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改變豬場現狀,從改變人開始。
先改才能變,死不悔改你變毛線?
華杉講王陽明《傳習錄》—心既理也,自己心裡明白。
這一節裡面精彩的一段,學習最大的敵人,是要學技巧、要點、招數;先要改變認知、理念,是要改變自己的內心,而不是方法。
一切都只在自己心裡,如果你正心誠意,一切會自然發生。如果心不正、意不誠,你就什麼都學不到。
重要的不是尋求幫助,而是自己改善、自己改變內心,舉個例子,是一塊爛泥一樣的人,還是一個別人認為努力的窮人,更容易獲得幫助呢?
用心改變成為易被幫助者,也算是一種付出。先看自己,改自己,不要痴心妄想改變社會,個人面對一個養豬行業,真的是螻蟻和山峰的對比。
不要偏執,如果你沒錯,怎麼會得不到對的結果呢?所以你想的都是藉口,因為你沒做對,所以就是錯。
不自知,比不知羞恥還可怕,摸不到真正的高低貴賤,沒有正確的尺度衡量,如何能做的好事情。
要改變自己成為符合豬的需求,適配管理或執行者,需要培養自己,具有讓豬「認可」自己的能力。你既是豬的老闆,但同時也是豬的「員工」。所以要審視自己是不是一個合格的老闆,或者是你這個員工夠不夠拿得起你想要的那份「薪水」。
你不知道它想什麼,不知道它喜歡什麼,你憑什麼讓它喜歡你呢?它憑什麼要讓你高興呢?
不適合者,雖然它不能馬上開除你,但是行業會淘汰掉你,你帶不好它,它付不起你薪水,你如何存活?
養豬的成功是在於,豬的團體聚合力帶來的成功,你的心要用在如何讓它先滿足,得有先後順序!這才稱之為心正、意誠。
目前本末倒置是國內養豬行業的主要問題之一,連它吃住都管不好,還天天迷一樣的去參與什麼豬價預測,還去學什麼養豬技術。
像是孟子還是孔子裡面講的一樣,一個人整天說他本事很大,卻連個鵝毛一樣的事情都做不好,這種是不正。
成天抱怨我付出了多少,我技術咋樣,我養了多少年豬,我哪年哪年掙了多少錢,卻天天豬場到處都是問題,一天到晚的都在不斷補著補丁,修著窟窿,什麼時候是個頭呢?
豬場乃至養豬業的改變完全是人的改變,而人的改變需要不斷修正自己的認知、態度、人文、思想,達到「正」。
正亦是對,錯能改、正能遠;我們在這個行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讓時間來見證我們的改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