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

2020-12-05 鈺姐的書屋

農村俗語,通常是老祖宗們的經驗累積和智慧彰顯,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樸實的道理,同樣也屬於中華文化。

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易於理解,就是說:人啊,在三更時分就不要貪戀美色;在一更時分就不要再吃東西;在五更時分就不要再生氣動怒。這是字面理解。

古時農村的俗語,簡潔明快,充滿了一定的道理和警示,這幾句話告誡了人們在一天中的這三個時辰裡切記要忌做的三種事情:三更勿貪戀美色,一更勿貪吃美食,五更勿生氣動怒。

先了解下古代的打更文化

這裡有必要提下古代打更文化。古時人們生活單調,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打更就成為鐘錶不普及的古代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它是在夜間為人們提供時間參照的一種方式。

怎麼分辨幾更天呢?古時夜間一共分為五更天,每一更兩個小時。晚上7-9點為一更天;晚上9-11點為二更天;晚上11點-凌晨1點為三更天;凌晨1-3點為四更天;凌晨3-5點為五更天。

古時沒有凌晨六更的打更,因為古人習慣早睡早起,古代皇帝也在五更天開始準備上朝,農村的人們基本五更天一過就開始起床做家務了。小時候印象中我勤勞的母親作息時間很類似。

「不貪三更色」是什麼意思?

從古代打更文化看,「三更天」為晚上11點到凌晨1點。「不貪三更色」,是說在晚上11點到凌晨1點之間,夫妻之間切忌行房之事。那是為什麼呢?

晚上11點到凌晨1點,對人體來說非常關鍵,這個時間段被稱為「膽經當令」。什麼意思呢?通俗來講就是在這個時間點裡肝經正在值班,人們身體主要在進行膽汗的新陳代謝。膽經裡流淌著氣血,氣血化生成為膽汗,儲存在膽中。

黃帝內經說「凡是十一藏取決於膽」,就是說我們人體裡11個臟器都依賴於膽經的功能支持,而此時我們需要進行優質睡眠以讓膽汗好好代謝。如果代謝不好第2天就會頭腦混沌、臉色晦暗,嚴重的還會頭暈腦脹,產生偏頭痛等。所以為什麼會說女生要在晚上11點前睡美容覺,第2天才會容光煥發。

因此,在科學的作息時間表裡,人們在每天23點半之前就應該進入到睡眠狀態中了,那麼至少23點人們就要開始睡覺,而不是做別的事而不利於身體健康。

還有,疲憊的人們本就勞累了一天,早就該入睡了,這麼個時候段半夜三更的再做夫妻行房之事,就可能會損傷體內膽汗的新陳代謝導致第二天精神疲憊,影響第二天工作和生活,那就得不償失了。

「不戀一更食」是什麼意思?

古時的一更天是指晚上7-9點,是「心包經當令」時段。什麼意思呢?心包是心臟的保護組織,這個時間段人們應該準備入睡、靜心養氣、熱水洗腳或者看書,保護心肌正常工作、減輕心臟負擔的時候。

古時人們生活單調,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還有就是早睡早起,再加之晚上又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吃晚飯自然就比我們現代相對早一些。小時候在農村,母親基本晚上6點就做晚飯,7點前我們就已吃過晚飯了,然後大家就在院裡聊天、看電視等閒下來。

所以,從科學層面以及人們的習慣層面來說,晚上7點到9點這個時間段並不適宜人們進食。若在這個時候進食,必會讓人體越來越興奮活躍,這樣就加重了人體的負擔,還可能會影響消化系統。

當然因為人們工作安排等,有時人們並不一定完全會遵循科學,有時只是相當對言。

晚上適合人體進食時間段是晚上5點-7點,這才是腎經當令時段,也是補腎的一個好機會。我們後天補腎基本是從食物裡獲得,這個時間點恰好腎經上班,也是一個受孕的好時機,具體細節就不用多講了。

「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

古時五更天是指凌晨3點到5點,這時雞叫三遍,太陽慢慢從地平線升起,天色由晦到明,人們逐漸從睡夢中醒來,身體慢慢開始復舒。古代皇帝在五更天開始準備上朝,農村人們五更天開始準備起床做家務,印象中勤勞的母親即如此。

從科學角度看,人體的氣機都講順其自然,從肺經開始,這個時候就是一天的開始、陽氣的開端,也就是人們從靜變為動的開始,就是做轉化過程,所以這個時候,人體是不適宜生氣動怒的。

再有,一天之計在於晨,人們剛剛起床開啟一天的生活,如果生氣動怒,就會影響一整天的情緒,一天都有可能提不起精神,還有馬上就要吃早飯了,這時鬧脾氣,一整天都會不開心的。

結語:

