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尊心太強?了解「聚光燈效應」,幫孩子走出「說不得」怪圈

2021-01-11 福林媽咪

文|福林媽咪

之前網上一個視頻很搞笑,一個小朋友在班級視頻的時候被老師開玩笑地質疑「你是不是長胖了」,之後生氣掛斷視頻邊哭邊運動。

當老師問他是不是長胖了的時候,小朋友還反駁道:「哪胖了,我沒胖!」

後來老師開玩笑地說著話,結果孩子覺得丟人,就把視頻掛斷了。

接下來就開始做運動,看上去還很專業,哪知道孩子做著做著就哭了起來,越想越委屈,最後躲進房間角落裡大哭了起來。

有網友說:哈哈哈哈哈,看看這該死的自尊心……

視頻看上去很搞笑,但小朋友的傷心是真的。

01

生活中就是有一些孩子,自尊心強,臉皮特別薄,聽不得批評,一被人說就好像是生命無法承受的痛,立馬就會哭起來。

孩子這麼強的自尊心,這麼薄的臉皮,也給自己帶來很多問題。

我侄女就是這樣,她手指長得細長,幼兒園老師建議我表哥給她報個電子琴班,家人也都很支持,畢竟孩子有這先天條件,於是就給她買了電子琴,誰知道第一次上課就被老師打電話,讓把孩子領走,原因是太能哭了。

就因為老師講解五線譜之後向同學們提問,點到了她,結果她答錯了,老師說:「不對哦,不要緊,咱們待會兒再複習一遍。」結果她就開始哭,擾亂老師沒法給其他小朋友上鋼琴課。

她就是覺得這樣的否定讓她太丟臉了,所以才會哭。

不光如此,自尊心強的孩子還會有下列這些行為:

●生活或學習上遇到問題不敢問別人;

●想要的東西被別人拿走不敢爭取;

●看到想玩的玩具,因為人多就不敢去。

還有很多類似的表現,小時候如此,長大了說不想去湊熱鬧、不跟人一般見識。

02

自尊心是一把雙刃劍

利:自尊心是孩子內在動力的一種,越強越自律

就像視頻中的那個小男孩一樣,就因為老師一句「你是不是胖了」,就掛掉視頻瘋狂鍛鍊,這是比較直接的例子。

當然,自尊心強的孩子不光是這些,他們做什麼都不想落後,無論是學習還是比賽,都會很努力,因為落後對他們來說會很丟臉,所以會儘自己最大努力,這就是內在動力,也稱為「內驅力」,比用獎勵的方法讓孩子去做事情更有效。

弊:自尊心太強孩子承受能力差,受不了打擊,自卑

自尊心太強,受不了批評,受不了落後於人,一旦被批評或自己做錯什麼事兒,都會猶如天塌了一樣,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

孩子會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從而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畏首畏尾,怕自己做不好在眾人面前出糗。

物極必反,自尊心太強的孩子,往往藏著一顆脆弱而又自卑的心。這樣的孩子關注點不在自己的身上,而是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反而困住了自己的行動。

孩子有自尊心是好的,但是自尊心太強就需要父母的引導了。

03

1999年心理學家基洛維奇和同時薩維茨基提出「聚光燈效應」。是指一些人總是高估自己被關注的心理。

當時他們做了一個實驗,找了一些學生穿上又奇怪又醜的衣服,進入一個普通教室,和普通學生們一起上課,一節課結束後,基洛維奇讓班裡的學生填寫問卷,那些穿著奇怪服裝的學生寫出有多少人盯著自己看的數字,普通學生寫出是否注意到那些衣服不好看的人。

最終結果顯示,穿著奇怪服裝的學生認為有至少50%的學生會注意到自己,而事實上只有25%的人有關注到。

這種高估自己被關注的情況就被命名為了「聚光燈效應」,我們總是會以自我為中心,而孩子更是如此,會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認為自己關注的事情,別人也一定也會關注,所以,當自己在意自己穿的醜或做的不好的時候,就會在想別人一定也很在意,認為別人一定也會在關注著他。

自尊心強的孩子往往是因為太在意別人的眼光,那麼家長就要讓孩子明白並沒有那麼多人會介意你這次的失誤或其他什麼事情。

可以從讓孩子明白「聚光燈效應」開始

●讓孩子回憶學校其他同學或老師

比如讓孩子回憶今天上課的時候老師穿的什麼顏色的衣服,或者回憶班裡某個同學穿的什麼鞋子,有沒有哪個身上有什麼奇怪的東西,也許孩子記憶力好,記住了,那就讓他再回憶一下他們前天、昨天和今天有哪些地方不一樣,或者是更久之前的。

