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鳴蟲叫,老蔣玩蟲記之中華樹蟋1:3分鐘帶你認識中華樹蟋

2020-10-03 老蔣究了

秋天到,鳴蟲叫。每過立秋,老蔣的手就開始痒痒了,呼朋喚友地要上山捉蟲了!兒時和小夥伴們拿著手電筒到草叢裡捉蟈蟈、蛐蛐、紡織娘......那種收穫感的喜悅難以言表。如今到了退休年齡,這份嗜好還是未曾改變。畢竟,那動聽的叫聲不時撥動心弦,鳴蟲憨態可掬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這個秋天,老蔣就帶你認識各種有趣的鳴蟲,包括捕捉和飼養技巧等等。條件允許的話,老蔣也會嘗試錄製部分小精靈的天籟之音,上傳音頻給大家聆聽,歡迎你的關注和交流哦。

今天老蔣給大家帶來的是「3分鐘帶你認識中華樹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華樹蟋有怎樣的形態特徵?

中華樹蟋又名竹蛉、邯鄲,屬直翅目蟋蟀科鳴蟲。其外觀纖細修長,頭小而翅寬,形似琵琶,也像蟋蟀,猶如一片碧綠的嫩竹葉。體長20毫米左右。因生活在樹上而得「樹蟋」之名。

此鳴蟲通體淺綠色或黃綠色,體色可隨蟲齡增長逐漸變黃,頭後帶有紅褐色細紋,口器明顯前伸。

復翅長而扁平,呈半透明狀態,像一層薄薄的翠紗。其後翅發達,略伸出在前翅尾端。有3對細長的足,善行走,後肢強壯,能跳躍,也能飛翔。雌蟲比雄蟲肥胖而稍短,不能鳴叫,其產卵瓣平直,長度超過後足股節。

中華樹蟋有怎樣的生活習性?

中華樹蟋為我國的特有種,廣泛分布於我國的華東和華南。它喜歡棲息在瓜豆等棚架植物及果園的草叢中和梧桐、泡桐、桑樹、槐樹上。白天在枝葉上爬行覓食,很少跳躍,喜歡在夜間鳴叫,叫聲為「句、句、句、句……」很像蟋蟀的鳴聲,但節奏較慢,且不來自地面,容易分辨。

點擊下方音頻,聆聽中華樹蟋的動聽鳴叫聲

該昆蟲1年發生2代,一般在6月底、7月初發生第1代,9月上中旬發生第2代,約在6月底即可開始聽到它的鳴聲,從此時起至10月間,野外都能聽到它的鳴叫聲。

中華樹蟋鳴叫時兩前翅豎立,常常一邊走一邊鳴叫,因而聽起來其鳴聲飄忽不定,不容易判斷聲音來自何處。它看上去身體嬌嫩纖弱,但鳴叫聲卻極其強勁有力,清脆而響亮。

此鳴蟲以植物的鮮嫩花葉為食,也喜吃蚜蟲。繁殖時,雌蟲常把卵產在植物的嫩枝內。

中華樹蟋有哪幾種?如何區分?

中華樹蟋有兩種:一種就是前面描述的這種鳴聲如蟋蟀,在整個夏、秋兩季都能聽到鳴聲的中華樹蟋,鳴蟲愛好者一般稱它叫「蟀竹鈴」。另一種中華樹蟋則是在7月底8月初出現,它棲息在泡桐、梧桐、洋槐等高大喬木的樹頭上,尚未發現生活在低矮灌木上的,更不用說那些高草和拉拉藤了。它只發生在7~8月之間,且生活在高樹上,鳴聲也和蟋蟀竹鈴截然不同,聲如美妙悅耳的哨音,連續而不間斷,十分好聽。鳴蟲玩家美其名曰「銀哨竹鈴」。由於它數量極少,捕捉困難,在野外的發生期也很短,因而十分珍貴。在花鳥蟲魚市場上幾乎不可能有出售。

左圖蟋蟀竹鈴 右圖銀哨竹鈴

銀哨竹鈴和蟋蟀竹鈴在外形上幾乎十分相似,幾乎看不出有什麼細微的區別。老蔣曾多次比較,區別主要在銀哨竹鈴身體較小巧,前翅較窄些,翅色綠中發白嫩色;而蟋蟀竹鈴前翅較寬,翅沿較圓,色澤碧綠,衰老後發黃,而銀哨竹鈴始終發嫩白色。

除了鳴聲不同外,另外的不同是:將兩種竹鈴同時放在乾淨的玻璃瓶內,蟋蟀竹鈴附著力較差,不能在瓶壁上爬行;而銀哨竹鈴附著力極強,能在瓶壁上自由爬行,上下自如。這大概就是它能在高大的樹木上生活的緣故。

這兩種竹鈴究竟是同一種樹蟋蟀,只是由於發生季節不同,生長環境不同,而鳴聲發生變化,還是本來就是兩種不同的樹蟋蟀,這些都有待於進一步的考察和研究。

總之,銀哨竹鈴鳴聲優美獨特,數量稀少,捕捉困難,因而它是鳴蟲愛好者們夢寐以求的珍稀鳴蟲,其價值當十倍、數十倍於蟋蟀竹鈴。


(注來源:本人2000年1月《鳴蟲欣賞飼養300答》•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9月《時尚小寵物養賞大全》•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你有花鳥魚蟲方面的疑惑嗎?歡迎留言,一起探討。如果你有高見,也恭候交流分享。今日頭條搜索「老蔣究了」,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在豐富多彩的大自然中感受更多精彩和樂趣吧!

