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過許多關於康熙與鰲拜的電視劇。幾乎所有的電視劇裡,鰲拜這個人都是反派角色,大家都認為他是貪念權勢,欺負皇帝的壞人,其實這個評價有點以偏概全了。鰲拜這個人其實是非常有才的,特別是他年輕的時候,他能被皇太極看重,能力不能小覷,畢竟,能在皇太極身邊效力的人,哪一個不是才能顯赫之輩?
順治帝當朝期間,鰲拜也很得順治帝重用。他是當時的幾個權臣之一,幾個輔政大臣裡,鰲拜的權勢最為強盛。康熙那時候剛剛上位,年紀小小,看上去很好欺負,鰲拜也就天天欺負他。面對康熙帝,他也不把對方當成一位帝王,將對方看成毛都沒長齊的小孩。鰲拜還經常直接頂撞皇帝,緊緊握住手中的權力,利用輔政大臣的身份幹預皇帝行使帝王之權。
可惜鰲拜太小看了康熙皇帝。他目空一切的做法終於導致了自己身死。權極一時的輔政大臣鰲拜被年紀輕輕的康熙拿下,命喪天牢。
鰲拜是家裡的頂梁柱,他的死去,讓他家裡的人也收斂起來,家族再也不復往日的風光。根據史書記載,鰲拜有那摩佛後與達福兩個傳宗接代的人,康熙在扳倒鰲拜的同時,給那摩佛後也定了藐視聖上的罪名,判了終身監禁的處罰,那摩佛後最終天牢老死。
達福的命運比起他哥哥還是要好一些,至少沒被關起來,而且衣食無憂,雖然家族大廈已傾,不能為他遮風避雨,可他自身努力,為朝堂發光發熱,康熙也善待他,讓他在朝堂上發揮他的優勢,也算繼承了鰲拜的文武才能。
雖然康熙很討厭鰲拜,將鰲拜的勢力一併剷除。可念在鰲拜為朝廷作出過許多貢獻的份上,康熙並沒有查抄鰲拜的家產,還給鰲拜死後的榮耀,並賞賜了爵位給鰲拜的家族,最後襲爵的人是達福。達福在朝堂上兢兢業業,先是做佐領的小官,雖然享受過輔政大臣家族顯赫時的風光,再做這種小官時,達福也沒有抱怨。他為人誠懇,上峰交代的事情都能辦的漂亮,很得上面人的賞識,正是他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讓他更得上峰的看重,後面他的官職慢慢的升了上來,做到了副都統。
其實一直的康熙年間,達福都沒有當到太大的官,雖然他很努力,也一直在默默的為朝廷奉獻自己的力量,可他受他爹的影響太大,扳倒鰲拜一直是康熙政治生涯裡濃墨重彩的一筆,康熙在為期間,鰲拜的罪名不會推翻,作為鰲拜的兒子,達福也不能當到很大的官。康熙的兒子們幾番上演奪嫡大戰,雍正最終勝出。鰲拜也已經死去多年,他的所作所為已經對朝廷的影響非常小了,相反鰲拜曾經對朝廷的貢獻被翻出來,雍正帝開始重用鰲拜的族人,作為鰲拜的後人,達福被封為國公,還有前鋒統領的實權官職在身,也算是恢復了一些鰲拜輔政時的風光。
雍正期間,噶爾丹部落叛亂,皇帝要派兵前往平叛亂,上朝的時候,皇帝詢問眾臣許多關於平叛的問題,眾大臣都不知道如何作答,要不就是默不作聲,要不就是回答得磕磕巴巴,無法令雍正滿意,只有達福能說出許多自己的看法,他提出的作戰方案讓雍正眼前一亮。達福還毛遂自薦,說自己可以領軍前往平叛。
達福是真心想上戰場,想到在戰場上殺敵的那種場景,他覺得自己身體裡的血液都沸騰了,可能正是遺傳了鰲拜的好戰因子,他在戰場勇猛無敵,獲得戰功無數。雍正皇帝開始對達福另眼相看,鰲拜雖然倒了,可他有這麼優秀的兒子,鰲拜的家族還是有希望恢復往日的榮光。而達福也一直在為家族恢復榮光而努力。
可惜達福也是血肉之軀,並非金剛不壞之身,戰場上刀槍無眼,在一場戰役裡,達福這一方沒取得優勢,他只能帶領屬下殺出層圍,作為統帥,他一直身先士卒,絕不做逃兵,當時形勢不妙,他帶領的人都已經被對方殺光了,達福也沒能倖免。作為一名統帥,能死在戰場,是他最後的榮耀。達福有鰲拜這樣一個光環強盛的父親,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人生,最後在戰場上身死,也算死得其所。達福最終為他所效忠的朝廷,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本文由「笑談春秋」原創著作,請勿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