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科學」號在西太平洋採集到稀有深水海兔

2021-01-08 中國科學院
【新華網】「科學」號在西太平洋採集到稀有深水海兔

2019-05-29 新華網 張旭東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在海底拍攝到的海兔(5月27日攝)。新華社發

  中國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27日正式開始對位於西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南側系列海山展開調查,船載的「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採集到稀有的深水海兔。

  當天,「發現」號對一座海山進行了調查取樣。在970米深度,潛水器實時回傳的高清視頻中出現兩隻頭部粉紅色、身體發白的蝸牛狀軟體動物。隨船科學家判斷它們是深海非常罕見的海蛞蝓(俗稱海兔)。隨後,「發現」號操作手精準地將兩隻海兔吸入採樣罐。

「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採集到的兩隻海兔(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旭東 攝

  航次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徐奎棟介紹,俗稱海兔的海蛞蝓其實屬於螺類,全球已發現有3000多種,主要分布在熱帶淺海。根據現有的文獻資料,東北太平洋深水(水深大於200米)共發現了8種海蛞蝓,而西太平洋深水至今還未查到有記載。

  據介紹,「發現」號潛水器當天調查的海山是一座平頂海山,頂部位於海平面以下800米,高度1400米。它在本潛次從海山東側底部往上爬,展開底棲生物與巖石的調查及取樣。

「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探海歸來(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旭東 攝

  除了兩隻海兔,「發現」號還採集到柳珊瑚、黑珊瑚、海綿、柱星螅、海星、鎧甲蝦等20多種、60多個海洋動物標本。「我們在這個潛次還採集到了4種裂黑珊瑚,這是在鄰近幾座海山中很少看到的。」徐奎棟說。

  「科學」號正在執行的是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態系統科學調查」航次任務,計劃於6月23日返回廈門。


「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在海底拍攝到的海兔(5月27日攝)。新華社發
  中國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27日正式開始對位於西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南側系列海山展開調查,船載的「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採集到稀有的深水海兔。
  當天,「發現」號對一座海山進行了調查取樣。在970米深度,潛水器實時回傳的高清視頻中出現兩隻頭部粉紅色、身體發白的蝸牛狀軟體動物。隨船科學家判斷它們是深海非常罕見的海蛞蝓(俗稱海兔)。隨後,「發現」號操作手精準地將兩隻海兔吸入採樣罐。

「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採集到的兩隻海兔(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旭東 攝
  航次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徐奎棟介紹,俗稱海兔的海蛞蝓其實屬於螺類,全球已發現有3000多種,主要分布在熱帶淺海。根據現有的文獻資料,東北太平洋深水(水深大於200米)共發現了8種海蛞蝓,而西太平洋深水至今還未查到有記載。
  據介紹,「發現」號潛水器當天調查的海山是一座平頂海山,頂部位於海平面以下800米,高度1400米。它在本潛次從海山東側底部往上爬,展開底棲生物與巖石的調查及取樣。

「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探海歸來(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旭東 攝
  除了兩隻海兔,「發現」號還採集到柳珊瑚、黑珊瑚、海綿、柱星螅、海星、鎧甲蝦等20多種、60多個海洋動物標本。「我們在這個潛次還採集到了4種裂黑珊瑚,這是在鄰近幾座海山中很少看到的。」徐奎棟說。
  「科學」號正在執行的是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態系統科學調查」航次任務,計劃於6月23日返回廈門。

