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三更色是什麼意思?

2021-01-08 豪說歷史

在農村,我們會經常聽到有老人說各種俗語,農村老話包含了許許多多的生活經驗,蘊藏著古人非凡的智慧。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那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呢?

古人的時間觀念和計時方法

古代如何計時?先說說過去「更」的時間。古人白天根據太陽的移動計時,根據日影計時,到了晚上呢根據「更夫」打更聲計時。大家這一時間可能就會聯想到電視劇裡經常會出現的,夜晚「打更」的畫面。

古代把夜晚從晚上七點到第二天的凌晨五點劃分為五個時間段,一個時間段為一更,分別稱五夜,即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每更兩個小時。在古時候,為了讓人們知道時間,到了夜晚每逢整更的時候,便以擊鼓的方式報時,而逢點(刻)的時候,則鳴鐘報時。

五相對應的時間

「一更」19時至21時,即黃昏過後入夜的這段時間。(對應古時的戌初一刻)太陽落山,外出的人已經歸家,準備晚飯。

「二更」21時至23時,也就是夜深人靜時分,(對應古時的亥初三刻)人們已經吃過晚飯,適當休息之後,便準備上床睡覺了。

「三更」23時至01時,也就是夜半,(對應古時的子時)深更半夜,夜色濃重,人們已經熟睡。

「四更」01時至03時,天色黑暗,(對應古時的醜正二刻)人們困頓疲倦,睡眠深沉。

「五更」03時至05時,雞叫三遍,(對應古時的寅正四刻)天色由晦變明,人們逐漸從睡夢中醒來,身體慢慢的開始復甦,準備開始新的一天生活。

那麼古人為什麼會認為「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呢?

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訴我們,在「三更」的時候行房事。在「一更」的時候進食。在「五更」的時候動肝火。這些都是被古人們所禁止的。古人講究養生,農村的老話,大多包含著通俗易懂的道理和養生之道。

因為三更色、一更食、五更氣不符合我們的養生規律,如果觸犯了的話。就會使我們的身體遭受了損害。無形中會縮短我們的壽命。古代雖然科學不夠發達。但是古代人民總結的這三句話,也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利用好了能讓我們在為人處世、養生等方面少走彎路。

不貪三更色

在上面也說到了,「三更」已經是半夜,是夜色最為濃鬱的時候,在古代人們睡得是比較早的,因為沒有現在這麼多的娛樂,一般在晚上9點左右就會入睡,而三更正是凌晨零時左右,這個時間段人已經充分入睡了,三更半夜是人身體休息的時候,如果在這個時間段行房事,不僅精力不充足,而且還會導致第二天萎靡不振。

三更天后,就不要再貪戀女色了,半夜十一點到一點這一段時間的子時,子時是腎經主事,腎必須在此時得到最好的保養,子時正是陰陽交替的時候,陰氣已經達到了極點,開始慢慢衰退,陽氣剛剛開始滋生,子時的陽氣最為虛弱,男子在陰氣最重的子時行房最為損耗陽氣,男子行房必須要提起陽氣, 對身體的健康損害最嚴重,相當於透支自己的生命。女子行房也最損耗身體,所以子時和午時,最忌諱男女行房。

