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團隊經常在開玩笑講一件事情,如果我們能擁有一根威力巨大的槓桿,我們會選擇什麼?
阿基米德很瘋狂,他想要撬起地球。
而我們想了很久,終於找到自己的答案:我們並沒有阿基米德這樣偉大的想法,相反,我們想要的是撬動資源,連結生意。
說實話,做內容本身就是一門獨特的生意了,因為它的回報周期很長。
我們有很多玩的很好的公關朋友,不止一次跟我們說:「直播這麼火,你們為什麼不做呢?」
說實話,我們心動過,但是真的探討其背後的邏輯和摸索一些門道的時候,我們果斷放棄了,這不是我們現有人員能撐得起的一門生意。
作為一家旅遊財經新媒體,對行業的認知和探索,才是我們的稟賦,這種專業的行業報導和商業知識,對讀者來說,更適合圖文這種深度閱讀。
因此,什麼樣的內容,適合做什麼樣的事情,其實從一開始的基因就決定了。
如果我們再深挖一層,便會發現:其實無論是圖文,還是視頻,或者直播,都是用內容去連結一切。
我非常認同劉潤說的:「商業的本質是交易。」特別是在疫情之後,我們一直在探索一種新的模式,如何用內容去連結交易。
經過3個月的內部探討,我們最終決定去做《聞旅@交個朋友吧》。從本質上來說,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私享會,也並不是簡簡單單的對於目前行業熱點話題的探討,而是大家用一種輕鬆的心態先去交個朋友,然後再整合自己的資源和產品去產生一些合作。
交個底,《聞旅@交個朋友吧》其實目前也是一邊探索一邊推進中,截止到目前,也才剛剛做了2期,但比較開心的是,它越來越按照我們的節奏在展開。
在這個局裡,大家不再端著,不再高談論調,就是很實際的說自己目前的現狀、痛點以及疫後自己的一些探索和感悟,同時也希望大家能一起幫忙出出主意。
期間有個朋友跟我說,這才是疫後文旅市場需要的局兒。我們不想高談闊論,不想冠冕堂皇,就想實實在在的探索一些方向,看能不能在疫後抱團取個暖。
確實,這也是我們的初衷和初心。
渠道的本質和渠道的價值是什麼呢?
說白了,就是通過自己的稀缺能力,把產品規模化的觸達到那些潛在客戶。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華程國旅每周都有包機,那如果通過《聞旅@交個朋友吧》中認識的一些朋友,大家通過各自的客戶群體幫助其分銷了一部分機位和產品,這其實就是低成本的規模化觸達。
這裡的渠道,不再是旅行社傳統的渠道——組團社和門店,而是任何一個行業一種群體,誰都很難說,這個群體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因此,渠道創新就是做低成本的規模化觸達。
疫後文旅市場,需要這樣的探索。
那麼究竟如何做低成本的觸達呢?聞旅的思路是:
1)把線下流量聚集到自己的私域流量池中;
2)在線上的公域流量裡,基於某個共同點把人聚集到社群裡。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在大家都不太看好社群和私享活動的時候,我們還要堅持去做的原因。
我們要從微信生態這個大池子裡,把關注文旅行業業態、商業洞察,跨界營銷等的人聚集在聞旅這個社群裡,然後通過堅持原創內容,把這些人聚集起來,最終形成一種規模化觸達文旅行業的高淨值人群。
這是我們前3年一直在做的事情。
現在,我們想要做的是,如何通過內容、社群連結到線下生意,我們想要把渠道,也就是規模化觸達的能力打磨成聞旅除內容外的核心能力。
實際上,這些年我們也在碎片化的做著這樣的一些事情。過去我們稱為嫁接資源。比如,聞旅團隊幫很多企業組織過媒體見面會、企業項目合作、跨界資源對接,甚至一度成為行業免費獵頭,幫媒體、市場、公關介紹各種工作。
因此,為什麼聞旅能做這件事,因為它從成立開始就有了這樣的基因:年輕、扁平化、熱心、創新、不拘一格......
2020之後,未來的趨勢是什麼?這是個大話題,也是每個人關注的話題。
天圖投資CEO馮衛東認為未來的趨勢性的力量會落實到一個叫品類分化的東西上,簡言之,就是垂直領域的細分品類。它的特徵是:小眾需求、非標準化、潛力隱秘。再直白點就是:新媒介、新渠道、亞文化。
再回到《聞旅@交個朋友吧》,我們就是要做這樣的事情。包括10月24日我們與土豆群聯合舉辦的《直播電商土豆群沙龍》,其實也是在開拓新渠道。
當然做好活動的方法還有很多,我們也希望各行各業的高手,為我們出謀劃策,可以把你的建議放在留言區,如果採用,我們也會有500元微信紅包。
謝謝你們。最後再做個廣告,第三期《聞旅@交個朋友吧》將會圍繞定製旅遊的上下遊資源展開探討和連結,感興趣的朋友,記得私信我哦。
微信:13811224658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作者
聞旅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授權
【轉載+入群】微信:wenlv-pai
【商務合作】微信:happyjxm003
【爆料或尋求報導】微信:1381122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