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平均呼吸頻率<18次/分者,植入ICD才有獲益?柳葉刀子刊歐洲多...

2021-01-09 瀟湘名醫

對於左室射血分數≤35%的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目前指南建議植入埋藏式心臟復律除顫器(ICD)來預防心臟性猝死。

但是,對於惡性心律失常風險較低或非心律失常性死亡風險高(例如泵衰竭)的患者來說,植入ICD並沒有什麼益處。

12月21日,柳葉刀旗下子刊電子臨床醫學(eClinicalMedicine)發表的EU-CERT-ICD研究新分析表明,預防性植入ICD,僅有大約30%的總生存獲益。

研究者發現,一種非常簡單的方法可以識別哪些患者可以從ICD植入中明顯獲益,那就是夜間平均呼吸頻率。

夜間平均呼吸頻率

多因素分析顯示,與接受保守治療的患者相比,植入ICD的患者死亡風險降低31.3%。夜間平均呼吸頻率與ICD組患者死亡有明顯相互作用。

中位隨訪2.5年期間,在夜間平均呼吸頻率

ICD組和對照組夜間平均呼吸頻率

ICD組和對照組夜間平均呼吸頻率≥18次/分者的死亡風險比較

研究者指出,需要開展進一步研究驗證夜間平均呼吸頻率是否可正確指導預防性ICD植入。基於該研究結果,未來開展一項將左心室射血分數≤35%、夜間平均呼吸頻率>18次/分的患者隨機分入ICD組和對照組的隨機對照結局研究是合乎倫理的。

EU-CERT-ICD研究從歐洲15個國家44個中心共納入2247例有ICD一級預防適應證的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該亞組分析納入其中1971例有完整記錄的患者。

1363例患者植入ICD(ICD組),其平均年齡為61.7歲,女士244例;608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療(對照組),其平均年齡為63.2歲,女士108例。

