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訊網 報導】說到電動車,重點通常在於續航裡程。有個廠家甚至不顧一切地動用發電車,保障車主長途自駕遊,並以此為亮點,廣為宣傳。在這種背景下,長城的純電微型車,究竟有何價值?通過對2021款歐拉黑貓的實地體驗,我的感受是,它是現階段最為實用的電動車。
為什麼這麼說?
目前電車最適宜的應用,是相對固定的行駛區域,且範圍不能太大。對於商用車來說,公交、環衛、巡邏、物流等,電車很適合;對於乘用車來說,上下班、接送孩子等日常代步,歐拉黑貓這樣的純電微車,比油車更有優勢。
優勢之一,在於售價。
歐拉黑貓分為4款——低配是6.98萬元的基礎型(續航301公裡),中配是7.38萬元的標準型(續航351公裡),高配是7.98萬元的豪華型(續航351公裡),此外還有個8.48萬元的長續航型(續航405公裡)。
優勢之二,在於小巧。
與純電SUV、純電三廂轎車、純電跑車相比,純電微車在城市當中更佔優勢。畢竟,許多城市的停車位越來越難尋。試駕歐拉黑貓時,我曾好幾次在擁擠的環境中,很快找到泊位。比如下圖,白車後面停著一輛電摩託,中間剩餘空間很小,但憑著歐拉黑貓的小巧身材,在倒車影像幫助下,順利將車「塞」了進去。如果此時開一輛緊湊型SUV或轎車,是根本無法做到的。
優勢之三,在於經濟。
電車適合短距離行駛,油車適合長距離行駛。不僅因為續航裡程,更在於油車啟動後,有個升溫過程。如果能像計程車那樣,從早到晚始終保持熱車,磨損自然會小很多。可對於通勤需求來說,冷啟動佔比很高,故電車更為經濟,起碼節省了頻繁保養、清洗積碳等花費。
優勢之四,在於動力。
有些電車廠家把加速迅捷,作為亮點宣傳。事實上,電動車起步快,是必然的——小時候,我每天乘公交車上學,家門口有105路電車和7路汽車,但我通常會選擇電車,因為它快。
歐拉黑貓是輛微型車,電機功率不過35千瓦,但每逢綠燈亮起,我總能第一個竄出去,從沒見過誰比我更快;途中遇慢車擋路,也能瞬間提速,將其超越。當然,電機的特性導致它起步雖快,可時速達到五六十公裡之後,加速性能就沒那麼好了。所以,它更適合市區駕駛,因為電車的這種特點,與路況十分契合。
以上為歐拉黑貓的優勢,那麼,它的不足之處有哪些呢?
第一是空間較小,最多只能滿足4人的短途代步。第二是續航裡程有限,如果您的通勤距離長達百餘公裡,它就不太合適了。事實上,家中有輛大身材油車的話,再來輛小身材的電車,相互補充,取長補短,恐怕是最棒的。再有,如果因為上牌限制而被迫買電車、且主要用於通勤的話,它也是個不錯的選項。
接下來,盤點一下歐拉黑貓的細節。
首先看外觀——2021款歐拉黑貓給人一種很卡通的感覺,比如前燈與尾燈,點亮之後的效果很有趣。
輪輻造型同樣有些卡通的味道。至於輪胎,低配車型是15英寸輪胎,其餘各款均為16英寸輪胎。
該車的長、寬、高分別為3495×1660×1560毫米,軸距2475毫米,整備質量977-1000千克。剛才說到,作為一款微型車,它的空間較小,可通過側視圖就能看出,它的車頂很平,機倉極短,以最大的努力,擴展了車內空間。
這些努力的結果,挺不錯。比如前排,座椅的寬度與頭部空間,與滿大街常見的緊湊型車,沒什麼差異。
後排寬1245毫米,高925毫米,椅面進深470毫米。中間位置的地板上,有大約120毫米的凸起,但這個凸起可以忽略,因為後排是雙人座,不存在第5人乘坐的情況。
