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前村:推土機下的文化自救

2021-01-07 人民網

近日,記者走進擁有600年風雨滄桑的無錫惠山區村前村。這座普通的江南村落,粉牆黛瓦依稀可見,卻難掩其斑駁沉鬱的尷尬境地。她曾孕育了胡壹修、胡雨人、胡敦復、胡明復、胡剛復等近百名教育家和科學家,堪稱中國近代鄉村教育的「搖籃」、鄉土建築的露天博物館。然而,自2004年以來,這座古老的村落在城鎮化潮流中遭遇拆遷的命運。面對隆隆而至的推土機,村民們沒有住進現代化新居的激動,有的是愧對歷史、愧對祖先的疼痛。於是,一場大規模、持續性的「文化自救」開始了……

600年村落,

文化信息觸手可及

從高樓林立、濃霧瀰漫的都市走進村前村,清新雅致的氣息一時間撲面而來:一排排古老的馬頭牆清晰可見,一座座質樸的古民居觸手可及。沿著時斷時續的青磚路前行,除了明清風格的江南民居,還有民國時期、新中國建國初期等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鄉村建築。

走進朝東巷35號,眼前起伏的山牆、別致的花窗勾勒出一派江南氣息,而那些燒夜宵的小壁爐、被日軍燒毀殘存牆基的轉盤樓、百年樹齡的老桂樹則訴說著歷史的滄桑。老街上,一排低矮排屋是當年太平軍的駐地,祠堂場建於清同治年間的老宅至今還是木板門,屋簷下「1654」的門牌號清晰可見,還有那水溝頭的民國樓房,考究的木樓梯、高聳的風火牆、精美的雕花門頭,深厚的文化底蘊令人沉醉。

村前村有31個姓,很早的時候就有了類似義莊、義田等的公益事業。村民們自豪地告訴記者,我國著名教育家、水利學家胡雨人是村前村人,當年東渡日本,參加了同盟會,歸來後和胞兄胡壹修及村裡有識之士於1902年創辦「胡氏公立蒙學堂」。如今,胡氏公學原址上為村前小學,當年的鐘樓尚在。胡雨人認為當時日本盛行的晴雨操場十分實用,便將其理念引至無錫。

胡氏兄弟還開創了眾多「第一」:1914年,創辦天上市村前圖書館,成為中國最早的農家圖書館。同年建造的天上市村前公園,是中國最早的鄉村公園。胡氏初級中學是無錫鄉區第一所私立中學,被譽為「中國科教文化的搖籃」。胡和梅及其子胡壹修、胡雨人兄弟設師範傳習所為新學培養師資,是無錫地區師範教育之始。胡氏公學分設女子部,為近代女學之鼻祖。

在文化陳列館裡,胡雨人研究會會員、今年62歲的村民胡迎建指著牆上的「胡氏三傑」展覽如數家珍:胡敦復是中國第一所私立大學大同大學的創始人;胡明復是中國第一個榮獲美國博士學位的數學家,中國科學社奠基人,中國第一份科學雜誌《科學》月刊創辦人;胡剛復是中國第一個中國留美物理學博士,我國現代物理學的宗師奠基人……

這個古老村莊如今還傳承著傳統民風,很多人家都是幾世同堂。據村史記載,村前村的好兒子、好媳婦、好公婆、文明家庭不計其數,左鄰右舍皆是「兄弟姐妹」。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居民的住房建設經歷了由慢而快的改造歷程:1972年,公社同意村民在老宅基地上建平房;1976年,公社推行居民點,各村拆舊建新;1984年,全村社員都住進了「兵陣式」樓房;1987年,村裡有農戶建起了別墅;近年來,隨著拆遷的加快,全村約有三分之一的村民遷入了長安街道堰新社區。

惠山區是無錫市「雙置換」試點區,農民以住宅置換安居房、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置換城鎮社會保障,農民變成市民。村前村書記孫國炎告訴記者,2004年12月,整個村前村的土地被徵用,從此,村前村響起了推土機的隆隆聲。

痛定思痛,

村民走上自救之路

72歲的村民胡耀庭,曾經擔任村幹部20多年。他是當年的「老高中生」,自豪地認為自己是同輩裡的「文化人」。面對推土機的隆隆聲,他在日記裡賦詩一首:「拆遷是大勢,文化真堅挺,不下苦功夫,成功難上難!」同樣,在推土機的隆隆聲中,村民們心底也突然有了一種疼痛。他們或許不知道,這種疼痛就叫「文化」。於是,為了保護和搶救這個古老村落,村前村人開始了曠日持久的文化自救。

「要把村子從推土機下搶救出來,我首先想到的是『修史』,只有這樣,才能為保護村子找到充足的依據!」從2005年開始,認真而執拗的胡耀庭毅然下定決心撰寫村史。酷暑,他用一盆清水,把腳伸進去納涼;嚴寒,他鑽進被子,奮筆疾書。3年時間中,他硬是一個字一個字碼出了長達570頁的村史!

