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之辯】胃癌根治術脾門淋巴結清掃與否 進展期胃上部癌脾門淋巴結清掃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2021-01-16 中華胃腸外科雜誌


作者:黃昌明 陳起躍

本文刊於:中華胃腸外科雜誌, 2016,19(02): 170-172


近年來,近端胃癌的發病率在東西方國家均有所上升[1,2]。根治性全胃切除術的比例也隨之增多。胃癌根治手術最重要的目的是讓患者獲得遠期生存,手術過程中淋巴結清掃的徹底性直接關係到患者的術後生存率。由於胃上部周圍淋巴結轉移途徑複雜,與鄰近的胰腺及脾臟關係密切,因此,進展期胃上部癌D2根治術淋巴結清掃範圍和手術方式存在一定爭議,脾門淋巴結清掃術是其中涉及的主要問題之一,也是眾多學者研究的熱點。


一、進展期胃上部癌脾門淋巴結清掃的必要性

文獻報導,No.10淋巴結轉移率為9.8%~27.9%[3,4,5]。在Shin等[6]報導的319例患者中,有12.9%存在脾門淋巴結轉移,其中早期胃癌患者中沒有發現脾門淋巴結轉移者。日本相關研究資料同樣顯示,早期近端胃癌No.10淋巴結轉移率較低(0.9%),可以不清掃;而進展期胃癌No.10淋巴結轉移率T3期為13.4%,T4期為34.4%[7]。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胃外科通過對346例胃上部癌患者行腹腔鏡下保脾的脾門淋巴結清掃術研究發現,No.10淋巴結轉移率為10.1%[8]。脾門淋巴結的轉移受原發腫瘤大小、浸潤深度、大體分型和腫瘤細胞學分型等影響,故胃上部癌患者中脾門淋巴結轉移率明顯高於胃下部癌患者[9]。Koga等[10]報導,脾門淋巴結轉移更好發於BorrmannⅣ型、或原發腫瘤到達漿膜層、或累及全胃者。


Okajima和Isozaki[11]也報導,當癌細胞累及全胃時,脾門淋巴結的轉移率可達26.7%,而脾門區淋巴結有無轉移與生存期密切相關。Shin等[6]報導,脾門區淋巴結有轉移組患者5年生存率(11.04%)明顯低於無轉移組(51.57%)(P< 0.001)。Chikara等[12]也發現,No.10淋巴結轉移陽性者的5年生存率明顯低於陰性者(23.8%比41.4% ,P < 0.05)。Takayama等[13]認為,脾門淋巴結轉移陽性患者的預後較其他組胃周淋巴結轉移陽性患者差。Zhu等[5]的研究亦發現,脾門淋巴結轉移為影響患者預後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局部進展期胃上部癌行D2根治術時,予以清掃No.10淋巴結是十分必要的,否則將影響腫瘤的根治。Kosuga等[14]對280例胃癌患者行根治性全胃切除術並脾門淋巴結清掃,其結果顯示,有脾門淋巴結轉移組與無脾門淋巴結轉移組術後5年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51.3%比42.1%)。Ikeguchi和Kaibara[15]亦同樣發現,對於行胃癌根治術並脾門淋巴結清掃患者,脾門淋巴結有轉移組與無脾門淋巴結轉移組患者術後5年生存曲線相當。因而我們認為,該區域淋巴結清掃的價值不言而喻,脾門淋巴結清掃術這一外科理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所認可。因此,14版日本《胃癌處理規約》規定,對進展期胃上部癌行D2根治術需行脾門淋巴結清掃。


二、進展期胃上部癌脾門淋巴結清掃的可行性

20世紀90年代前,為了完整清掃No.10淋巴結往往需要行脾胰體尾聯合切除術。但其術後併發症如急性胰腺炎、胰漏、膈下膿腫或術後糖尿病等發生率較高,且並不能提高患者的術後5年生存率(35.6%比42.2%,P= 0.622)[16,17]。近年來,人們逐漸認識到,脾臟是人體的免疫器官之一,具有抗腫瘤和抗感染等作用,對於維持機體的平衡與健康有重要價值,且保全臟器功能及微創等外科理念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所認可。因此,目前認為,以清除淋巴結為目的的脾臟及胰體尾的切除是不必要的,保留脾臟的脾門區淋巴結清掃逐漸得以開展。但由於脾門位置深在,操作空間狹小,且脾臟質地脆弱、脾血管走行迂曲以及脾葉動脈和脾靜脈屬支的分型複雜,保留脾臟的脾門淋巴結清掃是胃癌手術技術上的難點之一。但目前幾乎所有相關的研究結果均表明,由經驗豐富的胃癌專科醫師施行保留脾臟的脾門淋巴結清掃是安全可行的,不會增加腹腔內出血、胰漏或全脾梗死等相關併發症的發生率[18,19]。近年來,保脾的脾門淋巴結清掃逐漸受到重視和應用。


