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提到癌症,就好像已經命不久矣了,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很多癌症已經得到了控制,當患有甲狀腺癌的時候,如果甲狀腺癌轉移了,這簡直對患者是雪上加霜啊,那麼甲狀腺癌轉移怎麼辦,甲狀腺癌的早期症狀是什麼呢,一起來看內容吧。
甲狀腺癌轉移怎麼辦
一、甲狀腺淋巴轉移特點
甲狀腺癌通常情況下肯定是會有淋巴結轉移的,而且在脖子的各個地方都會受到牽連,而轉移過去的淋巴結大多數是在頸內靜脈周圍,同時還會向頸後三角區或向縱隔淋巴結轉移,但是卻很少在往下轉移了。
一般甲狀腺頸淋巴結正常情況下不會出現腫大現象,一旦腫大,就意味著淋巴道逆行轉移,頸淋巴結轉移灶可以穿破淋巴結包膜,互相融合成塊或侵及鄰近的血管,神經和周圍的軟組織。
二、甲狀腺癌轉移和復發的關係
在生物學特性是頸部淋巴結容易發生轉移,而甲狀腺癌術前未觸及腫大淋巴結,經頸清術後病檢,其轉移率為72.02%。頸部淋巴結轉移率為 64.56%;術後復發率為44.12%,無轉移術後復發率為17.86%。
這說明有頸淋巴結轉移者,其隱匿性癌灶增高,復發率就增高。因此,對於易轉移的甲狀腺癌,應採取預防性頸清術。
為了以防萬一,甲狀腺癌術後復發轉移的情況,正常情況下在經過手術治療後還會聯合放療、化療的綜合治療方案,用各種方法來治療,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甲狀腺癌復發的可能,更讓大家做好預防的措施。
甲狀腺乳頭狀腺癌及濾泡狀腺癌佔全部甲狀腺癌的80%-90%,這種癌細胞較成熟與正常甲狀腺細胞差別較小,因此對放化療不敏感,這是由於在對癌細胞達到致死劑量時往往也對人體正常組織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而小劑量放化療對分化性甲狀腺癌毫無作用。
因此對分化性甲狀腺癌術後常規輔以放化療並不能提高療效,相反放化療引起的毒副作用如化療引起的脫髮、白細胞、血小板下降,免疫功能下降及放射引起的組織萎縮、纖維化甚至預後誘發的放射區周圍組織癌變等,均對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
所以大多數甲狀腺癌術後常規輔助放化療時需要進行科學有效的化療藥物搭配,合理適當的放療安排治療,通過綜合治療有效防止甲狀腺癌術後癌細胞擴散轉移,殺傷體內殘餘癌細胞,全面抑制腫瘤細胞負荷。
對於無法手術治療的甲狀腺癌患者可改善患者全身身體狀況,為手術治療創造先機,改善治癒率,延續患者有效生存預期,遠期療效顯著,可達到「長期帶瘤生存」的臨床治癒狀態。
甲狀腺癌早期症狀
1、注意甲狀腺腫大的形狀
甲狀腺腫大的形狀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呈蝴蝶形,多見於地方性甲狀腺腫、甲狀腺炎及部分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病人;另一類是在甲狀腺的某個部位出現一個圓形腫塊,多見於甲狀腺囊腫、甲狀腺腺瘤,也包括甲狀腺癌。
2、注意腫塊的大小
腫塊如果是瀰漫性中大或者是多發性結節性腫大,基本就可以斷定是多為地方性甲狀腺腫大;正常情況下良性的腫瘤或囊腫的單個結節直徑多在2釐米左右;直徑超過2釐米時,就可以考慮看看是不是得了甲狀腺癌。
3、注意腫塊的光滑度和軟硬度
用拇指及食指仔細觸摸腫塊表面。表面光滑一致者,多為地方性甲狀腺腫大;表面不很光滑者,由甲狀腺炎的可能性大;呈單個結節腫大,但表面光滑、均勻者可能為腺瘤;單個結節腫大,表現不光滑,呈實體感者,應疑為癌腫。
4、注意腫塊的生長速度
地方性甲狀腺腫大呈緩慢增大,病程可達數年乃至數十年之久;良性腫瘤及囊腫病程可為數月至數年;甲狀腺癌的腫塊增長明顯,速度較快,可在十幾天或一、二個月內明顯增大。
5、注意腫塊周圍是否可觸及淋巴結
若在甲狀腺周圍頸部能觸摸到質地較硬的淋巴結,則應高度懷疑是甲狀腺伴有局部淋巴結轉移。
甲狀腺癌的影響因素
1、碘攝入量
臨床發現,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碘攝入量與甲狀腺疾病有著密切關係。調查顯示,碘攝入量與甲狀腺疾病發病率呈現「U」的關係,即碘的攝入量過低或過高,都會導致甲狀腺疾病。
2、遺傳因素
甲狀腺癌有明顯的家族遺傳性,約7%的甲狀腺髓樣癌有明顯的家族史,而且往往合併有嗜鉻細胞瘤等,推測這類癌的發生可能與染色體遺傳因素有關。
結語:很多人都覺得做男人好難啊,其實很多疾病都是挑女不挑男的,就像這種甲狀腺癌疾病,發病率最高的還是女性,上文中已經告知大家引起甲狀腺癌的因素了,大家可以適當的預防,以免甲狀腺癌找上門來,還要注意嚴格控制自己的攝鹽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