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純東 馮顏利:西方關於不同制度與民主的新觀點

2020-11-28 人民網

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以來,西方重要政治家、學者等具有影響力的頭面人物對不同制度與民主等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密切關注國際政治思潮的這些新變化,採取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對增強我國的話語權與文化軟實力、樹立良好的中國形象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關於不同制度觀點的新變化

美國杜克大學布魯斯?W?詹特森教授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萊分校史蒂芬?韋伯教授在《美國的硬推銷》一文中指出,過去左右世界政治格局的是五大理念:一是和平比戰爭好;二是霸權比均衡好;三是資本主義比社會主義好;四是民主比專制好;五是西方文化比其它文化好。但這五大理念不再像過去一樣擲地有聲、引領潮流,世界政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問題又一次成為公開討論的議題,並強調除和平比戰爭好外,其餘四大理念都在發生變化。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國際政治思潮中對資本主義制度特別是新自由主義發展理念的反思不斷增加。美國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都嚴厲批判了新自由主義。斯蒂格利茨認為,新自由主義既沒有得到經濟學理論的支持,也沒有得到歷史經驗的檢驗,而只是「一直為特殊利益集團服務的政治教條」。關於新自由主義理論的有害作用,他說:一方面,它為銀行家和投資者的行為提供「理論根據」,使他們相信追求私利會提高全社會的福利;另一方面,它為監管者和決策者提供「理論根據」,使他們相信解除或放鬆監管會促進私人部門繁榮,使大家都能從中獲益。克魯格曼教授對「裡根經濟學」進行了批判,指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徹底粉碎了人們對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的信仰。上世紀裡根政府提出了「政府不能解決問題,政府本身才是問題」的口號,但現在「只有政府才解決問題」。薩繆爾森指責「那些完全指望市場力量的人」,並力主政府應幹預經濟:既要在微觀經濟領域「對企業進行規範」,又要在宏觀經濟領域「穩定經濟」。

法國經濟學家熱拉爾?迪梅尼爾認為,此次危機不是簡單的金融危機,而是新自由主義這一不可持續的社會秩序的危機。達沃斯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認為,「當下的資本主義形式已經無法適應我們的世界了」,「僅僅對資本主義所滋生的那些放任行為加以譴責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對此進行更深刻的分析,即為什麼如今的資本主義體系不再適應現在的世界?」

關於不同民主政治的新論斷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西方學者對西式民主質疑聲日漸增多。葡萄牙社會學家博阿文圖拉?德索薩?桑託斯認為,目前的危機讓全世界「有理由認為資本主義是反民主的」。與此同時,眾多西方學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興趣日濃,並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已經成為世界民主政治制度的一種新形式。如在美國學者拉裡?戴爾蒙德主編的《中國的選舉與民主》一書中,不少西方學者認為,支持改革的精英分子將會同普通民眾一起,最終形成一種新的民主政治體制,而且悠久的中國文化能夠支持中國民主政治建設,並為中國民主政治的鞏固做出貢獻。英國諾丁漢大學鄭永年強調,民主政治具有多種形式,發展民主政治的途徑也是多樣化的,中國要積極努力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發展中國民主,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這種民主的特點是要走自己的路,價值取向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民主理論。他強調「中國不拒絕民主,但也不簡單輸入民主,這是中國有序民主的希望」。對於中國農村村民直接選舉,有西方學者指出,「在鮮為人知的選舉試點村中,中國的民主在某些方面已經超過了美國」,中國農村村民直接選舉制賦予佔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以政治權利,大大推動了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進程。

兩點啟示

第一,準確把握西方政治思潮的新變化,抓住提升我國軟實力的重要機遇。

從西方政治思潮新變化看,西方學者意識到了自身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但由於自身立場的局限性,以及傳統宗教文化的影響,還只是停留在口頭上,西方政治領域並沒有真正地跨入一個新時代。

實際上,西方政治思潮建立在特定的文化基礎之上,而西方文化有它的軟肋。文化決定著人對自身的描述和期許,也決定著人們所持有的形上學信念。西方「民主」等等作為其文化價值觀的招牌字眼似乎具有天經地義的正確性,思想領域不知不覺地懸掛著一道無形禁令:「思維到此為止,禁止深入」。從禁令出發意味著西方學者的思維是不徹底的,不徹底的思維不具有與現實交手的力量,充其量是大批量生產偽善的煙霧彈,以鞏固自身的軟實力。其實民主本身不是目的,它們是適應社會的需要而產生的,是歷史發展的產物,有它的合理性,也有它的局限性,把民主固定化,奉為神明就犯了主體形上學的錯誤。從人類發展的歷史來看,社會的進步和繁榮很大程度上依靠知識的增進,而對新知識的掌握往往是一個由少數到多數的過程,如果多數壓制了少數的個性,也就扼殺了社會的創造性,不利於知識的增進。

