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意承擔責任,是家長心軟的後果,了解「責任分散效應」

2021-01-11 呵護寶寶日記

文 | 呵護寶寶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文章字數:約1666

閱讀時長:約6分鐘

家長都知道孩子的行為習慣是從小培養的,但是實際上很多家長沒有做好監督孩子的職責,大多數家長都以孩子太多年幼而對孩子無比縱容,以至於現在的孩子責任感非常的弱。

在暑假的時候,和小姨帶著小妹妹出去玩,我們一行人就準備去水族館,我們每人都帶上了保溫水杯,小妹妹看到之後硬是要拿著水杯,小姨就叮囑妹妹一定要把水杯拿緊,不要丟了。

妹妹滿嘴答應,但是沒有想到的是,我們從海底隧道走出的時候發現妹妹手中並沒有水杯。於是我們便問她放在哪兒了,妹妹非但沒覺得自己錯了,反而開始狡辯了,表示不是自己的錯,當我們正準備教育妹妹的時候,小姨站了出來攔住我們,對我們說:「孩子還小,一個水杯而已,沒有了可以再買。」

隨即對妹妹說:「下次一定要注意,不要再丟東西了。」事情就這麼過去了。妹妹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甚至也覺得水杯丟了和自己毫無關係。

小姨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來說是幫助孩子擺脫責任,孩子長大之後遇到了事情,就不會有承擔責任的勇氣和自覺。孩子不願意承擔責任,是家長心軟的後果。

其實家長們教育孩子只要了解了什麼是「責任分散效應」,能夠輕鬆地幫助孩子培養責任感。

責任分散效應也有被叫做旁觀者效應,指人在單獨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他的責任感會更加強一些,而如果是在一個團體裡,他的責任感就相對較弱。

在我們生活中,孩子的一些行為就會存在「責任分散效應」,家長們要及時地糾正孩子的行為。

「責任分散效應」具體表現在孩子什麼行為上?

1. 在集體中做錯事情,選擇逃避責任

孩子在集體中一起完成一項任務,如果完成得不夠好,孩子首先不會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會選擇性的逃避責任,因為這一項任務每個人都有參與,分到每個人身上的責任就相對比較少,所以孩子在集體中沒有責任感,不願意承擔責任。

2. 在一個集體中,不會主動的做事,承擔相應的責任

集體完成任務會讓孩子有不用承擔責任的錯覺,任務事情總會有人做,而不會主動的做事,並不會意識到這是大家共同的任務。

3. 在團體中容易產生從眾心理

如果在一個團體中,大家都選擇不去執行任務,那麼事情就會沒有人做,因為在團隊中很容易因為別人的行為而影響自己,認為別人不做,自己也沒有必要做,沒有意識到這個任務也有自己的一部分責任,很容易產生從眾心理。

「責任分散效應」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有的時候無意識的便會做出相應的行為,如果一件大家一起做的事情有其他的人做了,那麼就會覺得這件事已經有人負責人,自己不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而家長一些行為也會讓孩子養成沒有責任心,不懂得主動得承擔責任。

家長哪些行為導致孩子「沒有責任心」?

1. 家長自己便沒有責任心,也會影響孩子

家長如果平時做事情的時候就喜歡逃避責任,不願意承擔責任,孩子們看在眼裡也會學習父母,尤其在生活有很多事情,孩子們都會模仿父母的做法,家長們不會勇於承擔責任,那麼孩子也會受影響,因而沒有責任心。

2. 孩子做錯事情,家長喜歡幫孩子承擔責任

很多家長容易對孩子心軟,孩子只要一表現委屈,家長們立刻就會原諒孩子的過錯,甚至有一些家長喜歡幫孩子們承擔錯誤,孩子在外闖禍,家長就去替孩子收拾爛攤子,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不知道自己需要承擔責任,以為只要有父母在,自己犯錯也會被原諒。

也就是家長因為家長的這些種種行為才導致孩子從小沒有責任心。

家長怎麼幫助孩子重建責任心?

