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好,鳥兒最知道。圖片來源:增城區愛鳥協會
你知道嗎?鳥類對環境、氣候變化較為敏感,被喻為檢驗生態環境的指標之一。近年來,隨著廣州增城區的綠色發展和環境提升,眾多珍稀鳥類也被吸引而來,並就此停留駐足、繁衍生息。
在增城中心城區荔湖街道,距離熙熙攘攘的萬達商圈、地鐵口只有2公裡處一座巨大「鳥巢」—荔湖聖皇洲江心小島坐落於增江河上、雁塔山下。四面環水的生態綠洲是城市客廳,也是鷺鳥棲息的「小鳥天堂」。
眾多白鷺和蒼鷺常年在江中暢遊嬉戲,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融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據增城區愛鳥協會負責人介紹,自2019年以來在區科協的大力支持下,區愛鳥協會在對增城區域鳥類進行觀測以來,已觀測到紅頭咬鵑、紅胸田雞、普通燕鴴、金斑鴴、慄啄木鳥等鳥類,其中普通燕鴴多達20多隻。同時,該協會還發現了海南藍仙鶲、褐胸鶲、白尾藍地鴝、橙頭地鶇、藍喉蜂虎等鳥類留下的繁殖跡象。
更令人振奮的是,該協會不僅觀測到白喉斑秧雞、海南藍仙鶲、禾花雀等瀕危鳥類、還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仙八色鶇、褐翅鴉鵑、小鴉鵑、林雕、蛇雕、白鷳、黑翅鳶、紅隼、貓頭鷹這些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身影。
「這些珍稀瀕危鳥類對棲息地的要求非常高,增城森林溼地眾多、食物豐富、人為幹擾少是野生鳥類增多的主要原因。」謝峰說,作為重要環境指示性動物的仙八色鶇,近幾年在增城「落戶」,而且棲息範圍正在不斷擴大。
此外,謝峰與拍鳥人發現了一些從未在增城出現過的華南斑胸鉤嘴鶥和金頭縫葉鶯,這也反映了增城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現在不用千裡迢迢去北方看鳥了,身為拍鳥人的我終於能紮根本土,通過鏡頭反映出增城與鳥類的千姿百態。」攝影愛好者劉先生說。
今年1—11月,增城環境空氣品質達標天數比例95.8%,達標天數比例全市排名並列第一。今年完工的增江碧道工程除了具有休憩觀光功能之外,還設立了鳥類保護區、營造無人島等動物繁衍場所。重點強化改造育林,增城在構建宜居城市的同時,也不忘為鳥類開闢「安樂窩」 。
遷徙的珍稀鳥類棲居繁殖,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寫照。在不斷探索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協調的道路上,水清岸綠、安全宜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新格局正在增城區逐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