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走路,千萬別這麼做!後果嚴重可能致命!

2021-01-15 崔玉濤的育學園

崔玉濤的育學園 

常見的疾病問題這裡都有答案,點上方藍字關注。

海闊憑魚躍,地大任我遊,今天前來報到的,是愛站想走的小小崔同學。

如今想讓小小崔同學老老實實坐著,已經是個比較困難的課題了。只要瞅準機會,人家必定抓緊一切時間「屹立不倒」。各種道具運用的得心應手,這不,床欄已經完全淪為把杆兒了。

小小崔媽媽除了偶爾抱抱他,能讓他歇會兒腿,實在攔不住也就隨他去了。雖說站立學步,現在還略有點兒偏早,可奈何人家自己樂意,咱也不能硬把他按趴在地板上。

學步這事兒,雖說有個體差異,但不論在誰身上,絕對都算是人生中的一個大飛躍。畢竟即使是在人類進化史上,直立行走的意義也不容小覷嘛,所以家長的重視度肯定是不用懷疑的。

按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原則,接下來,自然是要進入置辦學步裝備的流程了。那麼,哪些道具能幫寶寶學步更輕鬆,而哪些又不必花冤枉錢呢?這其中的門道,咱們一一掰。





學步車

這算是比較傳統的工具了,估計不少人小時候都用過。

這種學步車的設計,其實說起來對家長更友好,因為可以比較徹底的解放雙手和老腰。但對寶寶的友好度可就沒那麼高了。別看寶寶在裡面走的很歡,這背後的隱患著實忽視不得。

這類學步車,通常都會在中央部位設置一條綁帶,方便寶寶跨騎在上面。這樣,在走動過程中,寶寶身體的大部分重量實際上都由綁帶承擔了。結果是,寶寶並不能很好的體會自身重量、重心、與邁步之間的平衡關係,在一定意義上,還不如說是車帶著人溜達。

另外,由於寶寶骨骼中的膠質多,鈣質少,骨質偏柔軟,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而寶寶長時間待在這種學步車中,綁帶會迫使寶寶的腿,呈非自然狀態的分離,加之初學走路跟不上學步車的前進速度,「拖行」的現象時常出現。這些都有可能誘發寶寶的腿部骨骼變形,增加將來出現羅圈腿的機率。

在安全上,學步車更具備迷惑性。因為四面環繞,寶寶看起來碰不到、磕不著,家長不由自主的就會放鬆警惕,甚至放任寶寶獨自待著。但其實由於行走能力有限,寶寶並不能很好的控制車的方向和速度,一旦遇上斜坡、障礙物或寶寶動作幅度過大,容易出現側翻、衝撞等意外。現實中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家長千萬大意不得。

所以總的來說,我們不推薦家長給寶寶選擇這種學步車。

助步車

聽起來和學步車很像,不過一字之差,差之千裡。不管是模樣還是功效,二者都有極其明顯的區別。

助步車在使用時,會更偏向讓寶寶發揮自己的主動性。比如,助步車的輪子通常不會滑到輕輕一碰就跑的地步,需要寶寶稍稍使一點力,才能讓它向前移動,這正好適應寶寶初學走路時會略微前傾的特點;助步車的結構一般比較穩固,重心也比較低,不容易發生側翻,不管是寶寶練習扶站,還是學步,都能提供比較安全的支撐;助步車上的扶持物,可以讓寶寶鍛鍊上肢力量,以及雙手的抓握能力。

寶寶使用專門的助步車學步,雖然主要依靠他們發揮自己的能力,但也需要家長在旁邊看護,以免寶寶因為不熟練,或者力量不夠而需要幫助。特別是對於還不能邁步學走的寶寶,家長要注意把助步車的輪子鎖死,以免小車突然滑動導致寶寶摔倒。

當然,和學步車比起來,助步車沒法讓家長當個甩手掌柜,不過比起傳統的「面朝黃土背朝天」式的託扶練走模式,這個還是輕鬆多啦。

學步帶

學步帶要追溯起來,歷史可就久遠了,最初的祖先沒準就是一根結實的繩子。如今經過不斷的更新改良,已經看起來越來越有科技感了。

現在的學步帶,類似於給寶寶穿上一個背心樣的裝置,後背上設置一根可調節的帶子,家長可以通過提拉帶子,在寶寶走路時,給他一個向後或向上的牽引力。

但是對於提拉牽引這件事兒,把握度又不那麼好控制。如果帶子太長,或者家長提拉力量不夠,寶寶還是容易摔倒,但如果帶子太短,或提拉的太緊,又等於是家長在控制寶寶走路,反而不利於寶寶學步。

