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以前地裡蟈蟈很多,現在地裡很難看到,為什麼?

2021-01-09 鄉村似歌

蟈蟈是螽斯科中的大型鳴蟲,是3大鳴蟲之首(蟈蟈、蛐蛐、油葫蘆),雌蟲前翅很短,不能鳴叫發音;雄蟲前翅有音銼、刮器和發音鏡,只要兩前翅摩擦就可發出鳴聲,優美響亮。那麼,農村以前地裡蟈蟈很多,現在地裡為什麼少了呢?下面鄉村似歌將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蟈蟈和蟋蟀等的區別及其主要功用

1、蟋蟀和蟈蟈是2種容易讓人混淆的昆蟲。它們出現在相同的時間,有著相同的外表體型和叫聲,但2種昆蟲之間的最大最明顯的區別是它們身體的顏色了,蟈蟈全身鮮綠或黃綠色,蟋蟀黃褐色至黑褐色。

2、蟈蟈別名螽斯等,它的食物很豐富,有植物類、昆蟲類和雜食類,但它的食肉性強於食植性。天然蟈蟈主要以捕食昆蟲及田間害蟲為生,是田間的衛士,是捕捉害蟲的能手。

3、蟋蟀別名蛐蛐、夜鳴蟲(因為它在夜晚鳴叫)等,它是東北、華北、長江下遊和華南等地區的重要農業害蟲,破壞各種作物的根、莖、葉、果實和種子,對幼苗的損害特別嚴重。湖南雙峰有一種叫土狗子的昆蟲,它既不是蟈蟈,也不是蟋蟀,而是一種地下害蟲,它的學名叫螻蛄。

4、蟈蟈既是一種人們捉來進行逗玩和音樂欣賞,又是一種具有一定藥用價值的善鳴的無脊椎動物。如古代有的皇帝玩蟈蟈,如以雄蟲可全體可入藥,捕捉後用白酒噴死,即時曬乾或烘乾,解毒止痛,主治水腫腰膝腫痛等。

二、蟈蟈養殖致富的典型

1、河北易縣農民崔子蔚養蟈蟈帶領鄉親致富。2008年初,他辭掉工作,回鄉搞起了家庭蟈蟈養殖。到2015年,人工繁殖和養殖蟈蟈終獲成功。後來崔子蔚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流轉土地10餘畝,建起了3棟養殖樓,年產百萬隻蟈蟈。今年他的養殖計劃已經輻射到西陵鎮、大龍華鄉等地千餘戶農民,他的蟈蟈基地目前孵化30餘萬隻。他的第一批蟈蟈以每隻6.5元的價格被搶購一空。在崔子蔚的蟈蟈基地,他算了一筆帳,與他合作的千餘農戶,如果每戶出欄1萬隻的話,均價6元,產值就是6萬元。

2、山東省泰安市宮裡鎮,80後黨員王彬對養殖蟈蟈情有獨鍾。王彬現在靠養這種蟲子每年能賺上近20萬,還帶動了附近100多戶村民養殖蟈蟈。王彬表示,如果一個大棚養殖蟈蟈3000隻左右,平均每隻蟈蟈價格是5塊,基本上一個大棚效益就有1萬元左右。

3、河北內丘縣四裡屯農民王桂軍從2000年開始研究養殖蟈蟈,目前已經發展到8個養殖大棚。年出售蟈蟈近100萬隻,培育萌動卵150多萬枚,出售鳴蟲蟈蟈30多萬隻,食用蟈蟈3.5噸,盈利50多萬元。成為目前我國最大的蟈蟈養殖繁育基地。形成了蛔蟈養殖、運輸、蟈蟈葫蘆、籠具加工、產品銷售一條龍產業鏈。

三、蟈蟈地裡為什麼少了呢?

1、地裡的蟈蟈大多流向了市場。七月到十月是蟈蟈的銷售旺季,僅廣東南山市場,銷售蟈蟈的店家就有四五家,整個市場一天銷售的蟈蟈至少有上千隻。在清脆的叫聲中,這些小小的鳴蟲正重新回到人們的生活中。體型越大,叫聲越特別的蟈蟈價格越高,最貴的可以賣到上千元1隻。現在,不少家長也喜歡給孩子們買蟈蟈作為寵物,在家長們看來,小小的蟈蟈,除了能讓孩子接近自然,還有更多的教育意義。

2、地裡的蟈蟈被除草劑等農藥給殺死了一些。現在地裡的豆子種的也少了,然後又加上常常打農藥殺蟲,如果是要能夠碰到一隻蟈蟈那才叫真的是稀罕了。

我們現在農村的孩子大多也只能是在圖片裡面看到蟈蟈了。你說對嗎?點擊關注幸福年年!

