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怎麼泡?這樣才是正確的!普洱茶餅的衝泡方法介紹

2021-01-12 騰訊網

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早已成為生活中,也養成了喝茶習慣,普洱茶是雲南專屬茶葉,素有越陳越香的特色,對很多人都喜歡喝雲南普洱茶,經常普洱茶的人可以放鬆身心,調節身體效果,可是不知道雲南普洱茶怎麼泡,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普洱茶的衝泡方法。

首先準備器皿與材料:投茶7克、中號白瓷蓋碗、品茗杯、公道杯中潤洗一遍。將準備好的7克普洱茶投到白瓷蓋碗中,水溫控制在92-95攝氏度,注入白瓷蓋碗中,潤茶一次,出湯即入即出。

1-4泡:高湯旋轉注水,出湯即入即出,不可燜泡;

5-8泡:高湯定點注水,每泡加悶10-20秒後出湯;

8泡以後,低衝旋轉注水,每泡加悶30秒至1分鐘後出湯。

普洱茶葉中茶質豐富,耐泡度高,通常可泡18泡左右。將茶湯倒入品茗杯中即可品茶。

雲南普洱茶泡法要按照溫杯、投茶、衝泡、洗茶、分杯步驟泡茶,這樣才能品出普洱茶應有的味道。

通過簡單介紹,大家應該也有一定的了解了,壓力大可以不喝酒,喝點茶給自己冷靜冷靜,不僅修身養性還可以保健養生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普洱茶正確衝泡方法是怎樣的?這幾個步驟,你要懂!
    中國的茶飲文化博大精深,喝茶從古到今茶文化不斷的在進步發展,大家重點喝的茶有綠茶、紅茶和普洱茶,上面兩章為大家詳細的介紹過綠茶和紅茶,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普洱茶,普洱茶其講究衝泡技巧和品飲藝術,可清飲,可混飲。普洱茶茶湯橙黃濃厚,香氣高銳持久,香型獨特,滋味濃醇,經久耐泡。
  • 普洱茶的衝泡方法,「普洱茶」小細節
    大部分的家庭裡都有喝茶的習氣,而普洱也有著它的一席之地,但是又有多少人懂得普洱茶的衝泡辦法?不講究的一個杯子放點茶葉,倒點白開水,這茶也就這么喝了。但是關於茶自身來說,就無法發揮它最大的作用於價值了!要知道,茶的文化既然這樣源源不絕正也就說明了泡茶沒有那麼簡略,一盞真趣,代表的是茶的「質量」,是茶的「真」、是茶的「趣」。
  • 一盞真趣與您初識普洱茶的衝泡方法
    聊到茶,一盞真趣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普洱了,相信很多人都是這樣。這也說明普洱在茶界裡的地位是穩固不移的。一盞真趣追求的「眾飲之趣」,三五好友,泡一盞好茶,終繞不過品茶、聊茶。大部分的家庭裡都有喝茶的習慣,而普洱也有著它的一席之地,但是又有多少人懂得普洱茶的衝泡方法?不講究的一個杯子放點茶葉,倒點白開水,這茶也就這么喝了。可是對於茶本身來說,就無法發揮它最大的作用於價值了!要知道,茶的文化既然這樣源遠流長正也就說明了泡茶沒有那麼簡單,一盞真趣,代表的是茶的「品質」,是茶的「真」、是茶的「趣」。
  • 衝泡「普洱茶」的3大誤區,很多人卻還不知道,白白浪費了好茶
    普洱茶有散茶和餅茶兩種,人們常說普洱「越陳越香」,因此市場上年份越久的普洱價格自然越貴,從幾十到上萬元價格不等,有些人認為年份越久的越好喝,其實並不完全正確,這還要根據自己的口味來判斷和選擇,一款好茶除了看它的品質,還要注重它的衝泡方法,發揮出它潛在的「魅力」。
