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足跡」概念流行 「水足跡」計算器幫你節水

2021-01-10 騰訊網

  節水科普宣傳是開展得最廣泛的環保活動,但「水足跡」仍鮮有人知。事實上,你每天消耗掉的那些看得見的水其實只佔你一天的「水足跡」的一小部分。因為就連你用的一張A4紙,在生產、運輸等過程中也要消耗10升水!

  所以,節水,其實意味著要拿出會計師的精神,全面節約所有的消耗品。

  西南地區歷史罕見的特大旱災,再次喚醒人們的節水意識。

  日前,「水足跡」的概念逐漸從網絡開始流行。

  水踏過的腳印

  「水足跡」指的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或一個人,在一定時間內消費的所有產品和服務所需要的水資源數量。有人形象地把它解釋為:「水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踏過的腳印。」

  荷蘭學者阿爾傑恩胡克斯特拉在2002年最早提出「水足跡」這個概念,其中包括國家「水足跡」和個人「水足跡」。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2008年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中首次引進這一概念。

  荷蘭特文特大學開發了「水足跡」計算器(WFC),用於計算個人和某個國家居民的「水足跡」。WFC 有快速和擴展兩個版本,快速版計算某個國家居民的平均個人「水足跡」,只要登陸「水足跡」計算網站(www.waterfootprint.org)在「你的『水足跡』計算器」頁面,選擇所屬國家、性別、飲食習慣(素食、肉類消費量一般、肉類消費量高)、年消費金額,即可計算出你的年個人「水足跡」、「水足跡」的組成和各種食物消費所佔的份額。擴展版WFC 需要選擇所屬國家、填入詳細的食物、家庭生活和工業品消費情況(如每周消費多少公斤的穀物、肉類、奶類等,每天洗幾次澡,每周洗幾次車以及年消費金額等)計算出較為精確的個人「水足跡」。

  衝杯咖啡要140升水

  通過計算,我們可以看到,在荷蘭,一杯咖啡(標準杯125毫升)的總耗水量為140升,這主要是因為熱帶咖啡豆在種植過程中需要大量水分。而大多數情況下,洗一次澡也不會用這麼多的水。

  研究還發現,荷蘭咖啡消費的年需水總量為26億立方米,相當於默茲河(西歐的一條河流,長901公裡,源自法國東北部,流經比利時南部,在荷蘭東南部入海)年流量的36%。荷蘭人咖啡消費佔全世界2.4%。由此推算,全球咖啡消費每年需水總量就高達1100億立方米。這相當於默茲河年流量的15倍。研究人員宣稱,在全球氣溫變暖,水資源日益緊張的大勢下,喝茶的確是更好的選擇。據推算,1杯茶的耗水量為35升。

  還水於地球並非易事

  現在,已經有企業意識到必須做點什麼。

  可口可樂承諾:「把生產每一瓶飲料用掉的水,一滴不少地還給地球」。不過,要抹掉它那龐大的「水足跡」絕非易事。在濃縮液廠和裝瓶工廠生產一瓶250毫升可樂耗水超過500毫升,如果加上所用原料的「水足跡」,其用水量將非常驚人。

  據報導,近幾年可口可樂公司採取了包括開發使用「空氣洗罐生產線」在內的一系列節水措施,並與世界自然基金會達成全面合作,承諾到2012年全球系統水資源利用效率在2004年的基礎上提高20%。

  北歐化工公司則完成了塑料材料的首個「水足跡」評估。他們於2008年8月啟動「水足跡」分析,其後與瑞典皇家科學院共同完成了對主要客戶1個100平方米套房的交聯聚乙烯排水系統的測試。調查結果證實了最初的估計,製造聚烯烴的直接「水足跡」在1.2~6.5升淡水/千克成品,從原材料、能源起始的間接「水足跡」更多,大概是直接「水足跡」的3倍。

  期待共同的行動

  2008年的《地球生命力報告》指出全球人均每年消費124萬升水,約相當於一個奧運會遊泳池一半的水量。從美國人均每年消費248萬升水到葉門人均每年消費61.9萬升水,消費水量因國家而異。由於氣候變化,目前全球約50個國家正承受著中度或重度的缺水壓力,常年或季節性缺水的人口數量預計也會增加。

  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總幹事詹姆士李普警告說:「全球正關注高估金融資產所導致的後果,但當前人類社會要面對的卻是由於低估環境資產而造成的生態信貸短缺。如果我們對於地球的需求繼續以同一速度增加,那麼,到21世紀30年代中期,我們將需要兩個地球來維持我們目前的生活方式。」

  如何減少你的「水足跡」?

