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豆的『茴』到底有幾種寫法?」孔乙己的「千古名言」還在被不少熱愛語文的網友津津樂道,另一個更加生僻和令人大跌眼鏡的漢字「丨」已經橫空出世。「剛剛才知道,『丨』竟然是個漢字!」網友「驢小毛」的一條微博被網友瘋轉,而微博中「驢小毛」略帶震驚的「爆料」更是讓不少人覺得語文白學了:「丨」不僅僅是個漢字,而且有四種讀音,還是個姓氏!「驢小毛」的新發現讓「丨」迅速走紅,並被網友譽為「最內涵文字」。
驚奇發現:「丨」是個多音字
「丨,拼音gǔn,外部筆畫:0,總筆畫:1,部首:丨,基本字意:上下貫通。」在「驢小毛」的微博中,「長相」和外形與筆畫「豎」毫無差別的「火柴棍」「丨」竟然是一個漢字,一下子引發了不少網友的興趣。事實上,更為震驚的事情還在後頭,「更兇殘的是,這個字竟然還是個多音字。」「驢小毛」繼續挖掘著「丨」不為人知的一面,這根「火柴棍」不光念「gǔn」,還念「shù」,意思和「火柴棍」差不多,同「豎」。
熱愛刨根問底的「驢小毛」還挖掘出了「丨」的第三層含義,這個瘦瘦長長的字眼還是個姓氏。作為姓氏時,「丨」的讀音搖身一變成了「yī」。
漢字講究的不光是讀音,還有筆順和寫法。在「丨」的第四種讀音裡,這根「火柴棍」竟然要反方向書寫,「丨,拼音:tuì,從下向上倒著寫。」
「學了那麼久的漢字,這個字究竟是在什麼情況下被造出來的啊,不科學……」「驢小毛」的微博一下子成為了網友轉發的熱門,「丨」字光速走紅。
咬文嚼字:「灬」「、」竟然都是漢字
比「茴香豆」的「茴」更為「詭異」的漢字「丨」在微博上一炮而紅。熱愛母語的網友也紛紛轉發了「驢小毛」的這條微博。「我特別想知道,這個『tuì』該如何判斷呢?如何知道它是否是從下往上寫的呢?」網友「你知不知道我知不知道」這樣評論「丨」的書寫順序。「墨小魚小姑娘」則感慨「越發覺得自己淺薄,學海無涯。」「沐乄霂」的轉發留言更加乾脆,「我的語文白學了。」網友猜只有寫毛筆字的時候才能判斷「丨」是從上往下寫的還是從下往上寫的。
揚子晚報記者聯繫上了最早發出微博的網友「驢小毛」,帳號操盤手「哥白不」告訴記者,發出這條微博是受到一位網友的啟發,「那位網友開了個頭,說這是一個字,念gǔn,所以我就手癢查了一下。」「哥白不」說,「丨」在作為姓氏時,只能在去年的百度百科裡查到,《現代漢語規範辭典》裡壓根就找不到,還是比較生僻的。
在將近3萬條的網友轉發中,足以和「丨」的生僻程度相「抗衡」的「怪字」也被陸續挖出,根據網友留言,「灬」「、」等看似是偏旁部首的筆畫竟然也都是漢字,「灬」念「huǒ」,而「、」應當讀作「zhǔ。」
專家翻字典:這些字現代不常用
「丨」到底是不是個漢字?記者採訪了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專家董志翹教授。
董教授在查閱《漢語大字典》後告訴記者,「丨」「、」「灬」都是漢字。而在《說文解字》中也能查到「丨」和「、」。但「丨」在微博上流傳的四種讀音在《漢語大字典》中只能查到「gǔn」這一種。「《漢語大字典》和《說文解字》收錄的漢字比較全面,網友所說的yī和shù的讀音目前在權威字典中查不到,有可能是地方方言。」董志翹表示,tuì的讀音在一本韻書中曾經出現過。與此同時,董志翹對網友的「刨根問底」作了補充,在《集韻》中,被網友找出的漢字「灬」不光念「huǒ」,還有個讀音念「biāo」,意為「烈火熊熊」。
為什麼這些看上去有些古怪的字眼在《現代漢語規範辭典》裡壓根就查不到?董志翹解釋,《漢語大字典》收錄漢字6萬多個,而《現代漢語規範辭典》》、《新華字典》等字典裡收錄的是現代文字中的常用漢字,多是現行規範字。「所以《現代漢語規範辭典》裡沒有收錄的,看上去有些『古怪』的字眼不代表就不是漢字。只是這些字在現代漢語中不常用。」楊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