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動物中「各行各業」的NO.1

2021-01-08 特科普

世界上最長壽的哺乳動物,最感性的動物之一

你知道嗎?世界上最長壽哺乳動物並不是人類,而是大象。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對於人類來說最高壽命能到到100—130歲之間,大象的最高壽命能達到180—200歲之間,但是只有動物園裡人工扶養的大象才能有這個福氣,野生大象的歲數能活到60—70歲之間。

作為當今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地位那是響噹噹的,獅子老虎看見大象都要繞道走,不要看大象是個「傻大個」,但是它的團體精神很讓人「敬佩」,本身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主,有了團隊更是無動物能敵。

大象的交流方式也非常特別,他們用「次聲波」交流,並且可以傳到十千米以外,相當厲害。大象這樣的動物和人類有共同點,他們也能感到高興,悲傷而且大象也能安撫同類。

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死後會成為海洋中的「綠洲」

大家應該都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是海洋中的龐然大物—藍鯨

鯨魚由於被人類亂捕亂殺已經成為保護動物了,藍鯨體重可以達到175萬噸,身體可以達到三十多米長,並且鯨魚的舌頭能站上50多個人,如果你在海裡遊泳遇到這個龐然大物估計你會被嚇一跳,鯨魚幾乎一張嘴就能把幾十個人一口吞入肚子裡。

藍鯨主要是以軟殼類以及蝦類為食,是鬚鯨的一種,藍鯨死後會形成鯨落現象,目前全球已經發現了40多個鯨落。

鯨魚死後會成為海洋生態系統中的一部分,海洋生態系統是有多個小生態系統組成的,所有鯨魚對海洋生態中起著這重要的作用。

世界上最兇猛的哺乳動物,一頓可以吃下30公斤的肉

世界上最兇猛的哺乳動物—孟加拉虎,一聽名字就知道孟加拉虎生活在孟加拉,其實在印度部分地區也有孟加拉虎的存在。

作為陸地上的霸主,沒有任何動物可以對他造成威脅,經常生活在茂密的叢林中,作為霸主都有獨攬天下的習慣,在動物身上也能體現出來,孟加拉虎經常獨自行動,特別善於觀察,有時候豹子鬣狗都會成為他口中的盤中餐。

孟加拉虎的食慾非常的大,一頓可以吃下30公斤食物,孟加拉虎,有時候連小象和犀牛也不會放過,所以說貪婪是他的本性。

世界上最稀有的貓科動物

世界上最稀有的貓科動物是蘇門答臘虎,他在貓科霸主中是體型是最小的,不要看它體型小,但是一點也不遜色,被稱為熱帶雨林中的「潛伏者」。

依靠「潛伏」來捕食水鹿、野豬、小犀牛等動物,雖然說這種雨林霸主是實力派,但是對環境的需求也是非常挑剔的,據科學家研究這種蘇門答臘虎只適合生存在那蘇門答臘的熱帶雨林,再也找不出別的宜居地了。

這種蘇門答臘虎的毛皮非常的漂亮,比其其他品種的老虎來說,蘇門答臘虎的毛皮更加光滑平均體長在2.4米,體重大約在120公斤左右。

蘇門答臘虎為世界一級保護動物,現在蘇門答臘虎被人們捕殺,造成了蘇門答臘虎數量迅速減少。

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

在我國海南有一種長臂猿—黑冠長臂猿,他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長臂猿,現在只有在我國海南才有這種生物,這種長臂猿雌雄有很大的區別,雄性通常為黑色通體,雌性通常為金黃色,他們都有共同的特點頭頂有黑斑。

黑冠長臂猿現在的數量只有20來只,是國家一級的保護動物。

黑冠長臂猿是很有「家庭責任」的一種動物,你絕對想像不到它們和人類差不多,都在實行著一妻一夫的制度,每對黑冠長臂猿大約有兩到三個孩子,過著非常幸福美滿的生活—營家族適生活。

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

世界上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在一年中5到6個月是睡覺的時間,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睡鼠,一年接近1/2的時間都在睡覺,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啊,你要知道動物在冬眠的時候是不吃不喝的,為什麼它不會餓死?

