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現場圖。周燕玲 攝
亞洲第一長洞雙河洞躍居世界第五長洞 洞內發現大熊貓骨骸
中新網貴州綏陽3月27日電 (周燕玲)記者27日從「2019年雙河洞國際洞穴科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亞洲第一長洞——雙河洞「長長」18.9千米,成為世界第五長洞,並在洞內發現一具大熊貓骨骸。
雙河洞位於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2018年雙河洞探測長度為238.48千米,成為亞洲第一長洞。2019年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國際洞穴旅遊科考節3月6日啟動,來自中國、法國、義大利等國家的30餘名頂尖洞穴探險專家在雙河洞開展第21次科考。
貴州雙河洞躍居世界第五長洞。周燕玲 攝
「經過1250個小時的探險,最長的一次在洞內呆了16個小時。」法國洞穴管委會委員、雙河洞洞穴科考首席專家讓·波塔西說,新發現3個洞口,雙河洞洞口新增到59個,長度增加到257.4千米。
近年來,雙河洞的長度一直在增加,但深度卻一直保持在550米左右。貴州省喀斯特(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貴州省洞穴協會理事長李坡告訴記者,2019年科考後雙河洞的深度增加到660多米,並在洞內發現了大熊貓和人類的骨骸,且兩具骨骸相距不到2米。
李坡說,未來除了繼續探測雙河洞的長度外,還將研究洞內新發現的大熊貓骨骸以及大量的洞穴生物化石。
洞穴生物馬陸。周燕玲 攝
新聞發布會上,華南農業大學昆蟲學教授田明義發布2009年以來在雙河洞的洞穴生物研究成果。田明義說,10年來在雙河洞共發現60多種生物,其中洞穴生物佔40多種,包括跳蟲、盲蛛、馬陸、盲步甲以及幽簾蟲。
記者了解到,經過海內外專家30餘年的科考探險,在雙河洞發現了地下梯田、洞穴瀑布、捲曲石、石膏晶花等地質奇蹟和大量洞穴生物化石、洞穴活體生物,為洞穴地質、生物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極有價值的資料。
雙河洞作為貴州省喀斯特地貌的一大亮點,不僅在亞洲洞穴類是一個裡程碑式的成果,也創新了貴州探險和體驗式旅遊的方式,在雙河洞所在的十二背後旅遊區,依託六百平方公裡得天獨厚的洞、林、山、水旅遊資源,進行生態組合、科學布局、保護開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