相關焦點

  • 秋天到鳴蟲叫,老蔣玩蟲記之梨片蟋1:3分鐘帶你認識梨片蟋
    秋天到,鳴蟲叫。每過立秋,老蔣的手就開始痒痒了,呼朋喚友地要上山捉蟲了!兒時和小夥伴們拿著手電筒到草叢裡捉蟈蟈、蛐蛐、紡織娘......那種收穫感的喜悅難以言表。如今到了退休年齡,這份嗜好還是未曾改變。畢竟,那動聽的叫聲不時撥動心弦,鳴蟲憨態可掬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這個秋天,老蔣就帶你認識各種有趣的鳴蟲,包括捕捉和飼養技巧等等。
  • 秋天到鳴蟲叫,老蔣玩蟲記之金琵琶1:3分鐘帶你認識金琵琶
    秋天到,鳴蟲叫。每過立秋,老蔣的手就開始痒痒了,呼朋喚友地要上山捉蟲了!兒時和小夥伴們拿著手電筒到草叢裡捉蟈蟈、蛐蛐、紡織娘......那種收穫感的喜悅難以言表。如今到了退休年齡,這份嗜好還是未曾改變。畢竟,那動聽的叫聲不時撥動心弦,鳴蟲憨態可掬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這個秋天,老蔣就帶你認識各種有趣的鳴蟲,包括捕捉和飼養技巧等等。
  • 蟈蟈、蛐蛐、金鐘兒傻傻分不清,教你認識夏夜的「歌手」們
    產卵的雌性暗褐蟈螽金鐘兒//黑金鐘在南方人的口裡,管這小東西叫馬蛉,「金鐘兒」是北方的叫法,名字裡就透出一股京味,也有玩蟲的行家叫它黑金鐘,用以和綠金鐘區分(梨片蟋)。金鐘兒其貌不揚,它身體呈黑色,頭尖身子大,像放大了的西瓜子多了3對腳,但它的鳴聲卻被玩蟲的人士交口相贊。據說好的金鐘的鳴叫,類似於從前北京城裡走街串巷,剃頭匠手裡拿著的「喚頭」所摩擦發出的顫顫巍巍的金屬泛音。
  • 深秋到鳴蟲叫,老蔣玩蟲記之金蛉子「1」:3分鐘帶你認識金蛉子
    深秋到,鳴蟲叫。每過立秋,老蔣的手就開始痒痒了,呼朋喚友地要上山捉蟲了!兒時和小夥伴們拿著手電筒到草叢裡捉蟈蟈、蛐蛐、紡織娘......那種收穫感的喜悅難以言表。如今到了退休年齡,這份嗜好還是未曾改變。畢竟,那動聽的叫聲不時撥動心弦,鳴蟲憨態可掬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
  • 深秋到鳴蟲叫,老蔣玩蟲記之安徽黃蛉「1」:3分鐘帶你認識它
    深秋到,鳴蟲叫。每過立秋,老蔣的手就開始痒痒了,呼朋喚友地要上山捉蟲了!兒時和小夥伴們拿著手電筒到草叢裡捉蟈蟈、蛐蛐、紡織娘......那種收穫感的喜悅難以言表。如今到了退休年齡,這份嗜好還是未曾改變。畢竟,那動聽的叫聲不時撥動心弦,鳴蟲憨態可掬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
  • 樹灌棲、草棲、地棲類鳴蟲分別有哪些?各自有什麼特徵?
    鳴蟲按照棲息地的不同,可分為樹灌棲、草棲及地棲三類。每一類鳴蟲分別有哪些?各自有什麼特徵?本文為您一一講述。一、樹灌棲類鳴蟲日常棲息在樹木及灌木叢等較為高大的植物上的鳴蟲。主要包括中華樹蟋、雲斑金蟋、優雅蟈螽等。
  • 藏品信息-迷卡鬥蟋
    中文名:迷卡鬥蟋拉丁名:Velarifictorusmicado英文名:The eastern striped cricket簡介: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科,鬥蟋屬。體長13~18 mm,通體黑褐色。頭大,頂部寬圓,顏面圓凸,後頭有6條黃色短縱紋,兩側單眼之間具1條形似「{」的黃色橫帶,中單眼處具一小黃斑點。
  • 「中華蟋蟀第一縣」為啥是山東省寧津縣
    而寧津縣的蟋蟀叫聲格外響亮,且體健力足、牙齒尖利、剽悍好鬥,在鬥蟋「江湖」上歷來小有名氣,也因此衍生出蟋蟀陶製作等諸多相關行當,全縣形成80多個蟋蟀專業村,養蟋蟀、做陶器、賣器具,相關從業人員2萬餘人。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寧津挖掘蟋蟀文化,出版了蟋蟀志,發展為蟋蟀罐生產基地縣,建起蟋蟀文化博物館,連年舉辦蟋蟀文化節、博覽會,遂有了「中華蟋蟀第一縣」之稱。