「當村史寫成時,我深深出了一口氣。從此,村前村就擁有了白紙黑字的歷史了,她不會被抹去!」胡耀庭的口氣中透著一種悲壯。

捧著這份沉甸甸的村史,很多村民一下子擁有了自豪感。不過,胡耀庭還不滿足,他很快想到了一個新點子:手繪歷史地圖。他翻遍了村裡的資料,又多方搜尋,終於發現了幾張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地圖。根據這些資料,他把村子歷史上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都收進了歷史地圖中。記者發現,村裡很多水田、旱田、桑田都消失了,大多數村舍也已經被翻修過,只保留下100多處老建築,如今,它們正在和推土機進行著激烈的賽跑。

村史和地圖,可謂村民們的「護身符」,不過,村民們覺得這還不夠,於是,2009年3月,村前村推出了一個驚人的創舉:胡雨人研究會正式成立!「機關刊物」是《胡雨人研究》雜誌,目前已經出到了第五期。經過多次慎重研究,研究會還決定吸收各界人士參加,不但有文化人,還有文物局官員,乃至於開發區領導,「這樣,可以更好地促進村落的保護」,胡耀庭臉上露出一絲「狡黠」。

在多年的保護過程中,村民們還「各顯神通」,與政府機關、文化部門等進行了無數次的溝通協調。幾十個年長的村民自發組織起來,發動親戚朋友,利用各種渠道,只要能夠保護村子,再大的委屈,他們都能忍受。如今,記者走在村子裡,村民們都自嘲自己就是「祥林嫂」!與此同時,村民們紛紛做起了義工。胡迎建早年辦過小廠子,開過旅館。這幾年來,他義務修整了胡雨人墓等好幾處文化遺蹟。正是在村民們的共同努力下,村前村的文化歷史價值也得到了各地專家、各級官員的廣泛認可。

與推土機的賽跑整整進行了8年,村前村被拆掉三分之一。不過,這種文化自救畢竟保住了三分之二個村子。一個標誌性成果是:2012年3月,村前村正式拿到了市文化遺產局關於整體保護胡氏建築群的批文,胡氏建築群也將被正式列入無錫市文保單位!「江南鄉村以農耕文明為特色,以居住為主要功能。清末民初,村前村便辦起了學校、圖書館和公園,這在當年開全國風氣之先。」無錫市文化遺產局局長葉建興透露,這是村前村在文物普查中脫穎而出的原因之一。

深化內涵,

古村落煥發生命力

值得注意的是,村民們的文化自救還慢慢向縱深發展,不但深入挖掘古村落的歷史文化,還注入時代內涵,使之煥發蓬勃的生命力。

2010年11月28日,村前村主辦的散文家筆會吸引了眾多名家,他們紛紛拿起自己的筆,書寫村前村的歷史和文化。2011年3月31日,「走讀村前」讀書活動隆重舉行,通過助學、吟誦、講學、研討等形式,把村前村的文化保護活動進行得有聲有色。

著名作家、文化遺產保護專家薛冰正是在參加村前村的文化活動中,認識到了村前村巨大的文化價值,從此成了村前村的「御用專家」:指導各項文化整理、遺蹟保護工作,利用自己的渠道聯絡相關文化部門,推動村前村的保護工作……省作協主席範小青告訴記者,作協前幾年成立了創意中心,推動文學活動走向「立體」。創意中心在與村前村接觸的過程中,敏銳地感覺到,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遺存,如果拆遷了,就太可惜了。「於是,我們就多次去無錫,多方聯絡各級政府、文化部門,進行了大量的宣傳、說服工作,大家一起努力,終於把這個村落保護下來了。」

省作協又到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等部門爭取到了文化引導資金,投入村前村的保護之中。2012年12月17日,省作協在村前村成立了「江蘇省作家協會創意基地」。作協創意中心主任郜科對這個基地雄心勃勃:將在胡氏歷史古建築群內闢800平方米的展廳和活動室,成立中國名人手跡館、動漫藝術館,舉辦文學創作交流研討,創作胡氏世家相關的小說、報告文學、影視劇本等,探索一條文化產業發展的新途徑。

