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淋巴結轉移:清掃手術是首選 四個焦點需關注

2021-01-10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內分泌惡性腫瘤之一。雖然甲狀腺癌尤其是分化型甲狀腺癌的預後較好,但對於部分病理分期較高的分化型及惡性程度較大的未分化甲狀腺癌來說,仍具有一定的復發及轉移可能。

淋巴結轉移尤其是頸部淋巴結轉移是甲狀腺癌最常見的轉移方式。其中,頸部淋巴結轉移主要是先轉移至前哨淋巴結,後轉移至側頸區淋巴結。但有時由於癌灶位於的腺體位置、淋巴引流不同,可能會發生跳躍性轉移,即患者呈中央區淋巴結轉移陰性,而側頸區淋巴結轉移陽性。

很多情況下,清掃手術是甲狀腺癌淋巴結轉移後的首選治療

需要強調的是,清掃手術的規範性、徹底性是評價手術效果的重要指標,是甲狀腺手術質量控制的要求,更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確保手術療效的關鍵所在。規範、徹底的初次手術無疑能夠減少復發及二次手術的風險。因此,臨床醫生應對手術的幾個焦點問題多加關注。

診斷方法各有千秋

術前診斷側頸區淋巴結轉移的方法有超聲檢查、增強CT檢查、頸淋巴結穿刺/洗脫液Tg測定等方法。超聲具有便捷、經濟的優點,是側頸淋巴結轉移最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方法。但彩超醫生主觀性較強,不同臨床經驗的彩超醫生做出的結果可能會有差別。增強CT是另一種較好的影像學手段,能將可疑轉移的淋巴結與周圍組織區分開來,還能提示其與周圍組織間的毗鄰關係,應保留影像圖片供臨床醫生參考。但彩超和增強CT均不能提供最直接的證據來證明側頸區淋巴結轉移,而頸淋巴結穿刺/洗脫液Tg測定較彩超和增強CT能更好地提示轉移情況。

術前明確側頸區淋巴結是否轉移,非常有利於手術方案的制定。它不僅有助於劃定手術範圍,還能指導醫生在手術過程中及時對操作步驟做出策略性調整和改變。

清掃位置重中之重

側頸區淋巴結轉移風險與腫瘤的類型、患者性別、癌灶大小、癌灶部位等也有很大關係,需要加以關注。

惡性程度高的甲狀腺癌發生側頸淋巴結轉移的風險亦水漲船高。患者的性別及年齡也是危險因素;癌灶大的甲狀腺癌一般比癌灶小的,呈現更高的甲狀腺癌側頸淋巴結轉移風險。

與此同時,癌灶位於腺葉的位置不同,發生側頸淋巴結轉移的風險也不同。比如癌灶位於腺葉上極所致風險較高,有時還出現中央區淋巴結轉移陰性而側頸區淋巴結轉移陽性的情況。

臨床醫生對於側頸淋巴結清掃範圍也要格外重視。確實有部分患者會因清掃不徹底,而於多年後進行二次手術。經統計發現,ⅡA區和ⅤB區是二次頸側區淋巴結清掃的常見位置,其原因大多是由於第一次頸側清掃不徹底。之所以這兩個地方常易被遺漏,由於其位置相對較偏,手術難度相對較大。

規範化操作任重道遠

規範化的側頸區淋巴結清掃對於甲狀腺手術來說意義是比較大的。這是因為手術醫生需要在不損傷重要組織的前提下,徹底清掃淋巴及包繞的脂肪組織。這些組織主要包括頸總動脈及其分支、頸內靜脈及其分支、迷走神經、副神經、膈神經、頸叢神經屬支、臂叢神經、頸交感幹、淋巴導管等。尤其是對一些複雜的側頸區淋巴結清掃,比如二次的側頸淋巴結清掃,或發生組織侵襲的側頸區淋巴結清掃等,規範化的操作更加重要。

併發症處理心中有數

根據我們的經驗和體會,側頸區淋巴結清掃常見的併發症有術後出血、乳糜漏、頸部感覺神經損傷引起的感覺異常、副神經損傷導致的暫時性或永久性功能障礙等;還有一些少見的併發症,如乳糜胸、膈神經損傷引發的腹式呼吸減弱、舌下神經麻痺、臂叢神經損傷等。因此,要真正做到徹底性的側頸區淋巴結清掃,其實並不簡單,更應該精益求精,細緻入微。

在追求甲狀腺癌術後10年生存率的大趨勢下,規範化、徹底性地進行側頸區淋巴結清掃,需要廣大甲狀腺外科醫生的踐行與努力。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患者。