總之,當今西方關於不同制度與民主的新變化,在某種程度上為中國的思想創新和提升軟實力、增強話語權提供了機遇。

第二,提升我國軟實力必須轉變思維方式。

金融危機以來,國際社會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反思成為一個普遍性的熱點問題,我國對此也多有譯介。然而,毋庸諱言,由於思維框架的局限性,我們的認識還有待深入,只挖掘了一些表面材料,大多停留在從道義上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立場,直接或間接地得出社會主義必將取代資本主義的結論。表面看來,這種思路站在了社會主義立場上,無論政治上還是道義上似乎都是正確的。但實際上,這種思路有些問題,其一,它沒有遵循與時俱進、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用舊理論框架剪裁事實的結果。國外學者和政要確實對資本主義制度提出了批評,揭露了許多不平等的事實,但這只是冰山之一角,如果綜合地整理和分析國外學者的文章,我們會發現,他們反思的重點不在於此,大多數學者認為,貧富不均非資本主義所獨有,資本主義制度的危機並不必然會指向社會主義。其二,這種思路不利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並不是已經固定化的東西,而是正在進行中的事業,它是解放思想、突破陳規的結果,有許多問題顯然需要深入探討,只有用開放的思路才能進一步完善它,而用教條的思路去框定它只能損害它;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忽略了國外學者對資本主義制度反思深層的、有意義的內涵,那麼我們便不能夠真正地把握他們的思想以提升我們的話語權。話語是靠深刻性而取勝的,淺層次話語說得再多也會被人不屑一顧,只能暴露出自身的狹隘和膚淺。如果我們不能站在理論制高點與國外對話,那麼增強我國際話語權、提升我軟實力也只是一廂情願的一紙空談。

簡言之,提升我國軟實力絕不能採取簡單否定資本主義、肯定社會主義的思路,而必須首先掌握西方學者據以提出問題的思想文化基礎,站在理論制高點來發出自己的聲音。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相關焦點

