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大熊貓可能自己遷徙到國外,成為其他國家的動物嗎?為什麼?

2021-01-08 科學獵奇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大熊貓之所以能夠成為我國的「國寶」,「我國獨有」這個因素非常的重要。眾所周知,動物與植物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動物可以自由的行動,而植物只能待在原地。那麼,大熊貓有沒有可能自己遷徙到鄰國去,打破「我國獨有」的分布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曾經的大熊貓並非是我國獨有的物種

從大熊貓如今的分布看,它不僅是我國獨有的動物,而且野生種群僅在四川、陝西、甘肅等地的山林中有分布。但是,你可能沒有想到,曾經的大熊貓並非偏安一隅,它們除了在我國許多地方有分布外,甚至還「出過國」。

大熊貓的演化是從一種原始的擬熊類開始的,在距今 約800萬年前的雲南地區,大熊貓直系最原始的祖先出現了,它是一種體型僅與現存的狐狸差不多的一種動物,科學家通過對其牙齒化石的研究發現,它原本是一種雜食偏肉食的動物,它就是始熊貓。

隨著時間的推移,始熊貓開始的遷徙,一部分從我國遷徙到了歐洲的一些地區,形成了一個新的旁支葛氏郊熊貓,它們分布在歐洲的潮溼森林中,不過,這個旁支的好景不長,在距今約500萬年前就滅絕了。剩下的始熊貓的主枝則繼續在我國演化著,在距今約300萬年前,演化成為了小種大熊貓。

從小種大熊貓的牙齒磨損程度看,此時的小種大熊貓已經開始吃竹子,此時它的體型比始熊貓要大一些,這證明開始吃竹子的食性,確實一定程度上幫助它們穩定了食物來源。不過,從它們的體型只是比始熊貓大一點可以看出,食物雖然穩定了,但是食物營養級的變化並沒有使小種大熊貓的體型有太大的變化。從小種大熊貓的化石分布看,它們的主要分布地還是局限於南方地區,比如廣西、四川、雲南、廣東、陝西等地。

隨著食物的穩定,再加上竹林的環境中確實競爭者,所以小種大熊貓的體型越來越大,到了距今約100萬年前,小種大熊貓演化成為了巴氏大熊貓,這是從熊貓出現至今,體型最大的存在。此時的它們牙齒磨碎更加的厲害,這代表它們已經完全適應了主要以竹子為食的生活。

從巴氏大熊貓的化石分布看,它們曾經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有分布,華北地區、華東地區、西南地區、華南地區,甚至是西北地區都有它們的足跡。甚至在越南、緬甸與我們接壤的地方也發現了它們活動的痕跡。而且從小種大熊貓開始,它們的遷移路線就已經開始趨向於亞熱帶的環境,並且從後期的巴氏大熊貓的化石分布看,它們基本已經適應了亞熱帶竹林的生活。

但是,在更新世晚期,我國受第四紀冰川的影響,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在第四紀冰川的影響下,許多動物紛紛滅絕,其中就包括原本在北方地區分布的巴氏大熊貓。而南方地區的大熊貓也受環境影響,數量和棲息範圍開始縮減,與之而來的也是食物的匱乏和體型的變小。最終,現代大熊貓形成。

因此,從大熊貓的整個演化史看,它們在巴氏大熊貓時期,並不是我國獨有的動物,它們的數量增加,甚至遷徙到了越南、緬甸等地。不過,受第四紀冰川的影響,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和國外一些地區的大熊貓紛紛滅絕,大熊貓最終偏安一隅,在竹林深處,過著主要以竹子為食的生活(99%的食物是竹子)。

現在的大熊貓有沒有可能遷徙到國外?

