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科學家深入解析淋巴結如何幫助癌細胞發生擴散?

2021-01-08 基因獸

幾十年來,臨床醫生已經清楚知曉,多種類型的癌細胞在通過血液擴散到遠端器官之前,會首先擴散到淋巴結中,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南醫學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就解釋了其中的原因,同時研究人員還提供了開發抑制癌症擴散的療法的新型靶點。

圖片來源: 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文章中,研究者發現,穿過淋巴結的黑色素瘤細胞會覆蓋上一層保護膜,從而促使其在血液中高水平的氧化性壓力中存活並能形成遠端腫瘤組織,當癌症轉移到機體其它部位開始擴散後,很多癌症患者都會發生死亡,當原發性腫瘤部位的癌細胞通過血管擴散或在進入血液之前通過淋巴管進行遷移時,就會發生癌症擴散。

研究者Sean Morrison博士表示,此前研究人員重點分析了癌細胞如何通過血液進行轉移,但很少研究通過血液轉移的癌細胞和通過淋巴結轉移的癌細胞之間的差異,本文研究結果表明,通過淋巴結轉移或能為黑色素瘤細胞提供保護免於其在轉移過程中經歷氧化性壓力,從而就能促進黑色素瘤細胞的生存和擴散。研究者揭示了當將人類黑色素瘤細胞通過靜脈注射或注入小鼠淋巴系統後這些黑色素瘤細胞的行為變化,結果發現,相比直接注入小鼠機體血液的黑色素瘤細胞而言,直接注射到淋巴結中的癌細胞能夠存活地更好,且更易於形成腫瘤。

研究者假設,通過血液發生轉移的癌細胞所經歷的高水平的氧化性壓力或能解釋這種差異,暴露於血液中的氧化性壓力或許是大多數癌細胞轉移效力較低的原因之一,當癌細胞有機會在遠端位點生長之前其或許都已經發生了死亡。研究者指出,通過深入分析後他們發現,血液中的氧化性壓力會促進癌細胞經歷稱之為「鐵死亡」(ferroptosis)的特殊形式的細胞死亡過程,相比之下,淋巴結中的癌細胞則會經歷較低水平的氧化性壓力並能保護自身免於「鐵死亡」。

為了更好地理解為何血液中而不是淋巴結中的黑色素瘤細胞會經歷「鐵死亡」,研究人員比較了血液和淋巴結中癌細胞之間的代謝差異,結果發現,淋巴結的癌細胞中稱之為「油酸」(oleic acid)的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水平較高,這種油酸是橄欖油的主要成分,此外他們還發現,這種單不飽和脂肪酸還摻入到了淋巴結中癌細胞的細胞膜中,這些細胞的細胞膜中被稀釋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就能夠抑制促進鐵死亡並保護細胞的化學反應。

來自淋巴結中油酸的保護膜或能促進癌細胞安全進入血液中並「環遊」至其它位點,最終形成轉移性腫瘤,這或許就能夠解釋為何在癌細胞通過血液轉移到其它遠端位點之前其會首先在淋巴結中形成腫瘤,這些癌細胞能在淋巴結中裝載抗氧化劑,從而當其進入血液後就能提供一定的保護作用。最後研究者表示,如今我們深入揭示了為何癌細胞更易於首先通過淋巴結來發生轉移,這或許就有望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新型藥物,通過靶向作用淋巴結中的保護性機制來抑制癌症的早期轉移,從而有效治療癌症患者。(生物谷Bioon.com 先達基因 www.gendx.com)

原始出處:

Ubellacker, J.M., Tasdogan, A., Ramesh, V. et al. Lymph protects metastasizing melanoma cells from ferroptosis. Nature585, 113–118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623-z

