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琴三劍客」沈文裕:天才的堙滅

2021-01-11 芥末堆


沈文裕,一個神童,一個天才鋼琴家,曾經與郎朗和李雲迪並稱「中國鋼琴三劍客」,卻在半路上被糟糕的家庭教育毀滅了,看了他的故事,無比惋惜,無比遺憾。

鋼琴上了船,出了德國邊境,入大洋,經上海,過長江,一路海運回到重慶。從這天起,沈文裕的一切都在往壞裡變。

之前,他是神童、天才鋼琴家,留學漢諾瓦,拜師凱沫林,還是英國皇室、巴西貴族的寵兒,拉赫瑪尼諾夫國際鋼琴大賽的冠軍。2005年回國之後,他在北京大興區一個3層獨棟建築的地下室裡,一個人彈著他價值126萬的斯坦威鋼琴,沒有他想像中的名氣,沒有聽眾。

28歲了,沈文裕像做完了一場天才夢。而他和父親都不認為夢正在被撕碎。

學未成,父親要求回國

2005 年回國之後,沈文裕在北京大興區一個 3 層獨棟的地下室裡,一個人彈著他價值 126 萬元的斯坦威鋼琴。回國那年,他19歲。

天很陰,有點冷,沈文裕拎著箱子,站在柏林火車站的月臺上。一個德國同學追上來,狐疑地問:你真要回中國?

他覺得不可思議。凱沫林是德國鋼琴大師,古典音樂的權威,能拜入其門下,一學4年,這樣的人不多,沈文裕是其中之一。

而且凱沫林偏愛他。4年裡,他求學、演出、拿獎,歐洲古典音樂的大門已經對他打開,他正朝那個夢想的成功的音樂殿堂而去,可突然他不學了,要回中國。

臨走,凱沫林開著小車來接他,師徒二人去館子裡吃了頓飯,席上凱沫林仍然不舍,他對他說:「回了中國你就毀了。」他說的是中國古典音樂市場的不成熟。

沈文裕聽著,很為難,遲疑、不舍而又軟弱,像在怕什麼。之前他不這樣。音樂上,沒有人比他更自信了,他甚至拿莫扎特自比:「大師死了,我就是大師。」

變化發生在爸爸肖元生來德國探親的兩個月內。

如果你不回國,我就跟你媽離婚!」肖元生這樣告訴沈文裕。那天父母鬧得很兇,一半因為母親:陪兒子求學德國8年,肖元生一個人留在中國,總擔心妻子在德國「有了人」。

另一半原因是因為郎朗。那時他剛紅,技術跟沈文裕差不多,但說起名氣、市場、收入,兩人不在一個等級。

你完全可以當鋼琴家了,德國人卻要你做學生!」肖元生不滿意。兒子18歲了,也獲到大獎了,還在一堂又一堂的上課,管這個、那個叫老師。這兩三年來,父親肖元生以每天發 1-2 條的速度,共有 1000 多首曲目發到網上,通過「鋼琴家沈文裕」的微博發送。他在微博上逐條看留言,網友說想聽、需要,他就讓沈文裕彈。

「太讓人寒心了!」肖元生向《中國新聞周刊》回憶說,一次在德國演出後,天黑透了,沈文裕自己買飯,「國內的演出,演完都有領導接見,吃飯都是上規格的!

還有兒子籤的那個唱片公司,他也不滿意——「70年版權歸公司」;至於報酬,「只有1000歐」。「強盜啊!」他衝著電話大罵。那家公司在德國頗有名望,又是凱沫林引薦,沈文裕握著聽筒,掛也不是,聽也不是。

我快不行了,」肖元生指著自己的手錶給兒子看,「你爺爺死前,手錶一下子跳好幾個格,我現在也是這樣。」

他又指指自己的心臟,吃兩粒速效救心丸,說自己不能再承受分居、孤獨和兒子的籍籍無名

你爸爸是個魔鬼!」凱沫林伸出雙手,抓住沈文裕的頭,用力揉、擠,心痛到有些聲嘶力竭:「他往你腦子裡放了什麼東西?我怎麼才能把它拿出來?