相關焦點

  • 農村裡的一種小動物,以前很多現在不多了,是保護動物
    農村裡有一種小動物,以前很多現在不多了,是保護動物。那麼,問題來了,是什麼小動物呢?就是黃鼠狼。我的老家在農村,我小時候就是在農村長大的,那時候黃鼠狼很多,我們不但在村莊外面的野地裡可以看到黃鼠狼,而且在村莊上也能看到黃鼠狼。
  • 以前在農村裡常見到蛇,為什麼現在變少了,你認為是這些原因嗎?
    按理來說隨便氣溫的不斷回升,蛇也應該結束它的冬眠生活,開始活動出來覓食了,然而在農村卻很少看到它們的身影,即便是平時見到蛇的機率也大不如以前了,為什麼蛇會變的越來越少呢?下面我為大家總結下蛇越來越少的原因。
  • 以前農村「野雞」特別多,為什麼現在很難看到了?什麼原因造成的
    農村這片廣闊的土地上,不光有民風樸實的村莊,還有很多動植物,因為農村與外界隔絕時間比較長,很多村子以前都是封閉式的一個狀態,人煙稀少,破壞力非常少,所以大自然將很多豐富的資源設立在這些地方。農村有很多野菜、野果、野味,以前農民生活揭不開鍋的時候,都會依靠這些野味吃飯,記得以前這小孩子去樹上摸鳥蛋回家煮著吃,有時候去採摘一些野果,而現在這些野果越來越少。
  • 以前在農村隨處可見螳螂,為什麼現在很少看得到螳螂了?
    說起螳螂,可能很多人都只聽說過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但是真正見過螳螂的人估計真的沒多少人。以前螳螂還是非常常見的,在春夏之際的時候就會出現了,很多農村娃都會去抓螳螂玩,可以說是小時候的童趣了。不過現在為何螳螂去是越來越少了呢?以前在農村隨處可見螳螂,為什麼現在很少看得到螳螂了?
  • 農村地裡的蚯蚓有什麼作用?
    農村地裡的蚯蚓作用不小,可當中藥使用,可惜現在越來越少了。蚯蚓一向給人不少的印象,像一條小蛇一樣,光滑滑的,要是它的身體斷了,裡面還有類似於汙泥的東西出來,有點令人想吐。對於我們農村孩子而言,可是好玩的東西,用途很廣。
  • 農村稻田裡面的害蟲:螃蜞,現在卻成為了香餑餑,啥原因呢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隨著環境的改變,過去很多常見的並且非常多的小動物,現在變得非常的稀少,有的甚至不見了蹤影,像秋季來臨之際,我們農田裡過去最為多見的蟈蟈,在秋日陽光的照射下,很愛爬在穀子的頂梢,豆子的葉片,在炙熱的陽光下,顫動這背上的蟬翼一般的薄膜,發出動人的歌聲,在過去的秋季,是孩子們的歡樂季節,都會去農田裡面播種蟈蟈,然後使用高粱秸稈編織成為小籠,把捉到的蟈蟈放進去,拿回家之後懸掛在屋簷之下,這個季節
  • 現在農村人開始享受人生了嗎?田也不種,地不種,這是為什麼?
    作為農村人,對這個問題,農村人要問問:田不種國家糧庫的大量糧食哪裡來的?地不種,難道是城裡人去種的嗎?農村有忙有閒,不能片面地土批評農村人。要全面了解農村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農村的土地裡都農民的疲憊的身影。
  • 為什麼以前很多農村人身上長蝨子和跳蚤,現在卻很少呢?
    七零後八零後的農村人,估計看到蝨子和跳蚤兩個詞,都恨得牙根痒痒了吧。那個時候,只要覺得身上痒痒了,基本都是長跳蚤了,頭皮癢則對應的是長蝨子。跳蚤:跳蚤和蝨子也是以人血為生,不同的是跳蚤也吸食其他動物的血,所以在過去農村裡,家裡養狗,養羊的人,大多都會有跳蚤。家裡的老人不讓孩子們跟狗玩,也不讓孩子們靠近羊圈,就是怕跳蚤跳到孩子身上。
  • 農村水田中的「秧雞」以前捕殺,現在為什麼開始保護呢?竟是這樣
    相信很多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見過秧雞,殃雞尾巴比較短,身子就像小雞仔那麼大,但是有兩條長長的腿,多生活在水田邊,在看到人的時候跑起來飛快。雖然秧雞叫做雞,但並不是雞,它其實是一種鳥類,以吃水中的螞蟥、蚊子、蜻蜓以及浮遊的小蟲子為生,在以前秧雞經常能看到,特別是管理沒有那麼嚴格的年代,在農村經常有人拿著獵槍到田間地頭去捕獵秧雞。
  • 這東西以前在農村裡不值錢?現在城裡人去農村搶著買,一斤幾十元
    對於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在童年的時候都會有很多的回憶,到了夏天的時候,想必大家記得那會去農村的河裡洗澡,然後偷西瓜,掏鳥窩等,這些也是農村的孩子在童年必不可少的項目,但是到了一定的年齡後,大家還是挺懷念小時候,無奈現在已經成家,壓力也是很大,所以對於小時候的記憶都是心存腦海的,作為農村人來說
