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蟲大概長2到3釐米

2020-12-03 採摘時間的人

總是和長生掛鈎的生物——渦蟲

渦蟲大概長2到3釐米,是扁形動物門,生活在水裡。有頭有身體,是的,它是有腦子的,只不過比較原始,是U型的,並且具有完整的消化系統,但沒有肛門。有一對眼睛,但是基本上是看不見的,只是可以感受光線。兩側各有一發達的耳突,這是它的感覺器官,有許多感覺細胞處理味覺和嗅覺。在體表內還分布著許多觸覺細胞。

渦蟲有一個特異功能,就是超強的再生能力。它的身體兩側對稱,其體型有前後、左右、背腹之分。令人驚嘆的是,切割的渦蟲組織塊失去這些特徵後仍然能夠重新形成這種體型。例如,一條渦蟲的兩端被切去後,軀幹的前部分仍然形成頭部,後部分形成尾部;如果從中軸線切開,兩部分會重新確立中軸線,各自再生出一條小渦蟲。眾多的研究表明,無論是縱切、橫切、還是斜切,切割的渦蟲片段總能重新調整體型、再生出失去的部分。

渦蟲的再生能力十分驚人,即使是小到蟲體1/279的渦蟲組織仍然能夠再生出一個完整個體.這個數字怎麼來的呢?美國遺傳學家託馬斯將渦蟲切成了279份,每一份都小於1毫米。結果大部分都長成了新的。這是渦蟲切割的最高記錄了。這種超強的再生力與其體內具有neoblasts有關,neoblasts是渦蟲成體內唯一具有增殖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的體細胞,也是體內能找到的唯一能分化成神經細胞和生殖系細胞在內的近40種類型細胞的細胞。渦蟲的neoblasts主要分布在其皮肌囊下身體兩側的實質組織內,中線附近分布較少,眼點前端和咽外沒有分布。

渦蟲受到切割刺激後,渦蟲表皮內的杆狀體(表皮內的一種特化細胞)立即釋放內含物,在創傷面形成一層保護性黏膜同時,創傷面肌肉劇烈收縮,使傷口縮小,數小時後即可觀察到傷口處增殖活躍的細胞在傷口下面,neoblasts開始聚集,並持續不斷地分裂、遷移,形成白色的再生組織,稱為「胚基」(blastema),胚基再生出渦蟲失去的部分。再生胚基的形成是細胞分裂和neoblasts細胞遷移共同作用的結果。機體不同部位的再生能力和再生速度不同,由前向後,再生速度遞減。

再生能力這麼強大的渦蟲也怕研X射線,究發現,用一定劑量的 X射線輻照蟲體便可將渦蟲體內的neoblasts 全部殺死。一般認為15 Gy的輻照劑量是最小致死劑量。(這個強度,人是會很快死亡的。)但其實想殺掉它還有更簡單的,只要把它拍扁了就可以了。而且周圍環境不好的話它也會死。如果在它吃東西的時候把它切開,它的身體裡分泌的消化液就會把自己腐蝕掉,把自己燒死。所以在給它做切斷實驗的時候,要把它先餓一周,保證身體裡沒有食物的情況之下再把它切斷。

說道應對飢餓,渦蟲可以說是十分拿手。當食物豐富的時候渦蟲生長到最大體長,然而當長時間飢餓的時候,一條長2cm的成體渦蟲猥瑣到孵化時候的大小(約1mm),一旦獲取食物,又恢復生長。在這個過程中變化的不是它細胞的大小而是細胞的數量。這也是一種再生的方式。