沈文裕與他的恩師5-18歲,鋼琴天才之路

東西不是一天放進去的。28歲的沈文裕至今不大會與人交流、沒正經上過文化課、從不帶錢、不會上網,也沒談過戀愛,10年前,他第一次聽說清明節。

長期以來,專業精深、不能自理,是爸爸肖元生對天才的一種理解。於是在培養天才時,他也一起培養了天才的缺陷。

有人曾勸沈文裕獨立,追女人、上網吧、出門帶上錢,像一個成年男人應該的那樣。肖元生說這不可能,「天才都是不正常的,讓他正常,就毀了他的天才!」

「不是我說他天才,大師都給鑑定了,就是天才!」肖元生說起「天才」的出處。

音樂人蘇立華見過7歲的沈文裕,「他簡直是完美,身上透出的那種靈氣,讓你覺得這個孩子即使不學音樂,學任何東西都是天才,他是一個一切意義上的高智商孩子。」

「小乖小乖的,」啟蒙老師劉建平的妻子湯立君描述說。沈文裕手不大,但彈得輕巧、貼切、流暢。對閱歷、人生,他不懂,也沒興趣,卻能越過這些,直接到達了音樂本身。

沈文裕也感到了自己那種自然發生、流暢而不受阻的東西,那好像來自天上:「並不是說跟人家比了之後,才確定自己是天才,而是有一種不一樣的感覺,就好像上天給我什麼東西似的。」

上天給東西,在父親肖元生一生裡,渴望卻從沒發生過。

早年,肖元生的父親被押送新疆服刑,母親為避嫌,20年不與人來往,兒子也由「沈」改隨母姓肖;日子窮,欠下300多塊錢債務,肖元生從孩子起就做小工,一個月賺8毛6,記憶中總在欠帳,永遠還不完。

可這一次,他發現新的東西。兒子5歲時,拿一把電子琴玩兒,聽到電視上的曲子,隨手就彈出來了。這不是天分是什麼?

和所有不得志的父親一樣,他一下子抓住它:「我把一輩子都賭在這上面。」

「這個才是現實,其他的都不重要。」「其他」是指肖元生自己的那些夢想,它們很不具體,但都包含著同樣的目的:出人頭地。為這,他幹個體、開小店、炒股票、寫詩,給中南海寫信,跟江澤民討論「改革」的問題。

沈文裕不懂這些,他還小,有了鋼琴之後,動不動就笑,沒有理由,忍俊不禁。

「莫扎特小時候也這樣」,啟蒙老師劉建平說。天才的暗示、徵兆都有了,肖元生越來越肯定:「兒子就是天才。」

剩下的就是實現這一點,並從此出人頭地。肖元生開始看書。貝多芬不能自理,生活上要愛麗絲養他;莫扎特放蕩、人品差、幾乎是個無賴,但才華就在那兒;陳景潤不會談戀愛,國家給配了一個媳婦兒;電影《海上鋼琴師》《莫扎特傳》,他專門研究過:「天才有特殊的才能,這就決定了他們必須過一種特殊的生活。」

沈文裕5歲這一年,肖元生買來鋼琴,這花掉了他大部分收入,肖元生讓他學,他就學,讓他練,他就練,讓他跪老師,他就跪,夏天天熱,就脫光了彈。

他上午學數學語文,下午只幹一件事:練琴。

9歲那年,沈文裕舉行了人生第一場個人音樂會,12歲他考入德國卡爾斯魯厄音樂學院,之後轉入漢諾瓦大學,拜凱沫林門下,16歲時在美國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並一舉成名。

「那麼艱難的技術,到了他手裡變得如此簡潔明快,簡易可行,十九萬個音符能梳理得如此清晰!」獲獎那年,《音樂周報》這樣評價說。

倫敦《星期三周報》也寫道:「他比任何大師都妙,就像個天使,自然、乾淨的彈奏風格簡直像一塊水晶玻璃。」

豪爾、凱沫林……大師們爭著要他。

不是所有人都有沈文裕所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但他卻開始羨慕別人了,最初是那種自由。

