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康康是誰在用「錯別字」

2021-01-09 澎湃新聞

「你怎麼這個亞子」、「好鴨」、「讓我康康」、「雨女無瓜」、「太南了」、「藍瘦香菇」······上述網絡熱詞中,你用過幾個,又知道幾個背後的梗呢?

網際網路時代之瞬息萬變,可以在無數句一夜爆火的流行語中體會到。不得不承認,現在只要稍微斷網幾天,你就極有可能被語言壁壘拒之牆外。

哲學家維根斯坦曾說過,我們的日常生活賦予語言以具體意義,不了解那個世界,就無法理解那裡的語言。

網絡流行語數不勝數,幾周前剛流行起來的都可以稱為過時。究其出處,各有各的梗,但它們流行起來的原因似乎更值得玩味。

1.

網絡語言,一種網際網路特色集體行為藝術

網絡語言的誕生和傳播,是一場帶著懷舊色彩的「集體行為藝術」。

我們發現,不少現象級熱詞的背後都由一部經典舊作撐腰,它不一定比現在的優秀,卻在人們腦中留下了最經久不衰的印記。

產出了「雨女無瓜」和「你怎麼這個亞子」的《巴啦啦小魔仙》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因為我們曾經都是這部魔幻電視劇的小觀眾,當有人回溯它並捕捉到新笑料時,就能喚起大面積的共鳴。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大概沒有什麼能比懷舊更容易找到同圈人了。我們總喜歡回望過去,因為只有過去是確定和安全的。過往的世界沒有如今豐富,所以我看過的,你看過,ta也看過。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再次確認一種共同屬性,尋找一種自我在集體中的位置以及群體歸屬。

更有意思的是,這場「集體行為藝術」不再只是屬於一批網絡先鋒者的遊戲,當網際網路技術不斷向下延伸普及,網絡語言同樣開始了向下適配。

從鄉村青年的一句「藍瘦香菇」,到老舅的一曲《野狼Disco》,這種略帶「土味」色彩的方言文本似乎更容易擊中集體情緒,並且開始強勢的文化逆襲。

語言,因具有其內在的象徵力量,曾經是屬於精英的一種權力遊戲。但如今的網絡世界我們卻可以觀察到,越大眾越接地氣的詞句反而更容易主宰主流語言的表達。

在這個雅俗共賞的時代,網絡上的自嘲自諷,刻意避開官方化、詩化的語言,降低語言的審美標準,實則也是為了追求一種集體給予的安全感。

畢竟網絡世界中,人們不再需要他者展現的優越感,也可以不再逞強。

2.

以前用錯別字是為了裝X

現在用錯別字是為了裝傻

在集體情緒的鋪墊和網際網路社交平臺的助攻下,網絡語言的傳播勢頭自然非常迅猛。

一個熱詞最早可能來自某社區論壇的一條回復,經過一段時間的曝光後,開始出現在人流密集的視頻彈幕上,再經其他熱心網友加工成表情包,最終成為風靡微博微信等主流社交平臺的模因(meme)。

模因的概念在1976年由科學家理察•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提出,後被廣泛運用到網際網路文化研究中。現在,模因可以被理解為在一個文化氛圍下,人與人之間傳播的想法、行為或風格。網絡語言和表情包則是其中最常見的形式。

文化氛圍是模因誕生的大前提,所以它最能反映一個集體在特定時期的流行文化和精神需求。

對於許多陪伴著網際網路成長的85、90後來說,初代模因之一當屬火星文,而這套非主流語系也隨著審美的變化成為了如今網絡的懷舊元素。

比起諧音錯別字所注重的來源梗,當年的火星文在乎的更多是字體呈現出的外觀。例如,很多人都曾用過「莪」、「俄」、「珴」或「伱」、「妳」、「厼」去代替「我」和「你」。文字被使用的理由和其邊旁部首有著緊密的關係,為了獲取更獨特的視覺效果,許多標點和數學符號也會被運用到火星文語句當中。這大概就是網際網路式文理結合。

十年前的網際網路社交對於正值學生年代的85,90後來說是新鮮的。當時的生僻字語言用法為了好看,徹底摒棄了交流效率,足以說明人們對彰顯個性的執著。

的確,這個脫離了父母和老師監管的新鮮空間,正是跳脫日常的好地方。現在看來,真是一場幼稚卻又不失為非常朋克的行為藝術。

回看今天流行的諧音錯別字或拼音縮寫,它們的誕生則脫離了個人審美,立足於文化事件。這些流行語大多來源於文娛作品,通常在有了配套表情包後得以病毒式傳播。

比如,「讓我康康」就出自一部教育倡導片《如果早知道男生也會被性侵》,如果你認真看過視頻裡傑哥的表述,實際上是字正腔圓的「看看」,但是加入錯詞的表達反而加速了它的傳播速度。一來,這類錯詞有低幼化萌化的表達呈現感,網絡傳播中更具親和力,二來,便是配合著文化事件的背景,更容易引發群體的語言共振。