  • 45秒|首屆中國寧津蟋蟀文博會高手雲集 來看專業鬥蟋大賽
    齊魯網德州9月20日訊9月20號,首屆中國寧津蟋蟀文博會暨鬥蟋大賽在拉開帷幕,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山東等地22支代表隊將進行為期三天的比賽。比賽將決出「蟲王」代表隊以及冠軍、亞軍、季軍代表隊。寧津縣享有中華蟋蟀第一縣美譽,寧津產蟋蟀兼具南北蟲優點,不僅體魄強壯、力量超群,在國際國內大賽中獨佔鰲頭,屢屢奪魁。開幕式上,寧津縣柴胡店鎮政府與山東農業大學植保學院籤訂了教學研教育基地合作協議。通過基地的開發建設,進一步挖掘蟋蟀文化,實現蟋蟀產業高質量發展。
  • 深秋到鳴蟲叫,老蔣玩蟲記之安徽黃蛉「2」:捕捉和挑選
    深秋到,鳴蟲叫。每過立秋,老蔣的手就開始痒痒了,呼朋喚友地要上山捉蟲了!兒時和小夥伴們拿著手電筒到草叢裡捉蟈蟈、蛐蛐、紡織娘......那種收穫感的喜悅難以言表。如今到了退休年齡,這份嗜好還是未曾改變。畢竟,那動聽的叫聲不時撥動心弦,鳴蟲憨態可掬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
  • 冬天到鳴蟲叫,老蔣玩蟲記之油葫蘆(一):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
    如今,隨著人工繁殖技術的提高,讓冬季玩蟲的雅興變得唾手可得。近期,老蔣就來說說冬季玩賞鳴蟲的那些事兒。今天老蔣給大家帶來的是「油葫蘆的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油葫蘆又名結縷黃,由於其全身油光鋥亮,就像剛從油瓶中撈出似的,又因其鳴聲好像油從葫蘆中傾注出來的聲音,還因為它的成蟲愛吃各種油脂植物,如花生、大豆和芝麻等,所以得「油葫蘆」之名。此蟲屬直翅目蟋蟀科。體長20~30毫米,寬6~8毫米,觸角褐色,長20~30毫米。體色有黑褐色、黃褐色等多種,它渾身油光閃亮。
  • 蟲蟲 樂隊 這群人養蟲玩蟲,愛聽蟲子叫,不惜花費上萬元給蟲子買籠子
    原標題:蟲蟲 樂隊 這群人養蟲玩蟲,愛聽蟲子叫,不惜花費上萬元給蟲子買籠子 ■展示蟲蟲■捉蟲工具■養蟲工具■精巧籠子  採訪中,朱柏臣的手機響起,手機鈴聲也是蟲鳴叫。朱柏臣笑著說:「迷上這些蟲子,你不自覺地就會變成蟲族。」  每天深夜學養蟲  「我的養蟲時間並不長,因為本地鮮有這樣的愛好者和圈子。」朱柏臣說,自己是個地地道道的耍娃,凡是好玩的都喜歡嘗試,加入了外地幾個玩家群。
  • 2019「中華寧陽蟋蟀世界盃」開賽 36支隊伍2000多隻蟋蟀角逐「蟲王」
    齊魯網泰安10月1日訊秋風起,蟋蟀鳴。眼下是傳統民俗活動「鬥蟋蟀」的最佳時節。自10月1日至10月6日,由泰安市寧陽縣人民政府主辦的2019「寧陽蟋蟀世界盃」將在寧陽縣泗店鎮舉行,來自全國的36支隊伍的兩千多隻蟋蟀將共同角逐「蟲王」。
  • 閩蟲記|在冬天來臨前來一次夜觀
    有人說福州沒有秋天,不信你看那綠油油的樹。樹下一片枯葉被吹起卷到半人高,又無力地落下,原來是秋風啊,像要在夏和冬的狹縫中費力刷著點存在感。這不,寒露都過了,氣溫總體還不算冷,晴天出門可能要短袖才舒適。其實,要找到真正的秋天並不難,只需等到入夜。最近的夜觀,最明顯的感覺是蟲子是一次比一次少。各種昆蟲排著隊玩失蹤,再見要等明年了。
  • 樹下野狐——蠻荒小說三部曲
    樹下野狐,創世中文網知名大神作者,北大文學院高材生,上海作家協會成員。可以說是蠻荒類小說的先驅者。眾所周知蠻荒類小說躲不開炎黃二聖還有蚩尤,樹下野狐的三部曲當然也是描述的那個時期,今天分享給大家。《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