上面我們說過,歷史上大熊貓確實遷徙到國外過,而且有兩次,一次是始熊貓,一次是巴氏大熊貓,不過,現代野生大熊貓從未離開過我國,這就是大熊貓是我國獨有的野生動物的原因。而且從大熊貓的現狀看,它們是沒有可能再次遷徙到國外去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有三:

第一,食性

現在的大熊貓雖然是雜食性動物,但是竹子佔比已經達到了99%,這也就意味著大熊貓的主要食物是高纖維,低熱量的食物。正是因為食物的特殊性,大熊貓的生活節奏變成了吃睡結合,而且各佔一半的狀態。這是因為竹子的熱量較低,如果運動較多,顯然不滿足大熊貓身體對熱量的需求,其次,大熊貓的消化道依然保留著食肉動物的特徵,那就是腸道較短,這就造成了食物的吸收能力比較差,因此它幾乎每隔2-3個小時就得從睡夢狀態切換到進食狀態。

這種食性,讓大熊貓失去了遠足的能力,更不用說翻山越嶺的去到鄰國生存了。我們可以腦補一個畫面,那就是大熊貓背著一大捆竹子慢悠悠地向鄰國進發,剛下山就發現竹子吃光了,於是它又回去了。

第二,挑食

雖然大熊貓是吃竹子,但是它主要吃的竹子是箭竹,而箭竹主要分布在海拔1300米以上且溫暖潮溼的環境中,在我國箭竹的主要分布區恰恰就是如今大熊貓的主要分布區。所以,從食物上看,大熊貓對食物的選擇相對的單一。如果遷徙的話,必須要保證自己在遷徙的路線上有足夠的食物補給。所以,這一項也限制了大熊貓的自然遷徙。

第三,動物遷徙的目的

對於自然界中的動物來說,它們的遷徙大都是被迫的,有的是因為環境的變化,比如燕子會南飛,東非大草原上的動物每年的旱季需要進行大遷徙,有的是因為密度大,比如曾經的巴氏大熊貓之所以能夠遍布全國,甚至「出國」,是因為大熊貓的密度得到了歷史極值。

而目前野生大熊貓的數量在1600頭左右,它們有著足夠的生存空間,在鮮有食肉動物出現且食物充足的原生環境裡,大熊貓對遷徙沒有任何的想法。

總結

雖然歷史上大熊貓的祖先們曾經踏出過我國,但是現存的野生大熊貓數量較少,而且符合大熊貓的生存環境的地區較多,使得大熊貓在野生環境下都能夠「安居樂業」,再加上大熊貓如今食性的特殊化,已經讓它們無法完成大的遷徙了。所以,現在的大熊貓是沒有可能自主地遷徙到國外生活的。