中位隨訪2.5年期間,ICD組和對照組分別有14.8%和15.6%的患者死亡。

來源:Nocturnal respiratory rate predicts ICD benefit: A prospective, controlled, multicentre cohort study. EClinicalMedicine, December 21, 2020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很多疑難複雜病例,一個醫生一生也只能見到一次【來源:中國循環雜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心臟患者夜間呼吸頻率有助於預測ICD治療的成功與否
    然而,植入icd的有效性有時是值得懷疑的。此外,它們往往被植入過程中和植入後出現的相對常見的併發症所抵消。 夜間呼吸頻率的預測價值 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現在已經證明,迄今為止很少關注的心臟病患者的夜間呼吸率可以幫助預測ICD治療的成功。2014年5月至2018年9月,他們在44個歐洲心臟中心對1971名心臟病患者進行了監測。
  • 《柳葉刀》:中國男女平均身高東亞第一,這3個因素在起作用!
    過去35年,中國兒童平均身高增長最多。 《柳葉刀》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真是讓界弟又欣喜若狂又黯然神傷啊!歲中國學生身高發現,1985-1995年的10年間,7-18歲城男、鄉男、城女、鄉女第50百分位身高平均增幅分別為3.1、3.5、2.2和2.8cm,1995-2005年的10年間分別為2.0、2.3、1.3和 1.7cm。
  • 呼吸頻率和減肥有什麼關係?
    俗話說一白遮百醜,一胖毀所有所以大家都想擁有一個好身材很多人認為減肥嘛,無非是四個字少吃、多動其但實減肥能不能成功跟呼吸頻率也有很大關係誰都知道要多運動但問題是呼吸頻率過高的人往往會跑不了幾步就喘不過氣了你這時候硬讓他靠毅力堅持根本不現實因為搞不好他就缺氧了休克了那麼到底一分鐘多少次屬於正常的呼吸頻率呢一般情況下在醫療書籍上記載的是這樣,普通人的呼吸頻率是12到20(/min)小孩和老年人的呼吸頻率會高一些,經常運動的成年人,他們的呼吸頻率大概在
  • Nature communications 到底是水刊,還是牛刊?
    出版集團旗下一共有50多本子刊(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了)。有網友評價說:主刊就是清華北大,子刊就是北郵/農大/林大/礦大/西工大等,Nature communications就是鄭州大學, ScientificReports就是普通本科。。。
  • JAMA子刊:新發糖尿病患者突然暴瘦,小心癌王來襲
    學醫懂醫之後,奇點糕對這句話深有同感,人體裡等著背刺我們的健康殺手實在太多了。就拿癌症來說,除了乳腺癌、皮膚黑色素瘤等少數幾種之外,大多數癌症的發病都很難被察覺到,等到出現症狀才就診,就大概率是到了晚期。如果是胰腺癌這麼致命的癌症,晚期才確診就失去了所有的機會。除了體檢和癌症篩查,還有沒有什麼值得注意的徵兆,能把「癌中之王」早點揪出來呢?
  • 柳葉刀子刊:「另類」的炎症性腸病——顯微鏡下結腸炎的危險因素與...
    MC的組織學亞型主要有兩種——膠原性結腸炎(CC)和淋巴細胞性結腸炎(LC),兩種病理類型的臨床表現相似,主要根據結腸黏膜活檢有無膠原帶增生而區別。 該疾病在1976年由Lindström及其同事首次報告。
  • 前沿人工耳蝸落地海南,一歲先天性耳聾患兒首獲益
    去年3月博鰲超級醫院落戶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享受加快先行區醫療器械和藥品進口註冊審批等9條國務院賦予的優惠政策,不斷有「超級」醫療團隊進駐,越來越多的「超級」藥械和「超級」技術被引進和使用,開創了諸多國內第一。中國工程院院士、原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同仁醫院院長韓德民帶領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團隊就是進駐超級醫院的院士團隊之一。
  • Science 子刊:馬兜鈴酸和肝癌發生相關 這些草藥需提防
    而就在 10月18日,科學雜誌旗下轉化醫學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以封面故事的形式,發布一篇題為「Aristolochic acid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re widely implicated in liver cancers in Taiwan and throughout Asia」的研究論文。
  • 柳葉刀子刊重磅:PET成像在痴呆型神經退行性疾病診斷中的作用
    用於評估大腦澱粉樣蛋白沉積的澱粉樣蛋白-PET(Amyloid-PET)和用於評估葡萄糖代謝的18F-氟脫氧葡萄糖(18F-FDG)PET在探查分子成像生物標誌物中提供了有價值的補充信息。本文總結了在歐洲核醫學協會(EANM)焦點會議(2019年1月2日至2月2日,法國坎城)上由核醫學醫師、放射科醫生、神經學家、老年病學家、精神病學家、臨床和基礎神經科學家以及患者倡導者組成的跨學科專家小組的建議和結論,主要討論PET成像在痴呆型神經退行性疾病早期和鑑別診斷中的作用,並針對澱粉樣蛋白-PET和18F-FDG-PET提出了具有最佳時間點的診斷算法
