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被康熙殺掉,他的兒子們最後過得怎麼樣

2021-01-16 笑談春秋

相信大家都看過許多關於康熙與鰲拜的電視劇。幾乎所有的電視劇裡,鰲拜這個人都是反派角色,大家都認為他是貪念權勢,欺負皇帝的壞人,其實這個評價有點以偏概全了。鰲拜這個人其實是非常有才的,特別是他年輕的時候,他能被皇太極看重,能力不能小覷,畢竟,能在皇太極身邊效力的人,哪一個不是才能顯赫之輩?

順治帝當朝期間,鰲拜也很得順治帝重用。他是當時的幾個權臣之一,幾個輔政大臣裡,鰲拜的權勢最為強盛。康熙那時候剛剛上位,年紀小小,看上去很好欺負,鰲拜也就天天欺負他。面對康熙帝,他也不把對方當成一位帝王,將對方看成毛都沒長齊的小孩。鰲拜還經常直接頂撞皇帝,緊緊握住手中的權力,利用輔政大臣的身份幹預皇帝行使帝王之權。

可惜鰲拜太小看了康熙皇帝。他目空一切的做法終於導致了自己身死。權極一時的輔政大臣鰲拜被年紀輕輕的康熙拿下,命喪天牢。

鰲拜是家裡的頂梁柱,他的死去,讓他家裡的人也收斂起來,家族再也不復往日的風光。根據史書記載,鰲拜有那摩佛後與達福兩個傳宗接代的人,康熙在扳倒鰲拜的同時,給那摩佛後也定了藐視聖上的罪名,判了終身監禁的處罰,那摩佛後最終天牢老死。

達福的命運比起他哥哥還是要好一些,至少沒被關起來,而且衣食無憂,雖然家族大廈已傾,不能為他遮風避雨,可他自身努力,為朝堂發光發熱,康熙也善待他,讓他在朝堂上發揮他的優勢,也算繼承了鰲拜的文武才能。

雖然康熙很討厭鰲拜,將鰲拜的勢力一併剷除。可念在鰲拜為朝廷作出過許多貢獻的份上,康熙並沒有查抄鰲拜的家產,還給鰲拜死後的榮耀,並賞賜了爵位給鰲拜的家族,最後襲爵的人是達福。達福在朝堂上兢兢業業,先是做佐領的小官,雖然享受過輔政大臣家族顯赫時的風光,再做這種小官時,達福也沒有抱怨。他為人誠懇,上峰交代的事情都能辦的漂亮,很得上面人的賞識,正是他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讓他更得上峰的看重,後面他的官職慢慢的升了上來,做到了副都統。

其實一直的康熙年間,達福都沒有當到太大的官,雖然他很努力,也一直在默默的為朝廷奉獻自己的力量,可他受他爹的影響太大,扳倒鰲拜一直是康熙政治生涯裡濃墨重彩的一筆,康熙在為期間,鰲拜的罪名不會推翻,作為鰲拜的兒子,達福也不能當到很大的官。康熙的兒子們幾番上演奪嫡大戰,雍正最終勝出。鰲拜也已經死去多年,他的所作所為已經對朝廷的影響非常小了,相反鰲拜曾經對朝廷的貢獻被翻出來,雍正帝開始重用鰲拜的族人,作為鰲拜的後人,達福被封為國公,還有前鋒統領的實權官職在身,也算是恢復了一些鰲拜輔政時的風光。

雍正期間,噶爾丹部落叛亂,皇帝要派兵前往平叛亂,上朝的時候,皇帝詢問眾臣許多關於平叛的問題,眾大臣都不知道如何作答,要不就是默不作聲,要不就是回答得磕磕巴巴,無法令雍正滿意,只有達福能說出許多自己的看法,他提出的作戰方案讓雍正眼前一亮。達福還毛遂自薦,說自己可以領軍前往平叛。

