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認同 「逼婚」 中國父母與子女應建立邊界感

2020-12-03 商都網

11月17日,世紀佳緣發布了最新的婚戀觀調查報告——《中國式相親之父母篇》,該報告通過父母的角度立場,分別從父母對子女婚戀的態度、認知以及參與度等問題,深入探討中國式婚戀的內在意義。

大多父母都希望子女早日找到歸宿,完成人生的重要事項。《報告》顯示,25-30周歲是大多數父母認為是子女的最佳婚齡。其中四成單身人士的父母認為,子女的最佳婚齡在30周歲前。在崇尚自由戀愛的當下,也有不到一成的父母相對「佛系」,沒有對子女的結婚年齡有過多想法,不想給予子女太多的壓力。中國父母越來越開明,超過七成的父母能夠接受子女「姐弟戀」。

《報告》顯示,50%的男生父母與45%的女生父母,將「對方的性格」視為子女選擇婚戀對象的首要條件;還有42%的男方父母和53%的女性父母更加看重對方的「上進心」。

除此之外,雙方父母還會因子女的角色立場而產生較大的看重度差異,其中男方父母比較看重女方的年齡、愛好、婚史等情況;女方父母則更在乎男方的職業、學歷、經濟條件等。六成單身人士的父母表示曾給子女介紹過相親對象,其中男生父母介紹過的佔比64%,高於女生父母的56%。在目前「男多女少」的婚戀現狀,男方父母顯然要比女方更加著急。《報告》顯示,超過六成的父母認為,為自己子女的婚戀操心是本分,並不認為這是「逼婚」行為。

在傳統文化裡,孩子遲遲無法解決婚姻大事,會被父母視作一件自己未完成的事情,這種未完成感容易導致他們產生緊張和焦慮。調研數據中,關於子女單身這件事,42%的男生父母和25%的女生父母會感到焦慮。

父母往往認為子女必須要找到另一半,組建家庭,生兒育女,才能被視為一個整體。但成長於物質充盈時代的年輕人,更加注重於精神上的滿足,憧憬「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愛情,所以愛情追求顯得更加多元。

他們之間的辯戰,沒有「誰對誰錯」的結果。婚戀上的意識衝突,導致現代和傳統的兩輩人進行長期的拉鋸戰。即便是認識到代溝的存在,父母還是會把子女的婚戀看做是自己的責任。

婚戀認知的差異,都是立足於雙方各自的立場,做出自認為是最正確的觀點,因此難以做到雙方的目標一致性。百合情感研究院情感諮詢師周佳分析稱:「由於中國父母和孩子之間缺乏邊界感,父母往往會以自己是為子女好的角度出發,從而對子女形成了所謂傳統價值觀形式的約束,因此子女會在其中感受到自己的想法沒有被完全尊重,從而更加強調自我個性和想法的表達,導致和父母想法產生更多的不一致性。」

周佳建議,子女應該學會換位思考,在尋求自我精神獨立的同時,努力達到自我經濟獨立,學會理解父母做所有事情的初衷,和父母之間以平等、互助、互相給予空間感的思維方式來相處。

