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護丨專家學者積極為海南熱帶雨林的保護與修復出謀劃策

2021-01-11 澎湃新聞

專家學者積極為海南長臂猿生境之地

——海南熱帶雨林的保護與修復出謀劃策

雨林即吾鄉 護林即護猿

兩隻雌性長臂猿在樹上啼叫

茂密蔥鬱的雨林深處,一隻全身烏黑的長臂猿在林冠層進行「臂蕩式」飛躍,它在枝葉間從高處俯衝直下十多米而掀起的「風潮」,仿佛讓這幅畫面都從2D影像變成了3D實景。

海南島中部的熱帶雨林是海南長臂猿目前唯一的家。「保護海南長臂猿,必須保護好海南的熱帶雨林,保護好長臂猿的生境、棲息地。」在8月20日舉行的海南長臂猿保護國際研討會之「海南熱帶雨林保護與修復」主題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熱烈探討、積極為保護海南長臂猿生境之地——海南熱帶雨林出謀劃策。

保護重要生境

翻看海南長臂猿的「生活說明書」,不難發現其「夜晚喜歡在保溫效果好的高大喬木的樹冠中睡覺」「喜食多汁成熟漿果,輔以少量鮮嫩枝葉花蕊」等習性特性,這都與熱帶雨林有關。

「海南長臂猿高度依賴成熟原始熱帶雨林,選擇原真性和完整性較高的雨林作為棲息地。」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理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全球保護地委員會科學副主席、昆士蘭大學教授馬克·霍金斯表示,海南長臂猿物種恢復需要一個運轉良好的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作為重要基礎。基於此,開展海南熱帶雨林保護與修復,必須了解當前熱帶雨林和長臂猿面臨的威脅因素,進行物種組成、種群大小等預值設定並酌情採取幹預,制定保護恢復計劃定期報告取得進展等。

「更具體一點,就是從為海南長臂猿提供一個適宜、良好生境的角度出發,考慮海南長臂猿的需求,結合『吃、住、行』三個維度為海南長臂猿種群增長提供生境方面的支持,這是在進行海南熱帶雨林保護與修復時需要特別考慮的。」中科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亞洲區域委員會主席、原中科院植物所所長馬克平說明道。

對此,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理事、海南大學林學院副院長龍文興表示認同,「保護棲息地的關鍵,在於搞清楚這個棲息地當前包括未來一段時間對長臂猿種群的承載力有多高,這是進行棲息地保護與修復的最基礎工作。在這之上,了解長臂猿在棲息地是否吃得飽、住得好,如果吃不飽、住不好,我們應該如何改善棲息地環境?」

在霸王嶺範圍內,儘量恢復海南長臂猿的棲息地,擴大其棲息地面積,固然可行。但龍文興更關注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整體保護修復,「因為這個生態系統給海南長臂猿提供的不僅是食物,還有乾淨的水源、清潔的空氣等,這些對於海南長臂猿的疫病抵抗能力、自然災害抵抗能力等,非常重要。」

照顧鄰居夥伴

佔全國國土面積的比例不足0.046%,卻擁有全國約20%的兩棲類、33%的爬行類、38.6%的鳥類、20%的獸類——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長臂猿與海南巨松鼠、椰子貓、鹰鵰等動物為鄰,共同構成熱帶雨林樹冠層動物多樣性群落。

對於這樣一片熱帶雨林,馬克平連連點讚:「從熱帶雨林本身來說,海南熱帶雨林的保護價值在中國是最高的。因此,對於它的保護和修復,還是要從生態系統整體角度考慮,特別要重視物種之間相互作用等方面。」

如何理解?「不僅要保護海南長臂猿,還要保護它的『鄰居』們。」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美國全委會主席、美國康奈爾大學植物園園長克里斯多福·鄧恩博士解釋道,保護修復熱帶雨林,不僅要滿足長臂猿的需求,同時也要滿足喬灌木、草、鳥、蟲等各方面的需要,因為這些物種之間「休戚與共」,這也是一個生機勃勃生態系統所需要的基本元素。