像老鼠這種動物,在冬眠的時候它可以讓身體的生理活動變得極其緩慢,它主要是睡著了任何動靜都不能打擾他的睡眠。即使是在夏天他也在睡覺。

睡鼠也屬於鼠科,她的身體長度大約在8到12釐米左右,體重在30到100克,他們喜歡吃的食物與老鼠是差不多的,這麼一個貪睡的小寵物真是讓我們人見人愛。

最兇猛的海洋霸主

海洋中的霸主不是你想的大鯊魚,排在鯊魚前面的是虎鯨,虎鯨是鯨魚的一種,在鯨魚的種類中體型算得上比較小的,但是海洋中的龐然大物藍鯨都要讓他幾分,因為藍鯨一不小心就會成為虎鯨的盤中餐。

虎鯨被稱為還洋中的惡魔有著—殺人鯨之稱,虎鯨在海洋裡對食物非常挑剔,虎鯨一般基本是以哺乳動物為食,之所以他在海洋中有著霸主的地位是因為他有很好的團隊精神,團隊協調性很好,虎鯨捕獵物基本上是靠團隊的戰略方式來輕鬆捕殺獵物的。

虎鯨在世界上各個海域都有分布,虎鯨有著一身華麗的裝束,黑白相間的皮膚人們看到他並不以為是那麼的兇惡,但是在他華麗的外表下隱藏著非常兇惡的靈魂。

皮毛最保暖的哺乳動物

我們一看標題就知道,「最保暖」要在「最寒冷」的地方才能起到作用,這個哺乳動物就是生活在最寒冷的地方—北極,這個生物大家應該可以想到了,就是北極熊

北極熊的毛是白色的,我們都以為白色利於散熱,北極熊就能更加溫暖,這個想法是不對的。北極熊的毛是中空的,而且是透明的,這能讓陽光更好的散在在北極熊的皮膚上,只是我沒看到的是光的反射,才讓北極熊當毛髮看起來是白色的。

還有一點是北極熊的毛可以防水,這樣有利於北極熊到冰冷的海水中捕魚,北極熊的毛是有兩層的在長長的毛下面是秘密的短絨毛,這樣更有利於北極熊防水與保暖。

而且北極熊的皮膚是黑色的,這樣可以更好的吸熱促進北極熊的保暖。

隨著人們的濫捕濫殺有一些動物面臨著滅亡,比如說蘇門答臘虎、黑冠長臂猿等動物,都面臨著滅絕,這些動物與人類同在,如果少一種動物,大自然就會失去他原有的生態平衡,這樣也會影響到人類的生存環境。

