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欣症候群診療苦惱該結束了

2020-12-05 醫脈通

庫欣症候群由Harvey Cushing在1912年首次報導。本病徵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皮質醇血症為特徵的臨床症候群,主要表現為滿月臉、多血質外貌、向心性肥胖、痤瘡、紫紋、高血壓、繼發性糖尿病和骨質疏鬆等。


一、發病率及死亡率


歐洲數據顯示,庫欣症候群的發病率為2/100萬人~3/100萬人,國內尚缺乏大規模流行病學研究。庫欣症候群可發生任何年齡,多見於40~45歲,成人多於兒童,女性多於男性,男女比例1:3~1:8.庫欣症候群患者死亡率較一般人群高4倍。


二、病因分類


庫欣症候群病因可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兩類,如下表:



三、臨床表現


庫欣症候群的臨床表現主要是由於長期血皮質醇濃度升高所引起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電解質紊亂。庫欣症候群臨床表現多樣,常見典型症狀和體徵如下表:



四、庫欣症候群的檢查


庫欣症候群篩查人群包括:① 年輕患者出現骨質疏鬆、高血壓等與年齡不相稱的臨床表現;② 具有庫欣症候群的臨床表現且進行性加重,特別是有典型症狀如肌病、多血質、紫紋、瘀斑和皮膚變薄的患者;③ 體重增加而身高百分位下降,生長停滯的肥胖兒童;④ 腎上腺意外瘤患者。


庫欣症候群的診斷包括定性診斷及病因診斷,定性診斷即明確高皮質醇血症的診斷,如果患者臨床表現為向心性肥胖、紫紋、糖尿病、高血壓等首先建立初步診斷,繼而行篩選檢查:① 24h尿游離皮質醇;② 2小劑量地塞米松抑制試驗:包括地塞米松1mg抑制試驗和地塞米松2mg抑制試驗;③ 血皮質醇晝夜節律測定;④ 午夜唾液皮質醇水平測定。這4項篩查檢查方法中,前3項是較為傳統的檢查方法。近年來對午夜唾液皮質醇水平測定研究較多,國外已經將其推薦為庫欣症候群篩選診斷的一線方法,庫欣症候群處理流程圖如下:



庫欣症候群的病因診斷方法包括生化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生化檢測比影像學檢查更顯重要。生化檢測方法包括血漿ACTH測定、大劑量地塞米松抑制試驗、CRH刺激試驗、去氨加壓素刺激試驗、雙側選擇性巖下竇採血測定ACTH等;影像學包括CT掃描、MRI檢查及核素顯像。


五、庫欣症候群的治療


首選治療為手術治療。除非無法手術或預期手術不能顯著糾正糖皮質激素過多,推薦針對庫欣病(CD)、異位或腎上腺原位病變(腺癌、腺瘤及雙側病變)進行原發病灶切除。術後如影像學檢查發現有殘存腫瘤則應再次手術。雙側腎上腺切除術是快速控制高皮質醇血症的有效方法。


目前常用的治療庫欣症候群的藥物特點


在臨床實踐中,ACTH依賴性庫欣症候群的定位診斷上存在難度,部分患者無法進行手術治療,而接受手術的患者其治療緩解率為80%~90%,為了緩解高皮質醇血症對身體的損害,藥物治療作為二線治療,也是必不可少的治療手段。


參考文獻


1.庫欣症候群專家共識(2011年)[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 2012.

2.周薇薇,王衛慶. 庫欣症候群可疑患者的診斷[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 2010.

