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親子作業成負擔:花兩千買保溫箱養蝸牛

2020-12-03 央廣網

剛剛過去的萬聖節,家住錦江區人民南路一段的李先生夫婦倆忙得團團轉。他們的孩子就讀的幼兒園老師給他們布置了親子作業:手工製作帽子、魔杖、披風、南瓜燈。「為做南瓜燈,我們跑遍了周邊的農貿市場,都沒找到合適的南瓜。實在沒辦法就用柚子殼做了一個,用床單改制了一個披風……」李先生說,一家人忙兩天才完成。李先生的兒子毛毛今年3歲半,剛上幼兒園小班,這是學校老師布置的第一個親子作業,全家人不敢怠慢。「小孩子哪裡會做南瓜燈嘛?分明就是考家長啊。」李先生無奈地說。

記者走訪發現,現在很多中小學都會布置各種親子作業,製作賀卡、手抄報之類算是簡單的,養烏龜、養蠶、養蝸牛,還有手工製作保齡球、房子、汽車……花樣百出,雖然名為「親子作業」,實際大多數都是由家長完成,有家長表示已成下班後的負擔。

吐槽

「花式」親子作業

太複雜成為家長負擔

市民蓋先生9歲的女兒就讀於城西某知名小學,生物老師前不久布置了親子作業——觀察蝸牛的生活習慣。為此,他在網上買了3隻蝸牛,還查閱了怎麼養蝸牛。「溫度一般要在25至35℃,但成都這一段時間基本都在25℃以下,而且馬上就是冬天,天氣會更冷。」為了養好蝸牛,他又花2000多元買了一個保溫箱。「看到蝸牛,孩子高興了,我們卻愁壞了。」蓋先生說,有了蝸牛,孩子奶奶每天又增加了一項「工作」——照顧蝸牛的吃喝以及溫度的調控。

蓋先生告訴記者,去年老師還布置了「養蠶」的親子作業,目的是讓孩子知道絲綢是如何來的。當時在網上買了8個蠶蛹,但網上沒找到賣桑葉的。一家人輾轉打聽才知道離家10多裡之外的地方有桑樹,孩子奶奶又前往摘取,一不小心還摔傷了腿。蓋先生說,這樣的親子作業耗時耗力還耗錢,真有點「耗不起」了。

家住青羊區的黃女士最近也在頭疼。「老師上周五布置了親子作業,用礦泉水瓶製作兩套保齡球,每套要8個,瓶子和球的大小都要一致。」她說,當時爺爺奶奶都準備去樓下翻垃圾桶,找礦泉水瓶子,還是沒湊齊,最後不得不聯合另外幾個家長,在網上花了50多元買了100多個礦泉水瓶……

變味

催生「代做」商機

有商家半月掙近萬元

不少家長在接到親子作業後,都會上網尋找製作材料,甚至在網上夠買,催生了不少代做手工的商家。「工作又忙,根本沒有時間、精力去做這些,有的也不太會做。」一位家長坦言。

記者在淘寶網上搜索「幼兒園 手工作業 代做」後,顯示70多個商家,有手工包包、電動搖扇機器人、鬧鐘、房子模型等各類手工商品。不少買家評論:「做得好!」「讓我們家長省心了!」

記者聯繫上其中一位成都的賣家,想購買南瓜燈。工作人員介紹,從去年開始,萬聖節前後都做很多南瓜燈,選擇的南瓜從1斤至6斤不等,直徑從12釐米至16釐米不等,全都是金絲南瓜,「今年從上月中旬開始做,到現在賣了1萬多元。」 據介紹,其中很多都是中小學家長下的訂單。「下個月聖誕節,我們計劃手工製作一批聖誕樹,掛上蘋果,也會有很多家長下單。」

◎專家有話說

親子作業重在陪伴參與

老師布置應適量適度

「布置親子作業是希望家長用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讓孩子多動手、多參與。所以,一般會建議家長陪伴孩子完成,但不存在強制性。」成都一家幼兒園的老師王青秀說。記者採訪發現,有家長反映親子作業花樣太多,是負擔,但也有家長表示,很喜歡和孩子一起完成作業,並樂在其中,「可以增進親子關係。」有家長表示。

金蘋果幼兒園一位大班的老師認為,「家長不應該幫孩子做作業,尤其是大班的孩子,應培養孩子的任務意識、獨立性。更不應該為了追求完成作業而找人代做,那就失去了親子活動的意義了。」不過,她也坦言,部分老師在布置親子作業的時候也有不合理的情況。

省教育學會研究員、秘書長紀大海認為,「親子作業」能夠讓孩子探索未知、融和家庭關係,是非常好的;不過,學校在布置親子作業的時候要適量,「要根據實際情況布置一些家長和孩子能夠共同完成的,而不是一些奇葩的、燒腦的作業。」他認為,親子作業採取的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比如家長與孩子進行對話等。此外,不主張家長應付式的態度,「面對親子作業,家長應考慮如何支持、配合,盡力和孩子一起完成,而不是包辦、代辦,即使完成不了也不要在網上購買,這樣反而會對孩子教育產生不好的影響。」