那麼你是不是好奇它的壽命究竟有多長?它比水熊蟲要厲害一些,跟燈塔水母有點類似,壽命可以是無限的。每當它快要死的時候就把自己切成兩段,然後變成兩個小的。兩個小的又重新生長,長大之後再把自己切斷,周而復始。所以你根本不知道它的壽命有多長。這其實是它的一種繁殖方式,叫做斷裂繁殖。通過斷裂自己,把1個變成2個,2個變成4個。除了斷裂繁殖之外,它還可以有性繁殖。它是雌雄同體,自己就可以進行有性繁殖、產卵。然後卵也可以長成自己。一般來說只要是食物充足,渦蟲是會發育出性器官進行有性繁殖的,環境確實很惡劣,本身又飢又餓無性繁殖是首選。

它還有一個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把它切成很多段,然後長出新的之後還會有原來身體的記憶。不但身體完全一樣,而且記憶也完全一樣。波士頓塔夫斯大學研究人員做了一個關於渦蟲的記憶的實驗。他們訓練渦蟲忽略實驗室內的亮光,使它們在集中注意力下找到食物。這些科學家發現,即使渦蟲被斬首,依然記得這個訓練。這意味著這些蠕蟲必須經過訓練才能克服光的恐懼找到食物。一旦它們學會這個技能,就被斬首。兩周後,也就是大多數渦蟲重新長出頭來的時候,科研組把這些蠕蟲放回培養皿中。這些科學家用視頻跟蹤技術發現,接受訓練的真渦蟲比普通真渦蟲更快找到被亮光照射的食物。儘管它們在第一次嘗試中未能找到食物,但經過一次訓練後立即恢復以前學到的技能,將亮光忽略。它們的動作比失去頭前沒有接受訓練的斬首真渦蟲快得多。

