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種乾濕分離過濾很強悍,一夜之間缸底的糞便沒了

2021-01-09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昨天養魚老道做了一個小上濾,很小很小,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最小型的乾濕分離,之後發現了一些小問題,立刻予以改善。

結果到了今天早上,令我意料不到的是,在一夜之間,昨天晚上殘留在魚缸底部大量的糞便,徹底不見了,事先聲明啊,我今天絕對沒有進行抽底換水。

至於到底為什麼會是這個結果,其實我也有點納悶,因為魚缸的水流方向並不是太合適。

但是,我至少知道一個最好的乾濕分離應該達到一個什麼效果?給大家簡單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一、昨天的乾濕分離我發現了什麼問題,之後又是如何改善的?

在昨天我製作的小濾槽中,我就發現了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第二層濾棉依然是被浸泡在了水中,我感覺這個效果一定不會好。

然後就把最上層的濾棉給撤掉了,因為那塊濾棉看起來比較鬆散,不是太過細密,給我的感覺就是雜質會往下層溢流,一旦溢流,下層濾棉又浸泡在水中,結果是可想而知的,這些雜質就順著水流又回到了魚缸裡。

所以,我就把最上層的濾棉撤掉了,然後把下層濾棉的下方,又墊上了兩塊隔板,之後再加上一層比較細密的濾棉,這樣的結果就是兩塊濾棉全部離水,水位正好達到濾棉下的隔板停止,而所謂的那點陶瓷環,正好泡在了水裡。

陶瓷環下,還有一層隔板,整個這個小上濾槽,就被分成了三層滴流過濾,但是與滴流過濾的唯一區別就是,它是單管流水而不是雨淋管,這樣的做法又有什麼優點呢?

二、強大的水流自上而下衝刷第一層濾棉,其實和洗棉沒有什麼兩樣

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就是所有的下濾魚缸和滴流盒,使用雨淋管的,水流都是自上而下的直接衝擊著最上層的濾棉,這個結果就是,如果水流過大,和我們拿著高壓水槍清洗濾棉,其實並沒有什麼兩樣。

我們可以回家看一看自己的雨淋管,或者下濾系統強大的下水,是不是在直接自上而下的衝擊著最上層的濾棉,那麼最上層濾棉的那些雜質又會去了哪裡呢?我就不知道了,這也是為什麼前些日子我把蝴蝶鯉魚缸的雨淋管撤掉的原因,之後水質很快就好了。

而我所使用的是單管橫向緩慢流水,這個水流方向是橫向的,不是豎向的,而且我儘可能地把過濾的水流調到了最低限度,這就有效地避免了水流對於第一層濾棉的衝擊,所有的雜質隨著水流是緩緩地流到了第一層濾棉上的,這才是真正的有效乾濕分離和物理過濾。

如果我們換句話說的話,那就是因為我們平時只會去關注第一層濾棉,只會去清洗第一層濾棉,如果第一層濾棉被強大的水流一直在衝擊著,我們又不去看第二、三層濾棉一眼或者是其下方的生化棉、甚至於生化濾材,長期如此,結果又會是什麼樣呢……

更何況,有些小魚缸的上濾系統,根本也就是兩層白棉而已,而大多數下濾系統的乾濕分離盒,裡面也裝不下幾塊濾棉的,這些都是我們面臨的矛盾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老魚友,有時候會使用一個魔袋或者絲襪,把下濾魚缸的下水口,徹底包裹起來的原因。

但是上濾系統根本不會有這樣的擔憂,就看我們自己如何操作了。

三、昨天曾經擔心的大顆粒糞便無法濾除,結果這個擔心竟然成了多餘

其實對於這個66升水體的整理箱來說,飼養的是五條能吃能拉的宮鵝金魚,而且還是活魚蟲、冰魚蟲和魚飼料摻雜著投喂,使用一個僅有兩瓦的小水泵,濾網也不是很大,在昨天我還是很擔心的。

因此在剛放置濾槽的時候,為了減少水泵的壓力,我給它們抽底換水了一次,也就是在昨天上午,後來這個水質就一直保持原狀,昨天中午和晚上我都進行了投喂,因為已經抽底換水了一次,雖然魚缸底部有大量糞便,我也不可能一天之內兩次抽底,因為水質根本沒有徹底穩定,我還不想去過於驚動這個水質。