  • 農村裡的地羊是一種什麼動物,它們有什麼作用呢
    哈嘍小夥伴們大家好,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地羊這種動物呢?如果你是在農村長大的應該會有所耳聞,那麼這種動物到底是什麼呢?又有什麼價值呢?雖然把它叫做地羊,但是它可不是真的羊。而且差別非常大,它是一種老鼠。可能很多小夥伴會疑惑,明明是老鼠,那名字為什麼叫地羊呢?
  • 農村地裡的「變色龍」,被村民當成無用雜草,現在賣90一斤
    現在很多農村的孩子都到城市裡打拼,不過在城市裡住久了,反而會經常懷念農村的生活。不管是寬闊無邊的田野山坡,還是夾著泥土味的風,都讓人魂牽夢縈。不過要說最讓這些小傢伙們懷念的,應該就是農村裡形形色色地植物,它們有的能結出好吃美味的野果,有的則能帶回家,讓父母給作成美味可口的飯菜,在那個玩具不多,物資匱乏的年代,填補了一代農村娃的童年空白。
  • 以前農村小溪裡最好吃的野味,現在有些需要花高價才買得到的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的人應該都知道,農村地區地大物博,很多的東西都是野生的。農村的山上有很多的野菜和野果,而小溪裡卻有各種的好吃的野味。以前隨隨便便在小溪裡面抓的野味,現在在城裡有些是需要花高價才買得到的。
  • 農村現在的癩蛤蟆越來越少了嗎?為什麼現在很難見到?
    但同時,有些人會疑惑,就是小時候會經常看到這種癩蛤蟆,現在不少人卻說看不到了,是癩蛤蟆越來越少了嗎?這個問題看似很無聊,而且也沒有啥實際意義,但我們從中卻能看到農村這些年來的變化,所以黑嫂認為還是值得一說的。那麼,為什麼我們現在看到的癩蛤蟆越來越少了?當我們弄明白這個為什麼現在看到的越來越少後,我們還要反過來問一下,癩蛤蟆真的越來越少了嗎?
  • 地籠是禁用漁具?為何在農村裡,地籠又被稱為「絕戶籠」?
    地籠屬于禁漁工具,國家禁止使用炸魚、毒魚、電魚等破壞漁業資源的方法進行捕撈,特別是在禁漁區或者禁漁期間,使用地籠違法捕魚,會被沒收漁具,同時還會處以五萬以下的罰款。地籠的叫法有很多,有的地方叫蜈蚣網、火車籠、絕種籠、絕戶籠,地籠主要利用了魚蝦喜歡鑽的特點,因此地籠有個入口,裡面一層套一層,魚蝦一旦沿著第一個入口進入,就會一直往裡鑽,再加上地籠的網目特別小,只要魚蝦進入地籠中
  • 這種「野草」以前爛在地裡無人要,殊不知其實是一味良藥一斤30元
    農村真的是豐富多彩的,有著很多的植物,到處都是充滿了綠色,這空氣環境都是非常不錯的,有時候看看這農村的眾多植物,那真的是心曠神怡的。這農村的植物多種多樣,有些是農民自己種植的農作物,而有些就是野生的植物了。
  • 過去農村很多見,被小孩當寵物,現在數量越來越少,為啥呢?
    導讀:過去農村很多見,被小孩當寵物,卻因為好吃,現在快看不到了過去的農村,跟現在的農村相比較,農村野外植被豐茂,而且生物諸多。野外是孩童的樂園。放學之後孩子們會齊刷刷地向野外奔跑,哪裡才是孩子們的玩耍場所。
  • 農村人去世為什麼不埋在陵園?埋在地裡是不是佔用耕田?
    提這個問題的人一定不是農村人。農村哪有陵園?以後城市才有陵園。城裡人去世後要花錢買一塊地皮安葬骨灰,不過那方寸之地,可真不是一般人能夠買得起的,有可能比我們農村人蓋一幢房子的錢都多。因此城裡有的兒女就說,都不敢讓自己的父母去世,因為活的起卻死不起。
  • 農村有種野草,人稱「熱秧子」,農村人常拿來餵羊,殊不知價值
    夏季,烈日炎炎,對於人們來說悶熱潮溼、精神疲憊,但是對於植物來說,是它們生長黃金時期,有些植物的生長對於農民也產生了不小的危害,雖然現在已經是二伏天但是很多農民在地裡忙著鋤地,就是會清除地裡的雜草保證莊稼不會受到其他植物爭奪養分,而有些雜草對於農民來說也好處,像可以當做飼料,有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 口味獨特,是蒜又像蔥,一斤十幾元,現在農村地裡還有人在挖!
    摘要:口味獨特,是蒜又像蔥,一斤十幾元,現在農村地裡還有人在挖!春季是野菜的季節,每年的陽春三月,氣溫適宜,各種野菜都應聲而出,特別鮮嫩。今年的天氣有些反常,雨水偏多,不少農作物都生長不好,但好像並沒有妨礙野菜的生長,不然野菜的「野」從何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