1. 讓孩子自己主動承擔責任

父母不要再幫孩子承擔錯誤,讓孩子自己可以為了錯誤主動承擔責任,不論什麼後果,孩子們都是需要自己承擔的。

2. 以身作則,父母自己就做一個責任感的人

父母首先就要做好勇於擔當責任的表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結語

孩子的責任感需要從小培養,有些家長因為心疼孩子不願意讓孩子承擔責任,這對孩子來說是不好的,孩子長大之後做錯事也不願意承擔後果,甚至有些孩子因為做錯事,存在僥倖心理,逃脫責任。家長們幫孩子承擔責任,這對孩子來說有可能是更大的傷害。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呵護寶寶日記,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郭棟楠就抄襲魏晨歌詞致歉:願承擔一切後果責任
    郭棟楠近日,有網友爆料稱郭棟楠作詞的歌曲《想》抄襲了魏晨的作品《流星雨又來臨》,6月4日下午,魏晨工作室就魏晨作品被抄襲一事發聲明,稱將不排除採取法律手段維護藝人合法權益。晚間,郭棟楠通過微博發表致歉信,稱將積極配合處理版權相關事務,並願意承擔一切相關後果和責任。6月4日晚,郭棟楠通過微博發表向魏晨以及魏晨工作室的道歉聲明,稱:「作為創作者,本該深諳版權保護的重要,但對本人未徵得魏晨老師同意的情況下,於2011年創作的作品《想》的歌詞中引用了魏晨老師在2010年個人創作的《流星雨又來臨》歌詞一事,我在此誠摯地向魏晨老師本人及魏晨團隊道歉。
  • 2歲孩子在超市門口被狗咬,責任該誰承擔?
    近日,市民張先生向我蘇網反映,前兩天他和妻子帶孩子去棲霞區盒馬鮮生超市購物,結果孩子在超市門口被一隻寵物狗給咬了,目前沒有人願意為此承擔責任。「一開始,孩子的媽媽是蹲在地上抱著孩子看狗,後來在走動過程中,孩子突然跑到玻璃門那邊,但孩子並沒有去摸狗,這一切孩子媽媽都是看在眼裡的,但是沒有反應過來。」張先生說。事後,張先生聯繫超市方,並找到了狗的主人,希望能先帶孩子去醫院,但都遭到了拒絕。盒馬鮮生超市表示,這是狗主人的責任,但狗主人說是超市方的責任。
  • 「貓媽答疑」過招熊孩子掰車標:四招學會承擔責任、三思後行
    小區群裡家長的憤怒和道歉所以家長要對事情進行規範,對人還是要無條件的愛。告訴孩子:看來你們已經知道錯了,爸媽一直愛你的,相信你們能知錯就改。接下來,你們需要學習承擔自己的後果責任。當我們做到把人和事分開,我們將不再陷入對孩子人品的憤怒中,情緒平復了,理智就能上線,讓我們就有能量智慧地幫助到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第二條:學習承擔自己的責任《虎娃貓媽親子過招十二年》第五招
  • 兩狗打架誰承擔責任
    一隻寵物狗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十萬元不等,還要打疫苗,吃狗糧,寵物美容等等,其花費不亞於養個孩子。所以說一養寵物深似海,打花錢費時又操心。前段時間就爆出一則新聞:張先生傍晚在小區附近遛狗,結果遇上王女士的寵物狗,兩隻狗在在一起廝打起來,張先生只好強制將兩隻狗分開。但是張先生的狗還是被咬傷了。未比花費了6000元的醫療費。
  • 孩子挑逗寵物犬被咬 狗主人要承擔責任嗎
    事後,我要求李某承擔醫療以及注射狂犬疫苗費用,但遭到李某拒絕,理由是我兒子被咬,完全是自己惹是生非所致,更何況我當時只顧與他人閒聊,沒有管好孩子當屬失職。請問,李某究竟應否承擔賠償責任?讀者朱晴芬朱晴芬讀者: 李某應當與你分擔損失。
  • 責任分散效應丨「三個和尚沒水吃」 人越多反而越辦不成事?
    責任分散效應丨「三個和尚沒水吃」 人越多反而越辦不成事?這就是責任分散效應的表現。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為什麼公立學校不辦校內託管?說白了就是不想承擔責任
    ,丁丁媽媽為孩子午託的事愁死了,從孩子出生起在家裡做了三年全職媽媽,等孩子上幼兒園後,立即找了份工作,可現在孩子上小學,作息時間與她的上下班時間完全對不上,她可不想為了照顧孩子再辭職回歸家庭了。「如今中小學的作息時間根本不考慮家長的上下班時間,拿起工作陪不了孩子,放下工作養不起孩子,這讓我們家長太為難了,憑什麼學校中午要清園,這要把雙職工家庭的孩子往哪趕呢?
  • 家長:學校搶救不及時!學校:我們沒責任
    據了解,李女士的孫女是名小學生,當時是在上課期間偷吃荔枝被噎死的,事發後,李女士查看了監控錄像,她認為作為老師連最基本的急救常識都沒有,錯過了最佳搶救時機,最終導致孩子不幸死亡。所以她認為學校有一定的責任。
  • 小學生去世後,家長群點讚代課老師,都是「旁觀者效應」惹的禍
    事發後,家長群卻紛紛為袁老師點讚。只有一位家長說:"袁老師沒錯,繆可馨家人也無辜,此時點讚會對繆可馨家人增加傷害,所以我不發表任何意見。"繆可馨的父母對於這些家長點讚老師的行為感到困惑不解。每位家長都有自己的心肝骨肉,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出事,不可能保持冷靜。