可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今早起來,我再去觀察的時候,魚缸底部的糞便沒了,不是說星星點點,是一丁點也沒有看到,包括了水體中的細微雜質,這就令我很是奇怪了。

至於其具體原因,無外乎最後,魚糞便被金魚的攪動和水流打散,然後被濾棉全部有效地濾除掉了而已,一個只有兩瓦的水泵為什麼能夠達到這種效果?唯一需要的,就是要保證住以下三點:

1、水流集中並且橫向的緩慢流動

2、保證濾棉在濾槽的蓄水槽上部,絕對不沾水,絕對的乾濕分離

3、水流絕對通暢,不溢流,而且出水口的水流不大,不能衝擊到金魚

這就是我認為的最為簡單、而又最為實用和經濟的小上濾,我們可以給它起個名字,就叫做:

單管緩流三層滴流乾濕分離物理過濾,現在不都是想要一個比較高大尚的名字嗎?

別看我的濾槽小,整套設備下來最多也不夠三十塊錢,但是絕對有效、而且實用。

至於說為什麼魚友們的有些乾濕分離未必能夠達到這個效果,我就不知道了,我只能把我的小作品分享給大家,予以酌情參考。

四、接下來的工作是什麼,這樣就算完事了?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一個按時投餵的問題了,因為是新缸新水,我的困水不多,這個整理箱直接接的是放置了一天的井水,濾棉的吸附力也未必強大,水體確實還有輕微白濁的現象,這些問題的解決全部依靠時間。