李斯特《第一鋼琴協奏曲》

(沈文裕國外學習期間演出,估計是15-17歲期間)獨立,從不能到不想

獨立,在德國時沈文裕試過一次,只有48個小時。

14歲時,在比賽時他愛上一個15歲的女孩,對方是小提琴手,義大利人。當時,德國中學風氣開放,男孩女孩抱在門口擁吻,老師從不打擾,繞走後門。可母親緊張了,「談戀愛會分心,練琴時間也受影響。」母親塗鏡屏,出身農村,小學文化,和許多中國父母一樣,她相信學業和戀愛是矛盾的。

那次比賽,因為失誤,女孩沒進複賽,沈文裕母親聽說了,跳起來拍手,從上拍到下:太好了!

「我恨她,」沈文裕第一次對母親有了反感。

17歲這年,他終於大膽說了一次,「我這次要一個人去。」

「去哪兒?」母親問。

「奧地利邊境。」沈文裕答。那是一次大師課,有兩天時間,老師帶著同學,吃住一起。

「那怎麼行?」塗鏡屏嚇壞了。一個孩子,兩天,吃飯怎麼辦?換衣服怎麼辦?跟女孩好上了怎麼辦?臨走,她強硬跟著,拎著自己的行李一起上了車。

「路上我說了她幾句,不太好聽,她終於受不了,中途下去了。」沈文裕回憶起自己唯一一次忤逆,「那次有點獨立的感覺了!」

他還記得那天天不錯,湖邊很靜,他一個人在奧地利邊境散步,一點兒出格的事兒沒幹,也沒一件豔遇。但「一個人」,這足夠了。

回來的路上他睡著了,4點鐘上車,7點下車,他睡過了站,折回家時已經10點。母親到車站接的他,之後的對話可想而知:「以後還要不要自己亂走?」父親在中國也知道了這件事。

沈文裕有時也為自己的處境惱火,他想逃出去,又不能,立刻他能想到的現實問題把自己打敗了。比如:衣服怎麼洗?飯怎麼做?錢帶了放哪兒?怎麼花?坐什麼車?到哪兒下?