在現代社會,人們一般22點之後才入睡,如果夫妻之間在入睡後3個小時之後再行房事,絕對是很傷身體的。

「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農村長期流傳下來的俗語,看似簡單,其實深藏道理。生活中,我們也應該遵守其中的規律,這樣才能讓自己的身心更加健康。除了這些,你還知道有哪些頗具深意的農村俗語呢?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
    「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這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一句話,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老話」。中國古代是一個農業大國,出了京城都是農村,所以才有農村老話一說。所謂的老話,其實就是人們長期積累下來的經驗之談,淺顯易懂,意義深刻。
  • 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這個說法就是為了讓人們有一個規律的作息時間,只有有了規律的作息時間,才能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才能保證明天要做的事情不至於被耽擱。讀書也好,幹農活也罷!這種俗語都是在發明電、手錶等物件之前就有了的,是一代一代人口口相傳下來的,在電沒有普及之前,人們休息的是很早的。
  • 農村俗語「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易於理解,就是說:人啊,在三更時分就不要貪戀美色;在一更時分就不要再吃東西;在五更時分就不要再生氣動怒。這是字面理解。「不貪三更色」是什麼意思?從古代打更文化看,「三更天」為晚上11點到凌晨1點。「不貪三更色」,是說在晚上11點到凌晨1點之間,夫妻之間切忌行房之事。那是為什麼呢?晚上11點到凌晨1點,對人體來說非常關鍵,這個時間段被稱為「膽經當令」。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俗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
    農村用「更」記時,是一種古老的方法,是把一個夜晚分成五個時間段,每段就叫做「更」。「一更」是在戌時,相當於今天傍晚的7:00~9:00,也就是傍晚即黃昏過後到夜晚的一段時間。太陽已經落山了,外出的農夫已經放下手中的農活回到家裡,準備吃晚飯。
  • 民間俗語:「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古人這麼說是啥意思?
    民間俗語:"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如今還適用嗎?在中國古代,俗語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在當時使用俗語的人非常多,俗語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易懂。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則俗語叫做"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那麼古人想通過這則俗語傳達什麼樣的意思呢?要知道在古代鐘錶還沒有問世,所以人們對時間的判斷能力還相對較弱,當時時間的計量單位還不是小時,而是"更"。
  • 俗語「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啥意思?古人的忠告引人深思
    數千年的歷史和文化的沉澱,讓我們不懼怕任何艱難險阻,因為這裡有古人的聖訓,有智慧的果實,我們隨意翻看任何一本經史典籍,都能從中感悟出人生的哲理,這就是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在。不論是詩詞歌賦還是京劇戲曲,或是書法繪畫陽春白雪,我們在每一個領域當中,都有拿得出手的珍品。在這眾多傳統文化的種類當中,俗語文化更像是一顆璀璨的新星,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 俗語:「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啥意思,老輩人常常提起
    比如這句「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雖然聽起來簡單,但真正能做到的卻沒有幾個人。這句俗語不僅警醒眾人,還告訴了我們如何做才能讓身體更好,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吧。要想了解這句話,首先我們就應該將這句俗語中的時辰搞明白,現代人全部用了幾點鐘幾點鐘,很少有人知道三更對應的是如今的幾點,雖然我們經常會說「三更半夜」這個詞語,但是如果讓你明確說出幾點大部人卻答不出來。
  • 俗語「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下一句才是重點,老祖宗的忠告
    在民間流傳的眾多俗語中,有一句俗語非常有用,它就是「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這句俗語是老祖宗給後人的忠告,如果能做到這幾點的話,對人的身體是大有裨益的。下面我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這句俗語有著怎樣的說法。在了解這個俗語之前,我們先要弄明白「更」的意思,這個「更」是古代的一種時間單位,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小時,不過「更」相當於兩個小時這樣子。