相關焦點

  • 地球上現存動物中最大的哺乳動物是什麼?
    螞蟻莊園課堂1月8日的問題是小雞寶寶考考你,地球上現存動物中最大的哺乳動物是?可能還有好多不知道答案是什麼的小夥伴們趕緊來和小編一起看看答案介紹吧!  螞蟻莊園課堂1月8日題目答案  問題:小雞寶寶考考你,地球上現存動物中最大的哺乳動物是?
  • 揭秘海洋中最早的哺乳動物的起源
    說起哺乳動物,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各種陸生生物,而且大多數哺乳動物都是在大陸上生存的,佔據著地球大量面積的海洋之中是否出現哺乳動物呢?海洋之中出現最早的哺乳動物是什麼?這些海洋哺乳動物又經歷了哪些轉變與進化過程?
  • 1.8億年前,哺乳動物祖先曾有60條染色體
    中外科學家首次成功構建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   1.8億年前,哺乳動物祖先曾有60條染色體   據介紹,此項成果是以該研究團隊獲得的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比較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的基因組數據,最終追根溯源,獲得了距今大約1.8億年前的早期哺乳動物祖先的基因組演化信息。   「這次構建出的哺乳動物祖先序列,對於理解包括人在內的哺乳類如何發生輻射性的適應演化提供了重要參考信息。」
  • 中生代哺乳動物中耳演化研究獲進展
    哺乳動物中耳則由錘骨、砧骨、鐙骨形成聽骨鏈,外鼓骨支撐鼓膜收集聲音,下頜由一塊齒骨構成,形成齒骨-鱗骨頜關節。解剖學、發育生物學與遺傳學研究表明,哺乳動物的聽骨,與爬行動物的齒骨後骨和方骨具有同源關係。古生物學也已提出中耳漸進演化假說,即從爬行類向哺乳動物的典型哺乳動物中耳的演化過程中,齒骨後骨逐步縮小,並與齒骨分離,最終移入顱基部,成為專司聽覺功能的結構。
  • 海洋動物中的哺乳動物
    海獸又稱海洋哺乳動物,主要包括哺乳綱中鯨目、鰭腳目、海牛目以及食肉目的海獺等種類。人類對海獸的獵捕歷史已久,其中以捕鯨起源最早(公元9世紀以前)、規模最大。對鰭腳類的大規模獵捕始於18世紀的北半球。北海獅為海獅科最大的一種,雄性成體長約3.1米,重達1噸左右;雌性較小。吻略細長; 具外耳殼,長達50毫米;雄獸頸部有鬃狀長毛,全身被粗毛,呈黃褐色;前肢較後肢長,後肢自腳髁處能朝前彎曲;爪發達,在陸上可行走。海狗成體體長雄性約2.5米,雌性約1.5米。吻短,外耳殼比海獅小。四肢短,可彎向前方,用於步行。尾極小。體被粗毛和短絨毛;四肢表面毛極少,內面裸露。體背部深棕色,腹部色淡。幼體黑色。
  • 「遼陽科普」早期哺乳動物:夾縫中求生存
    鴨嘴獸雖然不是胎生,但卻有哺乳、皮毛等哺乳動物的特徵,它其實是一種非常古老和原始的哺乳動物。最早的鴨嘴獸出現在一億多年前,比如1.1億年前生活在澳大利亞的硬齒鴨嘴獸(Steropodon)。但恐龍主要是在地面上稱霸,哺乳類的老祖宗們則依靠著比較發達的大腦,與恐龍鬥智鬥勇,在生態系統中尋找和拓展各自的生存空間,在大約1.6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晚期,已經演化出可以上樹、上天、打洞、下水的種類,可以說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比如說飛行,通常被認為是鳥兒們的專長。
  • 1.65億年前狸尾獸 最早會遊泳的哺乳動物(圖)
    狸尾獸生態復原圖     世界上最早、與恐龍同時代、1.65億年前會遊泳哺乳動物的化石,從中國內蒙古地區中侏羅世地層中出土。     這項研究的領導人之一、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季強博士介紹說,內蒙古地區中侏羅世狸尾獸化石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科學發現,它為一些中生代哺乳動物具有遊泳和食魚的生活習性,並佔領半水生的生態環境提供了最早的化石證據。這表明在中生代哺乳動物的總體生態分異(多樣性)遠比人們以往認為的要多得多。     大多數中生代哺乳動物體型較小(不超過50克),而且一般都在陸地生活。
  • 你知道哺乳動物中壽命最長的是誰麼?
    陸地上的哺乳動物中,最長壽的動物應該是大象,它一般能活60~70歲。當然,同一個物種,野生生活狀態下和人工飼養狀態下的壽命是不同的,比如人工飼養下的大象就有活到100歲以上的。因為對野生的動物來說,要覓食,要爭奪配偶,要搶佔地盤,這些都可能帶來傷害,甚至喪命。而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由於食物充足,籠養又使個體間不會爭鬥,所以壽命也相對長些。
  • 《比人更有趣的哺乳動物》:關於哺乳動物的經典科普書
    《比人更有趣的哺乳動物》立體書封《比人更有趣的哺乳動物》內容出自著名皇家博物學家約翰·亞瑟·湯姆森1922年的傳世著作《科學簡史》(1~4卷)中《簡明自然史》的部分內容。這不僅是一本不朽的科普著作,也是一部文學巨著。在這本關於哺乳動物的經典博物學著作中,約翰·亞瑟·湯姆森爵士並沒有把人收入其中。在他翔實的觀察與記錄中,我們走進全球各地哺乳動物的生活,了解它們為求生存而演化出的獨特本領。
