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斤吃不到2兩肉,30年前農村泛濫,如今被大量養殖,供不應求

2020-12-05 騰訊網

導讀:大家好,這裡是農看農,每天分享農村新鮮事,分享種植技術和市場。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十斤吃不到2兩肉,30年前農村泛濫,如今被大量養殖,供不應求。

農村是個非常神奇的地方,大地上有著各種各樣的神奇植物,神奇到讓人無法想像,水裡有豐富的物種,大多數都能當美味食用,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農村人。小時候家裡沒米了,大人們下河撈魚,個頭只有拇指大小的小溪魚多的數不過來,拿回家放點簡單料理一下煮醬油水那比啥人間美味都要誘人。

如果家裡來了客人,口糧不夠吃了,這河裡的小魚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既省錢又有面子。捕魚老手往河裡一撒網一拉就能拉回不少的各種河鮮,大雜燴煮成一鍋也不枉為一道極品了。

不過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下河捕魚的場面已經不多見,河裡的魚也少了。很多超級美味正在從我們的生活中慢慢消失。其中有一種吃不到多少肉的美味,30年前的時候在農村可謂是泛濫,而如今卻成了被大量養殖的產品,市場供不應求。那麼現在咱們就來好好了解一下。

田螺可能很多人都吃過吧,至少農村人肯定對它很熟悉的,小時候下河摸得最多的就是田螺了,經常一撿就是幾十斤,每次都有一種大豐收的感覺。以前我們只知道河裡有一種美味叫田螺,見多了也就知到如何撿田螺了。在我國,田螺主要都是指中國圓田螺,是一種經常出現在淡水區域的小型螺類,是農村傳統的河鮮之一。

30年前的時候農村的田螺多主要是水質好,河水都能清澈見底,沒有農藥、沒有化肥的汙染,以前在水田、池塘、小水溝都能見到這種可愛的田螺,老人經常誇張地說,那時候田螺是泛濫成災的。

但話說回來吃田螺可是要有一身本領的哦,田螺一般用於爆炒,清洗之後需要將尾巴剪掉,這是為了方便吸出田螺的肉。但即便是這樣,依舊有很多人掌握不了如何去吸食田螺,於是就完美地錯過了這道超級美味。以前人們吃田螺主要是為了下飯,而如今人們吃田螺主要是為了下酒,特別是一些夜宵拍檔,田螺可是必點的下酒菜呢。

田螺個頭小,肉也少,一般一斤的田螺吃不到一點點的肉,十斤的田螺去殼之後也吃不到2兩的肉,不少網友就開玩笑,田螺是一種吃不飽的美味。但日常生活中絕對不會有人一下子吃下那麼多田螺,大多一盤炒田螺就能配一箱酒了。

正因為田螺這些特色,它成了夏日裡夜宵排檔上的搶手美味,需求一年比一年大。於是這幾年來開始有人從事養殖田螺,田螺是一種對水質要求非常高的小動物,野生資源受到了汙染越來越少,而養殖的正好彌補了野生資源的短缺,成了供不應求的產品。