農村俗語「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有科學合理的成分。古時農人並不懂很多的現代科學知識,但卻可從平常生活經驗中總結出科學道理來,這充分反映了先輩們的聰明智慧,更彰顯了智慧源於生活。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則刪)

(END)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這個說法就是為了讓人們有一個規律的作息時間,只有有了規律的作息時間,才能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才能保證明天要做的事情不至於被耽擱。讀書也好,幹農活也罷!這種俗語都是在發明電、手錶等物件之前就有了的,是一代一代人口口相傳下來的,在電沒有普及之前,人們休息的是很早的。
  • 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三更色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我們會經常聽到有老人說各種俗語,農村老話包含了許許多多的生活經驗,蘊藏著古人非凡的智慧。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那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呢?古人的時間觀念和計時方法古代如何計時?先說說過去「更」的時間。
  • 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
    「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這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一句話,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老話」。中國古代是一個農業大國,出了京城都是農村,所以才有農村老話一說。所謂的老話,其實就是人們長期積累下來的經驗之談,淺顯易懂,意義深刻。
  • 農村老俗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
    農村民間所謂雞鳴狗盜和土匪之輩,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小偷會在這個時間開始出外活動偷東西,古時候這個時間段處處充滿兇險。「五更」是在寅時,是相當於明天凌晨的03:00-05:00。這時已經是凌晨了,農村雞叫三遍,太陽慢慢地爬出地平線,天色也由昏晦變明亮,農村人也逐漸從睡夢中醒過來,身體慢慢開始恢復正常狀態,準備開始一天的緊張忙碌的農事活動。~~「不貪三更色」。
  • 民間俗語:「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古人這麼說是啥意思?
    民間俗語:"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如今還適用嗎?在中國古代,俗語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在當時使用俗語的人非常多,俗語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易懂。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則俗語叫做"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那麼古人想通過這則俗語傳達什麼樣的意思呢?要知道在古代鐘錶還沒有問世,所以人們對時間的判斷能力還相對較弱,當時時間的計量單位還不是小時,而是"更"。
  • 俗語「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啥意思?古人的忠告引人深思
    數千年的歷史和文化的沉澱,讓我們不懼怕任何艱難險阻,因為這裡有古人的聖訓,有智慧的果實,我們隨意翻看任何一本經史典籍,都能從中感悟出人生的哲理,這就是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在。不論是詩詞歌賦還是京劇戲曲,或是書法繪畫陽春白雪,我們在每一個領域當中,都有拿得出手的珍品。在這眾多傳統文化的種類當中,俗語文化更像是一顆璀璨的新星,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 俗語:「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啥意思,老輩人常常提起
    比如這句「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雖然聽起來簡單,但真正能做到的卻沒有幾個人。這句俗語不僅警醒眾人,還告訴了我們如何做才能讓身體更好,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吧。要想了解這句話,首先我們就應該將這句俗語中的時辰搞明白,現代人全部用了幾點鐘幾點鐘,很少有人知道三更對應的是如今的幾點,雖然我們經常會說「三更半夜」這個詞語,但是如果讓你明確說出幾點大部人卻答不出來。
  • 俗語「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下一句才是重點,老祖宗的忠告
    在民間流傳的眾多俗語中,有一句俗語非常有用,它就是「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這句俗語是老祖宗給後人的忠告,如果能做到這幾點的話,對人的身體是大有裨益的。下面我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這句俗語有著怎樣的說法。在了解這個俗語之前,我們先要弄明白「更」的意思,這個「更」是古代的一種時間單位,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小時,不過「更」相當於兩個小時這樣子。
  • 俗語說「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何意?有道理嗎?
    2020-02-11 18:10:23 來源: 可愛的文雨 舉報   古人總結的俗語有很多都是有道理的
  • 農村俗語「不色者腎絕,不食者脾絕,不言者氣絕」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很多話是非常有道理的,只不過有一些俗語也是挺讓人難懂的,不一注意就會想到其它的地方去了。那麼農村俗語「不色者腎絕,不食者脾絕,不言者氣絕」是什麼意思,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句話。農村俗語「不色者腎絕,不食者脾絕,不言者氣絕」是什麼意思?
