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水源區,因採礦變色的河「鴨躲魚絕」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南水北調水源區,因採礦變色的河「鴨躲魚絕」

  陝西白河縣治汙之困:兩條「人洗澡會全身發癢」的河,關礦20年後仍然「黃水」流淌

  陝西省白河縣境內,原本清澈見底的厚子河、小白石河,像被倒進了色素,變成了褐黃色。這種變色的河水,已經流了20多年。

  這些被汙染的河流,源源不斷匯入白石河,最後進入漢江。漢江是長江的最大支流,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地。

  這是7月5日拍攝的白河縣卡子鎮鳳凰村從山頂延伸到山腳的硫鐵礦渣(無人機照片)。記者梁愛平攝

  厚子河、小白石河的汙染,源於白河縣上世紀硫鐵礦的無序濫採。2000年,當地雖然政策性關閉了所有硫鐵礦,但是並未及時處理廢棄的礦洞和裸露堆放的礦渣。時至今日,含硫、鐵、錳的廢礦渣經氧化,在裂隙水和雨水衝刷下形成「黃水」,一直在河中流淌。

  清水變「黃水」 魚蝦全不見

  7月上旬,記者來到白河縣卡子鎮境內,只見蜿蜒而下的厚子河漸漸泛黃,愈到中上遊黃色沉澱物便愈發嚴重。臨近卡子鎮卡子村時,整條河都呈現褐黃色。

  這樣的景象,在其他村也較為常見。在卡子鎮鳳凰村,李旦溝是匯入厚子河的支流,溝裡的鵝卵石被「裹」上了厚厚的黃色物質。

  村民黃磊告訴記者,以前河水清澈見底,有魚有蝦,還能用來灌溉,現在河水完全不能用了。「汙染幾十年了,魚蝦絕跡,連鴨子都不下河。澀柿子味的水,用來洗澡會全身發癢。」

  村民們講,汙染源自廢棄的硫鐵礦洞和礦渣。記者看到,在鳳凰村不足2公裡的山路邊,就堆放了3處礦渣。其中最大的一處,灰黑色的礦渣從山頂延伸到山腳,就像一條柏油帶粘在山間。

  記者走訪發現,硫鐵礦洞、礦渣引發的汙染,主要集中在白河縣卡子鎮和茅坪鎮。慶幸的是,人畜飲水工程的建設,保障了汙染區村民的飲水安全。記者所到之處,村民飲水均正常,未受「黃水」影響。

  白河縣一份資料顯示,從1957年至1999年之間,縣國營企業在卡子鎮和茅坪鎮開採硫鐵礦。當時開採技術落後,資源利用率不高,造成硫鐵礦棄渣汙染河流總長110多公裡,受汙染面積達5個鄉鎮,20多個村,給沿河群眾生產生活帶來危害。

  「尤其是大量重金屬汙染,導致河水不但人畜不能飲用,水生物不能生長,還使土地板結、植物枯死。」當地一名村幹部說。

  安康市生態環境局白河分局環境監測站站長張小菊介紹,白河縣總共有硫鐵礦開採點14處,共開採礦洞151個,形成廢礦渣約550萬立方米。

  記者了解到,厚子河、小白石河的汙染,目前暫未影響漢江出陝斷面水質。安康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科長李林斌說,根據監測,這些年白石河入漢江、漢江出陝斷面一直保持地表水Ⅱ類水質,符合國家要求。

  境內河水被汙染,為何出省斷面水質還能達標?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祝凌燕解釋,一方面是河水被稀釋;另一方面,硫鐵礦裡含有的重金屬被衝刷到水體,經過一定轉化變成顆粒,沉到水底,附著在了河床上。

  「目前的風險是,如果遭遇大暴雨或大的地質災害等,這些重金屬會被衝刷到水中,威脅到白石河、漢江水質。」祝凌燕說。

  缺錢缺技術,「汙」點多面還廣

  據了解,從2004年至今,在陝西省財政廳、環保廳(現陝西省生態環境廳)的支持下,白河縣先後4次總共投入5000餘萬元,封堵硫鐵礦礦洞40餘個,建成防滲渣庫33.64萬立方米等,對部分汙染區採取「封堵礦洞+安全填埋+滲濾液收集」處理工藝,取得一定效果。

  其中,2015年投資2972萬元的白石河流域重金屬汙染治理工程一期,是目前投資最大的一項工程。記者在當地官方的一份水質檢測報告上看到,在該工程實施前,當地環保部門委託陝西華康檢驗檢測有限責任公司對工程區河水水質進行了檢測。

  檢測結果顯示:尾礦渣填埋庫外側河道地表水pH值酸性超標,鎘超標23.4倍、鐵超標170倍、錳超標295倍、汞超標1.4倍等;渣場積液池外側河道地表水檢測結果pH值酸性超標,鐵超標153.3倍、錳超標58倍、鎘超標1.0倍等。

