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吃瓜樂趣,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新知識啦!有沒有很期待呢?喜歡就點個關注吧,每天都有新知識哦!
我們身邊吃柿餅的人應該不少吧,這是一種味道很不錯的冬季美食哦,特別甜,又不會膩,如果面前有足夠的柿餅,有些人可能會一次吃很多個。
而我們應該都知道,柿餅上是有一層白色的東西的,而且按照常理,沒有這層白霜的不是好柿餅。有些人就搞不清楚了,我們平時吃的柿子上可沒有這種白白的東西。那麼,到底它們是什麼,能不能吃呢?這個問題可能困擾了很多人,那麼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
其實,柿餅表面的白霜是一種糖霜,那麼它是怎麼形成的呢?
我們知道,柿餅是用柿子曬製成的,在曬的過程中,柿子裡的一些水分蒸發在空氣中,而柿子中的一些糖分也就跟著水分一起跑了出來,但是它不能蒸發,就留在了柿餅的表面,形成了糖霜。不過,可能有人會問既然它是糖,為什麼吃著不甜。這是因為,並不是所有的糖我們吃起來都是甜的,而這種糖正好就是被轉化成的不甜的糖。
不過,這層糖霜雖然不怎麼甜,卻對人有一些好處,比如說潤肺止咳,生津等。那麼,既然是糖,應該就可以直接吃吧?
理論上,這種柿霜是可以直接吃的,但是吃前最好輕輕衝洗一下,再擦乾吃。畢竟在曬乾的過程中,一定有很多灰塵和細菌吧,就算糖可以阻隔細菌,也免不了一些昆蟲停駐。
這個時候肯定又有小夥伴問,柿餅上的白霜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大家可能會注意到市場上賣的柿餅的白霜有的多有的少,那麼白霜是越多越好嗎?
答案是:不一定!
白霜的多少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柿子的含糖量、晾曬的溫度和溼度以及不同的製作工藝。
就拿桂林恭城的柿餅來說,採用的柿子長期生長在年均氣溫13℃,日照時長達2472 小時。陽光充足,土地肥沃裡。
在這無工業汙染的自然環境中,桂林恭城的柿子出落的果肉橙紅、汁多肉軟、甜蜜入心。
恭城柿餅,捏起來軟軟的,吃起來甜甜的,軟糯的柿餅被貼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喜愛的標籤,也並非毫無原因。
入口一陣綿綿涼涼的柔和感,帶著濃鬱的柿子味,甜蜜溏心裹滿整個口腔,香糯Q彈的果肉在唇齒間來回流淌,這種享受在料料看來,有點高級。就算是不愛吃柿子的年輕人,相信在嘗過之後,也會控制不住中了它的毒!
每年霜降時節採摘鮮柿,歷經12道古老工序,和50餘天的風刀霜劍的洗禮,最終才得如此糯甜的柿餅,這就是時間的味道。
恭城當地升底尖頂的柿子是最適合晾曬柿餅的,每年霜降後,當地的農戶就會摘下鮮紅的柿子,精選表皮光滑、無疤痕的柿子,乾乾淨淨的削掉柿子皮後,懸掛空中自然風乾。漫山遍野高高掛起的柿子簾,通紅明亮,耀眼奪目。
恭城晾曬柿餅的古老手藝,要經過採摘、削皮、掛架、捏心、下架、出水、合餅、潮霜等十二道工序,每一道工序既不能省時間,更省不得力氣,力求做到極致。
在經過50餘天的自然掛霜晾曬,360度立體接受陽光和氣流洗禮,使柿餅充滿太陽的味道,漸漸失去水分,同時鎖住了糖分和養分。
在食品加工工業相當發達的今天,柿餅晾曬既可以用機器迅速烘乾,也可以放入冷庫迅速出霜,但恭城的老手藝人知道——機器裡面沒有陽光的味道,冷庫裡也析不出柿子的甜霜。
柿霜並不是霜,而是柿子裡面的多種糖分(甘露醇、蔗糖、果糖、葡萄糖等)隨著水分蒸發,在柿子表面凝結形成的「微晶聚合物」。
這層霜對人體有益,品質越好的柿餅,柿霜就越白越厚。
柿餅好吃歸好吃,還是有些硬,於是人們發揮創意,做出了各種柿餅料理。
最簡單又普及的辦法是,把柿餅放在鍋裡蒸一蒸,熱騰騰的水汽讓它變得更軟,吃起來像點心一樣。適合剛拔完智齒的朋友。
臺灣新竹喜歡用陳年柿餅煲雞湯,雞湯既吸收柿餅的甜味,又不會太膩口。
西安還有一種被津津樂道的黃桂柿子餅,是把臨潼產的火晶柿子搗成糊,和入麵粉,再用桂花醬做糖餡,炸出金黃的甜餅。
這款柿餅好品質,好評如潮
口感不好不賣,捂霜不夠不賣,果農像對待柿餅就像孩子一樣呵護,將一顆顆柿餅呈現給大家。堅持自家產地發貨,新鮮送達到客人手裡。
如果您收到柿餅後,記得第一時間放進冰箱冷藏(-4℃~4℃)保存哦,這樣可保存時間會更長!
所以每年霜降後,四面八方的人都來購買,遠銷海內外,火爆程度可以用瘋搶來形容。
儘管嫌它「難買」,但還是會對這一口軟糯香甜欲罷不能。一個個胖乎乎、軟糯糯,咬上一口,直甜到心坎裡。
它的價格也很實惠,現在優惠價500g才39.9元哦~
快點擊這裡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