達福是真心想上戰場,想到在戰場上殺敵的那種場景,他覺得自己身體裡的血液都沸騰了,可能正是遺傳了鰲拜的好戰因子,他在戰場勇猛無敵,獲得戰功無數。雍正皇帝開始對達福另眼相看,鰲拜雖然倒了,可他有這麼優秀的兒子,鰲拜的家族還是有希望恢復往日的榮光。而達福也一直在為家族恢復榮光而努力。

可惜達福也是血肉之軀,並非金剛不壞之身,戰場上刀槍無眼,在一場戰役裡,達福這一方沒取得優勢,他只能帶領屬下殺出層圍,作為統帥,他一直身先士卒,絕不做逃兵,當時形勢不妙,他帶領的人都已經被對方殺光了,達福也沒能倖免。作為一名統帥,能死在戰場,是他最後的榮耀。達福有鰲拜這樣一個光環強盛的父親,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人生,最後在戰場上身死,也算死得其所。達福最終為他所效忠的朝廷,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本文由「笑談春秋」原創著作,請勿抄襲。

相關焦點

  • 康熙活捉鰲拜後,為什麼不殺了他?沒有鰲拜,康熙根本當不了皇帝
    ——米·左琴科(蘇)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107字,閱讀約3分鐘康熙八年五月的一天,輔政大臣鰲拜接到皇帝要召見他的旨意,於是照例去南書房拜見皇帝。參觀結束後,康熙皇帝下令給內侍們讓座、喝茶。令他吃驚的是,張伯倫們一擁而上,讓鰲拜猝不及防。接著,康熙帝又命康親王解書等人試鰲拜。不久,解書上書皇帝,說鰲拜有三十條罪狀。
  • 16歲的康熙皇帝扳倒60歲的鰲拜,為何沒有將他殺掉?
    一鰲拜是滿洲鑲黃旗人,生於1610年。鰲拜從小就練習武藝,精通騎射,曾經跟隨皇太極南徵北戰,立下赫赫功勞,號稱「滿洲第一勇士」。在那以後,鰲拜在決定明朝、清朝國運的松錦會戰中表現得非常搶眼,立下大功。1644年,清軍入關後,鰲拜又先後參與圍攻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軍的軍事行動,因屢立軍功而頻繁升遷,成為一名手握實權的八旗將領。鰲拜是皇太極忠心耿耿的心腹。
  • 鰲拜強行殺掉蘇克薩哈,在朝中為所欲為,註定身敗名裂
    鰲拜和蘇克薩哈一向不和,後者擔心遭到毒手,提出辭官回家,願意給先帝守陵。康熙原本想答應他的請求,但鰲拜不願放虎歸山,他趁機找人誣陷蘇克薩哈,列出了20多項大罪,逼迫皇帝殺掉他。康熙和鰲拜爭執了好幾天,實在無法抗衡權臣,只好同意鰲拜的要求。
  • 幫助康熙擒鰲拜的少年,最後結局如何?韋小寶:康熙是好皇帝
    康熙是千古一帝,鰲拜也不是奸臣,對康熙皇帝來說,鰲拜應該算是侵犯皇權的權臣。 康熙皇帝雄才大略、勵精圖治,開創康熙盛世,在康熙皇帝一生中發生過不少重要的大事,比如智擒鰲拜、三藩之亂、雅克薩和準噶爾戰爭、統一臺灣。
  • 鰲拜究竟有沒有謀反,為什麼康熙晚年的時候又為他平反了
    可是將鰲拜擒拿之後,並沒有殺了他,而是將他囚禁起來,並且康熙在晚年的時候又為他平反並且恢復了官職,這麼做又是為什麼呢?鰲拜是滿清貴族出身,年輕時就跟著皇太極四處徵戰,由於他勇猛過人又善於騎射,所以在打仗的時候屢立戰功,被稱為滿清第一勇士。後來皇太極死後,他誓死捍衛皇太極的兒子們繼承皇位,並且為了阻止多爾袞不惜兵戎相見。
  • 康熙智擒鰲拜完全能殺掉,可為什麼只是把他終身監禁?原因很簡單