估計連續投餵個一周左右的時間,這個新水和整理箱缸壁的綠苔進行一個有效地磨合期,因為這些青苔一直生活在一冬天的老水裡,突然加入新水,也需要一定時間的激活。

再就是等待濾棉的吸附力逐漸加強,那麼這個水質就可以慢慢的走向通透和清澈了,如果因為某一次餵多了,有部分的大顆粒糞便無法去除,少量進行抽底換水即可。

當然了,因為濾槽太小,濾棉很可能也會發生溢流,這一次我就設置溢流口了,所以不必擔心,最多就是及時清洗一下濾棉罷了。

這個小整理箱其實有這麼一個小上濾槽,絕對夠用了,水泵的流量也夠了,300升每小時,至於需不需要添加生化濾材的問題,有缸壁上的那些青苔也足夠了。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魚缸乾濕分離盒裡面放什麼 乾濕分離特點
    對於一些比較喜歡養魚的人來說,當他們裝修完房子之後,就會先去市面上購買一個魚缸,然後購買一些語言把這些設備都安裝好,然後會養魚,那麼,我們首先要看一下魚缸乾濕分離盒裡面放什麼東西,對於第一次養魚的人來說還不知道,除此之外,乾濕分離的特點都有哪些。下面來看看介紹。
  • 爭議較大的乾濕分離,優點、缺點大羅列,你覺得有必要安裝嗎?
    下面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乾濕分離,許多新手玩家可能對此不了解,乾濕分離有著加強物理過濾的能力,但是爭議比較大。乾濕分離就是在下水出水口位置和過濾槽之間架一個懸空槽,裡面全放棉,懸空槽底部有大量的小孔可以排水。簡單點說就是使濾棉隔空阻止魚便浸泡到水中的一個裝置。
  • 有沒有必要給魚缸做乾濕分離
    攝影丨天朝大水乾濕分離不是水族專用詞。至少我第一次聽說,是在選房時,售樓員口若懸河地誇戶型是怎麼做到了乾濕分離,避免水汽蔓延。這種過濾方式較難滋生有害物質,原因是:水由重力原因加速衝擊濾棉,濾棉不被水浸泡,所以沒有除自身之外的緩衝,水流衝擊力就大,細菌也較難吸附。如此一來,殘渣被腐化的速度也會慢很多,細菌的繁殖條件受限,自然不會那麼肆無忌憚的大量繁殖並產生有害物質了。
  • 養魚過濾搞不好,100噸的錦鯉池也是廢池!
    底濾還可以根據飼養魚的大小、數量、魚缸尺寸的大小增加水泵的數量,以增加水的過濾量,調控方便。側過濾現在飼養錦鯉魚從欣賞角度考慮很多魚友都選擇使用地缸來養殖。而地缸大多使用的就是側過濾。溢流管市場上有現成的,優點是安裝省事,缺點就是易碎和得經常維護乾濕分離有很多魚友都不明白乾濕分離是什麼意思,可以起到什麼樣的效果,具體該如何操作。
  • 2米魚缸的配置:雙水位乾濕分離、全自動換水,你想要的都有!
    2米魚缸的配置:雙水位乾濕分離、全自動換水,你想要的都有!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一款雙水位、魚便分離、抽屜式乾濕分離、全自動換水魚缸設計。主缸的尺寸是2000*1000*800,加上包邊後總尺寸是2030*1030,底櫃高度是900,總高度是1750了。
  • 魚缸乾濕分離濾材擺放 魚缸乾濕分離濾材功能
    魚缸是由多個東西組織而成的,如果想養魚的話,那麼,所涉及到的設備少一樣都是沒辦法養成功的,因為魚缸裡面不能缺少氧氣,還必須要保證水的清潔度,如果沒有氧氣或者是水特別的渾濁的話,也會影響魚的生長,那麼,我們要看一下魚缸乾濕分離濾材的擺放,魚缸乾濕分離濾材的功能。
  • 無可比擬的【底部過濾】
    「功能強大」之前有介紹過,滴流過濾是高效率型的;而底濾的效率沒有滴流那麼高,為什麼能成為主流的過濾方式呢?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第一,底部過濾具有較大的底濾槽,可以擺放更多的過濾濾材;第二,底部過濾更具有改造性,可以滿足多方面的過濾需求。
  • 沒花一分錢,做好一個金魚缸過濾,運行半天就能夠看到效果
    今天上午,養魚老道閒來無事,給我的那個大金魚缸製作了一個簡單的過濾系統,再不做也不行了,這個魚缸的水質實在是挨不住了,因為近期的水溫上升,金魚的投餵量有點大了,魚缸裡持續累積過多的食物殘渣和糞便。然後就是接上水泵開始調試,當然了在過濾槽最上端一定留有溢流口,本身這個過濾槽就是架在這個魚缸和另一個魚缸之上,角度略微傾向於這個大魚缸,即使溢流,水流也在缸內,這就啥也不怕了。
  • 為什麼使用底濾魚缸的魚友,喜歡清洗、更換濾材,原因在哪裡?
    關於觀賞魚缸裡生化濾材的更換問題,養魚老道早就說過不主張更換或者清洗,但是細心的魚友會發現,大多數喜歡更換生化濾材的魚友,恰恰是使用過濾功能最為強大的底濾魚缸,特別是使用自帶乾濕分離的部分成品缸,這不是很奇怪嗎?而使用普通上濾魚缸的魚友,很少有整天嚷嚷著要更換或者清洗濾材的,即使使用的都是劣質的濾材。
  • 魚缸底濾的選擇及使用中的常見問題
