘。
2、接下來處理真空的鹹蛋黃,蛋黃提前放入玉米油中浸泡一天,取出,噴上高度白酒,放至烤箱中150度烤5~6分鐘取出放涼。
3、桌上鋪一塊保鮮香膜,豆沙取25g一個,壓扁,放上蛋黃包好,全部包好後放一旁備用。家裡沒有烘焙手套,借用保鮮鮮膜處理豆沙,不髒手,也好操作。
4、油皮麵團醒好之後分成大小均勻的劑子,每個劑子大約在18克左右,按這個比例可以下成12個劑子。油酥麵團也均分12個劑子,每個大概11克左右
5、水油麵團用手按扁,然後包上油酥麵團,虎口收口,收口朝下,蓋上保鮮膜鬆弛20分鐘。
6、鬆弛好的麵團拍扁,用擀麵杖擀成牛舌狀,從中間分往上一下,往下擀一下,動作輕柔,以免破酥。然後從上往上捲起來,再蓋上保鮮膜醒15分鐘。
7、15分鐘後,取出麵團繼續拍扁,擀成長片,然後在由上而下捲起,再蓋上保鮮膜鬆弛15分鐘。
8、15分鐘後取出麵團,用拇指在中間壓一下,將兩頭往內對摺然後用手拍扁,接著用擀麵杖稍微擀開一些,放上蛋黃豆沙,包好收口。
9、所有的包好之後,在表面刷上蛋黃液,然後在撒上適量的黑芝麻,同時將烤箱180度預熱5分鐘。
10、放入烤箱中層,180度烘烤25~30分鐘。烤箱的溫度和時間根據自家烤箱脾氣來定哦!
要想做出一顆好的蛋黃酥,除了採用優質的食材外,最重要的是要掌握酥皮點心的製作技巧。酥油皮是所有中式酥皮點心的基礎,我們要充分理解它的原料比例與製作手法,然後根據環境溫度變化靈活調整,學會這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長期加強自己的技術才行。蛋黃酥是中華傳統美食的一塊瑰寶,如同京劇在我國戲曲中的地位一樣,同時也是我們的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我們發揚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