「直白一點講,和人類一樣,海南長臂猿並不獨居。」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理事、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研究員李意德進一步說明道,「在海南熱帶雨林這個『大社區』裡,我們希望長臂猿這個種群數量增多、生活更加舒適,不僅要考慮長臂猿想要住怎樣的『房子』,還要考慮每個鄰居在這個地方住什麼『房子』。」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與會專家學者認為需要從更大範圍、更多領域、更深層次去謀劃推進海南熱帶雨林保護與修復,要採取生態系統整體性思路去修復長臂猿棲息地,綜合考慮生態系統水氣土等各種要素,綜合考慮整個長臂猿生境區域的經濟社會等方面情況,進而制定推進海南熱帶雨林保護與修復計劃工作,通過恢復其植物多樣性和動物多樣性,全面提升生態系統功能。

進行全球合作

「天時地利人和」,是與會專家學者對海南著手開展熱帶雨林保護與修復工作的統一看法——「聯合國確定2021年至2030年為聯合國生態系統恢復十年計劃,旨在大規模恢復退化和破壞的生態系統,作為應對氣候危機、供水和糧食安全及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措施。海南應積極利用國際合作,更好地推進熱帶雨林保護與修復。」

全球荒野基金會主席、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荒野專家組主席萬斯·馬丁認為,海南熱帶雨林和長臂猿不僅是中國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和全球生態環境保護息息相關。海南熱帶雨林保護與修復需要國際合作與協助,全球相關組織機構和人員力量也應該盡其所能參與其中。

「在進行國際合作、籌集資源力量的同時,需要動員公眾,尤其是年輕人成為未來的保護衛士。」克里斯多福·鄧恩說。馬克平表示贊同:「要通過吸引人才、開放辦國家公園等,推進海南熱帶雨林保護與修復。此外,要特別重視本土研究團隊的建設,並協調不同團隊在研究數據、設施設備、知識成果等方面實現共享,真正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提高研究工作效率。」

對於海南熱帶雨林保護與修復,與會專家學者還有一個共識:「如果這項工作推進順利有效,海南熱帶雨林保護與修復將成為全球生態系統保護工作的模範案例,可為更多的雨林保護修復項目提供經驗。」