難能可貴的是,村民們已經意識到,文物的保護,不是死守,而是要重新注入生命力。在村前村,記者走進一幢三進老屋內,只見這裡堆放著古式家具,捕魚的器具、石臼、老式枕頭、針線盒、餵豬槽……這些都是胡耀庭特意收集來的「寶貝」。「收集這些實物,是為了今後用於展示,吸引更多的人來村前村參觀、考察,可以更好地保護村前村。」此刻,他更像一個開放的文化守望者。

村書記孫國炎說,保護古村落是全村人無法推卸的責任,是這一代人應盡的義務。近日,胡雨人研究會還約請政府相關部門會同文保專家共同制訂出村前古村修復、建設總體規劃,胡雨人紀念館及周邊故居的修復工作也將陸續展開。為文化自救已經出資五百萬的胡氏後裔、企業家胡杰感慨良多,他深深體會到,「經濟發展了,但我們的靈魂不能丟,在一個追求物質的時代,金錢無法衡量文化的重要價值。」胡杰下一步的打算是:進一步保護村落的原真性,吸引村民回歸;繼續爭取政府相關部門的理解和支持,推動整體性規劃保護;探索村落文化保護的產業化新路,包括繼承先輩的科教文化思想,辦教育,辦紀念館,辦科普教育基地……600年的村前村,將在歷史長河中,繼續譜寫全新的文化軌跡。(記者 賈夢雨)