孩子可能回答不出來了。

這時候告訴孩子:「你看你也沒有注意到別人的不一樣,那麼你在注意你自己的時候,你以為別人可能在注意你,然而別人可能和你一樣不怎麼注意他人,也沒在注意你。他們也可能和你一樣在關注著自己問題,沒有注意到他人,所以,不會有人一直記著這些和他沒有關係的事。」

那個聚光燈只存在在孩子的腦海裡,所以就會覺得自己打上聚光燈的地方,別人一定會注意到,然後事實並非如此,所以要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

●幫孩子寬心

告訴孩子不需要為今天的不完美耿耿於懷,不會有人一直記得這件事,下次努力做好就行了。

這樣的做法就是為了讓孩子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因為別人不一定就在注視著你,而是應該忘記自己的不完美,以此鞭策自己下次做得更好。

04

孩子自尊心強,家長平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1.心太軟的家長容易養出「說不得」的孩子

有些家長看不得孩子哭,即使孩子犯了錯違反了規則,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看孩子眼圈一紅,心立馬就軟了,立馬又哄又道歉的。

這樣的做法會導致孩子變成「說不得」的孩子,別人一說就承受不住要哭,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認為他哭了可以免受責罰,無論孩子是出於什麼樣的心理變成「一說就哭」,那都是有問題的。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有原則,適當的心狠一些,錯了就是錯了,錯了一定要改,這樣才能幫孩子規範行為,順帶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2.注意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不當著孩子的面嘲笑批判他人

父母如果總是當著孩子的面嘲笑別人,那麼孩子就會聯想到自己出糗後別人的狀態可能和自己的家長一樣,被嘲笑、被背地裡罵,以至於孩子就會特別怕別人對自己這樣的眼光而不敢做,不敢爭取或者不敢拒絕。所以家長們要注意這一點。

●不當眾批評孩子

自卑是在批評指責中形成的,爸媽越是批評孩子,孩子越自卑,越覺得自己不夠好,而當眾批評更是把孩子自尊放在地上踐踏,對於自尊心強的孩子來說,這樣會讓親子關係越來越惡化。可以試著跟孩子多溝通,指出孩子的錯誤,並教孩子怎麼修正錯誤。

●多給孩子自由空間

簡言之就是「別管得太多」,讓孩子擁有自己的空間,好讓自己擁有掌控自己的感覺。

《遊戲力》一書中就有這樣一句話:讓孩子一定的掌控感,有助於他們變得更加自信。所以有些決定讓孩子自己做,家長可以從旁給些建議和提醒,但最終還是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

3. 讓孩子的自信心跟上自己的自尊心

可以幫孩子揚長避短,人無完人,我們每個人的能力不一樣,也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如果一直在做自己不擅長不適合的事,那麼自暴自棄的機率就會升高,相反,如果善用自己的長處,那就會越來越自信。

所以爸爸媽媽可以幫孩子揚長避短,弱化孩子的缺點,幫孩子看到自己的優點。用個最原始的方法:準備一個本子,專門記錄孩子成功的、進步的、優秀的表現,當孩子因為一些事情沮喪時,拿出來讓孩子看看,回憶一下自己優秀的一面,幫孩子重拾信心。

這是幫孩子克服自卑的一種方式,也是讓孩子增強自信心的方式。

只有自尊沒有自信心,那麼這份自尊就變成了孩子自卑到骨子裡的一根導火索,所以消除孩子的自卑,幫孩子重拾信心就很重要。

希望家長們都能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人無完人,要客觀看待自己,別太在意他人眼光,你才是你自己的主角。