    康熙8歲喪父,10歲又喪母,對於一個九歲的孩子來說,康熙是最悲哀的一名皇帝了,可以說是人生幼年最大的不幸。康熙更是在晚年說了一句,「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不得不讓後人悲哀。康熙是清朝歷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他8歲登基,共在位61年前無古人,少年時代智擒鰲拜的故事至今被人廣為傳頌,可以說在很多影視劇中,我們都看過這一段歷史。
  • 康熙剷除鰲拜,其子雍正卻加封鰲拜為一等公爵,這到底是為什麼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鹿鼎記》,以及後來的同名影視作品中,有一段很是精彩的戲份,那就是權臣鰲拜囂張跋扈,14歲的康熙皇帝決心將他剷除,用一批練摔跤的太監將其制服,最後徹底幹掉鰲拜。因此,在現代人看來鰲拜是典型的奸臣,還要謀反。歷史上的鰲拜真的是如此麼?
  • 鰲拜是誰?幼年康熙為何要殺他?
    說起鰲拜,可能對這個人的了解更多是在影視劇裡,《少年康熙》中的鰲拜也是極其囂張跋扈,畢竟影視劇裡的情節無法考證。有人會問:鰲拜乃三朝元老,為大清的建設和鞏固立下了漢馬功勞,年幼的康熙為何又要殺了他呢?帶著下面的問題仔細了解一下鰲拜就知道為何了。鰲拜是誰?
  • 班布爾善是跟從鰲拜,康熙囚禁鰲拜,但為何一定要殺班布爾善?
    康熙王朝的穩定接班孝莊功勞最大!換成一般人根本就沒有這個本事,歷史也就必須重寫!在皇族如此卑微,想造反奪位,斷不可行。實際鰲拜亦沒造反之心及行為,只因功高震主,必亡。而班布爾善緊跟鰲拜,又屬皇族庶出,康熙必拿他開刀,殺一儆百,達成效果。
  • 他是康熙除掉鰲拜的最大功臣,卻背叛康熙,被康熙稱為第1罪人
    順治帝在將鰲拜選定為輔政大臣的時候一定沒有想到他會成為大清未來的毒瘤,在鰲拜的強勢下,當時年幼的康熙雖然坐上了象徵著皇帝的龍椅,卻壓根沒有權力控制真正的朝堂。對康熙來說,如果想要成為名副其實的一國之主,除掉鰲拜勢在必行。
  • 鰲拜手握軍隊40餘萬,為什麼不早點反叛,還等著康熙抓了他!
    康熙被稱為千古一帝,他在歷史上在位時間是最長的,豐功偉績也比較多。康熙在位時,不僅平了三藩,收了臺灣,戰勝了沙俄,三徵準噶爾,聯絡著蒙古各部,還控制著東北大片土地。他還籠絡漢族人,善待西藏人等,簡直是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然而,如此優秀的康熙也曾經有過一段艱難歲月。
  • 康熙誅殺鰲拜究竟是對是錯?
    一提到鰲拜,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即便對於他的歷史不甚了解,但對於他的大名可謂是如雷貫耳。或許鰲拜本人也不會想到,自己會在過世三百多年後如此的出名,成為整個大清朝最著名的歷史人物之一。當然了,他得感謝一系列的影視和文學作品將他的知名度空前提升,將他的形象深入人心。不過,他同時也得痛恨這些影視和文學作品,將他塑造成了一個囂張跋扈、目中無人甚至意圖謀反的佞臣形象。
  • 鰲拜有沒有反心?康熙對鰲拜為何只擒不殺?當時鰲拜根本沒有反抗
    「智擒鰲拜」是少年天子康熙一項重要的功績,也是從這裡開始,康熙才算是正式掌權。即便當時康熙只有14歲,輔政大臣死的死,關的關,但是僅憑「智擒鰲拜」一事,足以讓朝野上下信服。當時康熙歷數鰲拜的三十大罪狀,條條都是罪大惡極,罪不容誅。但是最後,為什麼康熙只是將鰲拜關了起來,並沒有將他處死呢?縱觀鰲拜這幾十年,歷經三朝,到康熙這一代,究竟有沒有反心?
  • 鰲拜是主謀,班布爾善是從犯,為何康熙卻處死後者