它身上的寶藏真的很多,人們嚮往著像它一樣可以長生,即使一分為二也可以保持相同的記憶。

相關焦點

  • 三角渦蟲遊太空後……
    三角渦蟲遊太空後……一群三角渦蟲被送上了太空,有的是軀體完整的,有的是被截斷的。它們在國際空間站進行了為期5周的觀光旅程,之後返回地球,進入了實驗室。三角渦蟲是一種小型扁形蟲,生活在潔淨富氧的海水或淡水中,通常長0.5~1釐米。它們有一個神奇的特點——能夠自我再生。抓來一隻三角渦蟲,從中截成兩段,不久後,這兩段會長出新的頭或尾巴,成為兩條獨立的三角渦蟲。那麼太空旅行過後的三角渦蟲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將它們放入乾淨的泉水中,平時生活在水中的生物竟然怕水了!
  • 科學家調控真渦蟲頭部再生
    這種蠕蟲被稱為真渦蟲,通常約1釐米長,生活在像溪流和池塘等淡水生態系統中的巖石下面。為何一些真渦蟲可以很容易地再生出頭部而另一些卻不能,是一個長期使科學家感到疑惑的問題。「這真的是該領域中的一個經典難題。」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的生物學家Phillip Newmark如是說。
  • 不老的渦蟲|來實驗室上科學課
    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渦蟲。 如果將一條渦蟲攔腰切斷,尾巴一側的身體會再長出一個新的頭,而頭部那一側會再長出一條尾巴來,這樣就再生出兩條完整的渦蟲。而如果把它切成100段,就會重新再生出100條渦蟲,而且每條都是第一條的完全複製。
  • 【養魚—水草】草缸中發現渦蟲怎麼辦
    渦蟲往往隱藏在沙層種,或則在缸底爬行,偶爾會附著在缸壁和水草上,或則像條才綢帶在水中遊動。 在沒有活體可以寄生的情況下,也會吃在底床上的腐敗物質。大部分無性分裂生殖,大概一周一次。有性生殖條件較高(雌雄同體),要需要低溫12-16,2 3個星期孵化。
  • 上海一科學家發現渦蟲再生基因 或使人類永葆青春
    晚報訊 你能否想像,有一天,人類因意外傷害而受到損傷的身體能長出新的組織?你是否渴望,自己的肌體能永葆青春?記者昨天從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上海交大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獲悉,人類擁有再生能力、永葆青春不再只是夢想,因為自然界已將這兩種超凡的能力賦予了一個物種——渦蟲。
  • 「大卸八塊」都能再生的神奇渦蟲,它是怎麼做到的?
    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蚯蚓,被截成兩段後並不會死去,而是長出全新的身體,變成兩條蚯蚓;與此類似的還有「斷尾求生」的壁虎,蝌蚪等,能實現自身的器官重生。△蚯蚓屬於環節動物不過這些動物的重生能力,在這種名為「渦蟲」的扁形蟲眼裡,完全只是小兒科。
  • 被砍頭或長出倆頭:真渦蟲"大卸八塊"為何也能重生
    如果你切斷微型真渦蟲(planarian flatworm)的頭,在幾天內它就會長出一個新的,有時還會長出兩個;如果你把一條微型真渦蟲截成兩段,其就會長成兩條新的成體;如果你從微型真渦蟲身上切下一塊組織,那麼它也能發育成一條成蟲;如果你將一個健康的成體細胞移植到垂死的成蟲身上,該細胞會逐步分裂出皮膚、神經以及肌肉,最終也會發育成整個成蟲
  • 被切掉頭真渦蟲可再生長新頭 且保留以前記憶
    它們的新頭重新長出來時,這些蠕蟲依然能記住這些技能  【科技訊】7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般說來,只要生物體的頭掉的話是不可能再生的。然而科學家發現,真渦蟲不僅在頭被切掉後可以再生一個頭,而且這個再生的頭還含有和被砍掉的頭一樣的記憶。他們的發現可用作研究人類和其他動物可能恢復記憶原因的起點。
  • 神奇動物看這裡:不管切成什麼樣子我渦蟲都能重生
    那其實,在動物界,有一種動物就有這種強大的本領,那就是渦蟲。渦蟲通常分布在溫暖地區的海域或者是淡水當中。它們的體長在2毫米至10釐米之間不等,渦蟲的體型是扁平而且對稱的,它們擁有著單眼點和嗅覺器官。它們通過擺動自己體表的纖毛在水中滑行。渦蟲大多數都是肉食性的,它們會在夜間出來取食原生的動物、小螺或者是蠕蟲。
  • 「生物多樣性百科」扁形動物·笄蛭渦蟲:我就是傳說中的「死亡蠕蟲」
    笄蛭渦蟲頭部為扇形狀,體色為棕黃色或橘黃色,並對稱分布著五條黑色縱紋。笄蛭渦蟲一般體長為20~30釐米,體積較大者體長可達60釐米以上。「這隻體型相對較小,但是在同區域我看到了一隻身長將近1米的笄蛭渦蟲,又細又扁,跟寬麵條差不多。」
  • 八上生物:你知道渦蟲是怎樣繁殖的嗎?