  • 「西方民主危機」到底是什麼意思
    柏林的一個雨天11月18日,柏林有一萬名抗議者聚集,抗議德國議會討論「感染保護法」的新內容。示威者在接近議會時,被催淚彈和水炮推倒。一段標題為 「新冠肺炎否認者被衝擊!」的視頻在Twitter上獲得了近35萬次瀏覽。
  • 對現代國家制度的新思考
    其中之一就是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勢。聯繫到一段時間以來,國內理論學術界在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問題上出現的一些模糊乃至錯誤的觀點和傾向,如認為我國30年來的改革只有經濟改革而沒有政治改革;我國的政治體制仍然是集權政體,不如西方的選舉制度、兩黨制或多黨制優越等,筆者認為,通過北京奧運會這個重大的社會實踐,我們有必要對我國政治體制的認識有一個大的提升,對一些錯誤觀點加以辨析和澄清。
  • 如何理解中國式民主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民主」一詞出現了69次。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應該選擇何種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體現在哪裡?圍繞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復旦大學副校長林尚立教授。  記者:探討民主問題,首先要弄清民主是什麼。在您看來,民主應該如何定義?
  • 基於高度的文化自信 努力講好新型政黨制度的「中國故事」
    一、 關於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之所謂新,是因其與新政權、新民主密不可分。政黨政治是國家政權、民主政治的作業系統。中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權、人民民主的新型民主要切實運轉起來,自然離不開共產黨領導的合作型政黨制度。
  • 西方現有民主形式是曇花一現?它有三個基因缺陷
    6月24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就「從英國『脫歐』看西方制度困境」展開了主旨演講。8年前張教授和福山進行「世紀之辯」時就說過,西方現在這種民主形式很可能只是人類歷史長河中的曇花一現。那麼其主要原因是什麼?
  • 西方民主外衣被戳破,歐美國家有點慌,喊話施壓川普結束鬧劇
    據悉,目前已有英國、加拿大、挪威、西班牙、北約、歐盟乃至於歐洲議會都向川普喊話,要求川普確保美國的民主制度能夠得到保護,當這些西方勢力開始向川普發聲呼籲時,就已經是在宣告西方的
  • 歐洲難民危機暴露出西方制度弊端
    這些行為看似只是政府領導人的決策失誤,深層次的原因恐怕還是要從西方的政治制度上追根溯源。西方選舉制度的局限性日益顯現,陷入「旋轉木馬式」的政治怪圈西方制度模式權力的合法性來自於選舉程序,候選人把太多精力放到選舉而不是治國上,其執政的著眼點短期而急功近利。
  • 以社會制約權力:多元主義民主理論與公民社會理念
    米榭爾斯稍有不同,雖然對民主也有些喪氣,但他依然認為,儘管民主實質上也是寡頭統治,但這樣制度在形式上依然應該保留下來,因為它是邪惡中最輕的一種。熊彼特在其經典之作《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中對現代資本主義和民主作了精闢的分析,從而對西方經濟學、社會學和政治學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西方學者普遍認為,熊彼特的這一著作是韋伯某些思想的普及版;韋伯的研究者、《經濟與社會》一書的編輯者羅斯(Guenther Roth)甚至認為,熊彼特關於民主、政黨組織和官僚制的論述可以逐點在韋伯的《經濟與社會》之中找到相應之處。
  • 人口減少近千萬,東歐強國倒在了西方民主大旗下,遭內外雙重擠壓
    前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大量的軍事裝備和工業基礎,並且擁有了西方的所謂民主,但結局卻讓烏克蘭民眾失望了。公開數據可知,烏克蘭的人口已經從1991年的5200萬+降到了2018年的4200萬+,大量科學家、青年勞動力選擇了逃離烏克蘭。人口減少近千萬,東歐強國倒在了西方民主大旗下。
  • 國會山被佔領,美國民主怎麼了?
    1992年,當弗蘭西斯·福山的成名作《歷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一經出版即引起轟動時,這位年輕的日裔美籍學者不會想到,自己奉為圭臬的西方自由民主(liberal democracy)在此後短短的20餘年中已多次被證實並非人類社會的「終極體制」。此次美國大選特別是國會大廈事件帶來的亂象和衝擊,令世界看清美式民主的非普適性。
  • 中國文化沒有民主基因嗎?
    一些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總是抨擊中國缺乏民主,那麼中國真的缺乏民主嗎?這裡我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談中國是否缺乏民主。先秦時期先秦時期,百家爭鳴,是中國文化最為燦爛的階段之一,眾多大師有沒有關於民主的言論?這裡我先以幾千年來影響中國文化最深的儒家為例做以說明。
  •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慄戰書出席會議並講話強調,要深入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更好發揮人大職能作用。
  • 為什麼中國人看待民主印度時帶著憐憫?
    【還未從川普崛起中緩過神來的西方,今年又要迎來荷蘭、法國、德國等國的大選。許多人把當前西方政治的不確定性歸因於民粹政治的興起,卻忽略了根植於西方內部的問題:作為治理手段的民主本身,被當成了目的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 威廉·戴維斯 :「大數據」將如何顛覆民主?
    一、統計數據從解決爭議的「幫手」成了擴大分歧的「推手」 理論上統計數據應該有助於解決爭議,是每個人觀點的支撐依據。無論人們的政治觀點如何,他們都可以在數據上有一致的認同。然而近年來在西方自由民主國家中,這種對統計數據不同程度的懷疑已經成為了一項關鍵分歧。十一月總統大選前不久,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68%的川普支持者不信任聯邦政府公布的經濟數據。在英國,由劍橋大學和輿論觀察網共同發起的研究項目「統觀陰謀論」發現,55%的人認為政府「隱藏了居住在這裡的真實移民人數」。 相較於化解這樣的爭議和兩極分化,統計數據實際上是在火上澆油。
  • 帕拉格·康納:治大國如烹小鮮,放多少民主比較好?
    【隨著」兩會」的召開,代表們把從民眾中得來的信息和要求傳達給黨中央,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意見和要求,既反映群眾呼聲、體現人民民主,又便於政府準確把握政策方向、更好地為人民服務。許多實行選舉民主的西方國家缺少這樣的制度,議員們更多操心選區內部的利益分配,難以進行長遠戰略規劃。民主制度與專家治國應如何有機結合?
  • 希臘是西方國家嗎?古希臘文明與西方國家是什麼關係?
    希臘被排除在西方文明之外讓我們來看看美國著名學者亨廷敦在其著作中關於希臘的一段話:「希臘不是西方文明的一部分,但它是古典文明的家園,這裡是西方文明的一個重要源泉。歷史上,希臘在反對土耳其人時,把自己看作基督教的先鋒;與塞爾維亞人、羅馬尼亞人或保加利亞人不同,希臘的歷史與西方的歷史緊密交織在一起,然而希臘也是一個異常的國家,是西方組織中的東正教局外者。它從來不是歐洲聯盟和北約的一個輕鬆成員,它在使自己適應這兩個組織的原則和道德觀念時遇到了很大困難。」
  • 人們常常並提的「民主」和「共和」是同義詞嗎?
    在理念上,雅典民主制中提倡的人民主權的民主精神無疑值得推崇。然而在實際運行中,雅典民主制暴露了非常多的問題。在社會結構人口方面,雅典民主制不同於現代民主制,廣大奴隸、婦女、外邦人並不具備參加公民大會的資格。當時雅典的公民大約有16萬人,外邦人和奴隸分別有10萬和14萬。擁有公民身份的人在全體雅典居民中的比例僅有四成。
  • 公開眾多史料故事,《人民當家作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運行和發展...
    近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組織編寫的《人民當家作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運行和發展》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是關於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通俗理論讀物,是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自主選題項目成果。據了解,該書緊扣「人民當家作主」這一主題,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發展、完善的歷程和實踐,特別是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取得的新進展,系統闡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歷史必然、特點優勢,深入挖掘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民主內涵,生動展現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初心使命和價值追求。
  •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 以理論大...
    共同特徵包括共同的歷史、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礎、共同的時代任務、共同的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和總體要求,是黨的民族宗教工作方針政策的集中體現。「個性」則是各民族各宗教在不同地區表現出的不同之處。
  • 【觀點】為共產黨說幾句公道話,請別謾罵
    第一個、我們國家的民主政治建設按照共產黨自己的設計要求,尚未達標;按照人民群眾的要求,距離較大;按照人類政治文化的要求,還有一段路要走,目前我們的民主制度建設水平,還不被世界公認;  第二個、社會公平正義水平還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