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泛濫無人吃,20年前被引進到我國,如今被大量養殖成高端海鮮

2020-12-05 談談侃三農

大家好,歡迎關注「談談侃三農」文章,每天從不同角度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種植和養殖項目。如果想了解更多三農之事,請點擊上方兩字「關注」,謝謝!今天分享的主題:國外泛濫無人吃,20年前被引進到我國,如今被大量養殖成高端海鮮。

說到外來物種,很多人覺得會給我國生態系統造成破壞,往往對這些外來物種十分排斥,其實這未必有點危言聳聽了。並不是所有的外來物種會對我國生態系統造成破壞,有的確實會造成破壞,比如福壽螺、水葫蘆等等,而有的對生態系統沒影響,反而為人們帶來了好處,比如很多外來水果、外來魚類,豐富了人們的食物來源,給人們帶來了美味。

大概在1998年的時候,我國從加拿大引進了一種外來物種,而且深受國內吃貨的喜歡,但是對於加拿大人來說,這種物種簡直就是垃圾,數量多到泛濫無人吃,這種物種在我國從1998年開始算起,到現在有了20多年的歷史,如今在國內被大量養殖,而且成為了一種高端海鮮。

這種外來物種是啥呢?它就是象拔蚌,它是一種大型的貝類,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和美國東海岸。象拔蚌的生物名稱是太平洋潛泥蛤,又名皇帝蚌、女神蛤,但是作為海產品進行銷售,人們又給它取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象拔蚌」。象拔蚌的體重可達3~4公斤,相比其他蚌類的重量,象拔蚌就是一種巨無霸的東西,在蚌類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雖然象拔蚌引進到國內已經有了20多年的歷史,而且在國內被大量養殖,在我國的浙江、福建、山東、大連等沿海地區被廣泛養殖,根據2019年的統計,我國的象拔蚌產量已經達到了2000萬噸,雖然產量很大,但是在一般的菜市場和水產市場卻很難見到象拔蚌的身影,國內很多人都沒見過象拔蚌,更不用說吃過,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筆者覺得主要有兩個原因。

原因一、營養價值高價格貴

象拔蚌長得像大象的鼻子,個頭大,生長快,味道鮮美,而且具有很高的營養十分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每100克含熱量81千卡、蛋白質14.4克、脂肪1.3克,象拔蚌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在餐飲業中屬高檔消費品。據了解,象拔蚌在深圳一般的酒店裡面售賣是一隻500元,這樣的價格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可以說是非常昂貴的,因此在普通的菜市場裡面很難見到也就不足為奇了。

原因二、象拔蚌加工要求高

象牙蚌的吃法十分有講究的,就像吃河豚一樣,弄不好就會中毒,象拔蚌可食用部分是它的肉,像內臟這些東西是不能吃的,因為它的內臟裡面含有紅潮毒素,在加工處理的時候,十分考驗廚師的技術,如果內臟裡面的紅潮毒素沒弄乾淨,人們吃了之後就會引起食物中毒,像普通老百姓很難有技術將裡面的毒素完全弄乾淨。