來源:海南日報

記者:陳雪怡 傅人意 孫慧

原標題:《生態保護丨專家學者積極為海南熱帶雨林的保護與修復出謀劃策》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專家學者積極為海南長臂猿生境之地的保護與修復出謀劃策
    專家學者積極為海南長臂猿生境之地——海南熱帶雨林的保護與修復出謀劃策雨林即吾鄉 護林即護猿■ 海南日報記者 陳雪怡 傅人意 孫慧茂密蔥鬱的雨林深處,一隻全身烏黑的長臂猿在林冠層進行「臂蕩式」飛躍,它在枝葉間從高處俯衝直下十多米而掀起的「風潮」,仿佛讓這幅畫面都從2D影像變成了3D實景。海南島中部的熱帶雨林是海南長臂猿目前唯一的家。
  • 野生動植物保護|海南:熱帶雨林生態廊道初步形成
    如今,類似於這樣的場景正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裡頻繁上演。幫助海南長臂猿跨越深谷的繩索是生態廊道的一種,旨在連通雨林,進一步擴大這群雨林精靈的活動覓食區域。「目前,我們已啟動空中廊道主體部分的安裝工作,海南長臂猿生態廊道試點建設有序推進。」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與此同時,他們通過恢復天然林、改造次生林,對海南長臂猿的潛在適宜棲息地進行更新、撫育,讓其快速轉化為現實棲息地。
  • 海南熱帶雨林生態廊道初步形成
    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海南長臂猿棲息地加快修復和擴大。圖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的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目前,我們已啟動空中廊道主體部分的安裝工作,海南長臂猿生態廊道試點建設有序推進。」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與此同時,他們通過恢復天然林、改造次生林,對海南長臂猿的潛在適宜棲息地進行更新、撫育,讓其快速轉化為現實棲息地。
  • 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中心獲批!
    章新勝說,海南長臂猿居住在熱帶雨林裡,每天早上通過高亢美妙的歌聲來宣誓領地,海南長臂猿不僅具有極其重要的生態價值,對海南長臂猿的語言、行為、一夫二妻等婚配製度的研究,對於我們研究人類進化過程,人類腦科學現象都可能有啟發作用。國家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副司長武明錄在開幕式上宣讀成立國家林草局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中心的批覆。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標識正式發布
    2019年4月20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揭牌成立的當月就開始向全球有獎徵集形象標識(Logo)。2020年8月,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再次向社會有獎公開徵集。在兩次公開徵集活動中,共收到200餘件作品,其中專業機構投稿作品56件,佔投稿數量的26%。經組織林業及生態專家、書法家、色彩專家、設計師等多名專家學者進行評審,初評出四件作品。
  • 專家學者匯聚「雲課堂」講述海南長臂猿的「前世今生」
    活動特別邀請了生態環境領域和專注研究海南長臂猿的頂尖專家學者,為網友們上了一節生動的海南長臂猿科普「雲課堂」,並通過直播對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和海南長臂猿的棲息地進行探訪。,與網友進行互動,分享他們與海南長臂猿的故事,共同圍繞挖掘海南長臂猿與熱帶雨林保護的文化內涵、海南野生動植物保護及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工作進展和階段成果進行探討。
  • 海南舉辦「國際長臂猿日」系列活動呼籲保護海南長臂猿
    吳興財攝中新網海口10月25日電 (符宇群)10月24日是「國際長臂猿日」,當天在海口舉行的2020年「我愛長臂猿,我愛海南島」科普知識決賽,吸引了來自海南6所高校的學生隊伍參與角逐。此次活動旨在通過普及海南長臂猿的有關知識,呼籲更多人保護海南長臂猿,保護生態環境。據了解,目前全球共有20種長臂猿,其中有6種分布在我國海南、雲南、廣西的熱帶或亞熱帶森林中。
  • 海南長臂猿「雲課堂」開講專家學者講述海南長臂猿的「前世今生」
    活動特別邀請了生態環境領域和專注研究海南長臂猿的頂尖專家學者,為網友們上了一節生動的海南長臂猿科普「雲課堂」,並通過直播對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和海南長臂猿的棲息地進行探訪。啟動儀式特別邀請了海南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夏斐,海南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駱清銘做客直播間,直播中還與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理事長、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總裁兼理事會主席章新勝,原中國瀕科委常務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蔣志剛進行連線,與網友進行互動,分享他們與海南長臂猿的故事,共同圍繞挖掘海南長臂猿與熱帶雨林保護的文化內涵、海南野生動植物保護及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工作進展和階段成果進行探討
  • 海南長臂猿與熱帶雨林保護「七個一」作品徵集當中 吸引國內行家...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8月27日消息(記者 陳望)海南長臂猿與熱帶雨林保護「七個一」作品自8月12日面向全球徵集以來,活動組委會已收到了國內許多不同類型的優秀作品,包括IP、主題詞、詩歌。
  • 海南長臂猿保護取得成效 逐步脫離滅絕境地