隨著對疾病認識的不斷深入和外科器械與技術的不斷發展,手術理念逐步趨向於儘可能減小手術創傷、保障手術安全及保全臟器功能。隨著腹腔鏡技術的廣泛應用及臨床醫生對腹腔鏡技術的掌握逐漸成熟,腹腔鏡保脾的脾門淋巴結清掃也逐步得到開展。Hyung等[20]於2008年首次報導了完全腹腔鏡保留脾臟的脾門淋巴結清掃術治療胃上部癌,脾門淋巴結平均清掃數目為2.7枚/例,提示該術式在腹腔鏡下可行。相對於開放手術,腹腔鏡下保脾的脾門淋巴結清掃術切口小、創傷少,保留脾臟的原位淋巴結清掃手術時間短、淋巴結清掃徹底而安全。腹腔鏡下操作視野的放大作用和超聲刀良好的止血分離效果,使術中可以更清晰地辨認胃周相關筋膜、筋膜間隙、血管及其分支,可以輕鬆地全程顯露脾血管及其各級分支來順利、高效地完成精確的脾動脈旁及脾門淋巴結清掃。本中心在總結100餘例腹腔鏡保脾的脾門淋巴結清掃手術經驗基礎上,提出一套程序化的腹腔鏡保脾的脾門淋巴結清掃技術——"黃氏三步法",其優化了手術步驟,縮短了學習曲線,使這種困難術式的普及成為可能[21,22]。本中心的資料顯示,腹腔鏡下保脾的脾門淋巴結清掃術後平均清掃脾門淋巴結為3.6枚/例,無一例患者因術中損傷脾血管或脾實質而中轉開腹,術後亦未出現脾門區出血、脾缺血或脾壞死等脾門淋巴結清掃相關併發症,顯示了較好的近期療效[23]。


總之,目前臨床證據支持在局部進展期胃上部癌行D2根治術時儘可能地行保留脾臟的脾門淋巴結清掃。相信隨著高級別臨床試驗結果的出爐、規範化手術培訓體系的完善以及腹腔鏡技術的進步,脾門淋巴結清掃術也將成為局部進展期胃上部癌的標準治療手段之一。


參考文獻(略)