    渦蟲屬於扁形動物,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它們一般生活在清澈溪流的石塊下面,體長為1-1.5釐米,背面呈褐色,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兩個可以感光的黑色眼點。以下就是它的萌照[白眼]渦蟲:呀!
  • 真渦蟲與葡萄蝸牛作客國際空間站
    俄羅斯航天控制中心近日透露,莫斯科時間1月20日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的進步М-59貨運飛船,不僅成功地完成了物資運輸任務,而且將第5批作客國際空間站的真渦蟲和葡萄蝸牛安全送達。  俄羅斯生物醫學研究所專家稱,真渦蟲是扁形動物門渦蟲綱的典型動物,自身可以進行無性生殖。當成蟲生長到一定長度後就會斷裂成兩部分,斷裂後,蟲體前端即可匍行離去,並在一天之內長出新的尾巴;蟲體後端在蜷縮數日後則會長出新的頭和頸。真渦蟲頭部被切除後,其剩餘蟲體的任何片斷都能夠再生為一個完整的個體,其極強的再生能力引起了俄羅斯生物學家的關注。
  • 三角渦蟲切斷身體後在太空變成兩個頭
    一條被切斷身體的三角渦蟲放置在國際空間站,竟然長出兩個頭部,這是非常罕見的例子。然而令他們更加吃驚的是,當研究人員切下這條太空渦蟲的兩個頭部,沒有頭部的中段身體不久又再生出兩個頭部。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將三角渦蟲(Dugesia japonica)發送至國際空間站,在5個星期裡觀察研究了微重力環境對三角渦蟲結構和行為的影響,尤其是它們能夠重生身體缺失部分。
  • 三角渦蟲切斷身體在太空再生形成兩個頭部
    一條被切斷身體的三角渦蟲放置在國際空間站,竟然長出兩個頭部,這是非常罕見的例子。然而令他們更加吃驚的是,當研究人員切下這條太空渦蟲的兩個頭部,沒有頭部的中段身體不久又再生出兩個頭部。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將三角渦蟲(Dugesia japonica)發送至國際空間站,在5個星期裡觀察研究了微重力環境對三角渦蟲結構和行為的影響,尤其是它們能夠重生身體缺失部分。  三角渦蟲通常是被切除頭部或者切斷部分身體,更令人驚奇的是,一個被切斷身體的三角渦蟲能夠再生形成兩個頭部。
  • 無與倫比的再生能力切成碎片還能復活,生物界的「死侍」—渦蟲
    頭部一般呈三角形、截頂狀或弓形,頭的兩側往住伸出長短不一的耳突,頭部背面有2個黑色的眼點,有的種類限點多達數百個,生活於洞穴中的種類眼點退化或消失。口位於腹面近體後咽,為肌肉質長管狀,能從口中自由伸出。用以捕捉食物,咽後為腸,分3支主幹,1支向前,2支向後,故名三腸目。每支主幹又反覆分出小支,末端為盲管,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
  • 2尺3的腰圍是多少釐米
    >66釐米 (2尺) 25英寸68釐米 (2尺05) 26英寸70釐米 (2尺1) 27英寸74釐米 (2尺2) 28英寸76釐米 (2尺3) 29英寸78釐米 (2尺35) 30英寸80釐米 (2尺4) 31英寸82釐米 (2尺45) 32英寸84釐米 (2尺5) 33英寸
  • 不老之謎 藏在渦蟲裡?
    不老之謎 藏在渦蟲裡?02月29日 16:23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參與互動(0)   英國科學家發現一種無性生殖的渦蟲能克服老化
  • 日本研究:渦蟲被切斷後有趣的再生
    新華網東京7月26日電(記者藍建中)一種名叫「渦蟲」的扁形蟲即使被切成百段,一兩周後每段都會再生出完整的渦蟲。渦蟲這種超強再生能力一直吸引著研究人員的目光。此前德國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對渦蟲的再生能力有關鍵調節作用的蛋白質,而日本科學家又有新的發現。德國研究人員曾發現,渦蟲再生的奧秘在於其體內有一種散布全身的全能幹細胞。
  • 魚缸中的夜行性殺手,渦蟲,悄無聲息的侵略你的寶貝魚缸
    進食的時候,渦蟲會尋找機會黏附到目標獵物身上,然後吐出一種特殊的消化液,這種消化液會溶解目標獵物的身體組織,從而被渦蟲吸收殆盡,最終的結果就是屍骨無存。之後要做的工作就是不定時檢查渦蟲誘捕器,並且將誘捕器裡捕獲的渦蟲清除。直至誘捕器裡每次捕獲的渦蟲逐漸減少並不再增加。渦蟲誘捕器誘捕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對於渦蟲卵沒有任何的辦法,通常只能在一段時期內壓制渦蟲的數量,使缸中存在的渦蟲不至於過多。
  • 我渦蟲可以一分為二百七十九!
    正因如此,這類動物必須保持身體呈相對扁平的形狀,才能將氧氣和養分通過滲透作用吸收到身體各處,「扁形動物」的名字正是由此而來。如果我們直接說「扁形動物」,小夥伴們可能還比較迷惑,不過提到渦蟲和血吸蟲,你是不是就有點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