3.盧琳,顧鋒,陸召麟.庫欣症候群藥物治療[J].中國實用內科雜誌.2013.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庫欣症候群診斷與治療
    庫欣症候群還可能導致高血壓,骨質流失,有時還會導致2型糖尿病。庫欣症候群的治療可使您的體內皮質醇產生恢復正常,並明顯改善您的症狀。治療越早開始,您恢復的機會就越大。庫欣症候群的常見體徵和症狀有哪些?庫欣症候群的體徵和症狀可能會根據過量皮質醇的水平而有所不同。
  • 病例:米非司酮可用於治療庫欣症候群
    庫欣症候群(Cushing 症候群)是由糖皮質激素(主要是皮質醇)所引起疾病的總稱。
  • 庫欣症候群的病因及臨床表現
    4.其他 原發性色素結節性腎上腺病、ACTH非依賴性大結節增生、異位CRH症候群等也是較為罕見的引起庫欣症候群的疾病。 4.高血壓 約3/4以上的庫欣症候群患者會出現高血壓。血壓一般為輕至中度升高,病程長者,血壓升高嚴重程度也增加。長期高血壓還可引起心、腎、視網膜的病變,嚴重者可出現心力衰竭和腦血管意外。
  • 反覆高血壓、乏力,庫欣症候群惹的禍
    本例患者腎上腺CT示雙側腎上腺肥大,作者開始將思路轉移至庫欣症候群,那是不是由於腎上腺肥大而引起糖皮質激素分泌過多所致的呢?什麼是庫欣症候群?1.ACTH非依賴性庫欣症候群任何腎上腺紊亂造成的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多均可抑制ACTH分泌,ACTH非依賴性庫欣症候群佔內源性庫欣症候群20%。
  • 庫欣症候群(CS)新藥!Recordati公司皮質醇合成抑制劑Isturisa(osi...
    2020年01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 --義大利製藥公司Recordati近日宣布,歐盟委員會(EC)已批准孤兒藥產品Isturisa®(osilodrostat)的上市許可,該產品用於治療成人內源性庫欣症候群(Cushing’s syndrome,CS)。
  • 國內外多囊卵巢症候群診療標準匯總——建議收藏
    編 者 按 由於多囊卵巢症候群的個體表現具有高度的異質性(差異大)和複雜性,加之世界各國的研究方法不同,結論不同,更由於種族、地區差異等,截止目前世界上尚無統一的診斷治療標準。因為病因的不明確及診斷標準不統一,給該病的深入協作研究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現今該病尚無法根治,而且會帶來不少近期和遠期併發症。
  • 2015最新版《庫欣症候群臨床實踐指南》要點摘譯
    美國內分泌學會(TES)和歐洲內分泌學會(ESE)聯合發布了庫欣症候群(CS)管理的新版臨床實踐指南,推薦將腫瘤切除作為一線治療,新版指南發表在《臨床內分泌與代謝雜誌》(JCEM)。現將主要指南推薦摘譯如下:1.庫欣症候群治療目標1.1對於顯性CS患者,推薦治療使皮質醇水平或其作用正常化,以消除CS相關症狀及體徵,並治療高皮質醇血症相關的共患病
  • Levoketoconazole藥物會成為庫欣綜合症治療的新選擇嗎? | 新藥資訊
    經過手術治療後,部分患者的皮質醇濃度仍然處於較高水平,並且仍然存在皮質醇水平相關的症狀和副作用,手術效果往往並不理想。而目前用於治療庫欣症候群的藥物存在一些缺點,臨床上期待效果更好、副作用更低的藥物出現。AACE2019大會上,一種可能作為內源性庫欣症候群替代治療選擇的新型藥物——Leovoketoconazole受到了關注。
  • 【CDS2018】時立新:類固醇糖尿病診療相關問題
    【CDS2018】時立新:類固醇糖尿病診療相關問題
  • 【病例分享】一例貓皮膚黃瘤病的成功診療經驗
    病·例·分·享 一例貓皮膚黃瘤病的成功診療經驗 該貓已治療1個月,無效,治療為1次非潑羅尼滴劑,每日局部外用可的松/抗生素/抗真菌乳液,頭孢羥氨苄20mg/kg BID連用15天,以及潑尼松龍5mg/天,隨後減量。該貓已經在食用低敏羊肉和大米飲食兩周。臨床檢查時,在口鼻和耳朵上發現一些丘疹、潰瘍和結痂(圖1),跗關節處有潰瘍(圖2),趾墊上有潰瘍(圖3),腹部皮膚有一些粉紅色至百色的小丘疹(圖4)。
  • 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診療(綜述)
    臨床表現與其它非 PNET 腫瘤的臨床表現一致,因其具有分泌功能,故可能有類癌和庫欣症候群表現。15% 的 TC 可發生轉移,典型的轉移位置是肝、骨、腎上腺和腦;20% 的 AC 可發生轉處轉移,5 年生存 60%。影像學多為中央型,部分可有鈣化,除了 AC,多數 PNET 有 FDG-PET 攝取活性。
  • MA-Cushing Academy 麻薩諸塞州-庫欣學院
    該計劃旨在提高學生在四個主要領域的能力:閱讀,寫作,口語和聽力理解。 新來的國際學生通常會進行一系列的分班測試,以確定他們的英語水平。那些進入ESL計劃的人將按適當的課程順序入學並受到密切監控。如果學生需要更多的練習和支持,則ESL老師會在其空閒時間安排見面指導。
  • 第四腦室腦幹佔位誘發庫欣反應 1 例
    兩次癲癇發作都伴有高碳酸和低氧血症、心動過緩和高血壓,和庫欣反應相似(圖)。腦部MRI顯示,第四腦室頂部有一處0.9*1.4 cm的非增強佔位病灶(圖)。(A)動脈血氣採集和心功能監測顯示急性起病的庫欣反應三聯徵:低通氣(酸中毒、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高血壓和心動過緩,但在8~12小時後逐漸改善。
  • 11歲男孩患罕見貓叫症候群,在滬接受中美國際會診
    患兒出生時哭聲似貓叫        8月25日9時許,上海國際醫學中心門診大樓的二樓診療室,兩名專家正對11歲的「貓叫症候群」男孩及其家長作面對面會診。        從外觀看,該患兒頭部明顯偏小,走路時肢體並不協調,會診期間,患兒雖可以坐定,但表現的有些煩躁,不時會發出含糊不清的聲音。
  • 女生青春期痤瘡多毛,不一定是多囊卵巢症候群,不應恐慌
    青春期多囊卵巢症候群的診斷青春期生理特點1.青春期由於HPO未成熟,初潮後常處於無排卵狀態。青春期多囊卵巢症候群如何診斷PCOS的各種症狀在青春期月經初潮前後陸續出現,很多青春期女性已具備了多囊卵巢症候群的特點。是青春期的生理特點還是已經罹患多囊卵巢症候群?該病是否要從青春期就診斷及治療?
  • 當心是日落症候群!家人千萬留意這4點
    醫生稱之為日落現象或日落症候群。暗淡的光線可能是觸發因素。 每 5 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就有 1 人會出現日落症候群;此症狀也可見於無阿爾茨海默病的老年人。 雖然無法完全阻止該現象,但你可以採取措施,來幫助患者應對這個挑戰,讓大家都能更好地入睡,白天也不會過於疲乏。就診時,請告知醫生以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