相關焦點

  • 新開鎮硃砂橋村:幹群齊努力 生產自救忙
    村民整理稻田、養殖龍蝦田李伏片閆家爛泥塘搶修李伏片主幹道路搶修嶽陽縣融媒體中心7月20日訊(通訊員 餘芊芊)7月以來,新開鎮境內普降特大暴雨,致10個村(居)不同程度受災。其中硃砂橋村受災人口290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達108.4公頃,絕收48公頃,損毀橋梁2座,損毀道路2300米,堰塘受損22口,多處基礎設施遭到破壞,損失慘重。面對此次災情,硃砂橋村黨總支書記陳萌要求全村黨員、幹部、群眾主動作為,不等不靠,按照鎮黨委、政府工作部署,積極開展生產自救工作,衝鋒在第一線、戰鬥在最前方,打響災後重建的攻堅戰。
  • 上海月獅村:城郊村的文化傳承與蛻變
    據了解,老宅正是月獅村變遷的歷史見證者,至今矗立近百年,是村民姚正國家人捐獻的,如今這裡不僅成為月獅村村民傳統生活的歷史博物館,收錄了此前村民生活必需的各類物品,也成為傳承鄉村文化、優秀村風、家風的載體,讓鄉愁文化得以延續。圖為月獅村百年老宅為了讓優秀的鄉村文化傳承下去,月獅村建立了一系列非遺文化坊。
  • 第二批潮州市文化和旅遊特色村名單公布 潮州共有10個村入選
    近日,第二批潮州市文化和旅遊特色村名單公布,潮安區文祠鎮赤水村等10個村入選。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0個村列為潮州市文化和旅遊特色村。為推動我市全域旅遊發展,大力培育發展鄉村旅遊,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通過對各縣區鄉村旅遊點的調研和實地走訪,結合鄉村傳統文化、自然生態、特色產業等文化和旅遊資源,開展第二批潮州市文化和旅遊特色村認定工作。
  • 綠色秦巴|安康市關廟鎮文化村環保隊擴大增員宣講會
    宣講會10點準時開始,可是來參加的村民早早就來到了文化村老年活動中心,由環保隊隊長和副隊長安排人員打掃衛生,大家都很積極,主動打掃完衛生。關廟鎮文化村環保隊擴大增員宣講會9:00的時候文化村老年活動中心已經擠滿了人,小編粗略統計了一下有100多人,來的村民一次分村登記名字,由環保隊隊員幫忙分發環保隊隊服,從登名造冊到分發環保隊服都井井有條,也從這一刻你們已經初步加入了文化村環保隊
  • 良渚文化村:從歷史中走來,向未來走去
    20年前,良渚文化村還是一片主城區之外的莊稼地。在這片厚土之下,華夏先人繁衍生息,創造了璀璨的良渚文化,被認為是中華文明的曙光。相比5000年文明史,良渚文化村的20年光陰猶如滄海一粟。2012年,良渚文化村成立了「良渚文化村社區」,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良渚街道辦事處派員入駐,由此形成了一種共治局面,而黨建在其中發揮了核心引領作用。今年8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多部門發布《關於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的意見》,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機制,按照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多方參與治理要求,推動建立「黨委領導、政府組織、業主參與、企業服務」的居住社區管理機制。
  •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土坑村
    2003年1月,土坑村被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2014年3月,被公布為第六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 土坑村(塗坑村)位於臺灣海峽西岸泉州市泉港區後龍鎮東北部、福建煉化股份有限公司東。
  • 萬科:迪士尼首入杭州社區,米奇米妮驚喜現身良渚文化村
    人們匯聚在大屋頂下,欣賞迪士尼好朋友們帶來的奇妙歌舞;在CO-Life區一網打盡創意美味;在真人娃娃機裡親自上陣捕捉美好;在多人互動填色牆上,一起描繪心中奇夢;在積木互動區裡,搭建心中夢想的家;還能在來自上海迪士尼樂園的奇幻童話城堡模型背景板前拍照打卡。村民們更與村內商家一起,組織了豐富多彩的奇妙市集……所有人都仿佛置身於一個童話世界裡。
  • 武陵區大關廟駐村工作隊:幫助貧困戶家門口就業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6日訊(通訊員 田園)3月5日,大關廟村貧困戶梅佰紅,在中鐵三局的食堂裡忙的不亦樂乎:「這是紅燒土豆、手撕包菜、胡辣湯,還有幾個菜馬上就做好了,這些都是按照北方人口味做的。」「梅叔,您慢忙,我們就是做個回訪,過來看看您。」
  • 【這是我的村】紅色資源引領綠色發展——爾王莊鎮馮家莊村以情治村
    「我們趕上了好時候,感謝黨,感謝政府,紅色文化傳承為我們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要做好紅色文化的傳播者、繼承者。」這是村民們說的最多的話。紅色志願 人居環境扮靚鄉村在全域推進廁所革命的背景下,馮家莊村全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實現農村衛生戶用廁所、重點場所無害化衛生公共廁所建設全覆蓋,村內戶廁全部在規定期限內完成整改。同時,村「兩委」全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和汙水治理工作,農村垃圾清運率和村級生活汙水處理設施覆蓋率全部達到100%,完成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任務。
  • 邯山區小堤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在邯山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區文廣旅局積極推薦申報和溝通協調,邯山區河沙鎮鎮小堤村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邯鄲僅四村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是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兩部委為貫徹落實《「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國務院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而推出的一項重要舉措,入選的鄉村將在項目資金、品牌創建、人才培養、宣傳推廣等方面優先享受國家有關支持政策。