    康熙在擒住鰲拜之後,隨即命議政大臣對其進行審訊。大臣們經過審訊,列出鰲拜30條罪狀,建議判處死刑。可康熙最後念及鰲拜的軍功,決定寬大處理,於是赦免了他的死罪,改為囚禁。最終,鰲拜就在禁錮中去世。 在對待鰲拜一事上,康熙無疑是仁慈的。不過令人不解的是,康熙赦免了鰲拜的死罪,卻處死了班布爾善。
  • 康熙王朝:康熙與鰲拜第一次正面交鋒,估計是尿褲子了
    「兩面針」班博爾善班博爾善,這個名字具有很強的諷刺意味,跟他的名字相反,此人並不善良。作為人證,他卻在朝堂上全部否定舒克沙哈所言,說他勾結學子,謀害忠良,而且還污衊舒克沙哈賄賂自己,搬出他作人證,事後給他升官。原來班博爾善早就成了鰲拜的走狗。此言一出,那些督撫們一致指責舒克沙哈結黨營私,擾亂朝綱。康熙問:遏必隆,你有什麼話說。作為四個輔助大臣的他,戰戰兢兢:微臣覺得鰲拜有委屈,舒克沙哈又罪。而索尼在一旁表示藥喝完了,撐不住了,要退堂。
  • 鰲拜被擒後,康熙僅將鰲拜拘禁,但為何卻治此人重罪?是他謀反?
    康熙六年七月初七,年僅十四歲的康熙正式親政,當時康熙在太和殿受賀,同時大赦天下。然而就在康熙親政僅十天後,鰲拜就給了康熙一個下馬威,他不顧康熙的不滿,擅殺同為輔政大臣,同時與鰲拜不在一個黨派之中的蘇克薩哈,而在數天後,鰲拜就與遏必隆一同進位一等公。
  • 鰲拜權傾朝野手握40萬大軍,為什麼康熙擒鰲拜後沒有對他處斬?
    還是說這是對他進行了醜化呢?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五月,康熙將鰲拜的一乾親信全部調離京城後宣召鰲拜進宮見駕,等到鰲拜入宮後,康熙事先布置好的布庫少年們趁鰲拜不注意,一擁而上將鰲拜擒拿住。就這樣一代權臣鰲拜隕落,隨後康熙命大臣們審理鰲拜,最後落實的罪名達30多項,論罪當誅。然而康熙並沒有下令直接處死鰲拜,而是將他幽禁,不久之後鰲拜便在禁所死去。
  • 康熙為什麼沒有殺鰲拜?鰲拜的自身實力,讓康熙放棄殺他
    提起康熙的名字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是非常熟悉的,在歷史當中他最為厲害的舉動就是戰勝了自己的勁敵鰲拜。畢竟當時康熙皇帝的年齡還是非常小的,能夠除掉鰲拜也有運氣的因素。不過康熙最終卻沒有殺死他,而是把他關進了一個牢房裡,等他自己老去。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鰲拜死後,康熙是怎麼對待鰲拜的妻兒子女的?不愧是「千古一帝」
    提到康熙,小夥伴們一定很熟悉,特別是最近幾年清朝電視劇的普及,康熙可以說是清朝最為人熟知的皇帝之一了。在中國歷史上,康熙在位時間最長,他八歲即即位,在位六十一年,在位期間功勳卓著,百廢待興,為後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年僅23歲的順治帝在1661年病逝,皇位由康熙大帝玄燁繼承。
  • 鰲拜曾是大清忠臣,忠心為主深受順治喜愛,為何最後卻被康熙除掉了?
    皮島地勢險要,明軍佔據有利地形並用火器、弓箭之類的遠程武器揍得清兵損失慘重。雙方打了好一陣子,皇太極死活也拿不下這個戰略要地。眼看清軍的士氣就要整沒了,可他們中有位英雄露了頭,並帶領著他們拿下了皮島。這人就是鰲拜。那時的鰲拜老闆還很年輕,而且十分驍勇。他冒著如雨點的弓箭、火器親自衝在最前面。 所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