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大家好,這裡是農看農,每天分享農村新鮮事,分享種植技術和市場。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十斤吃不到2兩肉,30年前農村泛濫,如今被大量養殖,供不應求。
農村是個非常神奇的地方,大地上有著各種各樣的神奇植物,神奇到讓人無法想像,水裡有豐富的物種,大多數都能當美味食用,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農村人。小時候家裡沒米了,大人們下河撈魚,個頭只有拇指大小的小溪魚多的數不過來,拿回家放點簡單料理一下煮醬油水那比啥人間美味都要誘人。
如果家裡來了客人,口糧不夠吃了,這河裡的小魚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既省錢又有面子。捕魚老手往河裡一撒網一拉就能拉回不少的各種河鮮,大雜燴煮成一鍋也不枉為一道極品了。
不過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下河捕魚的場面已經不多見,河裡的魚也少了。很多超級美味正在從我們的生活中慢慢消失。其中有一種吃不到多少肉的美味,30年前的時候在農村可謂是泛濫,而如今卻成了被大量養殖的產品,市場供不應求。那麼現在咱們就來好好了解一下。
田螺可能很多人都吃過吧,至少農村人肯定對它很熟悉的,小時候下河摸得最多的就是田螺了,經常一撿就是幾十斤,每次都有一種大豐收的感覺。以前我們只知道河裡有一種美味叫田螺,見多了也就知到如何撿田螺了。在我國,田螺主要都是指中國圓田螺,是一種經常出現在淡水區域的小型螺類,是農村傳統的河鮮之一。
30年前的時候農村的田螺多主要是水質好,河水都能清澈見底,沒有農藥、沒有化肥的汙染,以前在水田、池塘、小水溝都能見到這種可愛的田螺,老人經常誇張地說,那時候田螺是泛濫成災的。
但話說回來吃田螺可是要有一身本領的哦,田螺一般用於爆炒,清洗之後需要將尾巴剪掉,這是為了方便吸出田螺的肉。但即便是這樣,依舊有很多人掌握不了如何去吸食田螺,於是就完美地錯過了這道超級美味。以前人們吃田螺主要是為了下飯,而如今人們吃田螺主要是為了下酒,特別是一些夜宵拍檔,田螺可是必點的下酒菜呢。
田螺個頭小,肉也少,一般一斤的田螺吃不到一點點的肉,十斤的田螺去殼之後也吃不到2兩的肉,不少網友就開玩笑,田螺是一種吃不飽的美味。但日常生活中絕對不會有人一下子吃下那麼多田螺,大多一盤炒田螺就能配一箱酒了。
正因為田螺這些特色,它成了夏日裡夜宵排檔上的搶手美味,需求一年比一年大。於是這幾年來開始有人從事養殖田螺,田螺是一種對水質要求非常高的小動物,野生資源受到了汙染越來越少,而養殖的正好彌補了野生資源的短缺,成了供不應求的產品。
當然田螺養殖還算是個小眾項目,目前懂技術的可不多,所以建議大家僅供參考,切勿盲目養殖哦。對于田螺這種美味你們怎麼看?對于田螺養殖前景,你們怎麼看?歡迎留言說說你們的看法,本文僅是筆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