  • 農村有句俗話,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鄉村的俗語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幾千年下來鄉村充滿生活經驗的總結。在民以食為天地為幸福的古代,鄉村人們對健康和長壽做出了許多的總結。人們發現什麼時候做什麼事,什麼時候吃什麼,祖輩們的總結在幾千年前就總結了出來,不過由於現在城市發達,許多年輕人都覺得俗語不夠時尚和科學,有點輕視之心。其實,現在的我們更應該了解自己的文化,去深刻吸取文化裡面的精髓。民間俗語其中有一句: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古代,古人將一天24小時分為12個時辰,也就是兩個小時一個時辰。
  • 農村俗語:「人窮別貪賭、人富不戀色」,你聽過嗎?說的是啥?
    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流傳著許多耐人尋味的老話,有的流傳了很久,有的創造了不少勞動農民的智慧,這些老話涵蓋了生活的各個方面,細細品味就能讓人想起當時的情景。農村俗語:「人窮別不貪賭、人富不戀色」,你聽過嗎?說的是啥?
  • 「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說起農村的俗語俗話,可能有些朋友會略知一二,因為這些俗語俗話,都是經歷了幾千年而流傳下來的。那麼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可能第一次聽,不知道其說的是什麼,但去細細深究的話,到也能感嘆出老人們的智慧。像有句俗語叫做,「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乍一聽,可能就知道這是和雞打鳴有關係,它的字面意思是說,平時都是公雞打鳴,母雞不會啼叫的,但如果母雞啼叫了就是不好地徵兆;如果在三更半夜的時候,雞打鳴了,那麼接下來家中可能會發生不好的事情。
  • 農村俗語「男左女右;男不屬雞,女不屬羊」,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如今的農村不比往日,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周邊城市的發展也越來越快,那裡也許會成為我的第二故鄉!回到農村,卸下了一身的包袱,每日在鄉間古道穿梭,免不了會聽到很多有趣的俗語,今天小編就分享幾則,這些在書本上很難讀到,您們知道它的含義嗎?一、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農村的這句俗語要知道它的含義,先說下這句俗話吧!
  • 農村俗語「三更不貪色,半夜不貪食」,包含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這句俗語包含了一個養生學的問題,如同道家說的過午不食一樣,我們的老祖宗用他們獨特的方式教育我們後輩,如何生活,少走彎路,所謂小話語大智慧,始終記得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話的真正含義就好!!下面給大家分析一下這句俗語的含義。
  • 俗語:三更莫戀色,半夜不貪食,要引以為戒
    不過時代的不同導致,一些俗語已經不適合現在的我們,但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被淘汰,絕大一部分對我們的生活還是很有幫助的。俗語:三更莫戀色,半夜不貪食。這句還適不適應當今社會?它想告訴我們的究竟是什麼?三更莫戀色更這是古代的一種計時方式,在古代沒有24小時制,也沒有手錶,但是古人很聰明地使用了日晷,利用太陽的投影來確定時間,經一整天分成了12個時辰,而這十二個時辰則是根據十二幹支來命名的,但是因為夜裡因為大多數都要入睡,又恐把時間記錯,所以古人又將夜裡的時間劃分成五更天,從黃昏到拂曉用甲、乙、丙、丁、戊來命名,方便古代巡夜的報時。
  • 農村人說「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啥意思?有道理嗎?
    對於一個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人來說,農村就是力量,溫暖,精神的家園,每當自己彷徨無助時,總會回想起農村曾經的點點滴滴,特別是在嘈雜喧囂的城市呆久後,更會懷念農村那份寧靜與自然。農村的黃昏意味著休息,放鬆。
  • 農村俗語「燕子不進苦寒家,家貓不入白事堂」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燕子不進苦寒家,家貓不入白事堂」是什麼意思?文丨蟈蟈論很多俗語是人們根據一些自然現象進行的歸納總結,很多人不了解和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總想把一些事情關聯起來,就總結出了一些俗語。「男怕初一、女怕十五」是在國內很多農村地區廣為流傳的一句俗語,有的地方也說成「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現在很多的年輕人理解是很少有在初一出生的男孩,所以要是男孩在初一出生,命運會很好。女的同理。可事實卻恰恰相反,農村俗語「男怕初一、女怕十五」的字面意思是男孩不要在正月初一過生日,女孩最好不要在十五這天過生日,而這些都是按農曆說的。
  • 一更、二更都是什麼時間?三更為什麼叫半夜?
    經常在電視中聽到起來打更的喊,二更,三更的,這個到底是在現代是什麼時間呢?之前研究過一些梅花易數和易經,古時的時間不是現在的24小時,而是12個時辰,也就是十二地支,我們熟悉的是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 俗語「人到四十,兩不碰,三不動,四不換」啥意思?指的是什麼?
    俗語「人到四十,兩不碰,三不動,四不換」啥意思?指的是什麼?文丨蟈蟈論生活在農村的人們往往是樸素又平靜,很多人一生都沒有遇到什麼大風浪。但是凡事總會有例外,也有人走了岔路,最後追悔莫及。很多人對農村的一些文化是很感興趣的,主要源自於農村文化更具有生活化、本土化、也有著濃濃的鄉土氣息,從農村的俗話就可以看出來。雖說看起來比較「俗」,但其實說出了很多人的真諦,即使現在,也值得認真去探索和思考,比如下面這句俗語「人到四十,兩不碰,三不動,四不換」,你們知道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嗎?指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