列印 責任編輯:侯茜

相關焦點

  • 「科學」號在西太平洋採集到稀有深水海兔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27日正式開始對位於西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南側系列海山展開調查,船載的「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採集到稀有的深水海兔。當天,「發現」號對一座海山進行了調查取樣。在970米深度,潛水器實時回傳的高清視頻中出現兩隻頭部粉紅色、身體發白的蝸牛狀軟體動物。
  • 科考船採集到稀有深水海兔,「吃貨」網友:怎麼吃?
    5月27日消息,中國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正式開始對位於西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南側系列海山展開調查,船載的「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採集到稀有的深水海兔。「發現」號潛水器當天調查的海山是一座平頂海山,頂部位於海平面以下800米,高度1400米。
  • 中國科考船採集到稀有深水海兔,來看看這種生物有多神奇
    科技日報記者 華凌 通訊員 胡家美據報導,5月27日中國科考船「科學」號對位於西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調查時,船載「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意外「捉住」兩隻深水海兔,十分稀罕。那麼,海兔跟陸地上的兔子長得像嗎,這是一種什麼生物,究竟有何特別之處?
  • 中國科學家探究海兔在深海的生存狀態
    新華社「科學」號5月31日電(記者張旭東)正在對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南側系列海山進行調查的中國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日前在一座海山上意外採集到兩隻深水海兔。這兩隻粉色海兔看上去呆萌可愛,在深水非常罕見。
  • 「科學」號從西太平洋帶回了啥
    【科普小博士】  作者:王敏  日前,我國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圓滿完成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態系統科學調查」航次任務,順利靠港廈門。本航次5月18日從青島起航,是「科學」號第5次海山綜合探測航次。
  • 「科學」號圓滿完成西太平洋海山綜合科考
    「科學」號停靠廈門港(央廣網發 中科院海洋所供圖)央廣網青島6月23日消息(記者王偉 通訊員王敏)6月22日,我國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圓滿完成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態系統科學調查」航次任務,順利靠港廈門。
  • 獲取深海巨型生物標本860號!「科學」號圓滿完成西太平洋海山綜合...
    新銳大眾記者 薄克國 通訊員 王敏6月22日,我國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圓滿完成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態系統科學調查」航次任務,順利靠港廈門。據介紹,本航次是「科學」號第5次海山綜合探測航次。
  •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稀有深水海兔,不僅能產生葉綠素還是雌雄同體
    近日,中國的科考船「科學號」在馬裡亞納海溝南側海山進行科考的時候,發射下海裡的潛水器傳回海底的高清視頻,視頻中出現了兩隻頭部為粉紅色,身體發白的海蛞蝓,也就是海兔,這次發現的海兔判斷為深海的稀有海兔。那麼下面就和我一起來了解一下海兔這種神奇的生物吧。
  • 科學"號遇見罕見生物
    6月22日,我國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圓滿完成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態系統科學調查」航次任務,順利靠港廈門。科考隊員利用船載的「發現」號深海纜控潛器(ROV)下潛19次,發現了稀有的海蛞蝓,未知的珊瑚、馬蹄螺、深海扇貝、多毛類、海鞘等罕見深海生物。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學」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
    投入使用 6 年來,「科學」號聚焦西太平洋深遠海,統籌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西太平洋船時項目等海上作業需求,在航 1 500 多天,累計航行 21 萬多海裡,有力支撐了我國涉海海洋機構深海裝備體系、技術體系、人才隊伍體系建設和深遠海科學研究。
  • 西太平洋海山科考:獲深海巨型生物樣品超250種