相信,這樣的引導下,有自尊心的孩子才能成就一番大事。

相關焦點

  • 孩子自尊心太強,一說就哭怎麼辦?!
    孩子自尊心太強,一說就哭怎麼辦?! 現在說不得的孩子太多了,大多家長認為是自尊心強,其實不全是,這種情況大多存在於信奉賞識教育和表揚教育的家庭。為何說不得?好聽話聽習慣了,自然不願意聽到任何不是讚美的話語。說不得的後果會怎樣?養出一顆玻璃心的孩子。
  • 被批評後生悶氣,孩子「自尊心」太強,把握住「度」才是好事
    可能會有人覺得孩子的自尊心強是件好事,實際上並不簡單,孩子的心理和行為,還是為人父母者好好揣測,過猶不及,凡事都是如此。一.自尊心太強的孩子,有哪些「專屬特徵」1.爭強好勝,總是抱有自己輸不得的心態有些孩子太過爭強好勝,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總是活得很累,凡事都要爭第一,接受不了失敗或是否定。
  • 孩子自尊心太強,說幾句就難過得受不了,父母該怎麼辦?
    文|淘媽不久前小雅的媽媽和淘媽傾訴:女兒剛上二年級,從小乖巧善於社交,但是女兒卻突然和同學打架了,老師說她家的小雅自尊心太強,希望家長能正確地引導。回家後媽媽這樣和小雅說「為什麼要和同學打架呢?媽媽知道你很生氣,但是再生氣也不應該和別人動手呀。」
  • 孩子自尊心太強怎麼辦?父母一定要這樣做!
    身邊有位朋友經常當著外人的面訓斥孩子,一會兒說成績不行,一會兒說孩子不懂事,每次孩子都一聲不吭地坐在一邊低著頭。豆媽勸她,別總這麼說,孩子也要面子!朋友還不當回事,覺得小孩子不懂面子。別看孩子小,其實自尊心是最強得!父母打不得,罵不得,說一句話都有可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的話讓孩子顏面掃地的時候,都有可能毀掉孩子。和豆媽一起看看,遇到自尊心太強的孩子,父母該如何應對呢?
  • 自尊心強的孩子,抗壓能力弱?其實並非,這4個方法讓兩者共存
    本來孩子成績就挺好,老師基本都不會找他談話的,但是偶爾被老師批評的話,孩子也是一副快掉眼淚的表情,你看他這樣是不是自尊心太強了,接受不了別人的批評呢?這樣是不是以後抗壓能力太弱了......"琳琳停頓了一下,整理心情後說:"這個孩子就是太好強了,自尊心又重,平時被我批評孩子也是會這樣子。要是語氣一般就還好,要是我兇一點,孩子就可能會哭。
  • 孩子成長總安於現狀?家長巧用「跳蚤效應」,孩子主動走出舒適圈
    希望孩子的成長不要安於現狀,要求孩子成為一個有理想,有報復,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但是孩子卻不這樣認為,孩子更希望在家長的庇護之下成長,不想逃離現有的舒適圈,也不想做出任何努力去改變自己。這讓王女士感到非常頭疼。一、何為「跳蚤效應」?
  • 自尊心太強是一種什麼體驗?
    自尊心能使人自強不息,會引起煩惱,怨恨,憤怒等情緒體驗。自尊心特別強的人會自我陶醉,固執己見,不尊重他人的意見和情感;喪失自尊心則則會使人自輕自卑甚至自暴自棄,走向墮落或犯罪。我們要從小培養一個孩子的自尊心,只有讓他懂得了自尊自愛,自重,從而使自己樹立堅強的自信心,如果她受到應有的關注與表揚,受到應有的尊重,他才會更加自重自愛,對自己要求更加嚴格。
  • 實用|超限效應和南風效應——孩子逆反的原因與解藥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逆反心理?這其中還有個心理學效應:超限效應。這是指當人們受到的刺激過多、過強或受到刺激的作用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在了解這個心理現象後,家長可以做些什麼來撫平孩子的逆反心理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作者:Kay整編:澤小童編輯部翻譯整理轉載請聯繫澤小童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逆反心理?
  • 敏感不許說,孩子成「小刺蝟」,「自尊心」背後是「自卑」在操控
    看到這裡,很多人不免升起了一個疑問,為什麼孩子自尊心過強?究竟是哪些因素導致他們變成這樣呢?一、為什麼孩子會自尊心過強?2.孩子內心非常自卑其實孩子自尊心過強,正是恰恰說明他的內心非常的自卑,他希望通過捍衛自己的自尊心來去使自己自信起來。但其實,這樣做恰恰不能讓自己自信起來,相反,還會讓自己更加的自卑,很多孩子因為年齡小無法調節自己的情緒,所以才陷入了這個死循環當中而無法自拔。
  • 自尊心太強的五大症狀,你家寶寶中了幾項?
    一般孩子從2歲開始發展初階的自尊心,5歲的孩子就有如成人一樣的自尊心,自尊心的發展對未來人格的發展是很重要的。常常有家長說自己孩子的自尊心太強了,到底什麼樣的才算自尊心強呢?這裡總結了自尊心太強的五大症狀:
  • 越不讓孩子做孩子越去做,是「白熊效應」,家長要了解後才能化解