原標題:清掃手術是首選,甲狀腺癌淋巴結轉移,四個焦點需關注

相關焦點

  • 甲狀腺癌手術根治後還會出現轉移?轉移後會威脅生命?怎麼治療?
    甲狀腺癌手術根治後還會出現轉移?轉移後會威脅生命?轉移後怎麼治療?一、甲狀腺乳頭狀癌現狀最近這些年甲狀腺癌的發病率不斷攀升,之所以用攀升這個概念,就是說發病率增長的速度還是非常快的。臨床現在收治越來越多的甲狀腺癌患者,主要以甲狀腺乳頭狀癌為主。
  • 甲狀腺癌已成為發病率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
    重慶11歲女孩患甲狀腺癌伴淋巴結轉移2年前,重慶市奉節縣的女孩小圓發現右側頸部長出約1cm大小的包塊,但由於無任何不適症狀,並沒有引起重視。3個月前,小圓發現包塊開始快速長大,已變為4cm大小。隨後,小圓在父母的陪同下來到西南醫院就診。
  • 甲狀腺癌轉移怎麼辦 甲狀腺癌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甲狀腺癌轉移怎麼辦一、甲狀腺淋巴轉移特點甲狀腺癌通常情況下肯定是會有淋巴結轉移的,而且在脖子的各個地方都會受到牽連,而轉移過去的淋巴結大多數是在頸內靜脈周圍,同時還會向頸後三角區或向縱隔淋巴結轉移,但是卻很少在往下轉移了。
  • 甲狀腺癌轉移怎麼辦?提醒:這兩種是常用治療手段,預防很重要
    目前國內癌症的發病率在逐年上升,甚至不少年紀不是很大的人都被確診為癌症了,年輕化的趨勢十分明顯,甲狀腺癌就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種惡性腫瘤,有些人甲狀腺癌患者沒有及時去醫院接受治療,最後發現癌細胞轉移了,那麼甲狀腺癌轉移怎麼辦?甲狀腺癌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呢?
  • 為什麼我國甲狀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與美國差距較大?
    「中高危的甲狀腺癌病人的轉移率相當高,中國甲狀腺癌病人有82%以上的病人有淋巴結轉移。術前能夠確認的病人的比例只有1/3,也就是說更多的病人在手術前是沒有發現淋巴結有轉移的。」黃韜教授告訴搜狐健康,為了積累中國甲狀腺癌數據,完善對甲狀腺癌患者的治療和管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武漢協和醫院牽頭9家醫院於2014年開展了一項中國甲狀腺癌領域首項多中心真實世界研究。
  • 不必談「癌」色變甲狀腺癌能「治癒」
    回到青島後,他改變了原來破壞性的甲狀腺手術方式,在臨床上開展了形式多樣,更注重患者美觀和功能保留的手術,對甲狀腺癌的手術治療更加規範。他還改進了頸部淋巴結清掃的手術操作,在省內首先提出了「六保留」頸清術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的側頸淋巴結轉移的手術方案。此外,在頭頸部其他腫瘤方面,他開展的腮腺癌根治術,喉癌根治+發音重建等手術都填補了醫院空白。
  • 甲狀腺癌的生存期高嗎?發生淋巴結肺轉移了,該怎麼辦?聽醫生說
    在過去大家對癌症還是比較害怕的,而且通過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來近些年來,癌症出現的機率也是越來越高,尤其是甲狀腺癌,根據之前流行病學發布的數據,每10萬個人中,就有大概15個人會出現甲狀腺癌,這讓很多人都開始關注自己的甲狀腺。甲狀腺癌的生存期高嗎?
  • 「善良」的甲癌為啥容易發生淋巴結、肺轉移?轉移後,怎麼治?
    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內分泌系統惡性腫瘤,佔全身惡性腫瘤的1.1%。甲狀腺癌發病率已列惡性腫瘤前10位。其中在女性惡性腫瘤中位於第8位。甲狀腺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根據WHO公布的數據,每年每10萬人中有15.7人罹患甲狀腺癌,也就是甲癌的發病率為15.7/10萬。但是死亡率不高,死亡率為每年每10萬名男女中有0.5人死亡。
  • 15歲女孩甲狀腺癌原發灶只有1毫米 但已轉移到雙肺
    據中國醫師協會外科分會甲狀腺外科醫師委員會主任委員田文教授介紹,目前在我國,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在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七位,在女性惡性腫瘤中排名第四位,並且患者數量呈現增多的趨勢,女性患者是男性的四倍。雖然近十年來,甲狀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已經得到了提高,達到84.3%,但是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提高甲狀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早發現、早診斷、規範化治療尤為重要。