成都晚報記者 李晨

來源:成都晚報

相關焦點

  • 花兩千買保溫箱養蝸牛 "花式"親子作業成家長負擔?
    記者走訪發現,現在很多中小學都會布置各種親子作業,製作賀卡、手抄報之類算是簡單的,養烏龜、養蠶、養蝸牛,還有手工製作保齡球、房子、汽車……花樣百出,雖然名為「親子作業」,實際大多數都是由家長完成,有家長表示已成下班後的負擔。
  • 花兩千買保溫箱養蝸牛 "花式"親子作業"坑死"家長
    (原標題:花兩千買保溫箱養蝸牛 "花式"親子作業成家長負擔?)記者走訪發現,現在很多中小學都會布置各種親子作業,製作賀卡、手抄報之類算是簡單的,養烏龜、養蠶、養蝸牛,還有手工製作保齡球、房子、汽車……花樣百出,雖然名為「親子作業」,實際大多數都是由家長完成,有家長表示已成下班後的負擔。
  • 江幹區家長買的蠶寶寶最多,餘杭區家長最愛買蝸牛
    江幹區家長買的蠶寶寶最多,餘杭區家長最愛買蝸牛 今年暑假,孩子的手工作業淘好了嗎 2018年07月04日 07:48:55來源:浙江在線浙江在線記者 朱銀玲   浙江在線7
  • 幼兒園花式作業輕鬆搞定,凱布克kambukka水杯成孩子創意模板
    最後的成果嘛,她表示自己真的盡力了……其實親子作業的困擾也是可以輕鬆解決的哦,學會幾個簡單又好看的手工就行啦,作為一枚寶媽,我也是做了好幾年手工作業了,所以今天就來發帖分享幾個做過的親子手工,簡單易學不會花很多時間,成品還很美哦~季節卡片
  • 為完成觀察作業,母親為兒子買2隻蝸牛,結果一年後變成六七十隻
    一位爸爸吐槽:「我們家有幾十隻蝸牛!」原來女兒同學來家做客,兩人在樓下玩的時候,抓了很多蝸牛回來,還聲稱要養著玩。爸爸覺得很抓狂,蝸牛雖然養在盒子裡,但稍不留神就會爬出來,萬一被踩到,現場將是不忍直視啊!蝸牛除了讓很多成年人害怕以外,也讓不少爸媽非常擔心,萬一它們在家裡瘋狂繁殖後代怎麼辦?
  • 親子手工作業為何會變成對家長的折磨?
    另有幼兒園老師稱,現在交上來的親子作業明顯超出孩子的水平,可能家長對親子作業的理解有偏差而代勞。(3月18日《南方都市報》)    這兩年有個很炫很流行的詞「工匠精神」。說的就是要培養動手能力,還得精益求精。按照好多暢銷書給出的解釋,無論是中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還是美國挽救其空心化的經濟結構,都得重拾已經逝去的「工匠精神」。
  • 孩子的手工作業太奇葩!網友:沒有點「才藝」都不敢生娃了
    運氣好,都在枯葉隊裡休眠,一把一把撈回來」有人就說:估計是把蝸牛養殖場給一窩端了吧……還有的家長特別機智,不親自去抓,去網上、菜市場上買:「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經常買老師要的小動物,他要,我就買。」「我兒子剛上幼兒園時,老師也讓帶蝌蚪,家長都是從花鳥市場買的。」不過啊,買的「家庭作業」也有翻車的:「老師讓帶蝸牛,沒轍就跑到海鮮市場,買了一斤白玉蝸牛,給兒子剩倆,其他的爆炒了。
  • 買20根冰棍只為做親子作業:怎麼上了幼兒園,家長還要被折磨
    於是天真的家長們默默忍耐,終於等到娃上幼兒園這一天,本以為可以解放了,卻沒想到遇到了一個大boss——幼兒園親子作業!幼兒園親子作業有多煩人?這份作業有多煩人?網上有個媽媽說,幼兒園老師布置了個繪畫作業,要求家長和寶寶一起,畫出一本繪本來。
  • 五個月花了上百萬!寶寶的保溫箱為何這麼貴
    話說回來,我家寶寶就是進過「保溫箱」的孩子,當我第一次看到娃在保溫箱,整個人是有點懵逼的。因為小傢伙是全身赤裸躺在保溫箱中,而且身上貼滿各種儀器設備,差不多就是這樣↓↓↓哈哈,這個數字是不是也讓你瞳孔地震?
  • 養孩子就像牽著蝸牛去散步,應該怎麼做?請溫柔以待!
    文:兒童心理課堂,寶多媽臺灣作家張文亮的作品集《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出版近十年,《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這首散文詩幾乎成了每個父母養孩子的金句。當你著急的時候,當你想發火的時候,當你恨鐵不成鋼的時候,你得讀讀這首詩,然後告訴自己:養孩子要像牽著蝸牛去散步,簡言之,慢慢來,不能急。