相關焦點

  • 大熊貓有可能越過邊境,遷徙到別的國家生活嗎?
    與植物相比,動物具備靈活遷徙的特性,因此它們的生活範圍十分廣泛,但從全球物種範圍來看,很多國家境內都生存著獨一無二的物種,比如我國的大熊貓。本文探討的話題就是:大熊貓有可能越過邊境,遷徙到別的國家生活嗎?
  • 被中國寵成國寶的大熊貓,有可能自行遷徙到別的國家嗎?
    其實,很久以前大熊貓也在其他地區生存過,人們曾在緬甸和越南發現過野生大熊貓的化石,這也是它們在東南亞生存過的證據。但是由於後來人們活動的影響以及氣候的變化,使得它們只分布在我國的中西部和西南部,在世界的其他地區,沒有了大熊貓的身影。
  • 野生大熊貓有沒可能會自行遷徙到鄰國去?專家:絕無可能!
    以目前的情況來說,熊貓並不會遷徙到國外。一、首先熊貓沒有向外遷徙的必要。一般來說動物大遷徙的一個條件就是當前所生活的環境已經不再適宜生存,必須找一個新的環境繼續生存繁衍。影響到原本生存狀態的因素也可能是自身的原因,也可能來自於外界影響的原因。
  • 貴陽發現一中華秋沙鴨,系鳥中「大熊貓」,可能遷徙時「掉隊了」
    1月4日,貴州省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研究員冉景丞告訴新京報記者,中華秋沙鴨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數量稀少,被稱之為鳥中「大熊貓」。根據以往記載,中華秋沙鴨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龍江一帶,冬天會成群結隊飛往南方過冬。冉景丞猜測,「這隻中華秋沙鴨可能是遷徙時在這裡掉隊了。」一隻中華秋沙鴨出現在貴陽南明河。
  • 大熊貓在野外都有哪些鄰居?淺談野生大熊貓分布區域內的其他動物
    如果問這個地球上有哪種動物能被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人種、不同膚色的人所瘋狂熱愛,那妥妥的就是咱們的國寶——大熊貓了。這種天生拍不出彩色照片的動物(少數被毛棕色變異的個體除外),憑藉著憨態可掬的外表、專業賣萌的行為,已經成功俘獲了全世界人類的芳心。
  • 大熊貓戰鬥力強悍,為什麼它成為了野生大熊貓最大的威脅?
    大熊貓給人們的第一印象是可愛,現在大熊貓是國寶,是瀕危動物,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們在動物園裡能看到大熊貓,這些大熊貓對是非常友善的,而且還會耍寶賣萌,憨厚可愛的外表非常受歡迎,尤其是受到小朋友的喜歡。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大熊貓的戰鬥力如何?
  • 大熊貓國家公園首次在生態廊道拍到野生大熊貓
    據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10日發布的信息,位於四川茂縣片區的土地嶺大熊貓走廊帶紅外監測相機連續兩次「捕捉」到野生大熊貓蹤跡。這是自2002年在全國建設大熊貓生態廊道以來,首次在廊道內拍攝到野生大熊貓。第一臺拍到大熊貓活動影像的紅外相機,是位於公園內茅香坪小山梁子的37號相機,8月6日下午6點40分左右,大熊貓的身影首次出現在畫面中。
  • 連豺狼虎豹都不敢輕易招惹的大熊貓,為什麼還會是瀕危動物?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大熊貓首先由外國人發現,並在外國風靡一段時間後我們國家才開始注意到它。1862年,法國傳教士戴維在中國居住,因為得知四川寶興一帶有很多未知的珍稀物種,便從上海到寶興擔任神父。主人家告訴戴維,這是當地一種名叫「白熊」的動物,性格溫順,從不傷人。戴維十分激動,他知道這是一個新物種,它將填補世界動物研究的一個空白。於是,戴維僱傭了20個獵人展開搜索,並在3月23日得到了一隻小「白熊」,不過為了便於攜帶,將它弄死了。後來,戴維又得到了一隻「白熊」,而這隻白熊最後被做成標本放到法國巴黎國家博物館展出,成為世界上第一隻大熊貓標本。
  • 把自己玩成保護動物的動物——大熊貓
    說起大熊貓,不用說我們,想必全世界都知道這種體色為黑白兩色,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誌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也是我們的中國的國寶。可是大家知道嗎?大熊貓之前可是瀕危物種之一。
  • 大熊貓國家公園:首次在生態廊道內拍攝到野生大熊貓
    新華社成都8月10日電(記者 餘裡)據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10日發布的信息,位於四川茂縣片區的土地嶺大熊貓走廊帶紅外監測相機連續兩次「捕捉」到野生大熊貓蹤跡。這是自2002年在全國建設大熊貓生態廊道以來,首次在廊道內拍攝到野生大熊貓。第一臺拍到大熊貓活動影像的紅外相機,是位於公園內茅香坪小山梁子的37號相機,8月6日下午6點40分左右,大熊貓的身影首次出現在畫面中。