  • 關於衝泡「普洱茶」的誤區,很多人卻還都不知道,白白浪費了好茶
    一直有一些朋友跟我反映啊,說自己明明買了還不錯的茶,但是為什么喝起來一點都不好喝,其實普洱茶好不好喝啊,除了茶葉自身品質問題,還有一個非常關鍵因素,就是衝泡方法,今天阿凱要跟大家講幾個大家在衝泡普洱茶時經常會有的誤區:第一個:懸壺高衝日常衝泡普洱時,有不少茶友習慣於用高衝的手法衝泡,還有人乾脆用起了沿著杯壁轉圈的螺旋式注水法。
  • 這些普洱茶基本知識你聽過嗎?喝普洱茶前,需要先明白才喝!
    然後就把茶葉給揉捻,接著就是需要曬乾,普洱茶不能炒,需要太陽光自然曬乾,這樣才能保持原始香醇的口味。壓型主要是用紗布將固定種類的重量的普洱茶裝好,蒸汽軟化茶菁後,將其壓製成餅、沱、磚、瓜等形狀。後面就是要風乾,最後一步就要包裝,用棉紙純手工包裝,以便後期儲存轉化。
  • 普洱茶基本衝泡方法,老茶人分享泡茶5步驟,純經驗分享
    普洱茶的泡法有什麼講究嗎?實際上,茶要好喝看泡法。只有具備好的衝泡手法,才能把一泡普洱茶的滋味充分釋放出來。▲泡茶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聊聊普洱茶的基本衝泡方法。為了讓更多茶友了解普洱茶,「普洱藏家」攜手白水清、鄧時海教授開闢了《普洱老茶講堂》欄目,將多年研究普洱茶的經驗,發布在「普洱藏家」,與茶友分享!
  • 怎樣衝泡普洱茶更好喝?茶齡超10年老茶友為你支招
    如果你有一款各方面品質都不錯的好茶,選對了衝泡方式,呈現出來的香氣和韻味也會非常驚豔;如果這款茶品質一般,正確的衝泡方式同樣會為其綜合表現加分不少。  撬茶、稱茶、潤茶、注水方式、出湯時間……普洱茶的衝泡看似比較繁瑣,但對於剛入門的新茶友來說,只需掌握幾個關鍵要點,就可以將普洱茶泡得很好喝。
  • 泡出來的普洱茶太苦澀?多數因為這5點
    這樣的普洱茶湯才會呈現出更好的滋味。 懸壺高衝 對於有些高香茶類來說,這種方法的確會有助於香氣的散發。 但對於普洱茶而言,這種手法大錯特錯,這樣會使茶多酚與咖啡鹼等內含物質過度析出,令茶湯過於苦澀。 「輕、柔、平、緩」的衝泡手法,可以使普洱茶的口感香韻沉穩,茶湯醇厚連綿。
  • 喝普洱茶需要注意些什麼?為什么喝普洱茶前要先醒茶?
    初制的普洱茶一般都要經過幾年甚至長達十幾年的存放,才從茶倉中取過來供大家享用,由於常年的倉儲陳化使得其內含物質變得收斂,衝泡起來不太容易出味。醒茶就是喚醒茶質,凝聚茶香,哪怕只是陳化了七、八年的舊茶,經過醒茶後,都可以迅速將品質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水準。
  • 為什麼普洱茶在衝泡前要醒茶?
    對於我們上班族喝茶來說,把茶葉放茶杯倒上水就直接喝了,但是對於經常喝普洱茶以及對茶葉知識比較了解的茶友來說,在喝茶之前都要先進行一步重要的步驟,那就是醒茶。對於醒茶,有些人可能聽過,有些人對此就不太了解,那麼什麼是醒茶呢?
  • 普洱茶衝泡——「醒茶」
    醒茶的方法 一是「幹醒」 指衝泡前的喚醒,是為了達到喚醒茶質、凝聚茶香而改變普洱茶的存儲方式。 將茶餅分解成小塊,用淨紙包裹放置通風處(避免長時間日曬)通過葉片自然呼吸,散去其中雜味,一周左右即可飲用。
  • 普洱茶為什麼要醒茶?有什麼意義