後排座的椅背可以整體摺疊,從而提升了實用價值。當然,如果要是分段摺疊,就更實用了。
摺疊之後,後部全長約為1.3米(容積872升)。
通過3個拉杆箱(24英寸、22英寸、18英寸各一)在車內的擺放情況可以看出,再來七八個這樣的箱子也沒問題。
單看後備廂,容積200升,只能橫臥一個24英寸拉杆箱,或豎立擺放2個18英寸的登機箱。
其次看內飾——歐拉黑貓的定價很接地氣,但內飾並沒有因此走向粗糙與簡陋。
前部與車門內飾板,大面積使用了紋狀飾板,與某品牌15-20萬元的車,依舊採用傳統塑料板相比,這種飾板起碼看上去挺有新意。
配置方面。,2021款歐拉黑貓分為基礎型、標準型、豪華型、長續航型。其中,6.98萬元的基礎型為入門級,主要配置是:剎車防抱死、制動力分配、胎壓顯示、倒車雷達、倒車影像、正面雙氣囊、遙控+藍牙鑰匙、駕駛席無匙進入、一鍵啟動、遠程啟動、定速巡航、經濟駕駛模式、電池預熱、多功能方向盤、行車電腦顯示屏、9英寸中控屏、藍牙電話、手機映射、語音控制、車聯網、OTA升級、雙USB接口、4喇叭音響、織物座椅、電動後視鏡、手動空調。
在基礎型之上,是7.38萬元的標準型,多花的4000元,換來如下配置:16英寸輪胎、鋁合金輪圈、LED日間行車燈、仿皮座椅。
在標準型之上,是7.98萬元的標準型,多花的6000元,換來如下配置:車身穩定控制、主動剎車、後輪盤剎、電子駐車、前排側氣囊、前後排頭部氣簾、導航、路況顯示、織物座椅、駕駛席高低可調、PM2.5過濾。
在豪華型之上,是8.48萬元的長續航型,多花的5000元,配置方面主要是增加了行車記錄儀。更主要的變化,在於電機與電池有所增強——電機最大功率45千瓦,電池容量37千瓦時。
通過配置盤點,可以看出,它的中控屏為全系標配,且低配就擁有倒車影像。到了7.98萬元的豪華型,就擁有路況顯示及導航了。
人性化設計方面,也有數個亮點。比如,中控屏下方,在USB接口旁邊,安置了一個儲物槽,可以用來放置手機並充電。
中間區域的最前端,有個小小的儲物格,其後的操作面板上,是中控鎖與車窗升降鍵。
再往後,是駐車制動與儲物槽。
該車後車門的車窗,與常見的車窗升降不同,只能向外開啟,且開啟程度不大,用於通風換氣足夠了。
最後說說電池與電機——基礎、標準、豪華等3款車型的電機最大功率均為35千瓦,最大扭矩125牛米,長續航型是45千瓦。
電池位於底盤處,底盤離地間隙140毫米。電池容量分為3種:基礎型是28.5千瓦時,標準與豪華是33千瓦時,長續航型是37千瓦時。所有電池快充至80%都是半個小時,慢充則分別為9小時(基礎型)、10.5小時(標準、豪華型)、6小時(長續航型)。電池質保期為8年或15萬公裡(整車質保是3年或12萬公裡)。
這次試駕,提車時,並不是滿電,儀表顯示續航裡程267公裡。隨後,我在北京市區駕駛了3天,還車時還剩50公裡的續航裡程。可見,如果通勤距離在60公裡左右,它基本能滿足5個工作日所需。現階段提高電車的續航裡程,無外乎是加大電池容量,讓它攜帶更多的電能,可凡事都應適可而止,不考慮花費,單純追求長裡程,顯然有些極端。從這個意義上看,這種300公裡左右的純電微車,是很務實的設計。
有人買車是為了面子,有人買車是為了方便自己。對於後者來說,靠這種純電微車,滿足日常生活中,短距離代步的需求,是個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