所以這樣看來,學步帶並不具備促進寶寶學步的功能,從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稱它為安全帶,在寶寶學步期間起一個保護作用。家長可以適當選用,但不要過分指望它幫助寶寶學步。

學步鞋

先說說到底寶寶學走路的時候要不要穿鞋,我們的建議是——最好穿。

之所以這樣推薦,主要是從足弓、肌肉的發育考慮的,穿鞋時腳趾更趨於併攏,符合足弓和肌肉的生長發育規律,感覺也相對舒服些。所以寶寶只要會站了,就可以開始穿襪子,逐漸練習腳指併攏,開始學走了,就建議穿鞋。

既然推薦穿鞋,那麼鞋子該怎麼選呢 ?軟底的好,還是硬底的好?

其實鞋底選擇軟還是硬,應該取決於地面。如果地面比較凸凹,那硬底鞋會更合適一些;如果路面比較平坦,那麼軟底還是底硬就沒有太大區別,防滑就行。

寶寶腳部沒有什麼發育問題,不需要特別引導的話,也可以不用準備特別的學步鞋,普通鞋子即可,只要方便寶寶穿脫、舒適透氣就好。

特別提醒各位家長,選鞋子一定要遵循「合腳」的原則,凹造型、美觀是次要的。太緊或太松的鞋子,對於寶寶腳部骨骼發育和行走都沒有好處。

試鞋時儘量讓寶寶站著,腳趾伸直,寶寶後腳跟與鞋後幫之間能塞下大人一個手指,說明長度適合。沿鞋邊按壓,如果能感覺到寶寶的小腳趾或腳骨外側,則說明鞋子太窄。家長也可以扶著寶寶穿鞋走幾步,看看是不是會有拖著鞋走,或鞋跟上下滑動的情況。





護膝護肘

因為害怕寶寶摔倒受傷,很多家長會給寶寶使用護膝和護肘,其實我們並不推薦這種做法。雖然看起來是保護了寶寶的安全,但由於寶寶原本的行動就很不靈活,加上護膝護肘的妨礙,會更限制他的四肢運動,不利於學步。

摔跤其實是寶寶學步過程中的必經之路,正是這種經歷,才讓寶寶不斷總結經驗,獲得進步,最終掌握行走的技巧。如果確實擔心安全,可以給寶寶鋪上爬行墊,這樣即使摔倒也不會造成什麼損傷。家長在一旁看護就好,儘量讓寶寶自主扶站、扶走,而不是託著他的腋下去「幫助」他走。

家具利用

學步初期,寶寶大多喜歡扶著東西挪來挪去,所以家裡的一些家具也是可以派上用場的,比如沙發啦、椅子啦、小凳子啦之類的,高度通常比較適合寶寶扶靠,可以用來練習行走。不過要注意把邊角尖銳的地方,用防撞條包裹起來,並且最好將爬行墊緊挨這些家具,這樣安全性會更有保障。(小編還看過推著倒扣的垃圾桶,走的歡暢無比的寶寶,家長的腦洞其實也是可以大到天際的哦。)

學步工具咱們先介紹這麼多,那麼對於寶寶學步,各位都用過什麼絕招呢?歡迎大家來評論區分享經驗哦。好啦,今天的小小崔到這兒就結束啦,咱們下期再見!

授權聲明: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合作郵箱:marketing@drcuiyutao.com