    書呆子普洱茶對於經常喝普洱茶和了解普洱茶文化的人來說,醒茶對他們應該不會陌生,但對於剛接觸普洱茶的小白來說,對醒茶還是一無所知,其實,看似簡單的醒茶過程,其實有很多講究,回顧中國茶文化,在歷史中大多數的茶在衝泡前都需要醒
  • 衝泡18式3「幹醒」沒幾人做的環節卻定了普洱茶的半條命
    繼衝泡的正確態度、撬茶之後,今天我們嘗試去分享衝泡十八式之第三篇「幹醒茶」。沒幾人做的環節,卻定了一道普洱茶的半條命。說到幹醒,不得不提到儲存。當然市場一定具有滯後性和趨利性,尤其普洱茶是一個建立在「越陳越香」理論的底層邏輯下,才有了「儲存、收藏、投資、升值」等屬性的品類。無形的市場背後有著大量的真老茶、假老茶的庫存積壓,在過去的很多年裡,他們使用的是過去的儲存方法,且永無可逆。縱然回過神來知道錯了,但也決不可能會鬆口承認,因為作為可交易的商品,它是趨利的,它是需要出口的。
  • 有這些特徵的普洱茶才值得買
    但對於喝茶經驗不豐富,甚至是第一次嘗試自己購買普洱茶的茶友來說,就要預先了解優質普洱茶都有什麼特徵,再去篩選能讓自己滿意的茶。下面小編帶大家看看真正優質的普洱茶都有哪些特徵,在選購時可以作為參考依據,以免上當受騙。原料一定要知道茶葉的產地,確定它是雲南大葉種茶,這是基本要素。
  • 普洱茶餅,究竟應該怎麼保存,怎麼開?被老鼠咬了怎麼辦?
    如何保存普洱茶餅,給出幾條粗淺的建議,僅供諸君參考:器材準備:存茶前,務必先購買「溼度計」。入手後的第一件事,是「校準」,否則容易被不準確的讀數誤導。一個簡單易行的校準方法是:用被水浸溼的毛巾將溼度計完全包裹,十分鐘後儀表的讀數應當為「95%」,否則可自行校準至該讀數後,方投入使用。
  • 雲南普洱茶衝泡之前醒茶的重要性
    不喝普洱茶的人都搞不明白,為什麼普洱茶還要醒茶,打開了放在空氣中茶葉的味道不會走光了嗎?經常喝普洱茶的人肯定都知道,在倉庫裡面存放很多年的陳年老茶,拿出來衝泡之前最好的操作就是把茶餅先撬一部分出來,放在空氣中先置放一段時間,這樣讓存放了多年的老茶先和空氣充分接觸一下,可以更好的提升一下茶葉的鮮活度。
  • 除了普洱茶、黑茶,綠茶、武夷巖茶、紅茶、白茶有醒茶的必要嗎?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茶怎麼泡,才好喝?這是一個永恆的課題。為了實現「茶好喝」這個目標,我們會不斷調整方式,以求邂逅茶最完美的狀態。第一步,選購。選購,考驗技能,需要經驗作為依託。內行看門道,外行湊熱鬧。
  • 雲南普洱茶為什麼醒茶如此重要呢?
    喝雲南普洱茶一定要慢慢的品,只有慢下來,才能體會到雲南普洱茶的真味。一餅茶打開,撬好,不用著急立馬衝泡,我們可以把茶葉先靜置一會,等茶葉在空氣中暴露一段時間,再開始衝茶,我們把這個步驟叫做醒茶。為什麼普洱茶需要醒茶呢?醒茶真的這麼重要呢?
  • 普洱熟茶的泡法 熟普這樣喝才正確
    眾所周知普洱茶有生茶和熟茶兩種,其中普洱熟茶茶性溫和,有養胃,護胃,暖胃,降血脂、減肥等保健功能,被眾人喜愛。下面就為大家介紹普洱熟茶的泡法。獨自一人無任何環境及附加的外在因素影響,故可泡出最佳茶質供自我品茗享受……而一些心理素質不太好的茶藝人員無法以平靜的心態衝泡,或則水溫太高,或許驚慌致使投茶量失衡,無法泡出最佳茶質。所以,泡茶人的心情是普洱茶衝泡的關鍵因素,茶湯的口感會隨著他的心情變化而變化!因此,要泡好一(杯)壺普洱茶,調整好泡茶人員自己的心情是最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