  一期工程實施後,今年7月6日,當地環保部門又委託陝西華康檢驗檢測有限責任公司,對工程下遊10米處河道水質進行取樣檢測,結果顯示鐵超標2.0倍,錳超標15.4倍,其餘檢測結果均符合國家規定標準限值。今年,白河縣又啟動實施了白石河流域裡端溝重金屬汙染綜合治理二期工程。

  然而張小菊說,對於白河縣來說,目前太缺乏專業技術人才,治汙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她說,去年8月3日,白河縣遭遇強降雨,卡子、中廠、構朳三鎮嚴重受災,白石河流域重金屬汙染一期工程出現4個汙水滲漏點,這在治理之前是萬萬沒想到的。

  「陝南山區是斷層巖地質結構,帶狀分布、寬度有限、空間分布不穩定、呈碎裂結構或散體結構、受外動力地質作用影響顯著,這些都為治理增加了難度。同時,缺乏專業技術人才也是白河治汙面臨的一大難題。」張小菊說。

  白河縣一些基層幹部表示,由於歷史遺留的礦洞點多面廣,分布在不同的山區之間,加之白河縣立地條件差,多年治理雖有點成效,但和總體汙染比起來,治理也只是冰山一角,且一直處於「小打小鬧」的狀態。

  與缺乏技術、人才等困難比起來,缺乏資金才是白河治汙最大的軟肋。白河縣縣長李全成說,白河縣每年財政收入僅八九千萬元,要徹底解決汙染問題還面臨巨大資金缺口。「初步估算至少需要投入6.5億元。」

  集人力財力,保漢江水質

  雖然白石河入漢江、漢江出陝斷面水質達標,但是受訪的專家和部分基層幹部認為,不能因為目前水質達標就放緩治汙步伐。因為陝南地質條件複雜,將來會發生什麼地質災害,誰都不好預測。

  祝凌燕教授和安康市自然資源局耕地保護和生態環境修復科科長廖興德認為,目前需要進一步查明歷史遺留無主礦山、政策性關閉和生產礦山生態問題與治理修復現狀,劃分自然恢復區、人工輔助自然恢復區和工程修復區,繪製礦山生態綜合調查「一張圖」,逐步完成生態修復。

  「結合礦洞、礦渣周邊的環境敏感點採取一些功能措施,進行風險管控,是現階段比較實際的辦法。」廖興德說。

  陝西省生態環境廳和陝西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處室負責人認為,硫鐵礦洞、礦渣汙染治理涉及廢棄礦洞閉毀、礦渣安全處置、酸性廢水處理、生態恢復等多方面,多個部門應共同發力,綜合治理。

  「按照汙染範圍的大小和強度,採取分級分區,近期遠期結合,加大治理力度,提高治理效率。」陝西省生態環境廳土壤生態環境處處長李強說。

  李全成認為,對歷史遺留的硫鐵礦區汙染問題,應安排專項基金,支持地方進行治理。同時,出臺相關政策,傾斜支持邊遠山區培養和引進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的科技人才,為邊遠山區生態環保治理提供人才支撐。

  除了財力和人才支持外,部分基層幹部認為,應採取「院地共治」模式,組織引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為地方治理修復硫鐵礦區汙染提供技術支持。

  李強說,要加強技術攻關,形成從源頭到末端全過程處理處置的綜合汙染防治方案。同時,支持企業對裸露的廢棄礦渣進行資源化綜合利用,達到節約治理成本、根治汙染的目的,這樣多管齊下,才能確保漢江水質不受汙染威脅。(記者梁愛平、徐漢)