相關焦點

  • 口服螢光劑,讓癌細胞發光,被標記!此技術已在狗身上驗證成功!
    手術是治療癌症不可或缺的方式,而執行手術時需要精準切除癌細胞並儘可能保留健康組織。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UPenn)科學家正致力找尋更好的方法,他們展示如何利用螢光染劑讓狗的乳癌細胞顯色,並提及希望將此方法應用於人類,以提升手術精準度。
  • 癌症是如何轉移的?若無故有這3個症狀,恐是擴散的信號
    在癌症入侵身體之後,要做好相關的改善措施,積極配合治療對癌症改善有利,但是有部分人癌症發展到了晚期,晚期的癌症很難控制,甚至會有癌細胞轉移、擴散的風險,當癌細胞轉移到其他部位又沒有及時發現時其他重要的組織,臟器也會功能受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要了解癌症如何轉移,做好相關預防措施。
  • 癌症已經轉移到淋巴結了,究竟代表什麼?中醫在這塊有什麼長處
    癌症如果已經轉移到淋巴結,說明不是早期的癌症,至少是中期的癌症,說明癌細胞已經擴散到了淋巴結,術後往往需要接受化療,降低復發和轉移的概率。從這個意義上講,似乎全身各處都可以發生腫瘤的轉移,但是臨床上淋巴轉移一般是區域性的。因此癌症發生淋巴結轉移後,治療應以全身性治療為主,兼顧局部治療。而化療和中醫治療都屬於全身治療的方法,淋巴轉移治療中運用較多。
  • Nature:恆河猴,小鼠和雪貂如何幫助科學家們開發新冠疫苗
    新冠肺炎動物模型的構建不僅能幫助我們了解疾病的病理特徵,也有助於藥物及疫苗的研發。恆河猴,小鼠和雪貂如何幫助科學家們研究冠狀病毒?日前,Nature雜誌採訪了多位科學家,了解他們對不同動物模型的選擇和看法。
  • 科學家們解析紐西蘭大蜥蜴的基因組,幫助我們深入了解脊椎動物
    近日,來自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和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的科學家們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深度解析了紐西蘭的原生爬行動物——大蜥蜴的基因組結構,並發現了有助於解釋所有脊椎動物基因組如何形成的模式該研究的合著者、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生態學、進化和生物學教授Nicole Valenzuela說:「對大蜥蜴基因組的深入研究為解析包括人類在內的眾多物種的基因組結構提供了線索。Valenzuela說:「通過研究大蜥蜴的族譜,我們弄清楚了它在進化樹中的位置:它在2.5億年前從蛇和蜥蜴中分化出來。」
  • 科學家們解析紐西蘭大蜥蜴的基因組,幫助我們深入了解脊椎動物
    紐西蘭的大蜥蜴 近日,來自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和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的科學家們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深度解析了紐西蘭的原生爬行動物——大蜥蜴的基因組結構,並發現了有助於解釋所有脊椎動物基因組如何形成的模式。
  • 體育鍛鍊能夠阻止某些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
    體育運動似乎阻止了某些類型的癌細胞的擴散和生長,儘管科學家仍然不確定為什麼會這樣,但是動物實驗提供了可能的解釋。 過去的研究表明,運動習慣致使罹患膀胱癌,乳腺癌,結腸癌,腎癌和胃癌的風險稍低,且我們有強有力的臨床證據表明,身體運動可以幫助某些患者抗癌和康復。它甚至可以延長預期壽命。 動物實驗進一步顯示,規律鍛鍊可以減少惡性腫瘤的生長。 儘管如此,這種關係背後的潛在機制仍然難以捉摸。
  • 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都這樣了還在不為所動嗎,看完你就知道害
    轉移性乳腺癌是指,原發的乳腺癌,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時發生轉移,包括肺轉移、骨轉移、肝轉移等等。肺為乳腺癌最常見的轉移部位,而且乳腺癌的肺轉移、肝轉移等,治療後生存率都比較長。數據顯示,患了乳腺癌的人再次在同一側或對側乳腺患癌的風險提高。並且,小於40歲的乳腺癌經常會出現雙側乳癌。那這就要引起相當大的重視,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況......
  • 「善良」的甲癌為啥容易發生淋巴結、肺轉移?轉移後,怎麼治?
    甲癌一直被稱為「幸福」的癌症,因其惡性程度低,治療效果顯著,預後好的特點,經過規範治療後,大多數可以達到「癌細胞清零」的效果。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內分泌系統惡性腫瘤,佔全身惡性腫瘤的1.1%。甲狀腺癌發病率已列惡性腫瘤前10位。其中在女性惡性腫瘤中位於第8位。
  • 母親的癌細胞,可能轉移給腹中胎兒嗎?
    但在一種極端情況下,未出生的胎兒作為母親身體的一部分,媽媽的癌細胞會轉移給胎兒嗎?通常情況下,這種概率微乎其微。據統計,雖然平均每1000個孕婦中就有一位患有癌症,但患癌母親將癌症傳遞給嬰兒的情況極為罕見,發生率大約只有五十萬分之一。癌症的母嬰傳播傳統上都是通過血液途徑。