大家吃過象牙蚌嗎?覺得味道和河蚌相比,哪個好吃?歡迎評論區留言一起交流討論。

相關焦點

  • 十斤吃不到2兩肉,30年前農村泛濫,如今被大量養殖,供不應求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十斤吃不到2兩肉,30年前農村泛濫,如今被大量養殖,供不應求。 農村是個非常神奇的地方,大地上有著各種各樣的神奇植物,神奇到讓人無法想像,水裡有豐富的物種,大多數都能當美味食用,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農村人。小時候家裡沒米了,大人們下河撈魚,個頭只有拇指大小的小溪魚多的數不過來,拿回家放點簡單料理一下煮醬油水那比啥人間美味都要誘人。
  • 40年前作為食物引入我國,如今卻被列入黑名單,寄生蟲高達上萬條
    導讀:40年前作為食物引入我國,如今卻被列入黑名單,寄生蟲高達上萬條作為外來物種,小龍蝦無疑是十分成功,現在在我國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一種夏季美食,在華中地區,小龍蝦也成了許多農村地區支柱型產業,不少農民都在從事小龍蝦的養殖
  • 81年引入我國成養殖新寵,20年前受食客追捧,如今卻被嫌棄太髒
    81年引入我國成養殖新寵,20年前受食客追捧,如今卻被嫌棄太髒在上個世紀咱們國家雖然魚類資源非常豐富,但是隨著人們的需求,本土魚種只有極少數品種適合人工養殖,為此我們國家引進了不少外來物種,來帶動農民水產養殖的積極性,其中不乏品質優良的魚種經濟效益已經隱隱超過「四大家魚」,就比如下面這種魚
  • 體長不到4CM,20年前河裡泛濫,1天吃2千隻蚊子,其實是入侵物種
    導讀:體長不到4CM,20年前河裡泛濫,一天吃2千隻蚊子,其實是外來物種文/農夫也瘋狂現在雖已經是冬季了,可是在南方的晚上偶爾還是有蚊子,這樣的蚊子在睡覺的時候在耳邊嗡嗡嗡地飛來飛去其實為了消滅掉蚊子,世界各國也想了很多的辦法,而我國就曾專門引進過一種魚,它的體長不到4CM,一天能吃掉上2千隻蚊子。在20年前河裡泛濫,如今也是非常少見了。這種魚就是農村過去常見的「大肚魚」。
  • 這個外來魚種在我國泛濫,漁民將其大量出口,吃貨們有口福了
    說起「羅非魚」這個名字,你可能有些陌生,畢竟這個魚是外來品種,在100年前,你在中國任意一條河裡都找不到這條魚。不過如今,你一定要記住這條魚的名字,因為羅非魚在我國的產量已經相當可觀,甚至可以說達到了泛濫的地步。每年我國出口美國等國家的羅非魚數量,可以說是別的國家無法超越的。
  • 10大外來物種「入侵我國」,如今被吃到靠人工養殖,你最愛吃哪些
    隨著國家、地區間經濟、文化交往的日益頻繁密切,一場沒有硝煙的生態戰爭,"外來物種入侵"正在全世界範圍悄悄打響,其造成的生態災難正嚴重威脅著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及全球的生態安全,但也有一些個案,比如一些在國外泛濫成災的物種,到了我國後它們的命運也被改變,下面就來看看10大外來物種「入侵我國」,如今被吃到靠人工養殖
  • 最大不過2斤,我國曾作為食物引進,如今卻成最危險的物種之一
    導讀:最大不過2斤,我國曾作為食物引進,如今卻成最危險的物種之一我國有不少從國外引進的農作物及水產品,如番茄(即西紅柿)、洋芋(即土豆)、紅薯、小龍蝦等,因為它們其中有不少有著較高的食用價值,現如今都發展成了農民主要的種植品和養殖品
  • 國內養殖僅19年,曾賣到60元1斤,如今20元1斤供不應求,能賺錢嗎
    一年可收2次,南方人的最愛,如今20元1斤熱賣,現在養殖晚了嗎?大家好,我是小喬,與你每天分享有趣的三農知識。生活在沿海地區的人對海鮮和大海一定很親切,大海是他們的生存方式。漁民們每天出海捕撈海鮮,販賣到市場。海鮮以營養豐富、肉質鮮美聞名,在市場上一般都很暢銷。
  • 臭水溝泛濫沒人吃,農民稱它為「大便魚」,出口國外卻成了高檔貨
    導讀:臭水溝泛濫沒人吃,農民稱它為「大便魚」,出口國外卻成了高檔貨魚是我國一大肉類食物,在我國佔據的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國農村養殖業重要的一個經濟支柱。這羅非魚之所以在筆者家鄉這邊不受待見,主要還是與它的生活環境有關,很多魚類都喜歡生活在乾淨的水中,若是到了很髒的環境中的話,基本上是活不下去,然而這羅非魚則不是,它是一種生命力非常頑強的魚類,即便是在臭水溝裡都能活得很自在,並且還會泛濫。
  • 中國為滅蚊引進「食蚊魚」,如今卻四處泛濫,吃貨們都拿它沒辦法
    ,但如今卻已經泛濫成災。不過滅蚊蟲雖然在滅蚊方面有著不俗的實力,但並不招人喜歡,因為滅蚊魚是屬於外來物種,原本在中國是沒有滅蚊魚的存在的,但因為世紀初我國科技並不發達,國內發生了許多瘧疾等蚊蟲傳播疾病,因此我國就向國外引進了滅蚊魚,而且中國不只有一次引進了食蚊魚。