相關焦點

  • 再這樣牽著寶寶學走路,寶寶脫臼了就得怪你了!
    作者:寶寶知道 教育思考者寶寶學走路時,你是怎麼教寶寶走路的呢?攙著手臂?扶著腋下?還是把寶寶放學步車裡讓TA自己學?90%的媽媽都曾牽著寶寶手學走路!但這種方式,完!全!錯!誤!牽手走路的危害是有一定的危害的,這點我們必須要注意了。
  • 1歲娃「學走路」竟走成了腦損傷!寶寶摔倒後,這三件事千萬別做錯!
    所以,家長一定要看護好寶寶,一旦寶寶出現異常現象需要立即到醫院做檢查。其實,樂樂本不應該出現這麼嚴重的後果,就是因為家長多次忽略觀察,導致寶寶的情況持續加重。所以,不管寶寶是學走路時摔倒,還是從床上墜落,這3件事家長千萬別做錯!
  • 寶寶學走路好處多 寶寶學走路避免這三個誤區
    原標題:寶寶學走路好處多 寶寶學走路避免這三個誤區   到一定的過程,寶寶必然要學會走路,也只有學會走路的開始,寶寶才能慢慢的開始一個人生活,所以對於新手父母來說,一定要重視。接下來一起看看寶寶學走路的好處與寶寶學走路時的誤區吧!
  • 牽著寶寶學走路好嗎,寶寶學走路大人怎麼做才好呢?
    13–15個月寶寶已經能自己獨立行走了,媽媽要小心那些和寶寶同等高度的物品,別磕碰到寶寶。寶寶學走路,寶寶媽媽需要做些什麼呢?1、到了10個月左右時,寶寶開始能自己扶著家具站起來了,所以一定要確保寶寶能接觸到的東西都是牢靠穩固的。爸爸媽媽每天可以抽出一些時間,鼓勵寶寶扶著你的手、小腿、床欄杆或小桌子學習站立。
  • 1歲寶寶學走路摔成腦損傷,孩子的磕磕碰碰千萬別不當回事!
    如果不是媽媽多次忽略觀察,樂樂的病情或許不會這麼嚴重。醫生表示,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摔到頭部非常危險!家長務必要看護好,如果摔到頭部,一定要密切觀察,發現異常及時就醫。學步期,孩子磕磕碰碰是在所難免的事,但很多時候摔跤是可以避免的,即便有時候無法避免,也可以降低孩子因摔跤受到的傷害。
  • 寶寶學走路的3大誤區,第2個90%家長都中招,可能導致足部畸形!
    今天,就來大家聊聊寶寶學走路的那些事兒。每個寶寶發育的個體差異很大,走路早好還是晚好,不能一概而論。有的寶寶可能9、10個月就開始走路了,而有的孩子直到16、17個月才開始,這都是正常現象。而有些寶寶天生就是個謹慎的執行者,對於感覺有危險的事情,不肯輕易嘗試,那麼他可能由於擔心摔跤,而一直不敢邁出第一步。
  • 媽媽們別再牽著寶寶學走路了,對寶寶沒好處,正確方法是這樣
    麗麗的寶寶快滿一歲了,也到學走路的年齡了,這幾天麗麗決定先給寶寶買好學步鞋和學步車,打算自己好好教寶寶走路,麗麗表姐知道麗麗的想法後,不僅不支持麗麗,還跟麗麗說牽著寶寶學走路對寶寶很不好,學步車、學步鞋也不適合這麼小的寶寶用,讓寶寶自己來就行了。
  • 寶寶幾個月開始學走路?如何訓練寶寶學走路?
    寶寶學步期的發育情況第一階段(十至十一個月):此階段是嬰兒開始學習走路的第一階段。當父母發現放手時嬰兒可以平穩站立時,他們可以開始嘗試走路!第二階段(十二個月):蹲是現階段的重要發展過程。父母應注重寶寶站——蹲——站連貫動作的訓練,這樣做可以增加嬰兒腿部的肌肉力量,並可以訓練身體的協調度。
  • 寶寶學走路的那些「坑」,你踩了嗎?
    每一個寶寶身體發育的情況不同,不能一味把自己的寶寶和別人家的做比較。球球在16個月之前,一直是「爬行動物」,這可急壞了婆婆和老公一大家子。「怎麼還不會走路啊?」「你不要懶,要多教他怎麼邁步、走路。」專家研究表明,在寶寶學走路的時候,最好減少人為的輔助和幹涉。嬰兒骨骼中的膠質多,鈣質少,骨骼柔軟,下肢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發育還不完整,過早讓寶貝學走路,身體的重量必然會加重脊柱和下肢的負擔,時間長了容易使脊柱和下肢變形,胖孩子更不要過早學走路。
  • 牽著寶寶學走路,不僅費力對寶寶還不好,想正確學走路這點很重要
    文|小豆芽育兒記寶寶學習走路是很重要的環節,很多寶媽希望寶寶更好學習走路,可謂是煞費苦心,然而錯誤地學習走路,不但寶媽自己很累,還會對寶寶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正確學習走路真的很重要。牽著寶寶學走路並不好寶媽在教寶寶走路的手都會在寶寶前面,雙手牽著、扶著寶寶帶著向前走,這樣方法看似很簡單,也很有用,但只有經歷過的寶媽才知道,這樣彎著腰真的很累。然而除了腰酸背痛的辛苦,很多寶媽並不知道,牽著寶寶學走路,對寶寶來說也不好,可是說是費力不討好的一件事!
  • 寶寶學走路竟摔成腦損傷!孩子磕碰後緊急處理方案,家長別錯過