當然田螺養殖還算是個小眾項目,目前懂技術的可不多,所以建議大家僅供參考,切勿盲目養殖哦。對于田螺這種美味你們怎麼看?對于田螺養殖前景,你們怎麼看?歡迎留言說說你們的看法,本文僅是筆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國外泛濫無人吃,20年前被引進到我國,如今被大量養殖成高端海鮮
    大家好,歡迎關注「談談侃三農」文章,每天從不同角度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種植和養殖項目。如果想了解更多三農之事,請點擊上方兩字「關注」,謝謝!今天分享的主題:國外泛濫無人吃,20年前被引進到我國,如今被大量養殖成高端海鮮。
  • 體長不到4CM,20年前河裡泛濫,1天吃2千隻蚊子,其實是入侵物種
    導讀:體長不到4CM,20年前河裡泛濫,一天吃2千隻蚊子,其實是外來物種文/農夫也瘋狂現在雖已經是冬季了,可是在南方的晚上偶爾還是有蚊子,這樣的蚊子在睡覺的時候在耳邊嗡嗡嗡地飛來飛去其實為了消滅掉蚊子,世界各國也想了很多的辦法,而我國就曾專門引進過一種魚,它的體長不到4CM,一天能吃掉上2千隻蚊子。在20年前河裡泛濫,如今也是非常少見了。這種魚就是農村過去常見的「大肚魚」。
  • 2年前大量拆除養殖場,如今市場緊缺鼓勵養,農民:鬧著玩嗎?
    不過在2年前,大量拆除了養殖場,如今市場緊缺又鼓勵養,引起了農民的感嘆。現在環保已經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最近幾年,霧霾天氣越來越嚴重,尤其是到了秋冬季節,有一半左右的時間全是霧霾天,天空失去了之前的藍色,變得灰濛濛的,可視度也很低。空氣中漂浮的PM2.5和顆粒物危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環境保護已經成為了急需解決的問題。
  • 30年前泛濫成災,兒時當零食,如今60元一斤,經常買不到
    導讀:大家好,這裡是農看農,每天分享農村新鮮事,分享種植技術和市場。今天我們的主題是:30年前泛濫成災,兒時當零食,如今60元一斤,經常買不到。 時代在變化,農村的環境也隨社會發展也日新月異,到處都是小洋房,道路都鋪上了水泥路,一到夏天的時候熱得跟城裡一樣已經沒有地方可以避暑了。
  • 它在民間被俗稱為「過街蟲」曾經供不應求,如今野生少,全靠養殖
    它在民間被俗稱為「過街蟲」看到它都很討厭,恨不得殺死,卻不知有醫藥價值,曾經供不應求,如今野生少,靠養殖,一斤值50鄉村這個名字,看似很遠卻離我們是一個很近的地方,每當你提起的時候,你的腦海中一定浮現出一大片農家的光景,比如:一條清澈的小溪,一片片金黃色的田野,一座座不高不矮的小平房
  • 農村養殖業什麼最賺錢:適合農村的15個養殖項目
    農村養殖項目之8:養殖野兔 野兔的蛋白質比瘦豬肉高出50%,比羊肉高出一倍,脂肪僅為豬肉的1/16、羊肉的1/7,膽固醇含量為豬肉的1/3、雞鴨肉的2/3,因此深受市場寵幸,特別是在南方市場,野兔現60-70元/只仍供不應求,且現國內的飼養遠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 農村養殖業什麼最賺錢:適合農村的12個養殖項目
    把魚塘承包過來以後,那麼可以養殖一些大眾化的魚類,比如鯉魚、草魚、青魚或者桂魚等,無論養殖什麼品種的魚,請一定要環保的養殖,最好是野生的養殖。現在大家都喜歡吃野生的,速成長大的魚不僅美味,最重要的是對人的身體還有害處,要想做一個成功的養殖者,那麼一定要從內心替他人考慮。
  • 以新鮮河蝦為食,養殖難度極大,一條魚僅有半兩,卻依然供不應求
    導讀:以新鮮河蝦為食,養殖難度極大,一條魚僅有半兩,卻依然供不應求「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自古以來,鱸魚都是文人墨客詩句之中的無上美味,時至今日,鱸魚已成為老百姓餐桌上常見的美食。好在四鰓鱸魚並沒有完全消失,在科學家們的不斷努力下,如今四鰓鱸魚已實現小範圍的人工養殖。四腮鱸魚的養殖難度極大,不過與長江刀魚相比,它的養殖情況還算好的,像長江刀魚這種魚離開水面就死,養殖難度更大,至今都還在研究階段,四鰓鱸魚起碼已經實現了商品化,可以在市面上出售了。
  • 過去1天撿上百斤,農民丟掉餵豬,如今成奢侈美味,遇到別錯過
    導讀:過去1天撿上百斤,常用來餵豬,如今成奢侈美味,買10斤難吃2兩肉文/農夫也瘋狂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返回農村。河裡的「它」,曾一天能撿上百斤,但是卻不受重視,2毛一斤沒人買,農民把它丟掉餵豬,如今卻成為了奢侈美味:買10斤吃不到2兩肉,它是啥呢?
  • 有2萬多顆牙齒,曾被培育出高級產品,農民大量養殖,如今成笑話
    海參有2千萬個骨頭,這肯定刷新了很多人的認知。對於一種酷似毛毛蟲一樣的軟體動物來說,居然有如此多的骨頭,而且所含的骨頭數量還是世界上的生物之最,絕對可以顛覆很多人的世界觀。然而事實擺在我們面前,海參的骨頭最多確實有2千萬個,只是小到肉眼肉看不清楚了。
  • 人稱「賴尿狗」,兒時常當零食吃,如今一斤200元,還供不應求
