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深海巨型生物標本860號!「科學」號圓滿完成西太平洋海山綜合...

2021-01-12 大眾日報

新銳大眾記者 薄克國 通訊員 王敏

6月22日,我國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圓滿完成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態系統科學調查」航次任務,順利靠港廈門。

據介紹,本航次是「科學」號第5次海山綜合探測航次。科考隊員對馬裡亞納海溝南側、卡羅琳洋脊上南北走向的系列海山開展海底多學科綜合探測,採集了大量珍貴的生物、地質樣品及原位實測數據和影像資料。

航次首席科學家、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徐奎棟研究員介紹,本航次共完成了30個站位的水文、化學、生物等調查,包括每6小時一次共計5次的連續站作業及對海山頂部一個站位開展的連續24小時觀測。科考隊員利用船載的「發現」號深海纜控潛器(ROV)下潛19次,對海山進行了精細調查,共獲取深海巨型生物標本860號超過255種生物、巖石85塊,這也是「科學」號執行的5個海山航次中獲取生物樣品數量最多、多樣性最高的一個航次,幾乎是過去兩個「科學」號海山航次才能獲得的物種總數。

航次中發現了稀有的海蛞蝓,未知的珊瑚、馬蹄螺、深海扇貝、多毛類、海鞘等罕見深海生物,在寡營養海域的海山發現多片五彩斑斕的珊瑚林,看到了多種深海生物的共存共生現象,並觀察到了深海蝦孵卵及深海海星攝食柳珊瑚的現象。

航次還採集到了許多之前未曾見過或者見過但沒有採集到的生物樣品,包括多種珊瑚、多毛類、軟體動物,以及一些活動能力強、非常難以採集的蝦蟹和魚等生物。這些豐富的樣品和初步新發現,將為海山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研究與保護提供第一手重要資料。

5月18日,「科學」號從青島起航執行本航次任務,共有來自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山東大學、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等單位的80人參與。