  • 植入晶片、收留絕育 各國控制流浪狗各有妙招
    世界衛生組織曾有統計顯示,全球有超過2億隻流浪狗,每年有很多人因被狗咬而感染狂犬病去世。可以說,如何解決流浪狗泛濫是一個全球課題。世界各國為控制流浪狗以及其他流浪動物的數量做過許多嘗試,從最早的直接對動物實施安樂死,到近年來的廣泛接種疫苗、進行絕育並二次領養,很多國家已經逐漸形成動物保護法規,並通過官方民間共同努力減少流浪動物。
  • 呼吸正常值是多少 測定呼吸頻率的意義是什麼?
    正常的呼吸值介紹正常成年人:如果沒有疾病或者是健康問題的人的話,每一分鐘的呼吸次數要達到十六次到二十次每一分鐘,而呼吸與脈搏的比例為一比四,也就是說呼吸一次,人體的脈搏需要跳動四次。兒童:由於兒童比成人的活力會更大,所以正常的兒童要比成人的呼吸快,達到二十到三十次每一分鐘。
  • 科學家首次向鳥類植入記憶學會新曲子 網友:在嗎?幫我植入下英語單詞
    科學家首次向鳥類植入記憶學會新曲子 網友:在嗎?幫我植入下英語單詞  Winnie Lee • 2019-10-09 15:25:23 來源:前瞻網 E2554G2
  • 萬萬沒想到曬太陽,有這麼多好處
    但是萬萬沒想到,曬個太陽的好處這麼多!1. 能帶來好心情2002年發表在《柳葉刀》的一項研究顯示,光照會增加大腦內血清素的周轉率。而血清素是體內產生的一種神經傳遞物質,它會帶來愉悅感和幸福感,讓人感到快樂。這項研究涉及了101名18-79歲的健康男性。①或許,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醫生總是建議抑鬱症患者多出去曬曬太陽。2.
  • 柳葉刀子刊重磅總結:PET成像在痴呆型神經退行性疾病診斷中的作用
    本文總結了在歐洲核醫學協會(EANM)焦點會議(2019年1月2日至2月2日,法國坎城)上由核醫學醫師、放射科醫生、神經學家、老年病學家、精神病學家、臨床和基礎神經科學家以及患者倡導者組成的跨學科專家小組的建議和結論,主要討論PET成像在痴呆型神經退行性疾病早期和鑑別診斷中的作用,並針對澱粉樣蛋白-PET和18F-FDG-PET
  • 因孩子是聾啞人而放棄認子?這位父親請了解一下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據大河報記者報導,10月18日,遠在上海的安徽籍劉義功夫婦求助記者,表達了尋找失散19年兒子的急切心情。但是當他接到親生兒子的消息並做了DNA鑑定以後,卻遲遲不去相認。兒子韓全欣的養父韓平軍懷疑劉義功是因為兒子是聾啞人心生嫌棄而選擇放棄認子。
  • 《歷史研究》俞金堯:資本擴張與近代歐洲的黑夜史
    因此,我們不曾見到專門的黑夜史,而我們關於歐洲黑夜的歷史知識也是不成系統的。藉助於新文化史的潮流,黑夜開始進入歷史學家的視野。關於歐洲歷史上的黑夜已經有一些論著問世,有的著作還比較系統地梳理了歐洲的夜史。新的研究表明,近代早期以後,歐洲的夜史發生了明顯變化,夜幕降臨以後到戶外活動的人多了,夜生活流行開來,夜間勞動發展起來,夜晚變得很有生氣。
  • 2017 內分泌國際專家巡講會:聚焦腸促胰素的心血管獲益
    2017 年 7 月 18 日,武田內分泌國際專家巡講會在北京盛大召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紀立農教授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高妍教授作為會議主席為大會致開幕辭。
  • 重慶郵電大學副教授房然然在《Nature》子刊上發表封面文章
    《Nature》子刊封面 重慶郵電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4月13日17時55分訊(李婷婷 通訊員 敖永春)日前,國際頂級光學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了重慶郵電大學理學院房然然副教授作為第一作者與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光學中心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
  • 1天3次大便和3天1次大便,哪個更可能是腸癌?醫生說清楚了
    有了大便不敢解,不解又難受,解出大便後還難受,肛門處的墜脹感讓我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即便是天氣這麼冷的冬天,我晚上都必須出去溜達溜達,經常一個人到三四點才回來,沒辦法,痛的根本無法入睡。「 今年才36歲的康先生最近很是苦惱,這段時間他發現自己的大便頻率越來越不規律,從以前的一天一次,變成了一天三次,大便的形狀也出現變形、變細,去醫院檢查之後發現他的腹部有一個直徑5釐米左右的腫塊,周圍的淋巴結也伴有腫大的症狀。
  • 被稱為歐洲小虎愛爾蘭經濟到底有多厲害?
    從嬰兒滿9個月起,每個孩子即可享受由政府出資的全方位兒童健康發展檢查,檢查內容有:聽力檢查、視力檢查、語言能力檢查等,並且免費接種疫苗。 愛爾蘭對於18歲以下的孩子有很詳細的法律規定:14歲以下孩子是不能工作的;15歲孩子每周可工作8小時;16-18歲孩子每周可工作40小時,但每天不能超過8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