百合佳緣集團執行董事 CEO吳琳光表示,此次《報告》通過父母親對子女擇偶的婚戀要求變化,深入分析了時代婚戀意識發展的轉變。「目前,順應婚戀意識的發展趨勢,世紀佳緣已布局了婚戀交友、婚禮、情感諮詢等一站式婚戀服務,為用戶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情感服務。」吳琳光介紹說:「未來,世紀佳緣將繼續深耕婚戀行業,提升服務質量,為有婚戀需求的單身人士提供更優質、更多元的婚戀交友體驗。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不想拖累子女」是中國父母的真實寫照
    而據介紹,其實老人之所以輕生,除了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想拖累子女」。中國父母,總害怕「拖累子女」知乎上曾有個話題,「作為父母,你在哪一刻對孩子感到愧疚?」 下面的回答中有一個,「沒有哪一刻,而是無時無刻。」
  • 「不願拖累子女」是中國父母的真實寫照,反而被「子女」啃老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 中國父母算是上是世界上最操心、最負責的父母,只要孩子需要,中國的父母就會給予孩子無限的愛。 中國父母的底線「不拖累子女」,但子女卻無下限的「吸血」父母 對於大多數中國的父母來說,無論自己的經濟狀況如何
  • 趙小臭遭父母逼婚!看到女神結婚「我酸了」
    近期照銷售發了一篇微博,他說我們希望的父母只有身體健康,但是父母卻希望我們結婚生孩子,這一看就知道叫小丑,是被父母逼婚了,畢竟每個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在將來能找到一個好的歸宿。畢竟趙小臭講得非常好看,然後又很有才藝,粉絲們紛紛在下面評論說球球趙小臭帶自己回家進行父母,這可是爭著搶著了,只是我找找小豬,目前還不想交男朋友而已。趙小臭媽媽這事可是急不來的。畢竟過的是一生一輩子,可要讓我們小臭慢慢來。哈哈哈哈可見平時趙小臭跟媽媽關係也是很親切的。
  • 父母有這「3個特徵」,晚年多半不被子女孝順,孤獨又悽涼
    但也有一些老人並不被子女當作「寶貝」,主要是因為他們在為人父母方面,做得實在太差。案例鄰居家中就有這樣一個老人,在老人搬來之前,鄰居家裡每天都是其樂融融的。但是老人來了之後,鄰居家裡每天都能聽到爭吵聲。有時候下班或是遛彎遇到這個老人時,老人也表現得非常不自在,總是對身邊人指指點點。
  • 做合格的父母從良好溝通開始
    親子溝通是家長與子女之間交換信息、觀點、情感的過程,既是父母了解子女行為與心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影響子女認知和情感發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親子溝通有利於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程度,對家庭的每個成員的身心健康起到積極的作用。不良的親子溝通關係會阻塞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帶來親子衝突,並且會造成子女的一些行為問題。
  • 父母犯罪會影響子女嗎?
    那麼父母犯罪的,會對自己的子女產生什麼影響?父母犯罪會影響子女嗎?由於我國刑法實行罪責自負、反對株連的原則,因此,從法律的角度來說,父或母犯罪的,子女是不用承擔法律責任的。有說父母犯罪對子女報考公務員會產生影響,那麼到底有沒有影響呢?
  • 父母與子女的關係,這幾句話,很現實
    從古至今,中國家庭中,孩子是永遠聊不完的話題,從孩子呱呱落地到孩子接受義務教育,再到工作、談婚論嫁。父母總會把孩子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每當有關孩子的熱點事情一經曝出,都會產生一系列的輿論共振,這可以看出當今父母是相當焦慮,應該給孩子提供什麼條件,怕孩子受一丁點的苦,怕孩子錯失一丁點的機會。
  • 春節回家反「逼婚」八大招:先發制人 禍水東引
    每逢佳節被逼婚。年關將近,一大波「中國式逼婚」正在接近,逼婚與反逼婚的拉鋸戰即將上演。作為父母,如何拿下不聽話的「熊孩子」?「熊孩子」們又能用什麼路數來見招拆招?當然,男大不當婚、女大不當嫁,總有箇中原因,父母也不要逼迫得太緊。而作為子女,也應該對父母坦誠,萬萬不要想出一些「租女友」「租男友」回家的損招,這既可能給自己帶來危害,也可能傷害到家人的心。
  • 《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子女如何走出照顧父母的心力交瘁
    隨著父母面對暮年的時光,子女逐步介入到他們的晚年生活照顧時,這些所謂的盡孝卻沒有書說說的那麼風清雲淡。越來越多的成年子女們開始「求助」心理機構幫助,緩解「麻煩」父母帶給他們的焦慮。當然,這裡的麻煩不是說照顧父母真的是件麻煩事,而是父母的不理解讓子女們心力交瘁。「我永遠不能安心地去度假,只要準備出發,就會接到母親剛好生病的電話,只能留下照顧她。」
  • 在動物界,子女在離開父母很多年後,還會認識自己的父母嗎?
    在動物界,子女在離開父母很多年後,還會認識自己的父母嗎?當然,這僅僅是對於我們人類這種具有智慧的生命而言,而在動物界當中,基本上大部分的動物都不會有父母這樣的概念,比較每一種動物都有屬於自己種群的獨特的生存方式和繁衍方式,有的動物甚至一生的意義也僅僅是為了繁衍後代而已,而絕大部分的動物,對於子女,基本都是不負責任的。
  • 張繼科被父母逼婚,於是往家裡帶回了惠若琪,張媽媽表示很滿意