  • 保溫箱裡的寶寶,5個月花上百萬,如何避免寶寶進保溫箱呢?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保溫箱裡的寶寶,5個月花上百萬,如何避免寶寶進保溫箱呢?關於一則寶媽懷孕5個多月早產,居然奇蹟般活了下來,可是代價卻不小,天天住保溫箱,花費上百萬,醫療費讓人震驚。黃疸兒就算不是早產兒,也是有可能進保溫箱的。如果寶寶出生後有黃疸,且情況嚴重的話,一般都是病理性黃疸,那麼也是需要進保溫箱的,有過類似情況的寶媽們都知道,雖然黃疸進保溫箱,用不了幾天,但是花費也需要好幾大千的。
  • 小學生將蝸牛養到四代同堂 送蝸牛像「嫁女兒」
    長假期間,有一群人不是忙著旅遊,也不是忙著吃吃喝喝,而是在找一樣東西——他們就是三年級生的家長,趁著夜晚,打著電筒,在小區裡滿世界尋找蝸牛。因為,在三年級科學課上冊的第二單元有一個內容,叫做觀察蝸牛。蝸牛自然成了必不可少的「道具」,有的是科學老師準備好的,有的是家長網上買的,有的是全家出動去抓的。
  • 一小學生將蝸牛養到四代同堂 送蝸牛就像嫁「女兒」
    蝸牛自然成了必不可少的「道具」,有的是科學老師準備好的,有的是家長網上買的,有的是全家出動去抓的。  可杭州保俶塔實驗學校申花校區的科學老師鄭維慶卻一點都不擔心這個問題,因為他前兩天收到了一位學生送來的20多隻蝸牛,還有一批蝸牛卵,「我會選擇一個班級,讓學生抽籤決定,誰能擁有這些蝸牛。」
  • 幼兒園布置親子作業:用果蔬做動物,看見第一個,老師沒忍住笑了
    現在的幼兒園,時不時的會給孩子們布置一些親子家庭作業,有的家長認為自己上班本忙碌,回到家還得做飯打掃衛生,家裡事都這麼多了還得耗費時間和腦力來完成學校老師的作業,因此就不重視孩子的親子作業;還有的家長呢,卻很樂於和孩子參與這樣的親子活動。
  • 親子小手工,下雨天的小蝸牛
    每次雨後,路邊總會出現很多蝸牛,孩子們對蝸牛也充滿了好奇。今天分享一個親子小手工,一起來做下雨天的小蝸牛。圖片來自網絡一隻可愛的小蝸牛就完成啦。
  • 趣談| 網課老師「花式」查作業:搶到就是賺到!
    趣談 | 網課老師「花式」查作業:搶到就是賺到!都跟老師說:作業忘在家裡了!但隨著網課的開啟這個藉口再也不能用了除非住在2G村落不然怎麼也逃不掉而我們的網課老師也是「花式」查作業讓你猝不及防1.發紅包抽查法網課群裡
  • 「養蝸牛」的生命教育是誤打誤撞的意外收穫
    因為,在三年級科學課上冊的第二單元有一個內容,叫做觀察蝸牛。不過杭州保俶塔實驗學校申花校區的科學老師卻一點都不擔心,因為四年級孫悠翔送來了20多隻蝸牛。孫悠翔養蝸牛一年多養到四代同堂,一隻都沒有死掉。看到他的付出,鄭老師表示:「這才是成功的生命教育,愛就是付出、有責任感、使命感。」
  • 思想周刊·前沿:養出「四代蝸牛」算不算生命教育成功
    觀點一對一錢江晚報報導,浙江三年級科學課上冊的第二單元有一個內容,叫做觀察蝸牛。杭州保俶塔實驗學校申花校區的四年級學生孫同學,從去年科學課上學習「觀察蝸牛」開始,已經養了一年蝸牛,一隻都沒有死去,「蝸牛應該都四世同堂了」,他還把蝸牛送給學弟學妹們。
  • 如何養蝸牛
    如何養蝸牛你是不是天生就對蝸牛愛不釋手呢?還是只是想要一種比較好養的寵物呢?你是不是想養一堆蝸牛而又不想去野外抓呢?很好!
  • 自從把孩子當蝸牛養,我整個人舒服多了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仿佛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我拉,我扯,我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上帝啊!為什麼?」天上一片安靜。莫非是我弄錯了?!原來上帝是叫蝸牛牽我去散步。看完,我流淚了。我把孩子當兔子攆,可上帝的本意,就是讓我把孩子當蝸牛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