    為什麼小孩總和家長對著幹,這是「白熊效應」,家長要了解後才能化解。也許有些家長這時候會疑惑,什麼是白熊效應?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什麼是白熊效應?所謂白熊效應,它的又名為:白象效應,也叫反彈效應。它是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做的一個實驗。
  • 孩子不願意承擔責任,是家長心軟的後果,了解「責任分散效應」
    妹妹滿嘴答應,但是沒有想到的是,我們從海底隧道走出的時候發現妹妹手中並沒有水杯。於是我們便問她放在哪兒了,妹妹非但沒覺得自己錯了,反而開始狡辯了,表示不是自己的錯,當我們正準備教育妹妹的時候,小姨站了出來攔住我們,對我們說:「孩子還小,一個水杯而已,沒有了可以再買。」隨即對妹妹說:「下次一定要注意,不要再丟東西了。」事情就這麼過去了。
  • 越是聰明的人,越明白自尊心太強的人不能幫
    自尊心太強的人自尊(self-esteem)是人們在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形成的對自己的尊重以及希望得到他人尊重的心理。因此,自尊心強的人一般擁有非常明確的心理界限,外界對他們稍有刺激,便會引起劇烈的反應。因此,如果我們身邊有這種自尊心太強的朋友,就算他們需要幫助,也不能直接施以援手,而是應該採用委婉的方法暗中幫助或者是等待對方前來求助。當然,想讓他們主動請求別人一定是非常困難的。恩將仇報、受恩不報的人「農夫與蛇」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農夫在冰天雪地中拯救了毒蛇的命,但毒蛇「回報」恩人的方式卻是充滿毒液的撕咬。
  • 一個自尊心太強的丈夫,會給家庭帶來怎樣的負擔
    這個男人說實話吧,還算不錯,就是自尊心太強,太好面子了。正是因為他的這種好面子,給他的家庭帶了很多煩惱,也引發了很多爭吵。有自尊心是好事,可是自尊心太強,就不見得是什麼好事了。自尊心太強,不僅會給自己添加一些負擔,更會給家庭,帶來一些負擔。其實這樣的男人,在婚姻中很常見自尊心太強,責任感太重太好面子。這樣的男人,這樣的性格,有時候也會給家庭帶來一些困擾和負擔。
  • 讓孩子認識「踢貓效應」,心理學家:比說教管用
    可是孩子覺得非常委屈,無處發洩的他又把家裡的貓當成了出氣筒,小貓驚嚇的跑出家門,正好被一輛駛來的卡車給撞傷了。這一系列的壞事情接二連三的發生,最後最弱小的那一個卻成了最倒黴的一方,而這個效應就被稱作為踢貓效應。
  • 孩子太過自我?巧用「投射效應」,避免孩子產生「自我認知偏差」
    其實孩子太過自我有原因,了解「投射效應」,解決孩子自我認知偏差的問題,減少自負。朋友小喬家有個7歲的孩子,因為爸爸媽媽的身材都比較好,個子高挑,所以孩子的身高在一眾朋友當中,非常出挑。以前在老家的時候,孩子很容易信息小孩子之間的事情鬧彆扭。比如玩具怎麼分,遊戲誰主導,誰扮演哪個角色等,那個時候小喬覺得,是不是孩子不習慣和這些孩子來往,才會變得不受歡迎呢?
  • 孩子不願意接受批評?巧用「三明治效應」,讓「批評」也「悅耳」
    這時我們就要提到心理學裡的一個名詞:三明治效應。三明治相信很多人都吃過,通俗點說就是兩塊麵包中間夾著火腿腸、肉片和生菜,同時配以奶酪和調味,於是就成為了西方人最喜歡的快餐形式。當父母批評孩子的時候,應該學會運用三明治效應。
  • 探究如何走出中國英語教育畸形化怪圈
    教育時評  劉芮君  中國英語教育陷怪圈:學了十幾年,無障礙交流者不超5%。教育部前發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日前發微博,呼籲「取消小學英語課,取締社會少兒英語班,解放孩子,救救漢語」,引發熱議。
  • 說往東孩子就往西,孩子總是「唱反調」?家長要了解「白熊效應」
    但是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逐漸產生自己的想法,他們常常不願意聽從家長的勸說,所以經常會引起爭吵,家長們生氣孩子們也不好受。但相反,如果有了解過"白熊效應"的家長們,他們知道如何和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們甚至是有叛逆心理的孩子相處,因為他們往往會更懂得孩子內心的想法並會用正確的教育方式。
  • 跳蚤效應:「自我設限」影響孩子成長,家長要這樣幫孩子突破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作為家長,是不是總會在孩子面前嘮叨:"你做事太不細心了,真是怎麼教都教不會",是不是總在孩子面前數落孩子,是不是經常把孩子的不足掛在嘴邊?"真的笨死了",你就是粗心大意,你就是拖拉,每次吃飯總是排你吃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