再比如,最近流行的「太南了」,原本出自一則小笑話:

北極熊問企鵝:「你為什麼不來看我?」

企鵝回答:「我太南了。」

後有網友把企鵝的一句「我太南了」和麻將牌「南」結合起來,製作了「太南了」、「南上加南」等表情包。由於「太難了」本來就是很多人的口頭禪,在碰上了麻將牌這一民間代表桌遊後,頗有幾分戲謔的味道,由此迅速發酵。

代替了「呀」字的「鴨」也有著相同的傳播脈絡。通過和可愛的唐老鴨表情包結合,「鴨」得到了許多網民,尤其是女生的喜愛。

不難看出,表情包在傳播當今網絡語言上起著關鍵作用。某種程度上,這點延續了火星文注重視覺效果的特性,但這裡的視覺重點不在美觀,而是在於給流行語一個可視背景框架。它的出現給一句流行語提供了更具象的畫面依託,文字借圖像傳播得更廣,最終廣到人盡皆知,文字便又可以回歸本身。

因為背後有故事支撐,錯別字在社交平臺的使用不再會留下沒文化的印象,反而能傳遞發言者的語氣和形象。

通過一輪輪再創作,人們不僅完成了文化想像的接力輸出,還在這個過程中加深了圈層粘合度。

3.

我們的社交關係,全靠「廢話」維持

網際網路社交語言的生產運用機制各有差異,但它們存在的原因都是為了建立和鞏固一個圈層的身份認同。

在網際網路世界,人與人之間近在咫尺,卻也面目模糊。於是,新興的網絡社交語言成為了分辨群體的重要工具——如果你說「早上好鴨」,而我恰巧準備發唐老鴨的表情包,我們就是一個圈子的人。

缺乏物理接觸,是網際網路社交的另一個特性。在現實生活的交流中,我們往往能通過神態和語氣來表達情緒和性格;在社交平臺上,僅憑文字則很難做到。因此,使用一些網絡熱詞能有效表達情感,減輕因沒有生物接觸而造成的虛擬交流尷尬。

十年,主流社交平臺的變遷使得個體在今天和過去的網絡圈層中產生了不同的訴求。從前,火星文重視的是在一個圈層中的與眾不同,相反地,諧音錯別字所追求的低幼感則在強調集體的狂歡。

在QQ空間年代,人們可以在博客發布文章、建立相冊,設置音樂播放列表、設計頁面。彼時流行的社交平臺給予個體用戶許多空間去構建形象,所以火星文這種如今看起來十分獵奇的文字,在當時可是標新立異的好工具。

到了拇指滑屏的微博時代,平臺編織了一面更四通八達的網,各種信息無孔不入。在一個滑動一次便能出現五六條微博的5英寸小屏幕裡,用戶不再只盯著一個人看,個體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被削弱了。這時,人們的社交重心從展現自我,轉變為觀察世界在發生什麼,繼而選擇參與或不參與進去。

二十世紀的著名人類學家勃洛尼斯拉夫•馬林諾夫斯基(Bronisław Malinowski)曾經在論文「The Problem of Meaning in Primitive Languages」中首次提出交際性交流(Phatic Communion)的語言學概念,即以建立關係為目的而不是傳達有效信息為目的的交流。我們生活中常用的「今天天氣不錯」、「最近怎麼樣?」都是例子。

基於這個概念,學者Michele Zappavigna在「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on Social Media」一文中繼而分析道,在一個無限大的微博(microblogging)型社交平臺上,鞏固與發展交際關係比傳播觀點更重要。

在當下的社交環境裡,我們被鼓勵著點讚、評論、轉發那些能引起我們共鳴的內容,這些功能都可以被理解為以建立關係為主,傳達觀點為次的phatic communication。網絡語言則是在這層互動關係中孵化出來的新時代社交「廢話」。

明明可以說「讓我看看」,卻偏要說「讓我康康」,如此多此一舉的行為的背後實則在尋求精神上的連接紐帶。網絡流行語本身並沒有太多實際意義,我們用它,是在製造一次文化共鳴。逐漸地,用它的人並不一定需要知道話的來由,只要你參與進來,你就在這個集體中擁有了一席之地。

當然,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中,這些「廢話」的出現也會承載更深遠的意義。例如,為了能持續討論某些事,一個圈子的人會造出諧音詞並默契地使用它去規避不可抗因素。這種雖小卻真的反抗不失為一種自下而上的文化現象,它不僅僅在鞏固社交關係,還在維護權利。

