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的轎車為什麼後排中間隆起那麼高?老司機給了答案,你怎麼看
不僅僅是大眾的轎車,現在很多的,汽車中間都是有隆起的,而且中間的隆起也會造成中間乘客乘坐的舒適感下降,那麼為什麼不取消呢?這個原因是為什麼呢?
每個汽車的開發現在都是有一個平臺的概念,平臺說白了就是一個研發的方案。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大多數有四驅的版本,兩驅的車也是有中間隆起的,如果是像一些國內的汽車,只有兩驅的車型那麼中間隆起比較少。
這就是因為在開發一個車型的時候,研發方案是不變的,因為如果是單獨的改這一個平臺的話,會花費更多的金錢和成本,所以說就會設計一個更高的,綜合性更強的平臺,中間隆起也是為了前置後驅,或者是四驅做傳動軸用的。
另外呢,這種隆起的設置有利於底盤的設計,比如說可以給油箱或者是說其他的,排氣管三元催化等等,提供充沛的布局位置,預留空間。
另外這種加高的方法,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增加汽車底盤的剛性,使汽車更加的穩定。所以說像這種中央隆起的情況是非常常見的。
一直以來,無論哪個段位的大眾汽車,在後排的地板上都有一個凸起的身影,對於這個凸起可謂褒貶不一,有的認為這降低了乘坐舒適性,有的則認為這是對底盤進行了加強,那到底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呢?今天就對這個問題來進行分析。
首先這個凸起說的簡單一些就是通過底盤「折」出來的,下面是空的並貫穿車身前後,最開始是為四驅車型所設計,下方用於容納傳動軸,由於汽車現在越來越追求通用化生產,多個車型可以採用同一平臺以及相同的重要部件,如果專門為兩驅車型設計底盤的話,那需要重新各種設計、開模具等,這對車企來說要花費不少的投入,目的只是解決了那影響並不是很大的後排凸起問題,所以這樣做的意義不大。
再來看所謂的底盤加強,不能否認這樣能起到一定的加強作用,就類似於一張紙摺疊後不容易彎曲了,但如果真是出於這種考慮的話,這個凸起真心沒必要這樣設計,那高度確實有些誇張,簡單的做上兩公分的實心加強筋,那效果比這要好很多,可以肯定這並不是為了加強而專門設計,只能說是在為四驅考慮的同時起到了一定的加強作用,當然也可以理解成為以後的四驅車型提前做了考慮等。
當然大眾車上這個凸起會影響到舒適性,是在後排坐滿三個人的前提下,會讓中間那位的腳下有些彆扭,只坐兩個人的話基本沒有什麼影響,而且大部分家用車平時後排坐三人的情況應該比較少,這一定意義上並不能成為選車的決定性因素,所以買車的時候沒必要太過於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