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這個字眼起初對於我來說還是很陌生的,因為沒有接觸過這些東西,因此在我心裡似乎沒啥大的概念。後來才明白,石窟就來源於印度,印度這個國家在我的印象裡似乎一直是很貧窮的,這些石窟都是來源於印度的佛教,信佛的人在中國也是比比皆是。
也都是效仿印度的方式來建造的我們中國的石窟,因為在印度建造石窟的人們都覺得這裡的佛應該是要清修的,所以專門給佛建立了石窟。裡面不斷地開鑿並且在裡面添加色彩,以至於後來石窟就變成了景點,來供後人觀看。
北響堂石窟就是位於邯鄲市,因為在離我比較近的地方就有中國的佛教石窟,而且是在河北境內,真的是很少見。因此我們就想去看看這個美好景色,我們選擇了自駕遊,去石窟裡參觀一下,畢竟這裡作為一個罕見的建築一直都沒有去參觀過,實在是很遺憾了,據說這裡建造的是時候在北齊。開鑿結束之後,面臨著很多的朝代更替,但是這個石窟卻沒有被遺忘。一直是在不斷的休憩,在不斷的增擴,就變成了現在所讓我們看到的樣子。讓我覺得很有趣的是為什麼這裡叫響堂山呢?後來才了解到,因為只是在山洞裡擊掌跺腳,聲音都會聽到迴響,因此這裡就叫響堂山了。
來到這裡的時候我就發現了,這裡的停車場很大,空氣也十分乾淨,隨意停一個地方就行,媽媽害怕這裡沒有可以買東西的地方,所以就拿了很多的水果食物,因為是要登山,所以這些食物相對來說還是有一定的負擔的。來到這裡就發現檢票的地方很新的感覺,就好像一個門洞一樣的,真的是十分應景了。
進去之後還看見有一個小和尚抱著一個二維碼,發覺現在的東西發展的都太迅速了,似乎是在一瞬間就出現了智慧型手機和一系列的app,就連這些古老的景區也未能倖免,其實我不太喜歡這樣子,要是古老建築就要做的純粹一點,不能被現代的一些東西給汙染了,接著就可以看見一個小廣場了,整個就是以圓形為基礎,周遭是可以盡情玩樂的小廣場,在面前就是用石頭製作的「響堂山石窟」的石碑,前面就是用花草設計的一小片小花園吧,旁邊還有一個小噴泉,是定時噴射的,這裡的一切都非常養眼。
接下來還可以看到富貴迎門的三道門,這個門通體都是黃色的,寓意著過了這個門就有好運吧!但是現在需要先把這些食物解決掉一點,因為拿的是在是太多了,估計上山要很久,因為弟弟體力不夠,我們需要走一會歇一會,解決了一點食物之後,我們就準備上山了,後來上山才發現原來一路都是賣食物的地方,無奈我們拿了這麼多的食物。
我們幾乎是氣喘籲籲的爬上去的,因為在半山腰的時候我們看到了石窟,感覺有一點像西方的意境,在這裡可以看到石窟的設計和雕刻都是非常複雜的,在這裡的東西都是非常的精緻的,建造的也是非常的好,雖然經過了很長的時間,這裡有的東西已經不明顯了,但是依然還存在著當年的影子,其實說實話這裡應該好好地修繕一下了,保護措施也一定要做好,因為石窟作為幾百年前的東西已經算是很珍貴了,所以偷盜丟失這種事不應該發生。
我們參觀完就可以下山了,因為東西都吃完了,下山也就輕快了很多,還是媽媽了解我們,拿了多少我們就吃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