  杭州白領吳佳一天的「水足跡」足足有10300升,一個月是309噸,按一個三口之家一個月平均用9噸自來水來計算,夠全家用34個月了。

  目前抵銷「水足跡」還沒有什麼可行的方案。但這樣一個數字上的刺激,至少也可以讓我們有意識地開始關注自己的「水足跡」,並且從節約用水開始,保護我們的水資源。

  現在,我們來幫助吳佳從注重節水到關注「水足跡」,幫她晉級為一名保護水資源的資深人士。

  早餐:

  一袋牛奶(243升水)+兩個雞蛋(136升水)=219升水

  如果換成一碗麥片粥(83升水)+兩片麵包(80升水)=163升水

  可節約:56升水

  午餐:

  一個漢堡(2400升水)+一杯可樂(125升水)=2525升水

  如果換成一碗米飯(680升水)+一份蔬菜(117升水)=797升水

  可節約:1728升水

  晚餐:

  一份牛肉(6200升水)+一杯紅酒(120升水)=6320升水

  如果換成一份雞肉(1560升水)+一杯啤酒(75升水)=1635升水

  可節約:4685升水

  零食:

  一個蘋果(70升水)+一份奶酪(1000升水)=1070升水

  如果換成一個橘子(50升水)+一份薯片(185升水)=235升水

  可節約:835升水

  吳佳一天總共可節省7304升水

  常見食物的

  「水足跡」

  食物         水足跡

  1個100克的蘋果    70升

  1杯200毫升的蘋果汁  190升

  1公斤大麥     1300升

  1公斤牛肉     15500升

  1公斤雞肉     3900升

  1杯咖啡      140升

  1杯250毫升的啤酒   75升

  1公斤玉米     900升

  1升牛奶      1000升

  1個漢堡      2400升

  1個雞蛋      68升

  1杯125毫升的咖啡   140 升

相關焦點

  • 點客牛排,來杯飲料你已揮霍近30000升水!
    「碳足跡」或許大家聽得多,「水足跡」不知你聽過沒?近年來,「水足跡」的概念開始流行。你每天消耗掉的那些看得見的水,其實只佔「水足跡」一小部分,因為就連你用的一張A4紙,在生產、運輸等過程中也要消耗10升水!在剛剛結束不久的斯德哥爾摩「世界水周」論壇上,專家指出,據「國際水足跡組織」測算,每個中國人的「水足跡」每年是1700噸。這個數字,可是相當驚人!
  • 別讓節水馬桶變「費水大戶」
    但是,如此眾多的「節水衛浴」真的節水嗎?產品是否節水該如何衡量呢?  部分「超節水」產品名不副實  眾所周知,衝水馬桶是家庭的用水大戶,減少馬桶衝水量對節約日常用水至關重要,因此,市面上的節水馬桶更受消費者歡迎,但這些迎合新發展需求的概念背後,亦暗藏著不少行內貓膩。
  • 【節水小知識】珍惜水,保護水,節約用水!
    【節水小知識】珍惜水,保護水,節約用水!>《習慣篇》水節水最重要的是改變個人用水習慣一個好習慣就能為你省下許多水。澡洗澡,不要讓水白流節水效率:★★★★首先,洗澡應提倡淋浴,淋浴比盆浴更為省水一些。如果十分喜歡盆浴,可以使用節水浴缸,因為它不僅容積小還使用的是循環水。選用淋浴時不要讓水自始至終地開著,應該選擇低流量蓮蓬頭,並要學會調節冷熱水比例。
  • 四川發現「迅猛龍」足跡 為亞洲最大恐爪龍足跡
    中國地質大學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恐龍足跡聯合研究團隊認真研究後發現,這是遠古時代恐爪龍的足跡。因該足跡大於中國山東的發現,小於美國猶他州的足跡,該足跡為亞洲已發現最大的恐爪龍足跡。  奇怪足跡,兩個尖尖的腳趾  近幾年來,古藺縣桂花鄉多次發現恐龍足跡,至今已經發現三個大型足跡點,分別位於石鳳窩、石廟溝和桂花河畔。
  • 「群居迅猛龍」足跡出現
    在山東郯城,剛剛發現的一大型恐龍足跡點證明:上億年前,包括迅猛龍在內的一批恐龍曾經在此群居生活。   6月17日,中美澳恐龍足跡考察隊的專家學者在郯城宣布了這一消息。該足跡最早的發現者、臨沂大學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兼職教授唐永剛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本次考察發現了至少七種恐龍足跡,最引人矚目的是這批足跡中,有70餘個四道平行的小型「恐爪龍類」足跡。這印證了小型恐爪龍類的群居特性。