相關焦點

  • 胃上部癌腹腔鏡脾門淋巴結清掃術的研究進展
    1 胃上部癌脾門淋巴結清掃的指徵脾門淋巴結是胃周第10組淋巴結。根據第14版日本《胃癌處理規約》,行胃上部癌根治術時為達到D2淋巴結清掃的標準,應行脾門淋巴結清掃。開腹手術中脾門淋巴結清掃需通過聯合脾切除或保留脾臟的血管清掃來完成。這兩種術式難度高、風險大,要求術者具備豐富的手術經驗和熟練的手術技巧。
  • 論著 |胃網膜血管弓內入路在腹腔鏡下胃上部癌脾門淋巴結清掃術中的應用
    淋巴結轉移是胃癌最重要的轉移途徑,故胃癌的淋巴結清掃範圍一直是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熱點。根據日本的胃癌規約,胃上部癌需行根治性全胃切除加脾門淋巴結清掃,過去很多學者通過開腹拖出式來進行脾門淋巴結清掃,但手術難度大,術後併發症多[2]。近年來,隨著高清腹腔鏡的普及和腹腔鏡技術水平的提高,保留脾臟的原位脾門淋巴結清掃在腹腔鏡胃上部癌的應用越來越廣泛[3]。
  • 「健康大講堂」第148期:胃腸癌的防治
    對已發現胃癌患者,應爭取進行根治性手術切除癌灶,晚期胃癌患者加強綜合治療,儘量提高生存時間,減輕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的質量。胃癌有哪些治療方法?目前手術是能夠治癒胃癌的唯一方法。主要通過腹腔鏡微創手術(創傷小,恢復快)或開放腹部手術完成胃癌的根治性切除和淋巴結清掃,並進行消化道重建,術式眾多,我科均能獨立完成,且效果不錯。可根據病情需要選擇。
  • 基於膜解剖的胃食管結合部癌根治術——王國俊教授
    胃食管結合部癌的治療方法胃食管結合部癌(賁門癌)的臨床特徵不同於典型的胃癌和食管癌,本身具有相對特殊的生物學特點;胃食管結合部癌(賁門癌)在流行病學、臨床表現、手術治療及愈後轉歸等方面,與典型的胃癌和食管癌存在一定差異。通常胃食管結合部癌(賁門癌)更容易出現局部浸潤、淋巴轉移與血行轉移,加之腫瘤早期無特異性的臨床症狀,因此在我們國家大多數患者確診時往往已屬於中晚期。
  • 甲狀腺癌淋巴結轉移:清掃手術是首選 四個焦點需關注
    清掃位置重中之重側頸區淋巴結轉移風險與腫瘤的類型、患者性別、癌灶大小、癌灶部位等也有很大關係,需要加以關注。患者的性別及年齡也是危險因素;癌灶大的甲狀腺癌一般比癌灶小的,呈現更高的甲狀腺癌側頸淋巴結轉移風險。與此同時,癌灶位於腺葉的位置不同,發生側頸淋巴結轉移的風險也不同。比如癌灶位於腺葉上極所致風險較高,有時還出現中央區淋巴結轉移陰性而側頸區淋巴結轉移陽性的情況。臨床醫生對於側頸淋巴結清掃範圍也要格外重視。確實有部分患者會因清掃不徹底,而於多年後進行二次手術。
  •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與外科手術治療食管胃結合部早期癌孰優孰劣?
    目前,國際上內鏡下治療早期胃癌已成為金標準,有少數小樣本的研究也報導了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療EGJ早期癌的短期療效和安全性,但對於長期結果尚缺乏臨床研究證據。因此,日本胃癌指南將EGJ癌不論分期均推薦外科切除和不同程度的淋巴清掃作為現行治療的標準模式。
  • 納武利尤單抗治療肺淋巴上皮瘤樣癌腦轉移患者的病例分享
    遂於2017-04-13行「腔鏡下右下肺切除術+淋巴清掃術」。術後肺部病灶病理報告(2017-5-8):右下肺癌化療後:(右下)肺段支氣管管壁浸潤型(2×1.8×1.3cm)低分化鱗狀細胞癌伴EB病毒感染,癌周纖維組織增生,大量淋巴細胞浸潤,累犯肺組織,轉移至右下肺支氣管根部及右下肺內支氣管旁淋巴結。
  • 「鑰匙孔」微創手術祛除胃癌病魔
    他去醫院看病, 這一瞧瞧出了「大問題」:通過胃鏡及病理學檢查等各種檢查,最終被確診為進展期胃癌。家人陪他輾轉河北省及北京市內多家醫院就診,均被建議開腹行全胃切除手術治療。患者及家屬帶著一絲希望來到了北京友誼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張軍教授的門診,希望能得到不一樣的答案。
  • 甲癌淋巴轉移的治癒率是多少 預防甲癌這些要做到
    甲癌就是我們所說的甲狀腺癌,很多人都不裡了解甲狀腺癌的本身,只是聽到癌症這個詞就覺得很可怕。那麼甲狀腺癌轉移到淋巴的治癒率是多少呢?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預防甲癌呢?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吧!甲癌淋巴轉移的治癒率是多少對於甲癌淋巴轉移治癒率是多少,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確切的答覆,每個人的病情和身體情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對於這種疾病還是要積極的配合醫生的診治。可能患上甲癌的患者,在起初都會有些絕望情緒,這是因為自身對甲癌的不了解,因為未知所以覺得可怕。其實在醫療圈一直有這麼一句話, 「如果人的一輩子都要患一種惡性腫瘤的話,那就讓我得甲狀腺癌吧」。
  • 胃癌的早期症狀和前兆
    胃癌在我國各種惡性腫瘤中居首位,胃癌發病有明顯的地域性差別,在我國的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胃癌發病率比南方地區明顯為高。好發年齡在50歲以上,男女發病率之比為2:1。胃癌的預後與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組織類型、生物學行為以及治療措施有關。臨床表現早期胃癌多數病人無明顯症狀,少數人有噁心、嘔吐或是類似潰瘍病的上消化道症狀。
  • 毓璜頂醫院肝膽胰脾外二科主任孫世傑團隊:披肝瀝膽只為患者早日康復
    由於胰腺周邊解剖層次多、結構複雜、血管豐富,且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範圍廣,涉及膽總管、膽囊、胃竇、胰頭等的切除和肝十二指腸韌帶清掃,同時需要進行胰-腸、膽管-空腸、胃-空腸、空腸-空腸的吻合。若進行傳統的開腹手術,手術切口超過20釐米不說,創傷大,恢復慢。
  • 從胃癌分型、臨床診斷及治療出發,看胃癌綜合診治的重要性
    在規範治療前提下,Ⅰ期胃癌治療後的5年生存率為82%~95%,Ⅱ期為55%左右,Ⅲ期為15%~30%,Ⅳ期不足2%,因此,提高胃癌的診斷率對於降低胃癌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義。若全胃受累可使胃腔縮窄,胃壁僵硬如革囊狀則稱為皮革胃,皮革胃惡性度極高,易早期發生轉移。
  • 胃癌術後病友最關心的問題,今天統一回復
    恢復不太好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胃動力不好,像高齡患者、術前有幽門梗阻的患者,做了胃癌切除術後,由於術前有幽門梗阻,造成胃壁彈性度下降導致胃癱,這種情況在臨床上很常見,不必太擔心,可以做個胃鏡檢查一下胃的蠕動情況,吻合口有沒有水腫或梗阻。
  • 名醫訪談 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夏勇:肝硬化門脈高壓症診斷治療
    海軍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副主任醫師夏勇匠心醫者、大醫精誠,仁心仁術醫治患者肝膽胰脾疾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肝癌根治、膽囊切除,術前準備嚴謹細緻,手術操作精益求精。手術臺上他是技藝精湛、鎮定果敢的外科醫生,手術臺下他是虔誠祥和,溫文爾雅健康使者。本期名醫訪談我們有幸邀請夏主任一起探討「肝硬化門脈高壓症診斷與治療」有關話題。