  • 什麼是遷徙物種,為什麼要保護它們?《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遷徙物種」是指野生動物任何物種或其次級分類的全部種群或該種群在地理上彼此獨立的任何部分,它們中相當大的部分周期性地可預見地穿越一個或多個國家管轄的邊界。遷徙物種的保護往往需要各國合作,因此聯合國建立了《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Convention on Migratory Species,簡稱CMS公約)。《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於1979年6月23日籤訂於德國波恩,故又名波恩公約(Bonn Convention)、養護野生動物移棲物種公約、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公約。其目標在於保護陸地、海洋和空中的遷徙物種的活動空間範圍。
  • 大熊貓國家公園:首次在生態廊道內拍攝到野生大熊貓影像
    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中新網成都8月10日電 (記者 安源)記者10日從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大熊貓國家公園茂縣土地嶺大熊貓走廊帶紅外監測相機連續兩次「捕捉」到野生大熊貓蹤跡,並通過微波鏈路、電信4G鏈路實時傳回茂縣土地嶺監測中心數據平臺,拍攝時間分別為8月6日和8日。這是2002年啟動全國大熊貓生態廊道建設以來首次拍攝到野生大熊貓實體。
  • 中國獨有動物不止大熊貓,大熊貓為什麼能成為「國寶」
    大熊貓胖嘟嘟的身體和內八字、慢吞吞的行走方式,以及各種不同的睡覺姿勢,使它們成為了一種十分可愛的動物。大熊貓幼崽中國地大物博,中國獨有的動物更是數不勝數,東北虎、中華鱘、藏羚羊、金絲猴、揚子鱷、白鰭豚、華南虎等等動物都為獨有,但這麼多動物中,為什麼大熊貓能夠成為國寶呢
  • 為什麼同住地球村,只有中國有大熊貓?
    圖 | 源於網絡侵刪說到國寶,第一時間會在腦海中跳出一個圓滾滾、胖嘟嘟、萌萌的身影,大熊貓,它們憑藉著自己的可愛外表,耍寶賣萌成功的走向了世界,讓全世界的人都能欣賞到它的可愛。為什麼同在地球村,卻只有中國有大熊貓呢?
  • 「鳥中大熊貓」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周勇 攝  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周勇 攝  中新網西安12月23日電 (阿琳娜 楊柳)記者23日從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了解到,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華陽管護站近日發現2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鸛,分別是1隻成鳥和1隻亞成鳥。這是陝西長青第二次發現黑鸛。  此前,在長青保護區內發現黑鸛為2012年12月,工作人員在區內的楊家溝拍到過1隻亞成體。
  • 大熊貓國家公園拍到2隻野生大熊貓同框畫面,或正在求偶玩耍
    11月13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發布消息稱,日前,在大熊貓國家公園雪寶頂片區最新回收的紅外相機數據中,多個相機點位拍攝到了野生大熊貓活動影像,尤其在虎牙區域的一個相機點位上,紅外相機拍攝到了一對雌雄大熊貓同框的畫面。
  • 比大熊貓還少的九種國寶級野生動物,斑鱉僅一隻,遠東豹瀕臨滅絕
    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是我們國家保護野生動物的典範,更在很時候代表了我國的形象,經常被其他國家租借出國展覽,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愛,在我國精心的呵護下,如今大熊貓已經擺脫了瀕臨滅絕的命運,隨著更多的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大熊貓在野外生存的數量也越來越多。
  • 揭秘世界各國的國獸,中國是大熊貓,而這個國家卻是狼
    ,而這個國家卻是狼  說到國獸可能不了解的人有點疑惑,聽說過國旗、國歌以及國花,但是國獸又是個啥?其實國獸與國旗、國歌的意義是差不多的,它們都是一個國家或者是一個民族精神的象徵。就比如中國的國獸就是大熊貓,當然我們習慣的稱它為國寶,那麼你知道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國獸是什麼嗎?這個國家的國獸竟然是狼。
  • 大熊貓是怎樣一步步成為國家的國寶呢?最早的熊貓外交竟是在唐朝
    大家都知道熊貓是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是我國的國寶,只有中國才有大熊貓,也有很多外國國家也很喜歡大熊貓,所以來向中國租賃大熊貓,大熊貓畢竟是我國的國寶,租賃的條件很苛刻,有很多國家並不符合租賃標準,所以有很多「假熊貓」的出現。
  • 麻雀竟是我國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你知道原因嗎
    麻雀竟是我國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你知道原因嗎 今日頭條 | 2020-06-19 14:32:27 還記得在我們很小的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沒有那麼多的娛樂項目。對於我們而言,快樂的源泉主要來自於大自然,比如說抓麻雀、抓昆蟲以及捕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