肖元生很滿意,兒子的叛逆期很短,很快就忘了獨立的事。現在肖元生可以指著28歲的沈文裕,大方地說:「不是我不讓他獨立,他舒服得很,你問問他想獨立嗎?他不想!」

「他被這個市場趕出去了!」

剛回國那陣,蘇立華看著沈文裕,「這可不行。」

19歲的他完全像個孩子,個子不高,面色蒼白,年齡大了,眼神卻沒長大,衣服是母親挑的,一件紅色搖粒絨外衣,幾天不換,坐下時雙手放進膝蓋內側,遲疑而缺少心機。

能說、該說的事,沈文裕反覆思量後,又覺得「這個不能告訴你」。而不該說的話,他又輕易交底、興高採烈。

比如那時記者採訪,他說起老師,掏心掏肝。他說凱沫林不肯放他走,又毫無遮掩地說經紀公司壓制他,榨他的錢。

人際上、圈子內該有的分寸、忌諱,他一律不懂,也無處學習。在德國學琴時,母親就曾為了200馬克,跟凱沫林鬧過不快。

回國前,萊比錫請沈文裕演出,出場費是700馬克。演出是凱沫林介紹的,主辦方是凱沫林的朋友,「少於900馬克我們不去。」塗鏡屏還價。

凱沫林覺得為難,還是文裕想想覺得不好,還是去了。比賽結束,一個大高個兒的德國女人上來,攤開手,9張錢,一張一張摔給沈文裕:「你不是要錢嗎?給!」

「我很難過」,凱沫林對他說,「你不要怪他們壓制你,你還是螞蟻,他們在你身上蓋張紙,你就從紙下面爬過去,等你成了大象一樣的人物,再把紙掀翻」。

「我不是螞蟻,我是老虎!」年輕的沈文裕負氣地說。

那時,大師的出場費一般在3萬~7萬歐元之間,沈文裕只有700歐元~900歐元,可他覺得「我的演奏已經是大師水平了」。

回國後,有幾個經紀人陸續跟肖元生都談過,「別抱怨自己老師」「別在採訪時說同行不好」「別在網上回擊那些口水」「把你們自己那個微博帳號關掉吧」

肖元生覺得這些建議可笑:「一場音樂會都沒安排上,就要把我們管起來!」

他照樣一天8小時掛在網上,經營一個名叫「鋼琴家沈文裕」的帳號,遇到好評,馬上轉發,遇到攻擊,他開足火力,對罵。

經濟人走了一個又一個,「不給安排音樂會!」「讓他獨立」「忽悠人」「管著我們!」肖元生抱怨著說。

沒有平臺,不懂宣傳,又與經紀人不和,回國後,沈文裕一度沒有演出。

在爸爸的安排下,他一次又一次地參賽,什麼規格都去。一次比賽後,一個評委忍不住了:stupid!(愚蠢)

這是說他的演奏。技術太好,也看得出他很想讓評委發現這一點,因此他彈得有點兒賣弄。他甚至超時了,評委不想再聽下去。

「許多時候,他不是在想音樂,而是在想自己能表現出怎樣驚人的技術,速度的改變非常隨意,」評委埃爾頓先生說,「他的才能在所有選手之上,可他的表現讓人失望,很多處理甚至讓人覺得冒犯。」

這一次,沈文裕激怒了所有評委,不是技術,是那種意圖。

一次,在飛機上,蘇立華碰到沈文裕,對他說:「音樂和技巧,你要權衡啊。」沈文裕一楞:「你說的權衡是啥子東西?」

此前在同凱沫林求學期間,一位美國老師曾表示要收沈文裕,沈文裕考慮過,最終拒絕了。但這「考慮」冒犯了凱沫林。他大叫,「不忠!不忠!」師徒間就此有了芥蒂。圈子裡,沈文裕成了一個禁忌。古典音樂圈的權威周廣仁,對沈文裕的天分多年來保持沉默,不做評價。

「他就像在一個市場賣菜,卻總說別人的菜不好,有農藥,就自己的最好,天然肥、有機的,你們不要買別人,買我的,」蘇立華說,「結果是,他被這個市場趕出去了。」

「我想帶文裕去爬珠峰、泡酒吧。」蘇立華問肖元生,「要不,你們讓他獨立,或讓他跟我住幾天。」

「不靠譜!」蘇立華一走,肖元生大罵:「爬珠峰、泡酒吧,上他家裡住,綁架啊?」

這兩三年來,父親肖元生以每天發1-2條的速度,共有1000多首曲目發到網上,通過「鋼琴家沈文裕」的微博發送。他在微博上逐條看留言,網友說想聽、需要,他就讓沈文裕彈。

拿著24K金飯碗要飯

現在,沈文裕比剛回國時更沉默了,9年間,凱沫林去世,他也長大了。名聲卻沒起來。

回國9年,演出很少,一年十餘場,邀請方多為三線城市的琴行,出場費每場3萬元,這是普通鋼琴專業人士的價格(李雲迪在音樂廳演奏起價在50萬,郎朗則是70萬~90萬)。

「他就是不懂宣傳,我讓他彈大家都能聽懂的,他卻彈勃拉姆斯。」 站在家裡最值錢的百萬鋼琴斯坦威旁,肖元生大聲地為兒子的未來提議,他始終嫌曲目不夠通俗。

《中國新聞周刊》去採訪這一天,沈文裕正練習久石讓的《天空之城》(宮崎駿同名電影主題曲),肖元生為他錄完像、試聽、篩選、上傳到網上,一首曲子常錄30遍以上,挑選出最好的一次,又要花3個小時。

