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如今還適用嗎?
在中國古代,俗語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在當時使用俗語的人非常多,俗語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易懂。在那個年代有條件接受教育的人實在是屈指可數,於是我們的老祖宗就發明創造了俗語,希望大家能夠通過俗語獲益。
因為俗語多是根據平日生活中的經驗總結而出的,所以俗語得到了大部分人們的認可,這也使得俗語在問世後能夠得到廣泛流傳。
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則俗語叫做"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那麼古人想通過這則俗語傳達什麼樣的意思呢?要知道在古代鐘錶還沒有問世,所以人們對時間的判斷能力還相對較弱,當時時間的計量單位還不是小時,而是"更"。
"一更"相當於今天的晚上七點到九點這個時間段,以此類推上文中提到的三更天應該是十二點左右,這時已經是非常晚的時候了。
那這個「不貪一更食"就很好理解了,古人認為在一更天,也就是7點之後不應該食用太多的食物。
在古代,因為沒有電燈等照明設施,普通人家甚至都沒有蠟燭,所以天黑了人們就無事可做,這導致古人的休息時間普遍較早,大概一更天就準備要休息了。
雖然當時的醫療水平較為落後,但是古人還是意識到了如果在睡前進行大量的飲食,那麼自己將很難休息好。所以古人將這一問題總結成俗語,並用於告誡後人。
今天的我們都知道,如果在睡覺前進行大量的飲食,那麼我們的器官需要不停地工作消化,長此以往來看這樣我們的身體會受到嚴重的損害。所以我們應該避免在睡前進行大量的飲食,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
「不戀三更色」也同樣值得我們重視。上文說了,「三更」大概就是晚上11點到1點,而這裡的「色」,其實就是指的男女之事,也就是說不要在三更天行夫妻房事。
因為這個時間段,對人體來說同樣非常關鍵。中醫角度來看就是「膽經當令」,通俗點說,就是膽開始值班工作了。這個時候最好是處於睡眠狀態才行,否則第二天精氣神都會差事兒。
這則俗語雖然只有幾個字,但是古人想要傳達的信息確實非常實用的,即使是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同樣也是有益的。如果我們能夠重視俗語,一定能夠從中獲得很多實用的知識,並在此後的生活,為人處世中少走很多彎路。
古人流傳下來的俗語非常多,大多數都是非常有用的,值得我們深思。雖然今天大部分人不重視俗語文化,但是無可否認俗語的地位。同樣如果我們想要研究學習俗語也並不困難,我們只需要弄明白其中的典故,完全可以通過字面意思做出一個大體上的判斷。
推薦書籍:
如果你對這些俗語老話之類的感興趣,不妨看看這本書。都是一些為人處世、健康養生、品行修養等等口耳相傳的生活智慧,並且都有相關的解釋以及小故事。
書籍本身的裝訂質量也不錯,硬殼精裝的,29塊錢厚厚一本,總之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