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正如歌裡所唱的,我國有56個民族,但每個民族歷史背景不一樣、每個民族所處的環境也不一樣、飲食文化也各有差異,造就各個民族所形成的風俗習慣也不一樣。那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看看滿、回、藏他們這些民族有哪些和我們不一樣的飲食習慣吧。
1.回族人不吃豬肉
回族大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而《古蘭經》的規定不潔的食物有:1、自死動物(包括因打、摔、觸、勒、電等原因而自死的動物),2、流出的血,3、豬肉和非誦安拉之名而宰的動物以及酒。而對於穆斯林來說,食物必須要求乾淨、純真。所以穆斯林人多以牛肉和羊肉為主,而外國的教練對中國的職業運動員的要求就是禁止吃豬肉。
2.藏族人不吃魚
藏族人多信仰佛教,而他們卻有一個觀念,殺1頭牛可以填飽20個人的肚子,而20條魚卻填不飽1個人的肚子。更何況西藏地處高原,那邊的魚多為冷水魚,成長周期緩慢,所以魚就逐漸消失在藏族人的菜單裡,而在那邊魚逐漸成為被放生的對象。
3.滿族人不吃狗
滿族愛狗心理是長期在狩獵中形成的,滿族是遊牧(遊獵)民族,遊牧民族多用狗來看護牛羊及看家,保護孩子。而在民間傳言當年滿族的祖先努爾哈赤有一次被明朝總兵李成梁追趕,眼看追近,努爾哈赤急忙躲藏在一灘蘆葦蕩裡,追兵難以尋找,就縱火燒蘆蕩,頓時,大火蔓延蘆蕩,追兵以為努爾哈赤被活活燒死,其實努爾哈赤只是被煙燻倒了,當火勢就要蔓延到他身上時,有一隻黃狗跑到水裡,沾一身水,在努爾哈赤身上打滾,他身上的火被撲滅了,但黃狗卻累死在他身旁。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每個民族都是平等的,不要擁有歧視心裡,尊重個民族的的優良傳統,是我們每個中華人民應盡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