為什麼彈這些?因為「網友點的」。肖元生說。他在微博上逐條看留言,網友說想聽、需要,他就讓沈文裕彈。

這兩三年來,他以每天發1-2條的速度,共發了1000多首曲目到網上,通過「鋼琴家沈文裕」的微博發送。他在2013年開始被媒體關注,也是因為網上這數量龐大的自傳鋼琴演奏視頻。可每一條的轉發、評論量不超過30。

這一切都在他們租住的一個三層獨棟小樓的地下室裡進行,這裡維持著19.9度的溫度,59.4%的溼度,因為對斯坦威最好。唯一一扇小窗不足一平米,下午4點陽光落下後,房裡陰、寒、溼、冷。

「這樣會把自己做低,讓人笑話的!」朋友曾勸阻,說急了,話也很重:「這是拿一個金飯碗,24K足金的,去要飯啊!」

肖元生不在乎。沉寂多時,現在只要兒子能被聽到、看到,他不在乎任何方式。

20年了,從發現兒子的天才起,肖元生就放下工作,炒股為生,長期的孤獨、隔絕、不得志,也壞掉了他的身體。

「我有抑鬱症、狂躁症,」他說。

「診斷了嗎?」「我自己知道」。

「文裕知道嗎?」「我不告訴他」。

58歲了,他有時神志不清,「他們要整我,」他小聲對記者說,指著天涯論壇上罵沈文裕的話。

「誰?」「那些高層。」

「高層為什麼整你?」「文革啊!這就是一場文革!」

然後他哭出來:「整我可以,整沈文裕幹什麼呢?」

師母湯立君不放心沈文裕,經常來看看他,她是這一家為數不多的客人。老人70多歲了,白血球一直在減少,大冬天穿著羽絨大衣,拎杯水,從北京西邊海澱,上地鐵向東,轉大興,2個小時車程到亦莊,進門抱抱沈文裕,大笑、張羅,還搗點亂。