    西太平洋海山科考:獲深海巨型生物樣品超250種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6月18日 14:00 A-A+ 」號日前圓滿完成西太平洋海山科學考察,共獲取深海巨型生物樣品250多種。
  • 科普:「科學」號上的深海「稀客」
    、水深1200米左右的地方採集到的「深海小飛象」(8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旭東 攝  新華社「科學」號8月22日電(記者張旭東)中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正在西太平洋對此前人類從未探索過的卡羅琳海山進行科學考察。「科學」號搭載的「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在本航次已下潛6次,取得了豐富生物樣品,其中包括一些非常罕見的深海生物。
  • 「科學」號完成雅浦-馬裡亞納海山科考任務
    17日13:30分,隨著一聲渾厚響亮的汽笛聲,「科學」號緩緩駛入位於青島西海岸國家級新區的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科學考察船基地,這也是科考船專用碼頭建成以來「科學」號首次靠泊。海洋研究所所長助理李超倫,實驗室和科學考察船運管中心相關人員到碼頭迎接。  本航次歷時41天,航程8000餘海裡,獲取了一系列重要發現和研究進展。
  • 「科學」號在馬裡亞納海溝科考取得階段性成果
    新華社青島12月18日電(記者張旭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了解到,我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正在馬裡亞納海溝開展科學考察,已獲得火山巖樣品和全水深海水樣品等。據介紹,「科學」號於11月23日從青島起航,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共享航次,主要是對西太平洋多圈層相互作用及板塊俯衝起始機制進行科學考察。「進入12月以來,作業海域海況明顯好轉,科考有了明顯進展。」航次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張國良說。據了解,科考隊員利用電視抓斗在4438米的深海採集到200多公斤火山巖樣品,其中最大的一塊接近100公斤。
  • 科考帆船「塔拉」號:太平洋上流動的實驗室
    船上有一個由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和摩洛哥科學研究中心科學工作者組成的多學科研究小組。  2016年5月,「塔拉」號從法國起航,開展在亞太海域「2016—2018年塔拉太平洋科考項目」。特魯布萊介紹,這次科考活動最獨特之處在於,太平洋海域聚集了全球40%的珊瑚礁群落,經過極為廣闊的地理「大穿越」,科研團隊比較了不同水域珊瑚分布狀況,把調查研究範圍從生物基因擴展到生態系統。
  • 蟲形海兔,一組珍稀的海底生物照片
    海底的小精靈海兔,原來地球有超過3000個不同款式和品種,它們如此多樣,千姿百態,並萌萌可愛。而蟲形海兔,這是我自己對海兔照片歸檔的分類,當然不是科學分類法啦,但也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海兔本身知道人真不多,屬於珍稀的海底生物,能親自看到並拍攝的同學就更少了,而分組為蟲形這樣分類法,估計就只有我一人了,故這組照片屬於珍貴和稀有也不會錯到哪去,是不?好吧!那就分享這組照片出去吧,但願你們也喜歡。
  • 採集稀有品種提取獨特香氣 南農大「菊花口紅」新鮮出爐
    來源:從全國各地採集稀有品種2017年以來,團隊王海濱副教授前往全國各地採集菊花種質資源,飛行次數達百次,總裡程12萬公裡,採集的品種包含許多來自高原的稀有菊花品種,採集地遍布全國,平均海拔2800m,最高海拔5800m。團隊又對樣品進行識別和分類,並對其有效成分和功能進行了鑑定和分析,得到了大量的數據。
  • 西太平洋寡營養海底首次發現珊瑚林和海綿場
    新華社「科學」號8月25日電(記者張旭東)正在西太平洋卡羅琳海山開展科學考察的中國科學家24日和25日在其東側海嶺上發現了大量生物,包括成片的珊瑚林和海綿場。這是科學家首次在西太平洋的寡營養深海底發現珊瑚林和海綿場。
  • 「科學」號科考船從4438米海底「搬」上200公斤火山巖樣品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傑12月17日,記者從中科院海洋所獲悉,目前,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共享航次「NORC2020-581」的「科學」號科考船正在馬裡亞納海溝附近開展巖石、沉積物和CTD採水作業。科考過程中,科研人員通過電視抓斗作業,在4438米的海底深處,採集到了200公斤以上的火山巖樣品。
  • 分享西沙群島潛水拍到十個品種的海兔
    在中國拍攝到並發表的海兔品種很少,這次去西沙群島考察,居然拍攝到10個之多品種的海兔,這裡分享給大家。2020年7月7-11日攝於西沙群島自用名:紫環米羽海兔中文名:暫查無資料英文名:暫查無資料學 名:Flabellina exoptata日文名:暫查無資料大 小:通常2-4釐米左右特徵:蓑衣蟲形,身體半透明粉白至粉紫色,蓑羽圓長中部有紫環,羽頂白如米粒……習性:不詳分布:中國西沙群島和熱帶太平洋海域自用名:妲己海兔中文名:暫無資料英文名:暫無資料學 名:Chromodo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