    很多魚友都認為底濾是所有過濾當中最強大的,其實這種觀點有些片面,為什麼這麼說呢。只要了解過濾的人都知道,過濾效果強弱取決於硝化細菌的的數量,而影響硝化細菌數量的是濾材數量和質量。所以底濾正好佔了個大便宜。如果把與底濾缸同樣大小的過濾放在魚缸上面,就會變成一個強大的上濾。
  • 飼養觀賞魚,物理過濾薄弱怎麼辦,底濾魚缸水流過大又怎麼辦?
    第二種情況就是:下濾魚缸,水流過大、根本無法調整,乾濕分離不能有效過濾怎麼辦?一、如果物理過濾比較薄弱,只能降低水流量,這是最好的辦法假設,我們就是使用一個小魚缸飼養觀賞魚,或者是一個小外掛,或者是一個小濾盒,裡面只能放入兩三塊過濾棉,再多一點它也放不下,這種情況怎麼辦?
  • 飼養觀賞魚,物理過濾薄弱怎麼辦,底濾魚缸水流過大又怎麼辦?
    第二種情況就是:下濾魚缸,水流過大、根本無法調整,乾濕分離不能有效過濾怎麼辦?一、如果物理過濾比較薄弱,只能降低水流量,這是最好的辦法假設,我們就是使用一個小魚缸飼養觀賞魚,或者是一個小外掛,或者是一個小濾盒,裡面只能放入兩三塊過濾棉,再多一點它也放不下,這種情況怎麼辦?
  • 如何選購魚缸,什麼樣的魚缸和過濾好
    定做魚缸可以根據裝修風格、家居款式、顏色、空間大小、風水等任意定製,最主要的是根據養什麼魚做什麼過濾系統!水草造景、熱帶魚、金魚、錦鯉、海水魚他們的過濾系統都是不一樣,不是隨便買個魚缸就可以養魚的!之所以很多人養不活魚就是因為過濾系統的問題,俗話說:「養魚先養水」一缸好水就是適合觀賞魚生存環境的水,當然好水離不開一個好的生態過濾系統。
  • 「小毳談」過濾的王者,滴流過濾
    近些年,各種各樣的過濾方式層出不窮,從開始最基礎的頂過濾,到後來盛行一時的底部過濾,弄的大家不知道哪個過濾好了,其實沒有哪個過濾好與不好,適合你那缸就是最好的。魚缸過濾的種類不同,款式不同,效果也是不一樣的。今天,拋開那些熱門的過濾,我給大家介紹一種這兩年才出現並越來越火的過濾方式—-滴流過濾。
  • 觀賞魚缸裡加裝一套十元左右的小裝置,就可以清除缸底殘留的糞便
    今天到了老鄒大叔家裡,我不但是看到了他對於七彩漢堡的改善效果,更有一件神器得到了有效的驗證,這個神器雖然在原理上異常簡單,但是很多魚友可能並沒有想到,它對於魚缸底部殘留糞便的清除效果,那可是立竿見影。一、為什麼魚缸的糞便總是存留?
  • 相對完美的底濾設計,需要哪些因素,必須有沉澱倉或強排嗎?
    細節問題在於乾濕分離,牽扯很多矛盾問題底濾魚缸的重點,也是難點,就在於下水太旺,不斷衝刷著過濾棉,因此來說乾濕分離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我們需要調整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適度分流,比如說減少下水流量,可以在下水處安裝一個閥門,但是,下水如果調得過小,會出現什麼問題?
  • 關於魚缸過濾的選擇,請注意這幾點!
    目前市場上流通的過濾器種類很多,大致可歸納為上濾(一般見於成品缸)、滴流過濾、底濾、濾筒、瀑布過濾、內濾等。有人說滴流盒好,擴展性強,能實現乾濕分離,也有人說底濾好,空間充足,能乘放大量濾材,而且隱蔽性好,美觀。可是聽的越多,反而會越來越迷糊,更不曉得該如何做出選擇。那麼到底哪種好呢?
  • 濾不厭強:一個強大的過濾系統對於養錦鯉的重要性
    他養錦鯉還用了黑色的底沙,一塊相對圓潤的假山石,這些對於我們來說都是不利因素,底沙雜了魚糞很容易臭水,他的居然沒有事,而且上面的照片中,他缸裡的水非常的透明,一點也沒有黃水。看到後來就理解了,這樣小的缸子,他居然用了兩套過濾器,而且好像他說話的口氣,這種做法在日本很普遍。
  • 魚缸底濾是如何工作的?又有哪些種類?
    魚缸底濾作為一種強大的過濾形式,被廣大魚友所推崇。尤其是飼養大型魚類或大型成品缸,底濾無疑都是最好的選擇。那麼魚缸底濾是如何工作的?又有哪些常見種類呢?以下會給大家做詳細的介紹。魚缸底濾是如何工作的?每種過濾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缺點,哪怕最強的底濾也不例外。底濾的好處是過濾空間大能承放濾材數量多,水質處理能力就強。而且能很好的隱蔽在底櫃中。而缺點也很明顯,就是體積大,會佔用魚缸底櫃空間,而且對水泵要求高,必須保證水泵必須與溢流妥當配合,否則就有可能造成家裡水漫金山的悲劇,或者水泵幹燒的危險。
  • 底濾魚缸正確打氧方法 市面上常見的底濾魚缸有哪些
    養魚自然就需要魚缸,現在市面上的魚缸類型有很多,底濾魚缸很受歡迎的,不過底濾魚缸是需要打氧,你知道打氧方法是什麼嗎?接下來,小編就帶領大家來了解下底濾魚缸正確打氧方法是什麼?市面上常見的底濾魚缸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