這些網絡語言的存在,構成了這個虛擬空間最活潑的一部分,為高壓枯燥的現實生活放掉一點戾氣。它代表了一批人的奇思妙想,是富有創造力的文化因子。

時代的轉速越來越快,我們終將被淹沒在一輪又一輪的網絡熱詞裡。

希望多年以後,當你想起曾經用過的那些黑話,寫過的那些個性籤名,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個朋克的自己。

原標題:《讓我康康是誰在用「錯別字」》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貓:讓我康康是誰在裝AC
    貓:讓我康康是誰在裝AC 這隻喵喵大名叫警長,
  • 讓我康康意思、含義、出處介紹
    讓我康康是什麼梗,最近很多人都在說「讓我康康」,有的人著實不懂啥意思,出自哪裡,那麼到底這是什麼意思呢?下面18183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讓我康康意思、含義、出處介紹,一起來看看吧!下面18183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讓我康康意思、含義、出處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 讓我康康是什麼意思 傑哥我要康康是什麼梗
    最近很流行的一個網絡詞彙就是康康,不少人也會說讓我康康,你們康康等。而這裡的康康表示的是什麼意思呢?不了解的跟著小編看看下文。  讓我康康是什麼意思  康康,網絡詞彙,原意是指閩南語,多做形容詞,使用比如「生活好康」就是「好」 「幸福」的意思一般用於描述生活。
  • 小學生日記《倒黴的一天》火了,因錯別字被老師調侃:狗屎香嗎?
    1.小學生錯別字火了,「報答」變「暴打」,老師:小心媽媽扇你烏龍程度:★★★★趣味程度:★★★★前些天,一年級的小王寫了一篇作文,作文題目叫《我的媽媽》。文章質量堪稱上乘,老師也是直接劃了個勾,批個「優」字。但是,唯一的缺陷就是文章末尾有一處錯別字,「長大以後我要暴打您!」
  • 苑瓊丹暢談《爸爸去哪兒》趣事:康康其實最愛我
    廣州日報記者 莫斯其格  說爆漂亮是忽悠我  苑瓊丹坦言自己其實很怕小孩子淘氣,「我平時對小孩子比較兇,拍戲時也沒有和小孩子有過這種完全零距離的接觸。」但通過這次《爸爸去哪兒》的帶孩子體驗,苑瓊丹笑言發現了自己身上的母性,和小朋友相處過程中有很多地方打動自己。
  • 10位「90後」的十年之第七年 | 康康:趁年輕我想拼一把
    回南京開店這件事,對於康康自己來說也十分地出乎意料。   【一通電話 :打破平靜 重返南京】   「如果不是我師傅,我現在可能還在上海,是什麼樣子我也不知道。」這一年,師傅偉文的一通電話對康康至關重要。   7月末,康康接到了來自師傅偉文的電話,讓他回南京一起開個店。
  • 我有幾件全新宅邸好物要給你康康!
    「喵,喵,喵~」人類在面對四腳喵喵怪的時候,是毫無抵抗力的,就像我面前的天機閣營造司弟子小胡。他正弓著腰逗他家的貓呢!馬上就是七夕節了,有俠緣的少俠陪著俠緣,一些沒俠緣的少俠還有自己的小貓小狗。而我仿佛檸檬樹上的最後一顆檸檬,又酸又寡!「李小四,不要難過嘛!你看,你這家具上,不是長貓了嘛!」哦豁!我的家具長貓啦!
  • 《開卷有理》小康季《「康康」我的生活 》今晚開播
    《開卷有理》小康季《「康康」我的生活 》今晚開播 2021-01-07 2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請問誰能把貓從桌上趕下去?貓:我看誰敢動我!
    網友:誰能把桌上的貓趕下去嗎?黑貓:我看今天誰敢!桌上的美食都是上供給朕的,讓你們吃了你們不僅不感恩,還想趕我走?今天誰做的魚魚?聞起來好香啊。誰放的肉肉在這裡?是給朕留的嗎?我掏下來,這個東西就歸我吃了。
  • 讓我康康,是哪些幸運兒明天要來探秘警營?
    讓我康康,是哪些幸運兒明天要來探秘警營?RECOMMEND原標題:《讓我康康,是哪些幸運兒明天要來探秘警營?》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康康上張小燕節目不敢提歐弟 吳宗憲在大陸只是個小咖(圖)
    :「我看到電影片段,歐弟(歐漢聲)不是也演嗎?」康康尷尬地說:「這裡不是不能提這個人嗎?」康康說,溝通通告時,工作人員問他有誰演,他都不敢說有歐弟。接著康康主動向張小燕鞠躬道歉,替吳宗憲跟歐弟「無中生有」的事抱歉。歐弟之前在節目影射張小燕主持《超級星期天》時欺負吳宗憲,讓張小燕很受傷。歐弟後稱傳簡訊道歉,但傳的是她的舊手機,事實上張小燕根本沒換過電話,後來透過記者提供電話,他才傳簡訊道歉。