    寶寶撞傷頭後的處理方式很關鍵,爸爸媽媽只要有一點馬虎大意就有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甚至會讓寶寶與爸媽陰陽相隔!嬰兒天生是無辜的,他們沒有意識到周圍的危險。他們很容易被家具絆倒,在地板上看不到玩具。風險階段通常在6個月到4年之間,孩子們開始更獨立地發現世界。因此家長應該在生活中及時防範風險,同時要學會科學護理,減少慘案的發生。摔到頭部很危險!!!
  • 經常打罵狗狗,後果竟如此嚴重!千萬別大意
    狗狗都是比較調皮的,有時候難免會做錯事,有得主人在狗狗做錯事的時候就會經常打罵它們,但是小編不建議這麼做哦,因為經常打罵狗狗的話,會有下面幾個嚴重的後果,千萬別大意了哦,你都知道嗎?
  • 寶寶學走路,家長多數是在幫倒忙!正確學走路方式,這樣做!
    寶寶學步期,牽著寶寶學走路,純屬幫倒忙 在公園或者小區,經常會看到家長牽著寶寶或者使用學步帶讓寶寶「學走路殊不知,這麼做,真的是費力不討好。
  • 遇到這些鳥,千萬別去買,也不能賣,否則後果很嚴重哦
    遇到這些鳥,千萬別去買,也不能賣,否則後果很嚴重哦近日,網友[可愛的昊昊寶寶]說他家裡陽臺上飛來一隻鳥,剛開始他也沒在意,拍了張照片發朋友圈去,沒想到居然有人說要買,他心裡好奇,便問了一些鳥友這是什麼鳥,能值多少錢。
  • 9個月寶寶為找媽媽,學會走路,雖然驚喜,卻也需注意這些弊端
    不過你是否也這麼做過,但是千萬不要為了增加自己在親戚朋友之間炫耀的資本,就過早地讓孩子做某些事情,這樣可能害了孩子,你知道麼?對於孩子讓人發愁的一個階段,可能就是孩子還沒有學會走路,或者學走路的時候了,不是每天要抱著寶寶到處走,就是要彎著腰,陪著寶寶學走路,不論是哪種,都會讓人腰酸背痛的,很多孕媽都大呼受不了,太累了。
  • 別牽著寶寶的手學走路,累人還傷寶寶!正確的學走路方式是這樣
    因為這種扶寶寶胳肢窩、牽著寶寶手臂,讓寶寶學走路的方式,不僅對寶媽們的腰部帶來傷害,也會讓寶寶在學走路的初期得不到很正確的引導,對於大人而言簡直就是吃力不討好的行為。有些寶媽會很疑惑,明明就是扶著寶寶在引導他一步一步試著學走路的,怎麼就不是正確的引導啦?扶著或者牽著寶寶學走路,會限制寶寶身體的自主成長發育能力,同時也會給寶寶帶來困擾。
  • 寶寶學走路,這三個誤區「害娃不淺」,很多父母經常做
    走路,幾乎是所有父母都非常重視的問題,而且往往被當作孩子身體健康、聰明能幹的依據。如果孩子走路時間比別家孩子晚一些,父母就會擔驚受怕,孩子為什麼不會走路?是缺鈣還是發育有問題?用不用去醫院檢查看看?孩子發育具有個體差異性,走路時間自然不同,有的早點有的晚點都是正常的。
  • 什麼時候教寶寶學走路合適?你真的知道嗎?
    孕婦、育兒、早教、健康養生、美食、美文 等正能量知識分享 學步寶寶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可是學走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寶寶好幾個月的辛苦努力,關鍵的時候幫上一把,對寶寶來說,或許可起事半功倍之效
  • 千萬別認為中暑只是小毛病,嚴重可能致命!
    (澎湃新聞)有的小夥伴可能覺得中暑並不可怕降降溫、散散熱休息一會就可以緩解了但實際上中暑可不是什麼小毛病中暑根據臨床症狀的輕重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三種>重症的中暑如果救治不及時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 ↓上海市奉賢區有一名46歲的婦女於下午2點左右暈倒在路邊,過了3小時才被人發現,送到奉賢區中心醫院,急診醫生考慮為重症中暑熱射病,並出現了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衰竭、腦水腫、休克等,經過了積極的搶救,仍舊因病情過重,搶救無效死亡。
  • 酒+14種藥物,後果很嚴重!致命
    其實除了頭孢之外,還有一些藥物是絕對不能與酒同時服用的,大過年的千萬要記住啦! 另外,雙硫侖樣反應嚴重程度與應用藥物的劑量、飲酒量呈正比。飲用白酒較啤酒、含酒精飲料等反應重,用藥期間飲酒較停藥後飲酒反應重。 雙硫侖反應嚴重程度與應用藥物的劑量、飲酒量呈正比,飲用白酒較啤酒、含酒精飲料等反應重。本身就有心血管基礎病的人,有可能嚴重到造成呼吸抑制、心力衰竭乃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