  • 古藺發現「迅猛龍」足跡(組圖)
    最大的長約30釐米,寬約20釐米,厚度在2釐米左右  足跡呈圓形,兩個腳趾和牛、羊等偶蹄類動物足跡有些相似,這些奇怪的足跡於2015年秋天在瀘州市古藺縣桂花鄉桂花河畔的石頭上被發現。中國地質大學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恐龍足跡聯合研究團隊認真研究後發現,這是遠古時代恐爪龍的足跡。因該足跡大於中國山東的發現,小於美國猶他州的足跡,該足跡為亞洲已發現最大的恐爪龍足跡。  奇怪足跡,兩個尖尖的腳趾  近幾年來,古藺縣桂花鄉多次發現恐龍足跡,至今已經發現三個大型足跡點,分別位於石鳳窩、石廟溝和桂花河畔。
  • 恐龍足跡化石
    恐龍足跡化石指的是恐龍在柔軟泥沙地面上行走足跡所留下的化石痕跡,稱為「遺蹟化石」。恐龍骨骼化石則是恐龍死亡後,屍體的骨骼、牙齒、甲板等較堅硬部分受地質作用保留下來形成化石,也叫「實體化石」。兩者是恐龍在不同性質、不同埋藏環境狀態下形成的,一般情況下,在較小範圍的同一地層中,恐龍足跡和恐龍骨骼化石不會同時出現。
  • 用足跡定位犀牛
    圖片來源:PixabayPeerJ(美國的一份開放獲取期刊)近期發表了一項研究,提出可以通過智慧型手機跟蹤記錄犀牛的足跡。這套系統被稱為足跡識別技術(FIT),含有可遠程分析動物行蹤的軟體,可以保護動物遠離偷獵者的傷害。研究人員的靈感源自與辛巴威當地動物保護者的合作。這些動物足跡分析專家可以通過黑犀牛的後蹄裂紋印痕來識別不同的黑犀牛。
  • 四川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 一眼認定雞爪印是恐龍足跡
    地質奇觀的首位發現者總會得到大家的羨慕和崇拜,發現恐龍足跡的人可就更不用說了,今個親貝網小編了解到的這位恐龍足跡發現者就更了不起了,一位5歲的小朋友卻發現了恐龍足跡有沒有很羨慕,親貝網小編獲悉四川一位5歲男童睿睿和父母回通江老家度假,發現疑似恐龍足跡。
  • 中國發現亞洲首例暴龍「足跡」,來自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
    「尋找暴龍類的足跡,也就是最大的肉食恐龍足跡,長久以來是我的夢想之一。」我國著名的恐龍足跡學專家、論文主要作者邢立達激動地說,「而這類足跡其實非常稀少,暴龍類的足跡目前主要分布在美國的新墨西哥州,科羅拉多州,懷俄明州,蒙大拿州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
  • 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距今8000萬年共240餘枚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我國首次發現 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12日,記者從福建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
  • 黑龍江海林林區發現野生東北虎足跡
    專家現場勘測東北虎足跡(海林林業局供圖)黑龍江海林林區發現野生東北虎足跡:曾兩次靠近鐵路和高速公路中新網牡丹江12月27日電(曾曉雪 記者 王琳)黑龍江森工集團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於27日發布消息,所轄治山林場發現疑似野生東北虎的足跡和毛髮。
  • 東京城林區發現疑似東北豹足跡
    本報訊  1月19日,繼多次清晰拍攝到野生東北虎足跡後,在黑龍江省東京城重點國有林管理局轄區內的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試點區首現疑似野生東北豹足跡。  2018年10月21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試點區首次發現東北虎足跡。自試點管護區建立至今,先後發現東北虎、豹的時間間隔不足百天。