  • 流浪狗咬人,你可能要承擔責任,愛心責任要分清
    事後,小伢的家長聽說任傑夫婦餵狗最多,認為他們是狗的主人,便登門找到任傑夫婦要求賠 償醫藥費。任傑夫婦表示,咬人的狗是一條流浪狗,他們夫妻倆只是餵些食而已。對方卻認為,如果不是任傑夫婦長期餵狗,這條狗肯定不會一直留在小區內,也就不會在小區咬傷伢。雙方僵持不下。
  • 說往東孩子就往西,孩子總是「唱反調」?家長要了解「白熊效應」
    家長們有的時候急於想要把自己豐富的生活經驗都告訴正在不斷長大的孩子們,同時想要孩子們快速的掌握社會生存的技巧。但是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逐漸產生自己的想法,他們常常不願意聽從家長的勸說,所以經常會引起爭吵,家長們生氣孩子們也不好受。
  • 勸架勸出的人命官司 法院細解責任承擔
    況且我們出於人道主義,已支付了6000元喪葬費,故不應該再承擔任何責任。」    被告程鏽則辯稱,高老師下來勸架是事實,可我並沒有罵她,在場的其他鄰居都可以證明。所以高老師的死亡跟我沒有一點關係,我沒有任何責任。
  • 女童模仿《熊出沒》攀巖墜樓,動畫公司承擔10%責任?真的不冤!
    了解了一下小女孩的家庭背景,她的爸爸是個很勤勞的工人,她的媽媽患有精神疾病,小女孩從小就很聽話,若不是模仿了《熊出沒》裡的情節,絕對不可能就這麼離開人世的。女兒就這麼撒手走了,父母完全接受不了,最終將動畫公司告上了法庭。近日法院給出了二審判決,動畫公司承擔百分之十的責任!
  • 「別再給孩子看小豬佩奇」,寶媽強烈呼籲,無能家長最會推卸責任
    這種情況出現在很多孩子身上,當這位寶媽一發布就引起了不少家長的共鳴,而這也導致不少家長盲目跟風,抵制小豬佩奇。不得不說,無能家長最會推卸責任,別把自己的無能怪罪於動畫片,小豬佩奇才是高級育兒書。不否認孩子在看完小豬佩奇後出現一些壞毛病,但不能將責任與錯誤都怪罪在動畫片上,還是父母沒有給予正確引導。就如當初有人看小龍人模仿受傷一樣,看得人那麼多,為何只有幾個人模仿,根源不還是在於父母的教育麼。
  • 狗咬人,狗主人是否應承擔法律責任?
    第二種情況,由於受害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擔民事責任。要說明的是,這裡的「過錯」一定要是受害人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才能減輕或者免除狗主人的民事責任。,狗的原主人要承擔責任。
  • 主人或管理者承擔無過錯責任
    根據侵權責任法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法律同時規定,違反管理規定,未對動物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禁止飼養的烈性犬等危險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 人性冷知識;責任分擔效應、鬥米恩,擔米仇效應等
    一,責任分擔效應。責任分散效應也稱為旁觀者效應,是指對某一件事來說,如果是單個個體被要求單獨完成任務,責任感就會很強,會作出積極的反應。但如果是要求一個群體共同完成任務,群體中的每個個體的責任感就會很弱,面對困難或遇到責任往往會退縮。
  • 過失致人受傷或死亡,是否承擔刑事責任?及需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
    過失致人受傷是否承擔刑事責任呢?很多人認為過失致人受到傷害,是不用承擔刑事責任的,因為雖然過失致人受傷,自己的行為和結果有著因果關係,但是由於沒有主觀故意,所以不能追究刑事責任,究竟是這樣嗎?要區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致他人受傷,傷害程度輕傷及以下這裡的「輕傷」指的是什麼呢?
  • 遺棄、逃逸動物傷人,原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責任
    2、遺棄、逃逸動物傷人,實行無過錯責任。 《民法典》第1249條只規定遺棄、逃逸動物原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並無關於承擔責任的條件和例外。這裡的責任是無過錯責任和嚴格責任。
  • 樓上下水道堵塞樓下被淹責任誰承擔
    法官說法:家庭住戶共用下水道構成對共有物業的共同使用,因共同使用導致的後果應由共同使用人共同承擔責任。共同使用出現的責任分對內責任和對外責任,對內責任是指責任需內部分擔時每個使用人應承擔的責任,由於內部責任具有各自獨立性和分割性,所以對內責任是按份責任;對外責任是指對共同使用人之外的人所產生的責任,由於共同使用人對外具有整體性和不可分割性,所以對外責任是連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