  • 稻坪村賦——題記國家歷史文化名村
    前 言稻坪村位於徽縣嘉陵鎮東北部,距鎮政府22公裡,距徽虞公路14.3公裡,全村轄3個村民小組,共119戶413人。該村於2013年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村;2016年被國家住建部命名為「全國第四批傳統古村落」;2017年被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村」。2017年10月,稻坪村被確定為隴南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楊郃聯繫村。
  • 法國建築師保羅·安德魯造訪良渚文化村·杭州日報
    記者 劉德科    日前,法國建築師保羅·安德魯造訪萬科·良渚文化村。他的好朋友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在良渚文化村設計了一座文化藝術中心,因此他專程前往參觀。日前,他趁上課的間隙,專程造訪萬科·良渚文化村,參觀了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設計作品的工地與英國建築師戴衛·齊普菲爾德設計的良渚博物院,並在良渚食街品嘗了由燒餅、油條和豆漿組合的午餐。  2010年10月,安藤忠雄曾在萬科·良渚文化村勘踏現場時參觀了另一位世界建築大師戴衛·齊普菲爾德的良渚博物院,並且評價說該建築太過於硬朗了,在這片土地上顯得有些扎眼。
  • 【駐村故事】威寧縣駐村工作三隊:汗水+智慧=駐村
    解決50多個發展難題  ——記2014年全省同步小康優秀駐村集體威寧縣駐村工作三隊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李遠莉)傳授知識、發展產業、扶危濟困……一年來,威寧縣駐村工作三隊幫助駐地解決50多個發展難題,協調資金1200萬元,幫助12個村修通產業路、通村路、串戶路110多公裡
  • 定海:散文徵集活動帶動三毛文化村旅遊
    記者由此得出一個結論:自2016年以來持續進行的三毛散文獎,已顯示出對小沙三毛文化村旅遊業的帶動效應。小沙街道位於定海西北部,區域面積72平方公裡,大小島嶼11個,下轄10個村,戶籍人口2.1萬。目前已經形成了以種養殖為主的農業一產,以臨港產業、紡織、機械、建築為主導傳統二產。是浙江省省級文明街道、文化強鎮、農業強鎮。小沙古蹟眾多,人文景觀豐富。
  • 牛牪犇,大源村,首個破百億元的淘寶村!
    每年來創業的淘寶店家都在期盼,下一個百萬富豪就會是自己。造富神話口口相傳,淘寶店家不斷湧入這個「富豪搖籃」。在這些淘寶店家中,湧現了十幾家在淘寶、天貓、京東等平臺排名全國百強的商戶。 據阿里研究院2015年研究報告顯示,大源村的活躍網店數是名列全國前三,更成為億元淘寶村的成員。
  • 遼寧這569個村要發財啦!每村目標100萬,撫順121個村!
    榆樹何家、榆樹都督村、紅升村、榆樹羅圈村、關家村、木奇大洛村、榆樹樣子溝村、白旗村、下夾河雙臺子村、響水河鄉雙漢村、木奇東韓家村、下夾河松樹村、響水河鄉上圍子村、下夾河下夾河村、響水河鄉響漢村、木奇東站村、響水河鄉響鮮村、新賓鎮關家村、響水河鄉東腰堡村、木奇鎮木奇村、北四平鄉北四平村、北四平馮家村、木奇穆家村、北四平火石村、木奇上房申村、木奇水手村、木奇下灣子村、大四平鎮皇木廠村、新賓鎮秋木村、大四平鎮四方臺村
  • |樓先生|良渚|良渚文化村...
    從空中俯瞰良渚文化村在全球許多大城市,一些幾十年前的房子,仍是多數人嚮往的聲望居住地。但杭州的住宅,無論當初多紅極一時,交付5—8年後,往往就光環黯淡。即便硬體還維護得不錯,精氣神已沒了,核心住戶大多搬去最新的豪宅,再也不以住在這裡為傲了。看來看去,良渚文化村真是一個難得的特例。
  • 晉安區壽山鄉前洋村:因地制宜,振興鄉村
    前洋村,位於晉安區壽山鄉,全村總面積6.2平方公裡,下設3個村民小組,共有219戶,人口839人,距離市區僅9公裡,是北峰片區融入城區「半小時經濟圈」的重要節點。前洋村氣候、區位條件優越,山林地資源和旅遊資源豐富,農業發展條件良好,先後引進了龍晶(佰利)葡萄觀光園、省農科院轉基因水稻中試與產業化基地等現代都市農業項目,以打造特色田園鄉村為導向,融合「數字鄉村」建設,重點打造集產、銷、研、學於一體的「農夫集市」,服務全省農業、農村發展,構建出一個政府引導、農企供給、農技農金支撐、民眾消費的生態體系。
  • 駐村第一書記包金民:助村為民好事多
    2019年春節前,包金民協調到61萬元給村裡安裝137盞路燈。大年三十兒晚上,暖暖的燈光,照亮長溝沿村夜空。「頭一回過亮堂堂的新春佳節!」村民們互相傾吐喜悅。幾經思考,2018年10月,包金民「牽手」盛京滿繡第四代傳承人楊曉桐(巴彥殊蘭)女士,在長溝沿村成立「盛京滿繡工作坊」,傳承滿繡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滿繡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滿繡是女真族根據勞動和生活的需要,在縫製衣服和釘線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手工藝術。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瀋陽)建立清朝之後,滿繡成為皇家文化、地位、等級的標誌,又被稱為「中國清朝皇族刺繡」。
  • 興仁市屯腳鎮鯉魚村│依託「民族文化+」助推鄉村旅遊發展
    「鯉魚村除了田園風光、還有獨特的苗族文化,值得一去。」興仁市屯腳鎮鯉魚村在大多數遊客心中不只是普通鄉村旅遊地,更是一個美麗的苗族村寨,「八月八」苗族風情節已成當地旅遊文化名片。  近日,記者走進鯉魚村,看到富有民族特色的牛角造型寨門,乾淨的鄉村公路,錯落有致的特色民居坐落在山腳田間,稻田連片,河流穿村而過,美麗、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