相關焦點

  • 石家莊:南水北調中線水將是飲用水源 勿釣魚遊泳
    從今年6月份開始,南水北調中線邯石段開始充水試驗,沿線鄉村有了一條讓村民欣喜不已的「玉帶」。昨日,石家莊南水北調辦公室工作人員深入沿線鄉鎮,向村民發放安全宣傳手冊。同時提醒大家,中線總乾渠坡陡水深,而且未來將是飲用水源,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沿線渠道不能釣魚、遊泳。
  • 南水北調,不只調來好水
    這一刻,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也意味著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6年來,南水一刻不停、奔流北上。為了這一渠清水,東線水源地江都把202平方公裡劃為禁止開發的「紅線區」,100多家水泥廠、化工廠、化肥廠因靠近送水通道關閉,涉及投資額60多億元;東線沿岸僅化工企業累計關停800多家。中線丹江口庫區34.5萬移民和中線幹線9萬徵遷群眾搬遷,沿線上千家化工企業關停,汙水處理能力全面升級。東中線沿線巡線工作人員一年四季不間斷行走在渠道旁,時刻把握監測點的水質狀況;上萬名河長湖長參與水質保護。
  • 守護南水北調核心水源 東方園林亮劍丹江口水庫綜合水體治理
    近日,有關方面表示,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首次實現向北方30條河流進行生態補水,共有12條天然河道得以恢復,截至5月29日,該工程已完成輸水1417億立方米,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四省市累計4200萬人受益。
  • 「一庫水的擔當」④防汙治汙,涵養「中國好水」水源地
    冥冥之中,他與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十堰有著割捨不了的情緣。作為丹江口水庫的主要水源——漢江,其支流眾多。這些源頭均在秦嶺南坡或武當山麓,涓涓細流從高山叢林跌宕而來,不僅讓古老的漢江擁有了撼天動地的氣魄,也形成了漢江流域最為密集的河網。在浩蕩不息的奔流中,漢江不僅孕育出富饒、遼闊的江漢平原和漢中平原,還造就了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的南水北調。
  • 一渠清水北送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生態保護調查
    這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源頭所在。浩蕩南水正是自此北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包括丹江口庫區及上遊地區,涉及河南、湖北、陝西、四川、重慶、甘肅6省市49個縣(市、區),幅員9.5萬平方公裡。從2005年庫區工程啟動時起,經過15年努力,如今水源區青山如黛、綠樹成蔭、水流清澈、鳥鳴悠悠,一幅秀美畫卷展現眼前。水更清了。
  • 南水北調:「數」說6年調水之變
    新華社發(南水北調東線總公司供圖)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 題:南水北調:「數」說6年調水之變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6周年。6年來,工程調了多少水?水質怎樣?多少人受益?生態和經濟效益如何?對此,記者走訪工程沿線多地現場,同時向水利部南水北調司等單位進行了了解。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進入收尾階段 正進行分段試水
    境內的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  南水北調全線通水後,肩負保護好水源及環境重任,這將推動這座古城的轉型,或者說是新生。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進入到收尾階段,正在進行分段試水。  1277公裡的輸水總乾渠,將丹江口水庫和北京市首尾相連。水源地的水質狀況,直接影響到沿線數千萬人能否用上放心水。
  • 黑龍江企業尾礦砂洩漏汙染水源地,曾因尾礦庫水位超高被罰
    黑龍江企業尾礦砂洩漏汙染水源地,曾因尾礦庫水位超高被罰 2020-03-30 19: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津城冬三月供水保安全 實施引灤引江水源聯合供水
    天津北方網訊:記者從市水務局獲悉,目前,本市已實施引灤引江水源聯合供水,同時採取三項措施確保冬季供水安全。  據介紹,由於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冬季冰期輸水能力有限,按照水利部2020年至2021年南水北調水量調度計劃,從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開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日均供水流量由30立方米/秒逐步降至18立方米/秒。
  • 給大壩「穿衣戴帽」,讓管道「上天入地」,南水北調工程到底有多牛?
    那就來聽中國工程院院士 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鈕新強 為我們講述這一熟悉又陌生的龐大工程 南水北調
  • 南水北調重要水源區石泉縣 垃圾場處理後可養魚
    華商報安康訊(記者高菊)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的水源涵養區,漢江石泉段水質一直保持在國家飲用水二級標準以上。  石泉縣作為漢江入境安康的第一站,實施了漢江綜合治理、丹江口庫區上遊水土保持以及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智慧石泉」漢江水質保護工程,受保護地區佔縣域面積的88.7%以上。
  • 河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開始安裝「安全閥」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劉瑞朝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添了一個「安全閥」和「穩定器」,解決南水供應的供水安全。記者從河南省水利廳了解到,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沿線第二個調蓄工程、我省第一個南水北調調蓄工程——觀音寺調蓄工程,已經正式開工建設了。
  • 南水北調中線惠及5300多萬人
    新華社鄭州2月15日電(宋曉東、張存有)記者15日從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建設管理局了解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累計輸水200億立方米,惠及沿線5300多萬人,極大地提升了沿線百姓在水安全、水生態、水環境方面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 5秒鐘可充滿1個標準遊泳池 南水北調中線設計最大流量輸水
    近年來,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島大力開展「生態鄉村」生態建設,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呵護一泓清水。圖為風景如畫的鄖陽島。
  • 多家央企高層調整,中國中鐵董事長張宗言調任南水北調集團
    據官方消息顯示,已被免去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的張宗言,已交流到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任職,但未明確說明其具體職務。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央直接管理的唯一跨流域、超大型供水企業,於今年10月23日在京舉行成立大會,水利部副部長蔣旭光擔任公司董事長。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你去過嗎?見過才能明白它的偉大
    河南省的南陽有個超級工程,它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發源地,如果在此行中沒能到渠首一探究竟,對許多吃水的人來說,應該是一種遺憾。南陽之旅中,我特意安排了這一站,並不是因為它的風景很美,而是因為這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項目。
  • 從「臭水溝」到「幸福河」的蝶變之路——河南焦作市推行河長制...
    大沙河的華彩蝶變,見證了焦作市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全面推行河長制帶來的巨大變化。  基本情況  大沙河屬海河流域衛河水系,發源於山西省陵川縣奪火鎮,流經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中站區、解放區、示範區和修武縣,在新鄉縣匯入共產主義渠。
  • 河南第一個南水北調調蓄工程已正式開工建設 「南水」供應下遊增加...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劉瑞朝本報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添了一個「安全閥」和「穩定器」,解決南水供應的供水安全。記者從河南省水利廳了解到,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沿線第二個調蓄工程、我省第一個南水北調調蓄工程——觀音寺調蓄工程,已經正式開工建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