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王女士,45歲,因發現乳房有腫塊,進行了手術,術後病理顯示是浸潤性導管癌,腋窩淋巴結有轉移。手術後馬上進行了化療與放療同步治療,先後進行了25次放療,4周期的化療。後因為身體症狀比較嚴重尋求中醫藥治療。當時王女士有這個疑問,癌症轉移到淋巴結是處於什麼階段?是不是沒救了?在出診過程中,有很多患者也問過類似的問題,今天與大家分享一下。
什麼是淋巴結呢?淋巴結是直徑0.2至0.5釐米大小的腫物,呈橢圓形或蠶豆形,呈組群分布,質地柔軟,表面光滑。淋巴結廣泛存在於我們的身體裡面,淋巴結是免疫器官,裡面有大量的淋巴免疫細胞,淋巴結通過淋巴管相互連結,淋巴管就像血管一樣,遍布全身,淋巴管裡面有淋巴液,收集全身各處的淋巴液,最終匯入血液循環。
淋巴結轉移是癌症轉移的常見手段,癌細胞可以通過至少四種途徑轉移,分別是淋巴結,血行轉移,種植播散和直接侵犯。淋巴結轉移指的是在細胞通過腫瘤周邊的淋巴管,進入到附近的淋巴結,甚至往更遠處的淋巴結轉移。例如乳腺癌常常轉移到腋窩淋巴結,鎖骨下淋巴結甚至是鎖骨上淋巴結;肺癌轉移到周圍淋巴結,肺門淋巴結,縱膈淋巴結等等;大腸癌轉移到腸繫膜淋巴結;甲狀腺癌轉移到頸部淋巴結。
癌症如果已經轉移到淋巴結,說明不是早期的癌症,至少是中期的癌症,說明癌細胞已經擴散到了淋巴結,術後往往需要接受化療,降低復發和轉移的概率。淋巴結轉移並不意味著腫瘤晚期,淋巴結轉移大致可以分為局部淋巴結轉移和遠處淋巴結轉移,如果轉移部位位於腫瘤的周邊,手術的時候可以一併切除,以乳腺癌為例,如果腫瘤只是轉移到腋窩淋巴結和鎖骨下淋巴結,手術的時候是可以切除的。如果是遠處轉移,手術就已經失去意義了。
淋巴系統遍布全身,無處不有,並且全身的淋巴隨時都處在不斷循環之中。從這個意義上講,似乎全身各處都可以發生腫瘤的轉移,但是臨床上淋巴轉移一般是區域性的。因此癌症發生淋巴結轉移後,治療應以全身性治療為主,兼顧局部治療。而化療和中醫治療都屬於全身治療的方法,淋巴轉移治療中運用較多。
全身性的化療,短期效果較為理想,但需要注意的是,化療期間不僅僅會對癌細胞有殺傷作用,對患者的正常細胞也會有一定程度上的損傷,副作用會比較大,比較容易導致患者治療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醫學上一般主張患者在化療期間要配合中醫治療,不但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還可以增強療效,幫助患者較快的恢復健康。
中醫治療癌症淋巴結轉移的優勢為:1、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大多數補益類中藥能在不同程度上增強機體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其機制主要是通過提高免疫細胞及免疫因子的活性,調節機體內環境而發揮抑瘤和抗轉移的作用。2、降低血黏度。惡性腫瘤患者存在微循環障礙及血黏度的增高,這是促使腫瘤發生轉移的重要條件。血液的高黏狀態使血小板和纖維蛋白容易聚集起來,包裹癌細胞形成癌栓,使癌細胞逃脫機體的免疫監視。活血化瘀類中藥具有直接抑殺癌細胞的作用,可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活性、促進纖維蛋白溶解、抗血栓形成以及消除微循環障礙,進而起到抑瘤及抗腫瘤轉移的作用。3、改變淋巴結的微環境。腫瘤淋巴結轉移灶與淋巴結的微環境有關。若轉移灶不能適應淋巴結內的微環境,則腫瘤細胞就會發生死亡。中醫藥的特點是有效部位多及作用的多靶點,在改變淋巴結微環境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優勢。
對於惡性腫瘤患者而言,如果沒有出現淋巴結的轉移,那當然是最好的,疾病的分期也比較好,當然預後也要好。但是,如果出現了淋巴結轉移,雖然分期比沒有淋巴結轉移要高,預後,相對也不如沒有淋巴結轉移好。但是如果進行規範的治療,還是能夠得到比較好的預後的。總之,與癌症的抗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患者需要隨時應對各種突發狀況。大家要關注現在,積極解決問題,包括如何獲得更規範的治療,選擇何種治療方案,怎樣安排治療期間的工作和生活等等,當我們關注現在,積極解決現有的問題時,我們就已經走在奔向康復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