  • 如何通過東北虎留下的足跡識別東北虎個體?
    比如說,如何通過一個東北虎足跡來判斷這隻老虎是雌虎還是雄虎?如果有兩個地方都有東北虎出沒(留下了足跡卻不見老虎),如何通過它們的腳印來判斷出現在兩個地方的是不是一隻老虎呢?首先,科學家需要建立一個東北虎的「足跡庫」。類似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指紋,每隻東北虎的足跡也都是有差別的。
  • 中外科學家發現2.4億年前海生爬行動物足跡
    他介紹道,遺蹟學家曾在雲南省關嶺組松子坎段中發現過大量的陸生主龍類足跡,如伯氏手獸足跡等。但是,本次在么鋪足跡點發現的22條行跡和200多個孤立的足跡,以及一些不確定的痕跡,明顯不同於陸生足跡,而是屬於罕見的海生爬行類動物在水底留下的足跡。「水下的腳印能保持下來,這是非常難得的。」邢立達說,在么鋪足跡點的巖石上,研究者們發現了一種新的足跡類型。
  • 1億4500萬年前,巨猿大小的翼龍在雨中行走的足跡
    新的化石足跡顯示足跡隱藏在一個巨大的懸崖底部,很難到達。後來研究人員召集一批志願者又到了這裡,他們共同挖掘了這塊4米×0.5米的史前巨作,上面有大約40個翼龍腳印和30個前足印,看起來像一幅無色畫作。一項分析顯示,足跡屬於翼龍綱。翼龍綱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包括摩洛哥、猶他州和懷俄明州。
  • 中國發現亞洲首例霸王龍足跡!
    7月29日,邢立達等古生物學家宣布,在江西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暴龍類足跡,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個發現「霸王龍」的足跡! 腳印告訴我們的 「尋找暴龍類的足跡,也就是最大的肉食恐龍足跡,長久以來是我的夢想之一。」古生物學者邢立達說,「而這類足跡其實非常稀少,暴龍類的足跡目前主要分布在美國和加拿大。
  • 四川5歲男孩發現恐龍足跡
    封面導讀10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在四川通江縣毛浴鎮境內發現恐龍足跡,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從小喜歡自然科學的他,尤其對恐龍感興趣,看到這些「雞腳印」後,當場斷定是恐龍足跡,而且清楚地說出了恐龍類別。
  • 福建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
    記者12日從福建省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這也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該足跡群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組成的聯合考察隊於2020年11月發現,目前已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包括植食性蜥腳類、大型鳥腳類、小型鳥腳類、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至少8種。這也是晚白堊世大型恐爪龍類行跡在中國首次發現。
  • 貴州發現兩億年前海生爬行動物足跡
    其中,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足跡類型,並將其命名為奔波安順足跡。這些足跡為科學家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早的海生四足類同步遊泳的證據。  據了解,遺蹟學家曾在雲南發現過大量的陸生主龍類足跡,如伯氏手獸足跡等。然而,本次研究所發現的來自貴州省安順市么鋪足跡點的22條行跡和200多個孤立的足跡以及一些不確定的痕跡明顯不同於前述足跡,而是屬於罕見的海生爬行類在水底留下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