    在這裡,你將會了解到更多有趣的農民,農村,農業故事,喜歡春香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關注成功後,每天都可以看到新的分享,接下來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人稱「賴尿狗」,兒時常當零食吃,如今一斤200元,還供不應求。
  • 專家告知:農村養殖業什麼最賺錢:適合農村的10個養殖項目!
    一般獺兔皮每張20~30元,而優質獺兔皮每張售價可高達50元,且銷路順暢。所以,只要獺兔皮質量過關,就能保證市場的銷路。 農村養殖項目之5:養殖蛋鴨農村有很多散養的鴨子,但銷售情況一般,鴨蛋也很便宜。而村裡有很多紅土,用紅土做鹹鴨蛋,容易出油黃,口感也好。可以利用好本土資源做鹹鴨蛋的生意。
  • 身長細小不起眼,過去一撈幾十斤,如今40元一斤,不多見
    導語:身長細小不起眼,過去一撈幾十斤,如今40元一斤,不多見 小身材大作用,這一般用於形容個頭小卻有非凡作用的東西。這個詞常用於形容生活中發揮重大作用的小物件。比如一些短小精悍的高科技產品或是一些個頭小的生物,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 國內養殖僅19年,曾賣到60元1斤,如今20元1斤供不應求,能賺錢嗎
    一年可收2次,南方人的最愛,如今20元1斤熱賣,現在養殖晚了嗎?大家好,我是小喬,與你每天分享有趣的三農知識。生活在沿海地區的人對海鮮和大海一定很親切,大海是他們的生存方式。漁民們每天出海捕撈海鮮,販賣到市場。海鮮以營養豐富、肉質鮮美聞名,在市場上一般都很暢銷。
  • 曾為農村一害,如今卻是農民的心頭寶,市場70一斤,你吃過豪豬嗎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種特種養殖動物,他們的售價比豬肉還要貴均價一斤在70塊錢。而且這種動物在以前更是被視為農村一害,不少農民都非常痛恨他們,究竟是什麼動物呢,快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這種動物就是豪豬了。雖說它的名字也有一個豬字,但是它並不屬於豬的品種,而且跟老鼠是親戚,都是屬於嚙齒類動物。因此在以前的農村豪豬和老鼠一樣被人討厭,是農民公認的農村一害。
  • 30年前農村人的「防賊樹」如今果實20元1斤,樹幹的刺50元1斤!
    在30年前的農村,家家戶戶都會種植一種「防賊樹」這種樹不僅可以防賊,樹幹上長的果實和刺,還是農村人眼裡的寶貝,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農民工靠種田來獲得收入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他們都會在家門口種植這樣的樹,這也算是他們在鄉下做的一個副業,很多人都會通過這種眼術來創造收益,而這其中也不乏那些奇奇怪怪的植物
  • 這種農村常見植物,經過昆蟲處理後,100元1斤供不應求
    導讀:在農村有很多藥用植物,小時候我們農村的集市上經常會有一些收購的商販前來收購,比如過去我們常見的杜仲、黃柏等等,曾經都作為農村的主要經濟作物種植,給農村帶來巨大收益,如今仍然具有一定需求,除了這些我們常見的植物之外,還有很多我們常見的植物也有商家收購
  • 養殖成本每天2毛錢,半年就能出欄,一隻可賺300元,市場常賣斷貨
    摘要:養殖成本每天2毛錢,半年就能出欄,一隻可賺300元,市場常賣斷貨!文/農夫也瘋狂老鼠是農村「四大害」之一,自古以來民間對老鼠都沒有什麼好感,不然也不會說「老鼠過街,人人喊打」了。不過有一種「老鼠」,近年在網絡上特別的火,它的養殖成本每天2毛錢一隻,半年就能出欄,算下來成本不到50元,但是在市場上價格可不低,一隻就能掙300多元,並且還供不應求,經常賣斷貨,對於農民來說這又是養殖新風口嗎?喜歡刷視頻的網友們,應該都已經猜到它是什麼了,就是新晉網紅——竹鼠。不認識的人一眼看到它,肯定會認為老鼠成精了,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老鼠」呢?
  • 30年前河裡最常見,人稱「侏儒」魚,常用來餵鴨,如今成上等好菜
    大家好,歡迎關注「談談侃三農」文章,每天從不同角度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種植和養殖項目。如果想了解更多三農之事,請點擊上方兩字「關注」,謝謝!今天分享的主題:30年前河裡最常見,人稱「侏儒」魚,常用來餵鴨,如今成上等好菜。
  • 俗稱「石斑魚」,3年長不到1兩,肉鮮美魚卵卻有毒,1斤賣近100元
    導讀:俗稱「石斑魚」,3年長不到1兩,肉鮮美卵卻有毒,1斤賣近100元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肉類在我們的餐桌上也變得很常見了,去到菜市場了一般都會購買一些,要麼是豬肉,要麼就是魚肉,這兩種肉類是在我國食用頻率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