她是故意這麼幹的,「那家裡沒有一點兒幽默、一點兒溫暖。」

沈文裕的話越來越少了。有時,他會彈一些感性的曲子,安靜而不炫技的,比如《鋼琴課》裡的主題曲 《The Heart Asks Pleasure First》。

那是一個啞女的故事,鋼琴是她唯一的表達,後來她失去一隻手指,再之後,她把鋼琴沉入海底,選擇了直面現實。

有時,他也彈彈貝多芬的《月光》,「這首曲子是貝多芬自殺前寫的,寫著寫著不想死了,這首曲子可以把人定住。」

「你有過這念頭?」記者問他。

「我不能死,」沈文裕看看天,「上天給我很多東西,我死了,對不起上帝。」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中國新聞周刊」,作者劉丹青。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中國新聞周刊;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前代目前僅有的可對戰神獸,《寶可夢》三劍客
    除開鎧之孤島的看板寶可夢,兩種形態的武道熊師外,就僅有五代合眾地區的三劍客。其實總得來說,三劍客並不算是強力的二級神,不提同為合眾二級神的土地、雷電、龍捲三雲或者阿羅拉地球的卡璞四島神和一眾究極異獸,諸如水君和閃電鳥等早期二級神都要強於三劍客。更多的二級神其實是更加偏向於輔助或者半攻半輔助,像目前的四隻二級神卻詭異的全都是輸出型寶可夢。
  • 天才鋼琴家和琵琶名家與你有約
    德國鋼琴天才梁漢妮著名琵琶演奏家吳玉霞琴臺音樂廳「打開藝術之門」昨天推薦了本周三場演出:民樂盛宴、90後天才鋼琴家、還有琵琶名家吳玉霞,你會帶孩子去看哪一場呢?最炫國樂風21日晚,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團長、著名揚琴演奏家張高翔,攜手中國廣播民族樂團首席張方鳴及十餘位民族器樂界的優秀演奏家們,上演《春江花月夜—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室內樂音樂會》。笛子、中阮、笙、古琴、大阮、琵琶、二胡等十餘種民族樂器即將悉數登場,一場民樂盛宴即將拉開帷幕。
  • 鳳靈鋼琴——2017中國音樂家協會考級無錫考區專用鋼琴
    ­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培養孩子的藝術天賦,各年齡段孩子學習鋼琴的熱情日益增長。鋼琴考級能夠體現學習者的演奏水平,因此很多鋼琴學習者積極參加中國音樂家協會全國鋼琴考級測試,以證明自己的實力,並獲得一項專業權威的認可。
  • 鬥魚三劍客杯:老回五邊形刷滿,輸出機器人上線,泉水秀操作
    今晚是鬥魚三劍客老回的專場,作為最強黑科技打法創始人的老回,今晚又為大家帶來了全新技能。作為一名知名遊戲主播,帶給了眾多觀眾各種黑科技打法的體驗,不少觀眾面對老回本身是覺得打不過的。所以在遊戲一開始,老回就開啟了精神攻擊。在遊戲一開始老回直接表示自己中路蹲一血,來的人都得死!
  • 外匯局三劍客投資路徑分化:梧桐樹鎖定銀行,坤藤偏愛地產
    與半年報披露的信息對比可發現,梧桐樹退出了中國聯通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行列,但鳳山和坤藤仍在行列之中,持股量不變。鳳山的倉位變化最大,退出了南京高科、上海石化、海南橡膠、中信重工、光大證券、同方股份、東方明珠、寧波港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行列。目前鳳山僅擁有5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位置,分別是中國聯通、金地集團、九州通、北方導航、恒生電子。
  • 神奇「三劍客」讓明星逆齡!三棲專家+三雙手——傲嬌中國醫美
    他是中國最年輕的線雕王牌專家,常常被明星「御用」。他是鵬愛醫美國際(AIH)執行董事,鵬愛集團首席醫療技術官、華東地區總經理。他叫周毅濤,「鵬愛三劍客」創始人,「周氏5G藝術線雕」創始人,「BABY FACE逆齡術」創始人,宜春學院美容外科副教授,中國醫師學會整形與美容協會會員,主治醫師,醫美匠人。
  • 稀世名蘭三劍客之三——劍陽蝶
    被中國蘭花協會副會長潘光華教授譽為蘭花「三劍客」。各地蘭友紛紛慕名前來以一睹「三劍客」為榮,共聞其香為樂。1994年第四屆中國蘭花博覽會上,劍陽蝶一舉成名,成為蘭展上最亮麗的「花魁」,更重要的是劍陽蝶給雲南養蘭人帶來了信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劍陽蝶推動了全國蘭友對滇蘭的進一步認識。此後雲南蘭友積極參加全國蘭展充滿自信與之不無關係。
  • 《格倫·古爾德談話錄》:鋼琴天才的魔力一生
