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火箭實驗室也準備重複使用它們的火箭了。
火箭實驗室執行長彼得·貝克在8月6日宣布,這家總部位於加州的公司計劃在不久的將來開始回收和重複使用其電子運載火箭的第一級。
不過,火箭實驗室採用的方法與SpaceX和「藍色起源」採用的方法截然不同,後兩家公司的返回式火箭會在推進速度放緩後垂直著陸。貝克說,電子火箭第一級將會依靠翼傘來減速,以及一個增強的熱保護系統來承受重返大氣層時的高溫,但這個電子助推器不會著陸——它們會被直升機直接從天上接下來。
貝克昨天在猶他州洛根舉行的2019年小衛星會議上說,這一戰略的目的就是為了保持電子火箭體積小,成本效益高的優勢。這種兩級火箭只有57英尺(17米)高,能將小型有效載荷送入軌道,每次發射成本約為500萬美元。相比之下,SpaceX公司的主力獵鷹9號火箭有229英尺(70米)高,而在這樣一個強大的助推器上預定一次任務大約需要6200萬美元。
貝克說,試圖實現獵鷹9號那樣的推進著陸方式會將這枚小電子火箭變成一枚中型火箭。
他表示:「我們的業務不是製造中型運載火箭,我們的業務是為專門的客戶製造小型運載火箭,以便經常進入軌道。」
貝克多次強調,增加發射頻率是火箭實驗室的核心任務。
他說:「發射頻率將改變這個行業,坦率地說,也將改變世界。因為,如果我們能快速、可靠、頻繁地把這些系統送上軌道的話,我們就能進行更多的創新,創造更多的機會。」
他補充說,回收電子火箭的第一級將大大有助於這一任務,並最終降低成本。
貝克說:「我們的宏偉目標是,如果我們能夠捕捉到狀況良好的飛行器,理論上我們應該能夠把它重新放回發射臺,給它充電,然後再發射。」
每次電子火箭任務能夠搭載大約500磅(225公斤)的重量到達地球軌道。這種電子火箭此前已經執行過7次軌道飛行任務,最近一次是在6月29日。火箭實驗室的代表說,在那次飛行中使用的第一級運載火箭中有攜帶儀器和實驗收集數據,以幫助未來的回收工作。
貝克說,下一個電子火箭任務定於本月某個時候發射,它將進一步加強數據收集工作,使用一種火箭實驗室稱之為「布魯特斯」(Brutus)的先進數據記錄器。
火箭實驗室的代表說,早期的火箭回收工作將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包括在第一級電子火箭落入地球之後從海洋中打撈出來,然後對其進行翻新。第二階段包括用直升機在空中捕獲第一級電子火箭,然後進行翻新和重新發射。
公司代表說,火箭實驗室計劃在明年開始第一階段。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