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紅」是中華民族最具特色的顏色,它代表了喜慶、莊嚴與祥和。前段時間,「故宮紅」又在各大社交平臺火了一把。
一時之間,紅色便成了許多人心神所往的顏色。
但不得不提一嘴的是,許多商家老闆格外鍾意紅色,無論場景如何一概紅黃搭配處理,像極了番茄蛋花湯。紅黃配很講究技巧,配得不好,一不小心就跟下圖一樣......
紅黃搭最忌諱花哨,簡單的拼湊就最好看,看咱們的國旗就是最成功的案例。
2
除了國旗的搭配之外,還有一種直接將紅色和黃色結合在了一塊的顏色,它就是柿紅色。
柿紅,顧名思義,就是柿子熟透的紅色。
在宋代建窯就有一類盞,未發生窯變,沒有形成兔毫、油滴一類的結晶,非常樸素的以單一釉色示人,它就是柿紅盞,柿紅釉盞在日本被稱為「灰被天目」,當時是一個名貴品種。
建盞最為誘人在它的質樸、本真,而表現這質樸的正是它的釉色和斑紋。現在流傳較多、認可度頗廣的分類是將建盞的釉色和斑紋通通作為釉色的分類,將建盞分為「烏金釉、兔毫釉、鷓鴣斑釉、油滴釉、曜變釉和雜色釉。
而柿紅,被分到雜色釉類。
宋代老盞(邊緣有些許殘缺)
3
初見「柿紅」,我對其嗤之以鼻,過段時間之後,我卻發現當初我喜愛的絢爛之極的物件,在它面前顯得多麼的庸俗。
如果說色彩訴諸的是感覺,線條訴諸的是心靈,那麼宋代的瓷器,呈現的卻是那一代人的情趣和境界。宋瓷追求的是簡潔、婉約、清麗、內斂之美。柿紅建盞便是極具宋代美學特徵的,初看似粗,細賞極精,既無豔麗色彩,也不彩雕繪畫,卻給人以質樸的美感。
下圖是柿紅盞的新老對比圖
柿紅新老對比圖(左邊是柴燒新盞,右邊是老盞)
柿紅新老對比圖(左邊是老盞,右邊是柴燒新盞)
宋代老器經過了幾百年的雪雨風霜,展現出了獨特的韻味和古拙的氣息。
新盞的釉面色澤溫潤,釉色乾淨均勻,釉汁肥厚,玻化效果好。
柿紅建盞的形成原因是燒制時候溫度偏高、氣氛偏氧化才形成的,柿紅盞的產生並非故意為之,是燒造兔毫盞時溫度偏高而產生的獨特釉色,天然無修飾的釉色透露著一股古拙之氣。
底部一圈黑色透露了它是黑釉的本質
4
柴燒柿紅盞有兩種,一種是釉面純柿紅色,像是沒有任何雜質般,另一種是有部分毫絲顯現,我稱之為半毫。
柴燒純柿紅色盞
柴燒半毫柿紅盞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第一種柿紅
純淨的柿紅,就像秋天的顏色
日本有一種美學意識叫做「侘寂美學」,「侘寂」指的是樸素又安靜的事物。侘寂美學,不追求第一眼的驚豔,而是深思熟慮後的至繁歸於至簡。
在侘寂美學中,經常出現的場景就是深秋,落寞孤寂的畫面。
深秋色,不正是柿紅嗎?
柿紅建盞恰好是符合這種美學定義,只需安靜的待在一個角落裡便可將「侘寂」體現得淋漓盡致。
5
目前,市面上很多人通過一些作假手段將當代柿紅建盞做成老盞,往往可以以假亂真並在市面上銷售,如果你是喜歡老盞的朋友,在購買的時候要加倍小心。
個人建議玩建盞的朋友不要輕易入手老盞。
多看,多學,多聽,從基礎開始學習,玩懂新盞之後,再入手老盞。
最後,奉上一組柿紅老盞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