    [導讀]格倫·古爾德 (1932年9月25日-1982年10月4日), 加拿大鋼琴演奏家,以演奏巴赫樂曲聞名於世。其演奏以嚴謹的結構、豐富多彩的變化、生動傳神的處理,令人嘆為觀止。以鋼琴家傅聰的觀點——「古爾德彈巴赫有意思,對比很多其他鋼琴家我還是寧願聽他的,儘管他有些怪癖,有些太誇張,隨心所欲之處我不太同意」——比較簡明地呈現了世人對古爾德的態度。這也正是古爾德的傑出所在——不論人們對古爾德演奏的接受程度幾何,在音樂的純粹性上,他做到了有意思,從巴赫到勳伯格。
  • 《想飛的鋼琴少年》:功利生活框架下的天才少年,給我們什麼啟示
    文/半緣珺《想飛的鋼琴少年》每個人生都有兩條路,一條用心走,叫做夢想;一條用腳走,叫做現實。心走得太慢,現實會蒼白;腳走得太慢,夢想不會高飛。人生的精彩,總是不僅心走得很美,而且腳步能與心合一。《想飛的鋼琴少年》充滿了治癒的力量,同時向我們詮釋了生命對自身的渴望。
  • 「楓橋經驗」小故事|「三劍客」+「三診法」,助推...
    「楓橋經驗」小故事|「三劍客」+「三診法」,助推...第十六篇 近年來,次塢鎮進一步壓實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機制,堅持以「預防為主、基礎為主、調解為主」為工作基調,選用經驗豐富的專職調解員,成立「三劍客」調解室,採取矛盾糾紛化解「三診法」,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群眾的切身利益。應利明、俞乃平、餘晶,是次塢鎮司法所的專職調解員。
  • 《萌貓三劍客》
    《穿靴子的貓番外萌貓三劍客》
  • 手型,中國鋼琴教育最大的騙局
    在斷乳期之中,經過鋼琴教育前輩們的探索與實踐,總結出了一些雖未成體系、但通俗易懂、簡明易行的土方法,通過一代代心口相傳,其中絕大部分還在為如今的鋼琴教育從業者廣泛地使用。當然,從積極的方面說,這些方法對當年中國國內鋼琴教育的發展確實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然而,其中弊端也影響深遠,一些錯誤的、或者是早已過時的觀念至今深入人心,誤人不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
  • 莫扎特的生平簡介與鋼琴作品
    當他的父親看到六歲的莫扎特寫作的小步舞曲時,不禁對其發出了由衷的讚嘆,讓他從心底裡更加愛惜這個孩子,這個音樂天才。不得不說,這樣的經歷不僅鍛鍊了其音樂才能,同時也使得他的視野更加開闊,所有這些都為莫扎特後來在音樂道路上取得傲人的成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審判之眼:死神的遺言》變態三劍客系列任務攻略分享
    《審判之眼:死神的遺言》中的很多任務都是有一個系列的,變態三劍客任務就是個系列任務,那麼變態三劍客系列任務應該怎麼做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玩家「ShadowLaw」分享的變態三劍客系列任務攻略,一起來看看吧。
  • 三個方法判斷孩子是否有鋼琴天賦(全文)
    中國數萬萬孩子在學習鋼琴,而學鋼琴對中國孩子意味著什麼?卻是每位琴童父母需要思考的問題。TIPS:琴童小故事:天才莫扎特掛著天才頭銜的人有很多,但唯有說莫扎特是天才不會有任何人有異議。3歲的時候,還沒有任何人教過他彈鋼琴,他就能自己走到鋼琴跟前,努力地用小手指試圖彈出他曾聽過的某段樂曲。而4歲時他居然已經嘗試在五線譜紙上創作,雖然音符寫得歪七扭八,但這並非孩子無意義的塗鴉,而是創作!
  • 電影《想飛的鋼琴少年》主要講的什麼內容,你看過嗎?
    《想飛的鋼琴少年》一部與鋼琴有關的電影。這當然亦是一個神話,就像《海上鋼琴師》那樣。神話所以是神話,就是因為其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發生的。但我卻喜歡這個神話,就像我亦喜歡《海上鋼琴師》這個神話那樣。我一直認為天才是分兩種的。
  • 英媒:鋼琴熱席捲中國,競爭也相當激烈
    英國《金融時報》5月23日文章,原題:為什麼鋼琴熱會席捲中國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三名出色的年輕鋼琴家進行最後的角逐。協奏的費城交響樂團把他們的演奏推向高潮。18歲的加拿大人貟思齊不負眾望奪得冠軍,他想必對自己得到的15萬美元大獎心滿意足。
  • 萌貓三劍客 萌化了!
  • 三劍客農業股份公司「大臉貓」品牌喜獲2015年度省著名商標稱號
    (原標題:三劍客農業股份公司「大臉貓」品牌喜獲2015年度省著名商標稱號)
  • 蘇南「三劍客」,可媲美中國第一大城市上海
    江蘇,上海,浙江,安徽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以成為國際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在這一片地區要說那個地方最富有,蘇南地區是一定能排的上號的,在蘇南地區又以蘇錫常三座城市為代表,這三座城市也被稱為「蘇南三劍客」,蘇錫常指的就是,蘇州,無錫,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