相關焦點

  • 「科學」號圓滿完成西太平洋海山綜合科考
    「科學」號停靠廈門港(央廣網發 中科院海洋所供圖)央廣網青島6月23日消息(記者王偉 通訊員王敏)6月22日,我國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圓滿完成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態系統科學調查」航次任務,順利靠港廈門。
  • 西太平洋海山科考:獲深海巨型生物樣品超250種
    西太平洋海山科考:獲深海巨型生物樣品超250種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6月18日 14:00 A-A+ 「科學」號日前圓滿完成西太平洋海山科學考察,共獲取深海巨型生物樣品250多種。
  • 「科學」號從西太平洋帶回了啥
    【科普小博士】  作者:王敏  日前,我國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圓滿完成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態系統科學調查」航次任務,順利靠港廈門。本航次5月18日從青島起航,是「科學」號第5次海山綜合探測航次。
  • 科學"號遇見罕見生物
    6月22日,我國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圓滿完成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態系統科學調查」航次任務,順利靠港廈門。科考隊員利用船載的「發現」號深海纜控潛器(ROV)下潛19次,發現了稀有的海蛞蝓,未知的珊瑚、馬蹄螺、深海扇貝、多毛類、海鞘等罕見深海生物。
  • 「科學」號完成雅浦-馬裡亞納海山科考任務
    5月17日,「科學」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圓滿完成2016年度雅浦  17日13:30分,隨著一聲渾厚響亮的汽笛聲,「科學」號緩緩駛入位於青島西海岸國家級新區的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科學考察船基地,這也是科考船專用碼頭建成以來「科學」號首次靠泊。海洋研究所所長助理李超倫,實驗室和科學考察船運管中心相關人員到碼頭迎接。  本航次歷時41天,航程8000餘海裡,獲取了一系列重要發現和研究進展。
  • 【新華網】「科學」號在西太平洋採集到稀有深水海兔
    新華社發  中國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27日正式開始對位於西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南側系列海山展開調查,船載的「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採集到稀有的深水海兔。  當天,「發現」號對一座海山進行了調查取樣。在970米深度,潛水器實時回傳的高清視頻中出現兩隻頭部粉紅色、身體發白的蝸牛狀軟體動物。隨船科學家判斷它們是深海非常罕見的海蛞蝓(俗稱海兔)。
  • 「科學」號在西太平洋採集到稀有深水海兔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27日正式開始對位於西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南側系列海山展開調查,船載的「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採集到稀有的深水海兔。當天,「發現」號對一座海山進行了調查取樣。在970米深度,潛水器實時回傳的高清視頻中出現兩隻頭部粉紅色、身體發白的蝸牛狀軟體動物。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學」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
    承擔國家重大項目情況迄今,「科學」號以西太平洋深遠海調查研究為主,累計完成了31個科學考察航次和近 300項航次課題,獲取了高質量的水文、地質、生物生態和地球物理等數據資料逾 15 TB 和大量寶貴的生物、地質樣品。
  • 科普:「科學」號上的深海「稀客」
    新華社記者 張旭東 攝  新華社「科學」號8月22日電(記者張旭東)中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正在西太平洋對此前人類從未探索過的卡羅琳海山進行科學考察。「科學」號搭載的「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在本航次已下潛6次,取得了豐富生物樣品,其中包括一些非常罕見的深海生物。
  • 中國科學家探究海兔在深海的生存狀態
    新華社「科學」號5月31日電(記者張旭東)正在對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南側系列海山進行調查的中國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日前在一座海山上意外採集到兩隻深水海兔。這兩隻粉色海兔看上去呆萌可愛,在深水非常罕見。
  • 西太平洋寡營養海底首次發現珊瑚林和海綿場
    新華社「科學」號8月25日電(記者張旭東)正在西太平洋卡羅琳海山開展科學考察的中國科學家24日和25日在其東側海嶺上發現了大量生物,包括成片的珊瑚林和海綿場。這是科學家首次在西太平洋的寡營養深海底發現珊瑚林和海綿場。
  • 「海洋六號」今晨凱旋,快圍觀從深海帶回了啥?
    歷時122天,航程近35000千米,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六號」船完成中國地質調查局深海地質第8航次和中國大洋第55航次科考任務,23日上午滿載科考成果徐徐返靠廣州海洋地質專用碼頭。
  • 你不了解的深海生物生存法則
    今年,中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在西太平洋對此前人類從未探索過的卡羅琳海山進行了科學考察。「科學」號搭載的「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取得了豐富生物樣品,其中包括一些非常罕見的深海生物。潛水器在卡羅琳海山北側、水深1200米左右的地方採集到的「深海小飛象」。它是一種人們了解不多的特殊章魚——菸灰蛸屬章魚。
  • 「科學」號科考船從4438米海底「搬」上200公斤火山巖樣品
    並已完成馬裡亞納海溝附近的CTD採水作業,採集了六個站位的全水深多同位素深海水樣,這些樣品將主要用於立體刻畫深淵水文循環,這對於理解大洋水圈全水深海水組成、海氣界面和流固界面地球生物化學過程有重要科學價值。
  • 科考帆船「塔拉」號:太平洋上流動的實驗室
    全新方式探究珊瑚礁群落  「塔拉」號,一艘以保護地球和海洋為使命的雙桅科考帆船,建於1989年,36米長、10米寬,載重120噸,2003年開始出海科考。  在海洋科考領域,「塔拉」號享有盛譽,曾完成對南北極地區大浮冰研究;首次在公海進行全球範圍浮遊生物研究;對塑料製品危害進行深入研究。
  • 「踩高蹺」的深海狗母魚
    藉助「發現」號無人潛水器,科學家在漆黑且異常寒冷的深海海底發現了可以像踩高蹺般「行走」的深海狗母魚。這是什麼樣的神奇生物?它們為什麼要「踩高蹺」呢? 試想一下,在幽深黑暗的深海海底,藉助外部光源,突然看見一個「站立行走」的生物,那場景真是讓人既震驚,又忍俊不禁。
  • 科學家發現深海軟體動物馬蹄螺科一新屬兩新種—新聞—科學網
    新種的貝殼及齒舌(圖片來源:海洋所)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所)海洋貝類分類與系統演化研究組利用整合分類學方法發現了深海軟體動物馬蹄螺科2個新種,並為此建立了一新屬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深海研究》。 研究團隊對海洋所歷次海山航次採集的腹足類標本進行整理分類時發現了這兩種形態特徵獨特的馬蹄螺,標本分別採自馬裡亞納海山(水深865m)和卡羅琳海山(水深1332m)。研究發現,兩者無論是在貝殼形態、齒舌特徵以及軟體部分的解剖特徵方面,均與已知的馬蹄螺科種類存在明顯差別。
  • 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發布
    活動現場揭曉了以「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這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分別是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種)Victorgorgia iocasica sp. nov.、海洋所鏢毛鱗蟲(新種)Laetmonice iocasica sp. nov.、海洋所三歧海牛(新種)Tritonia iocasica sp. nov.
  • 科研人員發現深海刺胞動物紫柳珊瑚科三新種
    近日,《海洋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關於海洋生物分類與系統演化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結合經典分類學與分子系統學方法,系統研究採自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與卡羅琳洋脊交聯區4座海山的紫柳珊瑚科,發現並描述三個新物種,分別是海洋所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iocasicaLi,Zhan & Xu,2020、簇生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fasciculataLi, Zhan & Xu,2020和扇形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flabellataLi
  • 「蛟龍」號138天航行1.83萬海裡 中國大洋38航次取得5大科學成果
    新華社青島6月23日電 題:「蛟龍」號138天航行1.83萬海裡中國大洋38航次取得5大科學成果  新華社記者董瑞豐、劉詩平、張旭東  向陽紅09號船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及全體科考隊員23日順利返回青島,這標誌著2017年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38航次)順利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