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市一個28平方公裡的科技創新園區,高新技術、智能製造、生命科技等新興產業群英薈萃。盤活閒置廠房,嫁接優質項目成為了園區「騰籠換鳥」的成功密碼。
「高效、安全、優質、快捷,是承載物流中心的4個基本條件。」面對日均18萬票/天的快件進出,物流園區、分撥中心等倉儲環節的優勢應該如何實現?
走進位於青島即墨區科技創新園發展服務中心內的青島五行中通速遞服務有限公司,作為承擔即墨區40%物流運輸的物流中心,新引進的自動化設備為全國最快,分揀能力最強,運行速度為3m/秒,分揀能力3萬件/小時的新型雲倉。
不僅如此,快件進出港量由2015年的日均6千票,提升到現在的日均18萬票/天。這其中首先是市場購買力增加,其次是通過精準採集貨品、倉庫庫位尺寸信息,應用大數據與算法分析精準指導倉內存儲作業,存儲效率可提升30%,大大提升雲倉存儲作業能力。
隨著業務量的不斷攀升,物流中心存儲空間受限,為滿足日均18萬單的物流存儲和輸送,以及園區內企業產品存儲最大化,公司總經理孫任茂把情況反饋給了園區中心。青島科技創新園以盤活該閒置廠房,嫁接優質項目為出發點,通過和企業現場交流、商討,根據物流特性選擇合適區位,以青威路與華山一路為基準點,輻射轄區內28平方公裡的區域,形成「圓錐形」物流體系,實現園企產品運輸集中化、快速化、時效化物流集散地。通過調取園區中心閒置廠房備案表精準查找,最終選定在原青島東昌工貿有限公司空置廠區內當做物流中心,以租賃的方式在原東昌工貿之上「嫁接」五行中通速遞項目;該廠區位置靠近青威路、城際鐵路,交通便利,且還有6000餘平方的閒置區域,為存儲、運輸提供有利條件。
就這樣,投資近千萬租用的場地和自動化分揀線「因地而立」,自動化設備大大提高的分揀時效,以及分揀準確率。
有了新廠房,同時新技術也為倉儲帶來越來越多的可能性。為讓存儲更為方便、快捷,公司陸續將三層線改造為5層線,3個建包區上升為5個建包區,進出港都用了伸縮機輔助操作;併購買了19臺電子視頻稱,12臺用於車間掃描發件,7臺安裝在大客戶倉庫內,直接在客戶家掃描、稱重、分區後運回公司建包。
青島科技創新園負責人說,按照轄區內252家企業區域規劃布局,不斷建立健全物流體系,切實為企業「降本增效」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化營商環境做出積極貢獻;圍繞「圓錐形」物流網,以園區中心為輻射基準,加快東至嵩山二路、南至鶴山路、北至營普路、西至城際鐵路等區域向中心靠攏的物流「圓錐」體系,為片區企業織就一張四通八達的「物流網」。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曉帆 通訊員 鄒佳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