  • 農村有句俗話,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民以食為天地為幸福的古代,鄉村人們對健康和長壽做出了許多的總結。人們發現什麼時候做什麼事,什麼時候吃什麼,祖輩們的總結在幾千年前就總結了出來,不過由於現在城市發達,許多年輕人都覺得俗語不夠時尚和科學,有點輕視之心。其實,現在的我們更應該了解自己的文化,去深刻吸取文化裡面的精髓。民間俗語其中有一句: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俗語說「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何意?有道理嗎?
    正如俗語所說的「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  若是想要講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要清楚,一更和三更到底是幾點?  我們都知道,一天是分為十二個小時的,「更」就是指的晚上的這段時間,具體來說就是從晚上七點到凌晨五點,這個期間總共分為「五更」。  每三個小時算是「一更」。  正如我們所熟知的,晚上7點-9點為「一更」;9點-11點為「二更」;11點-凌晨1點為「三更」;凌晨1點-3點為「四更」;凌晨3點-5點為「五更」。
  • 一更、二更都是什麼時間?三更為什麼叫半夜?
    經常在電視中聽到起來打更的喊,二更,三更的,這個到底是在現代是什麼時間呢?之前研究過一些梅花易數和易經,古時的時間不是現在的24小時,而是12個時辰,也就是十二地支,我們熟悉的是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 農村俗語:「人窮別貪賭、人富不戀色」,你聽過嗎?說的是啥?
    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流傳著許多耐人尋味的老話,有的流傳了很久,有的創造了不少勞動農民的智慧,這些老話涵蓋了生活的各個方面,細細品味就能讓人想起當時的情景。農村俗語:「人窮別不貪賭、人富不戀色」,你聽過嗎?說的是啥?
  • 「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五更是啥?很少有人知道
    「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說的是啥?少有人知打更是中國古代民間的一種夜間巡邏制度,由此也產生了一種專門巡夜的職業——更夫。打更是一個比較普遍的職業,在古代由於人們缺少夜間的報時工具,夜間打更人就成為了人們獲得夜間時間的最大依據。
  • 農村老話「渴了不圓房,大汗不乘涼,生氣不要帳」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渴了不圓房,大汗不乘涼,生氣不要帳」是什麼意思?這是一句和養生方面相關的老話了,其實說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老話的字面意思是說人在很渴的時候就不要行夫妻之事了,而在剛剛出了汗之後不要馬上衝涼,或者是快速降溫,這樣做是對身體不好的。
  • 俗話「色不迷人人自迷」什麼意思?後半句人人皆知,卻很少人看懂
    錢鍾書與夫人讀《圍城》比如老話中的那句「色不迷人人自迷」,這句話便被無數人所誤解,而且他的後半句,也被誤解很深,大多數人聽到這句話,都不由自主的會想到「酒不醉人人自醉」這句話,其實它並非是後半句,反而與之沒有絲毫的關係,
  • 「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說起農村的俗語俗話,可能有些朋友會略知一二,因為這些俗語俗話,都是經歷了幾千年而流傳下來的。雖然有一些沒有科學考證,聽起來也像無稽之談,但有一些老話,卻也是非常有道理的,都是經過生活經驗的總結,從而得出的。那麼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可能第一次聽,不知道其說的是什麼,但去細細深究的話,到也能感嘆出老人們的智慧。像有句俗語叫做,「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
  • 《瘋狂猜成語》夜和更字成語 夜和更字答案大全
    導 讀 答案 詞 目: 半夜三更 發 音: bàn yè sān gēng 釋 義:一夜分為五更,
  • 農村老話常說「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村老話常說「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文|接節說事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人都應該聽說過一些很有意思的俗語老話,而且大部分都押韻,說起來非常順嘴,但是一般但是簡化了一些內涵,變得比較簡短,所以這其中的意思就不是很多人能夠理解的了,尤其那些還夾雜著一些方言的老話,就更不用說了,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樣一句老話,叫做:「錢不借三,禮不隨三」,這兩個三,都指的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不知道染什麼發色更好看?黃皮不合淺色系,「渣女粉」讓人驚喜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一個疑慮,一模一樣的Tony室友,一模一樣的的染髮劑,,為什麼她染出來就是仙女本仙,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無外乎膚色、氣質等原因,不知道染什麼發色更好看?今天妝娘就給大家說一下如何選對發色。
  • 農村俗語「不色者腎絕,不食者脾絕,不言者氣絕」是什麼意思?
    那麼農村俗語「不色者腎絕,不食者脾絕,不言者氣絕」是什麼意思,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句話。農村俗語「不色者腎絕,不食者脾絕,不言者氣絕」是什麼意思?農民都是幹體力活的,在以前的年代缺醫少藥的,很多時候就算是農民病倒了也不捨得去看病的。在長期的實踐之中,農民就發現一些身體不好的人都有一些具體表現的,這就有了「不色者腎絕,不食者脾絕,不言者氣絕」的俗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