    已經退役了還單身著,讓父母有些著急,他們在一檔綜藝節目中,直接向張繼科逼婚了。張繼科為了躲避相親,主動提出要帶女孩回家,媽媽聞言大喜,一早就準備飯菜,迎接未來兒媳婦大駕光臨。孰料,張繼科帶回家的竟然是已婚女性、昔日中國女排名將惠若琪。惠若琪身材高挑,長相甜美,張繼科媽媽看到以後十分喜歡,立刻洗好果然招待惠若琪。
  • 寧靜:子女不孝順,全是父母活該!網友:終於有人出來說句公道話!
    現在常常能看到關於老人家將兒女告上法庭的報導,很多人同情弱者,罵這些子女不是人,但是否想過能養出不孝順的兒女,這個父母的結局也是罪有應得呢?前段時間,寧靜的一段小視頻引起網友的廣泛熱議,寧靜認為那些子女不孝順的其實是自己活該,因為孩子剛出生後都是白紙,之後的行為全是由家長教育、引導,作為父母沒有權利責怪孩子。
  • 寶寶應不應該和父母一起洗澡
    寶寶為什麼要和父母洗澡?很多朋友對這個問題表示不解,反問為什麼要一起洗?這個問題這麼來說,不存在應不應該,就看各自家庭的情況,父母的觀念,很多家庭是不認同的,在一天的工作或家務忙活下來,給小孩子洗澡更多像完成任務一樣。
  • "我的兒子是奇葩"螢屏熱播 "中國式逼婚"引關注
    劇中,「中國式逼婚」話題引發觀眾關注,尤其是佟大為扮演的兒子楚漢民之所以撒了一系列善意的謊言,除了中國式兒女「報喜不報憂」的原因之外,宋丹丹塑造的媽媽愛攀比、愛面子也是原因之一。在這種教育模式下,才會出現劇中兒子用謊言來滿足媽媽的虛榮心的「奇葩」行為。這個情節觸動了很多觀眾,「鄰居家的孩子總是完美的,我不想和他們比,我是我自己」。但也有父母認為,「這樣的教育是為孩子找一個榜樣,只是度沒掌握好」。
  • 生父母送養子女出規範 送養人和送養意願須明確
    京華時報訊(記者陳蕎)昨天,民政部下發意見,首度對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和社會散居孤兒收養工作進行規範,送養時必須明確送養人和送養意願。  據了解,儘管我國《收養法》提出了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14周歲以下子女可以被收養,但具體細則卻並未提及。
  • 收養子女北京落戶應具備的條件
    1、作為收養人;應具備的條件是:(一)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即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的且精神正常的成年人;(二)年滿三十五周歲。但收養孤兒或者殘疾兒童可不受此限制。繼父母收養繼子女也不受此限制。無配偶的男性收養女性的,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年齡應當相差四十周歲以上;但收養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的子女不受此限制。(三)無子女。
  • 2018年父母房產贈予子女規定是什麼 房產過戶子女要什麼手續
    現在很多的父母為了給孩子將來提供更好的生活,會選擇將自己的房屋贈與子女,這樣的話子女將來經濟上可能會相對寬裕一些,生活條件也會好一些,但是辦理房屋贈與的話,要注意一下相關的政策,那麼2018年父母房產贈予子女規定是什麼?房產過戶子女要什麼手續?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 孝順父母是福報之源,父母是天下第一福田
    老話講:「年少不知父母恩,半生糊塗半生人」,你討厭父親的平庸卻不知道他也曾是個懷揣夢想的少年,你嫌棄母親的嘮叨,卻不知道她也曾是個溫柔美麗的少女。身無饑寒,父母無愧於我,若無長進,我何以待父母啊。當父母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的時候,子女的好運勢也就隨之要消失了,因為《易經》上講:「父母是兒女的先天之財庫,孝敬父母的兒女是在修為自己的財庫,如果你的父母都不敢接近你了,有財也收不住的。古語云:「門前有車不算富,家中有娘才是福,父母本事在世佛,何須千裡拜靈山。」父母是我們最大的佛,在家孝父母,何必遠燒香。把家裡的佛供好了,你的運勢怎會差」。
  •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兄弟姐妹連親戚也做不成了
    如果父母都已經離開人世了,兒女們以前成長的家,已經不能再叫做「家」,而只是一個遙遠的故鄉而已。那麼,父母在與不在,會不會影響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呢?答案是肯定的。當父母還在人世的時候,子女雖也成家,可能關係也不是很親近。但是,子女都會看在父母的面子上,不過多計較,會顧及親情和責任,大家一起坐下來,和父母商量家中的大小事情。
  • 「媽,給我買房,這是你應該做的」:買房,父母到底幫還是不幫?
    她想知道,作為父母,應不應該滿足孩子的這個要求。這個留言裡其實包含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的關鍵詞是「買房」,第二個關鍵詞是「應該」。針對第一個問題買房。這樣要求父母來負擔成本的「安定」,是真的安定嗎?針對第二個問題「應不應該」。父母自然是很樂意為子女付出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可謂面面俱到。只是家長和子女的關係,本就是一場漫長的告別,子女越長大,與父母的距離就越遠,也因此,家長沒辦法替子女承擔他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