  • 抖音康康內臟是什麼梗怎麼來的出處 康康內臟是啥意思
    康康內臟什麼梗!今天小編要給小夥伴介紹一個抖音新名詞,弟弟在嗎?康康內臟,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不用擔心今天就讓小編帶你了解一下吧!  康康內臟是什麼梗怎麼來的  康康這個詞在抖音非常火,是看看的諧音!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新梗也和這個詞有關。
  • 這些錯別字你平時發現了嗎? 蚌埠「啄木鳥」逮住634條「蟲」
    公益廣告上的錯別字公共場所的錯別字,容易汙染市容,給城市形象抹黑,成為文明創建的「絆腳石」。尤其市區內的公益廣告雖然顏值越來越高,可是容易出現一些不和諧的「瑕疵」。一些細心的市民會在一些內涵豐富、畫面生動的公益廣告上發現錯別字。「啄木鳥」逮住634條「蟲」近期,蚌埠市教育局、市語委辦制定了「規範用字 啄木鳥行動」工作方案,把全市公益廣告用字督查活動作為教育系統「我愛我家 行走蚌埠」志願服務活動的一項內容。各級各類學校師生都成為了「啄木鳥」,到市區主要街道和沿街公共場所去捉錯別字。
  • 輕鬆告別錯別字,從這裡開始
    可是孩子也很委屈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寫錯呀!我就會覺得那個字就應該那麼寫,而且無論學校老師聽寫多少次,我還是寫錯。」看來孩子也有他的苦衷。於是家長和孩子都把這個棘手的問題拋給了我:「老師,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解決寫錯別字的問題呢?」要想解決一個問題,就要找到這個問題產生的根源。
  • 「康康」臉上的頰囊到底是什麼?
    央視1月21日發布了2016猴年春晚吉祥物「康康」。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康康」將作為春晚歷史上第二任吉祥物,接過羊年春晚吉祥物「陽陽」的重擔,以獨特的方式出現在2016年春晚的舞臺上,給全國電視觀眾帶來笑聲和祝福。「獨特的方式」是怎樣的尚未可知,「康康」的造型已經讓網友炸了鍋。
  • 2019這些國產劇火到海外:外國網友高呼「給我康康」
    中國僑網12月31日電 題:2019這些國產劇火到海外:外國網友高呼「給我康康」  我太難了、檸檬精、好嗨喲、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2019年,中國網絡上湧現了許多流行語。一年將盡,中國僑網推出年終策劃,看看華僑華人社會如何理解這些流行語。
  • 康康娶嫩妻 祝福舊愛毛毛
    康康(右)與嫩妻在杭州註冊結婚,隨後在微博上分享喜訊。 藝人康康(康晉榮)終於脫離單身王老五行列,昨天中午12點半和小自己18歲的嫩妻張家霈在杭州市民中心辦理結婚登記,明年5月將在臺宴客。覓得美嬌娘,興奮的康康第一時間在微博po出結婚證書,甚至還大方的祝福「有緣無份」的前女友們早日找到真命天子。何時要生小寶寶?康康說,老婆大人為了美美的在婚禮亮相,所以生子大計要先暫緩。
  • 「Let me see」可別理解為「讓我康康」!很多人都用錯了!
    (你能幫我解答這道數學題嗎?)Tom鎮定自若地說道:「Let me see.」本來想裝個十三,卻不曾想掉入了中式英語的彌天大坑。"Let me see."可不是「讓我康康」的意思,當然更不能說成「Let me see see.」這是實打實的Chinglish!它的意思是「讓我想想」。
  • 國學課堂|玊乜亼丠亖:這些真的不是錯別字
    當小編看到下面這幾個字時,玊乜亼叧亖一度以為是錯別字。事實上,它們是生僻字。不信來看。sù玊【誤解】以為「王」字多寫了一點,或者「玉」字中的那點點錯了位置。chè/cǎo屮【誤解】以為「山」字的錯別字,用力過猛一豎過了頭。【正解】屮是象形字。chè:草木剛長出來。cǎo:古同「草」。niè / miē乜【誤解】以為「也」字少了一豎。【正解】niè:姓。
  • 日料店老闆康康:最好吃的刺身在海釣船上
    我們的目標也比較明確,只釣好魚,像這種野生石斑、真鯛、紅鮋.......」因為海釣的經驗豐富,時間久了,嘗過的魚多了,康康的舌頭也被養刁了,一看釣上來的魚不好,就會任性地把竿一甩,就看別人釣。「10月4日晚上,我們釣上了一條約莫9斤的真鯛魚,直接就上手做刺身了。洗淨之後用刀順著紋理輕輕一划,一片薄薄的魚肉已然在嘴裡,新鮮的魚肉薄如蟬翼、幾乎透明,入口即化,鮮美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