  • 《哺乳動物》說課稿
    一、說教材本節課選自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第1章第7節的內容,課程標準對本節課的要求是:概述哺乳類動物的主要特徵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本節是這一章內容的最後一節,同時哺乳動物相比於前幾節介紹的腔腸動物、線形動物、鳥等生物,哺乳動物屬於更為高級的一類,所以在學習哺乳動物時,學生可以對前面知識進行回憶和比較,加深理解。
  • 哺乳動物亞種在物種進化中至關重要
    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在18日出版的《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卷》上撰文稱,哺乳動物亞種在進化中發揮的作用比此前認為的更重要。最新研究可幫助物種保護主義者預測應重點保護哪些物種,以阻止它們瀕臨滅絕或滅絕。       亞種是物種內由於擁有不同物理特性和繁殖範圍的不同種群。比如,北方長頸鹿有三個亞種,紅狐狸擁有45個亞種,而人類則沒有亞種。
  • 哺乳動物也下蛋,來認識一下這個卵生哺乳動物
    在我們的印象中, 哺乳動物都是是胎生哺乳的,須不知也有一些最為原始的哺乳動物,至今保留了產卵的行為,也就是卵生哺乳,在分類學上,它們被單獨分在了一個亞綱,即哺乳綱下的原獸亞綱。目前世界上世界唯有的2種卵生哺乳動物-鴨嘴獸和針鼴。
  • 《在一起》溫暖人心,各行各業共渡難關,抗擊疫情
    電視劇以2020年發生的「疫情」為大背景,講述了在這個大背景下各行各業人們面對疫情的時候,能夠放下個人利益,與偉大的祖國站在一起,勇敢地挺身而出抗擊疫情的故事。 張黎、安建等十位導演分別執導十個不同的小故事,每一個小故事中都講述不同的人物發生的各種感人的事情,他們的工作崗位雖然平凡,但正是這些平凡的人將來勢兇猛的疫情控制住,是他們的無私奉獻保證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安危
  • 不僅僅是人類:在哺乳動物物種中,女性比男性長壽
    就像人類一樣,許多哺乳動物物種的雄性沒有雌性長壽,從生物學角度來說,這不是因為它們的年齡不同。英國巴斯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塔馬斯·塞凱利說:「我們早就知道,女性通常比男性長壽,但令人驚訝的是,我們發現野生哺乳動物的兩性壽命在[方面的差異甚至比人類更明顯。」。
  • 大型的肉食性陸生哺乳動物 安氏中獸了解一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型的肉食性陸生哺乳動物 安氏中獸了解一下 安氏中獸 又名安氏中爪獸或安氏獸,是一種原始、身體粗壯的偶蹄類哺乳動物,它們有鋒利的牙齒及扁平的頰齒,可以用來咬碎骨頭。安氏中獸生存於4500-3600萬年前的始新世。
  • 《與人類最密切的哺乳動物》第一章 哺乳動物的基本知識(2)
    哺乳動物心臟左、右兩室完全分開,左心室將鮮血通過左動脈傳輸至身體各部;腦顱擴大,腦容量增加;中耳具有3塊聽骨;下頜由 1塊齒骨構成,與頭骨為齒—鱗骨關節式;牙齒分化為門齒、犬齒和頰齒;7個頸椎,第1、2頸椎分化為環椎和樞椎。
  • 哺乳動物演化簡史!
    第1則-祖先的故事-哺乳動物的故事始於史前的湖泊和河流,那時兩棲動物首次踏上陸地多達75%的物種,包括許多早期哺乳動物,在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中滅絕。滅絕事件的可能原因包括小行星撞擊和大規模火山爆發。一些二齒獸類動物倖存了下來,包括一頭豬大小的水龍獸,它有喙和兩顆獠牙。水龍獸是三疊紀早期最常見的陸地動物。同時布拉塞龍也經歷了大滅絕。
  • 最大型的肉食性陸生哺乳動物-安氏中獸
    安氏中獸 又名安氏中爪獸或安氏獸,是一種原始、身體粗壯的偶蹄類哺乳動物
  • 鴨嘴獸存在十種性染色體 在哺乳動物中罕見
    中新社雪梨十月二十五日電澳大利亞研究人員最近發現,澳洲稀有哺乳動物鴨嘴獸有十種不同的性染色體,其中一種同鳥類相似,一種同人類相似。  格羅特茲內教授稱,白蟻和蜘蛛具有多重性染色體早已為人們所知,但鴨嘴獸有多重性染色體在哺乳動物中實屬罕見,在這之前從未發現過有十種性染色體的哺乳動物。
  • 哺乳動物亞種在物種進化中至關重要—新聞—科學網
    一百多年後,達爾文進化論中的假設獲證實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8日報導,查爾斯·達爾文逝世約140年後,其進化論的一個理論終獲證實!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在18日出版的《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卷》上撰文稱,哺乳動物亞種在進化中發揮的作用比此前認為的更重要。最新研究可幫助物種保護主義者預測應重點保護哪些物種,以阻止它們瀕臨滅絕或滅絕。 亞種是物種內由於擁有不同物理特性和繁殖範圍的不同種群。比如,北方長頸鹿有三個亞種,紅狐狸擁有45個亞種,而人類則沒有亞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