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我們會經常聽到有老人說各種俗語,農村老話包含了許許多多的生活經驗,蘊藏著古人非凡的智慧。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那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呢?
古人的時間觀念和計時方法
古代如何計時?先說說過去「更」的時間。古人白天根據太陽的移動計時,根據日影計時,到了晚上呢根據「更夫」打更聲計時。大家這一時間可能就會聯想到電視劇裡經常會出現的,夜晚「打更」的畫面。
古代把夜晚從晚上七點到第二天的凌晨五點劃分為五個時間段,一個時間段為一更,分別稱五夜,即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每更兩個小時。在古時候,為了讓人們知道時間,到了夜晚每逢整更的時候,便以擊鼓的方式報時,而逢點(刻)的時候,則鳴鐘報時。
五相對應的時間
「一更」19時至21時,即黃昏過後入夜的這段時間。(對應古時的戌初一刻)太陽落山,外出的人已經歸家,準備晚飯。
「二更」21時至23時,也就是夜深人靜時分,(對應古時的亥初三刻)人們已經吃過晚飯,適當休息之後,便準備上床睡覺了。
「三更」23時至01時,也就是夜半,(對應古時的子時)深更半夜,夜色濃重,人們已經熟睡。
「四更」01時至03時,天色黑暗,(對應古時的醜正二刻)人們困頓疲倦,睡眠深沉。
「五更」03時至05時,雞叫三遍,(對應古時的寅正四刻)天色由晦變明,人們逐漸從睡夢中醒來,身體慢慢的開始復甦,準備開始新的一天生活。
那麼古人為什麼會認為「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呢?
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訴我們,在「三更」的時候行房事。在「一更」的時候進食。在「五更」的時候動肝火。這些都是被古人們所禁止的。古人講究養生,農村的老話,大多包含著通俗易懂的道理和養生之道。
因為三更色、一更食、五更氣不符合我們的養生規律,如果觸犯了的話。就會使我們的身體遭受了損害。無形中會縮短我們的壽命。古代雖然科學不夠發達。但是古代人民總結的這三句話,也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利用好了能讓我們在為人處世、養生等方面少走彎路。
不貪三更色
在上面也說到了,「三更」已經是半夜,是夜色最為濃鬱的時候,在古代人們睡得是比較早的,因為沒有現在這麼多的娛樂,一般在晚上9點左右就會入睡,而三更正是凌晨零時左右,這個時間段人已經充分入睡了,三更半夜是人身體休息的時候,如果在這個時間段行房事,不僅精力不充足,而且還會導致第二天萎靡不振。
三更天后,就不要再貪戀女色了,半夜十一點到一點這一段時間的子時,子時是腎經主事,腎必須在此時得到最好的保養,子時正是陰陽交替的時候,陰氣已經達到了極點,開始慢慢衰退,陽氣剛剛開始滋生,子時的陽氣最為虛弱,男子在陰氣最重的子時行房最為損耗陽氣,男子行房必須要提起陽氣, 對身體的健康損害最嚴重,相當於透支自己的生命。女子行房也最損耗身體,所以子時和午時,最忌諱男女行房。
在現代社會,人們一般22點之後才入睡,如果夫妻之間在入睡後3個小時之後再行房事,絕對是很傷身體的。
「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農村長期流傳下來的俗語,看似簡單,其實深藏道理。生活中,我們也應該遵守其中的規律,這樣才能讓自己的身心更加健康。除了這些,你還知道有哪些頗具深意的農村俗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