  • 關於甲狀腺癌,過度診斷危害可不容小覷!
    關於甲狀腺癌方面的三個循證醫學證據已經明確:1 非甲狀腺疾病死亡病例的屍檢顯示,隱匿性甲狀腺癌的檢出率是11.5%,芬蘭學者報告高達35.6%。2 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急劇增長,這是B超技術改善帶來的甲狀腺微小癌檢出率增加所致。3 甲狀腺癌具有惰性生長的生物學性質,即使是發生了局部淋巴結轉移,復發率和死亡率都極低。
  • 勇過三關,湘雅醫院多學科聯合救治巨大甲狀腺癌並肺轉移患者
    患者手術成功後為醫務人員送去錦旗表示感謝。紅網時刻5月20日訊(通訊員 劉微)來自永州的屈女士不幸患有巨大甲狀腺癌,壓迫氣管導致呼吸困難,並出現了肺轉移。磁共振、CT等檢查提示,患者甲狀腺右側葉腫塊灶累及左側葉,侵犯範圍廣泛,包括喉部、聲帶、氣管、縱膈等,且周圍骨質破壞並有血管包繞,雙側頸部及鎖骨區有多發腫大淋巴結,考慮為甲狀腺癌。「像這樣的晚期癌症患者,不做手術隨時會有生命危險,可要做手術,我們面臨的關卡還很多。」唐瑤雲副教授介紹道。第一道關卡便是呼吸關。
  • 癌症已經轉移到淋巴結了,究竟代表什麼?中醫在這塊有什麼長處
    患者王女士,45歲,因發現乳房有腫塊,進行了手術,術後病理顯示是浸潤性導管癌,腋窩淋巴結有轉移。手術後馬上進行了化療與放療同步治療,先後進行了25次放療,4周期的化療。後因為身體症狀比較嚴重尋求中醫藥治療。當時王女士有這個疑問,癌症轉移到淋巴結是處於什麼階段?是不是沒救了?
  • 28歲金融女精英兩年前查出甲狀腺癌不重視,如今...
    等到孔女士的項目差不多結束了,她才想起來去做今年的體檢,結果體檢報告顯示:甲狀腺癌增大到了1.0cm,同時頸部多發淋巴結腫大,形態欠佳,考慮癌轉移。拿到檢查報告的孔女士變得很焦慮,她開始後悔為什麼當時自己沒有重視,拿健康去換事業。孔女士拿著報告找到了浙江省立同德醫院乳甲外科主任吳成亮,吳主任在分析過她的病情後,建議她立即手術。
  • 甲狀腺癌晚期能治好麼?術後能活多久
    手術治療對癌症患者來說是見效最快,根治性最強的治療方式,大部分的患者在確診為癌症的時候都會第一時間選擇手術治療,甲狀腺癌也是如此。目前,治療甲狀腺癌的首選方法仍舊是手術治療,所以甲狀腺癌手術後能活多久?成為了大多數甲狀腺癌患者的疑問。
  • 甲狀腺癌碘131治療的認識誤區 你需要知道
    因此病期較晚的甲狀腺癌患者手術後行碘131治療會為患者帶來較大的益處,會較明顯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減少癌症的復發。 當然,並非所有甲狀腺癌病人用131碘治療均有獲益。一般而言,放射性碘治療對乳頭狀癌及濾泡型癌較有效,可當作手術後及並發軟組織轉移的輔助療法。但它對骨骼轉移或肺部大結節性轉移的治療效果較差。治療前要了解其是否能濃聚碘131。
  • 甲狀腺癌已經不算癌了嗎 如何確診是甲狀腺癌
    前一段時間,網絡上經常有文章表示甲狀腺癌不是癌的言論,甲狀腺癌已經不算癌了嗎,事實真的如此嗎,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確診甲狀腺癌呢,甲狀腺癌的檢查方式有哪些呢,接下來一起來看看文章內容吧。「甲狀腺癌不再是癌症」的說法是一條被大眾誤讀誤傳的謠言教授解釋道,近年來隨著甲狀腺癌患者愈來愈多,甲狀腺微小癌要不要手術以及手術的範圍爭論也越來越激烈。甲狀腺微小癌,指的是腫瘤直徑小於1釐米的甲狀腺腫瘤。在發現微小癌後,大多數人會選擇立即手術。
  • 脖子上長了「蘋果」大的腫塊,醫生用9個小時切除。專家提醒,這個...
    由於腫物過大且侵犯鎖骨包繞血管,手術難度大,梁先生在當地醫院建議下找到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胃腸腺體外科甲狀腺團隊的桂小龍教授。經過詳細的體格檢查,結合輔助檢查及病理檢查,考慮為甲狀腺癌並右頸部鎖骨上窩淋巴結轉移,轉移淋巴結腫大侵犯右側鎖骨,前方包繞鎖骨,下方緊貼鎖骨下靜脈,內側為頸總動脈,頸內靜脈,後方有多條重要神經。此類病例少見,手術難度大,風險高,手術空間狹小。
  • 【正反之辯】胃癌根治術脾門淋巴結清掃與否 進展期胃上部癌脾門淋巴結清掃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胃癌根治手術最重要的目的是讓患者獲得遠期生存,手術過程中淋巴結清掃的徹底性直接關係到患者的術後生存率。由於胃上部周圍淋巴結轉移途徑複雜,與鄰近的胰腺及脾臟關係密切,因此,進展期胃上部癌D2根治術淋巴結清掃範圍和手術方式存在一定爭議,脾門淋巴結清掃術是其中涉及的主要問題之一,也是眾多學者研究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