  • Nature:科學家發現中和冠狀病毒的新線索
    近日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上的一項研究論文中,來自斯克利普斯研究所、達特茅斯醫學院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等機構的科學家解析了一種名為HKU1的病毒關鍵蛋白的結構,這種病毒是2005年在香港鑑別出的一種冠狀病毒,其和SARS及MERS具有高度相關性,研究者認為該研究或可指導後期開發針對冠狀病毒家族的新型療法。
  • Chem & Biol:開發出用以追蹤癌細胞在機體中循環的新型螢光蛋白...
    2014年5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癌症在機體擴散後尋找並且破壞循環在機體中的癌細胞對於癌症患者的生存至關重要,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Chemistry &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阿肯色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技術
  • eLife最新解析:運動是如何通過免疫系統抑制腫瘤生長的?
    然而,運動是如何發揮其對癌症抑制作用的目前仍未可知。近日,來自瑞典卡羅琳學院和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eLife》上發表了題為Cytotoxic T-cells mediate exercise-induced reductions in tumor growth的研究成果,其解析了運動減緩小鼠的癌症進展的機制,即身體活動會改變體內免疫系統細胞毒性T細胞的代謝,從而提高了其攻擊癌細胞的能力。
  • 其又是如何擴散的?
    如何有效應對鼠疫?鼠疫是由鼠疫桿菌引起的烈性傳染病,患者如果沒有有效治療的話死亡率極高,目前有幾種不同的臨床形式,包括黑死病(影響淋巴結)、肺鼠疫(影響肺部組織)和敗血性鼠疫(通過血液引發感染)。在過去50年裡,鼠疫病例的模式似乎已經轉換成為了一種更為複雜的生態系統,從亞洲到非洲的病例發生了一定變化,而且在其它地區似乎出現了疾病的復發,比如美國等。現在科學家們逐漸認識到了,在不同的環境下從動物傳播到人類機體中潛在的途徑非常多,在美國,鼠疫被認為是通過鄉村地區的野生嚙齒類動物傳播的,比如土撥鼠和巖松鼠。
  • 脖子上腫大的淋巴結,是良性還是惡性?3個特徵需重視
    大家都知道淋巴結是人體的局部免疫器官,裡面有許多免疫細胞,當細菌或者病毒等微生物入侵之後,淋巴液內的細胞會前往感染部位殺菌,同時淋巴結內由於細胞增生、局部炎症反應等因素,會出現淋巴結腫大,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傷風感冒或者牙齦腫痛,都會在頸子上摸到腫大淋巴結的原因。
  • 癌細胞的「天敵」找到了!堅持食用這7中食物 用不了多久收穫不少好處
    癌細胞的「天敵」找到了!堅持食用這7中食物 用不了多久收穫不少好處時間:2021-01-06 20:13   來源:漫說健康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癌細胞的天敵找到了!堅持食用這7中食物 用不了多久收穫不少好處 眾所周知,目前在人類所知的疾病中,癌症是令醫生們最束手無策的了。
  • 糖如何「滋養」癌細胞?從這5個方面,一步步把癌細胞養大
    這些年,很多名人因為它而離開,1月16日趙忠祥老師去世,19年年底感到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的時候,才發現癌細胞已經擴散,最終因鱗狀細胞癌病逝。 這是因為,高糖飲食能從各個方面「養肥」癌細胞,而限制飲食中的糖攝入量,也相應可以從多個維度有力抗擊和預防癌症。 高糖飲食如何「餵養」癌細胞? 我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提供了很多數據,證明高血糖會大大提高癌症的風險,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講一講後面的原理。
  • 不止人類,動物也患癌還相互傳染,那吃了帶癌細胞的肉食會傳染嗎
    不同動物得癌症的機率不同2015年,科學家對於不同種類的動物的癌症進行了詳細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人類的好朋友狗狗患癌率高於人類的10倍;患癌率比較低的是裸鼴鼠和大象,它們基本上不得癌症;患癌率最高是袋獾,差一點導致整個物種滅絕。
  • 癌細胞從68跌至2,患癌歌手首階段免疫細胞治療見效!
    在眾多好友以及藝人朋友的幫助下,近日成功籌集到了善款進行「免疫細胞」治療法。上個月初該歌手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個療程。 11月21號這位歌手在個人社交帳號上發布了一則讓人十分興奮的事情,她說道:「休養了一個月!驗了血液循環腫瘤細胞(CTC)醫生說在我體內活躍的癌細胞已由初次的68跌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