    海南長臂猿曾廣泛分布於海南島,由於人類活動幹擾,海南長臂猿的棲息地遭到嚴重破壞,數量劇減。40年前,海南長臂猿在海南島僅存兩群不足10隻,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程度為「極危」。目前世界上現存的20種長臂猿中,只有海南長臂猿不足百隻。
  • 野生動植物保護|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長臂猿新種群中發現幼崽
    ,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定為「極度瀕危」。8月29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監測隊員李文永、張志城等人,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境內的東崩嶺,發現海南長臂猿E群(第5群)的母猿懷抱一幼崽,並拍攝了照片。經專家鑑定,再次確認其形成新的家庭群。
  • 野生動植物保護、自然保護地丨0715林草播報
    來源:遼寧日報2.專家聚力共謀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近日,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理事會審議通過《研究院2020年兩千萬科研項目方案》,決定將2000萬元科研經費集中用於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並廣泛吸引國內外頂尖專家參與海南長臂猿保護聯合攻關。
  • 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組織73名專家開展海南長臂猿大調查
    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組織73名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將開展為期7天的海南長臂猿大調查,對海南長臂猿的生存狀況、熱帶雨林生態、棲息地保護等情況開展調查,對改善海南長臂猿瀕危現狀具有重要意義。據了解,這是海南首次由科研機構組織、參與機構最多、調查人員最多的海南長臂猿大調查,也是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成立以來,對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生境情況的首次聯合大調查,並首次採用無人機等高科技手段作為輔助工具。
  • 海南發現19個熱帶雨林新物種
    2019年4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掛牌成立,我省理順管理體制,加強對熱帶雨林資源的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及研究,類似的驚喜正頻頻上演。1「水中大熊貓」現身五指山身世成謎,對生存環境極挑剔如果從進化程度來看,桃花水母幾乎可算地球上最低等的一類生物。
  • 《海南長臂猿保護行動計劃框架》發布
    凌楠 攝 凌楠 攝《海南長臂猿保護行動計劃框架》發布 保護全球最瀕危靈長類物種中新網海口8月22日電 (凌楠)8月20日至21日,海南長臂猿保護國際研討會在海口舉行,會上發布《海南長臂猿保護行動計劃框架》,提出海南長臂猿保護目標。
  • 海南周刊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與軟萌可愛的哺乳動物相比,爬行動物得到的關注和保護真是少得可憐。好在生態系統完整、人類幹擾程度小的海南熱帶雨林,總算能為它們提供一方繁衍棲息的生態樂園。周氏瞼虎。《秘境尋蹤》攝影組供圖海南爬行動物種類豐富「海南兩爬動物(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世界實在太豐富、太迷人了,我申請做個海南人,長期在這裡從事兩爬動物的調查研究。」
  • 海南周刊 |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與軟萌可愛的哺乳動物相比,爬行動物得到的關注和保護真是少得可憐。好在生態系統完整、人類幹擾程度小的海南熱帶雨林,總算能為它們提供一方繁衍棲息的生態樂園。而我國著名動物學家黃正一也曾驚嘆:「在(海南)這個面積不大的島嶼上,兩爬動物種類竟如此之多。」  能讓諸多專家學者嘖嘖稱奇,海南爬行動物的世界究竟有多豐富?根據最新分類及新種研究統計,僅在佔全國國土面積比例不足0.046%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便記錄有爬行動物2目20科101種,這佔到中國爬行動物物種數比例的20.3%。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形象標識對外發布
    海南省林業局(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黨組書記夏斐介紹,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形象標識由曾多次服務博鰲亞洲論壇的本土優秀設計師謝獻文設計團隊邀請海內外設計專家和書法家共同參與完成設計,匯聚了各方智慧。
  • @三亞,海南周刊 |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與軟萌可愛的哺乳動物相比,爬行動物得到的關注和保護真是少得可憐。好在生態系統完整、人類幹擾程度小的海南熱帶雨林,總算能為它們提供一方繁衍棲息的生態樂園。而我國著名動物學家黃正一也曾驚嘆:「在(海南)這個面積不大的島嶼上,兩爬動物種類竟如此之多。」  能讓諸多專家學者嘖嘖稱奇,海南爬行動物的世界究竟有多豐富?
  • 中國採取有力舉措保護生物多樣性 獲多方認可
    近年來,中國採取有力舉措保護生物多樣性,取得積極進展,獲得多方認可。近日,科研人員在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東風嶺發現了一隻懷抱幼崽的母猿。至此,海南長臂猿這種中國獨有的物種種群數量恢復到了5群33隻。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夏斐介紹說:「海南長臂猿是僅分布於海南的我國特有物種。海南長臂猿作為熱帶雨林中的旗艦物種,是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原真性和完整性的關鍵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