  • 在海洋泛濫的「蘇眉魚」,遇中國吃貨後成瀕危物種,如今一斤700
    我國擁有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因此擁有狹長的海岸線。風格各異的海岸線也成為了遊客喜歡的旅遊勝地。到海邊旅遊,我們出了曬日光浴、遊泳、欣賞美麗的海濱風光之外,吃海鮮也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不同的海鮮,價格可謂是天差地別。
  • 一周能長一米,在國外泛濫成災除不盡,引進我國卻被端上餐桌
    我國地大物博,物產資源豐富,但是即便如此,也需要從國外引進一些物種,畢竟有些物種對於人們還是十分有用的,就比如這些年從國外的引進的水果,不僅滿足了人們的日常所需,也讓農民們多了可以種植或是可以養殖的品種。
  • 國外沒人吃,引入我國卻大受歡迎,一斤可賣到10元,還大量養殖
    但有一種鯉魚,它卻有不一樣的情況,今天咱們就來說下這種鯉魚,國外沒人吃,引入我國卻大受歡迎,一斤可賣到10元,還大量養殖。它就是德國,它原產於德國,因為體表的鱗片特別大,而且沿著邊緣排列,排列完整看上去就像是沒有鱗片一樣,全身光滑如鏡,才有了鏡鯉這樣的一個名字。
  • 又一物種在澳洲泛濫,180年前被引進,如今因喝水太多被強制清除
    因為澳洲脫離大陸帶來的生態系統脆弱,缺乏高生態位的生態系統,導致了很多物種都能在這裡泛濫起來,就比如野兔,澳大利亞就發生過一次「兔災」,導致了大量野兔啃食草坪。而同樣出現的還有鯉魚,這幾年雪梨郊外的河流鯉魚就有泛濫成災的跡象,這些例子都代表著澳大利亞是外來物種的樂園,就比如現在,就也有一個物種在澳洲泛濫,它就是駱駝。
  • 又有一種「蝦」入侵我國?長達50釐米,或將泛濫取代小龍蝦
    如今距離夏天也不遠了,那時候一到晚上,和幾個朋友吃飯喝酒,桌上必不可少的東西就是小龍蝦。可是對於小龍蝦的一些知識,人們並不知道,甚至也曾聽聞一些謠言,例如二戰時期由日本傳入,用來處理屍體。實際上小龍蝦自從上個世紀被引進之後,就一直擔當牛蛙的飼料,只不過後來廚師們開發出了新的烹飪技術,從而把這些外來物種變成了我們餐桌上的美食。
  • 俗稱「大肚魚」,嗜食蚊子幼蟲,經3次才引進我國,如今泛濫成災
    導讀:俗稱大肚魚,因滅蚊而引進,如今在國內泛濫,網友:油炸倍兒香文/農夫也瘋狂進入五月以後,尤其是立夏節氣過後,溫度也是越來越高了,這個時候有一種美食又要開始風靡全國了,那就是小龍蝦了。但是因為後來有吃貨發現小龍蝦肉質鮮美,逐漸就不討厭它了,並且還因為市場需求大,很多的農民開始養殖小龍蝦,而每年這個時候就是小龍蝦大量上市的季節了。今天筆者要給大家介紹另外一種入侵物種,它在廣大的農村地區也很常見,可以說是已經泛濫了,它就是俗稱「大肚魚」的一種普通淡水小魚。
  • 它曾作為食物引進我國,不超過兩斤,現如今已經嚴重危害生態
    國外很多的營養價值比較高的農作物都被我國引進,現如今已經被我國發展成了種植品和養殖品,但也有很多食用價值很低的,或者破壞生態壞境的品種成了入侵物種,追悔莫及。巴西龜的外觀小巧玲瓏,帶著圓環狀斑紋,眼睛後邊帶著一條很特別的紅色斑塊,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食用烏龜,甲魚的習俗,尤其是民間,老人過壽的時候,必然會做一道龜或者甲魚的菜。巴西龜的營養價值不錯,同時還具有藥用、觀賞性。
  • 1次產卵300萬粒,我國養殖才夠吃,在國外沒人吃,每年花重金清除
    導讀:1次產卵300萬粒,我國養殖才夠吃,在國外沒人吃,每年花重金清除本文來源:文/農夫也瘋狂,更多內容請關注原創作者馬上就要過年了,各位「打工人」,可有返鄉了呢?今年的情況比較特殊,目前多地已經鼓勵打工人就地過年。
  • 原產自我國,一天吃上千隻蚊子,在國外泛濫成災,我國38元1斤
    導讀:一天能吃上千隻蚊子,多國引進後泛濫成災,在我國賣38元1斤在夏天的時候,最讓人討厭的一種生物,那就非蚊子莫屬了。夏天一到天黑和天快亮的時候,蚊子就特別的多。尤其是在農村裡,因為水資源和植物比較多,給蚊子提供了藏身之處,所以蚊子更多。
  • 國外沒人吃的魚,土腥味很重,引進國內卻大受歡迎,北方大量養殖
    在眾多的淡水魚裡面,鯉魚算不上好吃的魚,地位甚至還不如鯽魚,南方很多地方都難見到鯉魚出售,因為人們更願意吃其他淡水魚。但是有一種從國外引進的德國鯉魚,卻在引入國內之後大受歡迎,即便是它土腥味也很重,但卻擁有眾多愛好者,在北方已實現大量養殖。德國鯉魚學名鏡鯉,是的,你沒看錯,不是錦鯉而是鏡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